設置
書頁

第472章、可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對于司馬懿的派遣,薛悌無不可。

  身為魏國三朝老臣且素無私心的他,自是知道以國事為重。更莫說需策應安定郡胡遵部乃是他提及的,安有不赴之理。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提議令司馬懿將郭淮的見解給摒棄了。

  對,鎮守在陳倉城、最熟悉雍涼軍務的郭淮。

  卻說,郭淮見漢軍并沒有從大散關而出后,

  覺得自身督領的萬余將士枯守城池亦乃浪費,便作書來長安予司馬懿。

  求戰。

  準確而言,乃是將蜀軍逼出關中。

  依據,仍是逆蜀糧秣匱乏!

  他覺得此番逆蜀膽敢動用近十萬大軍入關中,倚仗并非是奪了高平城令雙方攻守易形,而是他們可在關中屯田自給!

  是的,前數年頻繁的戰事,

  早就讓地小民寡、從巴蜀轉運糧秣事倍功半的逆蜀步入民生凋敝、舉國困頓了。彼軍出的糧秣,

  至多能支撐到今歲的秋收。

  亦可謂之,如若能讓他們無法在關中屯田,那么,便可坐等他們糧盡主動退兵了。

  是故,基于此,他在書信中乃如此諫言。

  他可分陳倉城半數兵馬往攻打五丈原的西側、褒斜谷的西側出口綏陽小谷;而司馬懿可督兵威逼斜谷口。

  此二處,關乎到逆蜀歸去漢中的道路,蜀丞相諸葛亮不管請不情愿,都要增兵來抵御。

  如此一來,僅以三萬兵馬入五丈原的漢軍,自然就被迫分散兵力了!

  所剩的兵力,亦無法將偌大的五丈原全方位守備得當了!

  故而,受困于兵力太寡的事實下,蜀相諸葛亮唯有以依托高地點狀修筑戍圍,

  來防備北原線形排布的魏軍,進而無法守護黎庶安心屯田——駐守在北原的陽烽、西圍等魏軍,

  可兵分十余股架浮橋渡渭水入五丈原。

  他們不需要攻打逆蜀的戍圍,只需將屯田破壞抑或著劫殺黎庶,確保不令逆蜀今歲能得在關中獲得糧秣即可!

  只要能得手,

  便可讓五丈原這一路蜀軍,再度陷入糧秣轉運艱難的困境中。

  亦可坐等彼不堪負荷退兵!

  且如此行事,不需要擔心從蕭關而出的逆蜀魏延部策應。

  從陽城至陳倉的距離有數百(漢)里,彼魏延若膽敢督領大軍南下來解五丈原之圍,那么他的糧道將無法護衛安全。

  無需陽城三地駐守的兵馬斷彼糧道,只要等他南下到陳倉城之前,將侵擾五丈原的魏軍悉數轉為駐地再度憑城池或營寨而守就是。

  因為他領軍南下了,也意味著他那一路的屯田亦被耽誤了。

  也就是說,不管哪一種結果,對魏國而言都是卻敵、令雍涼各部恢復士氣了!

  司馬懿得此書信后,心中頗有意動。

  也只是意動。

  蓋因他不敢付諸于行。

  緣由有二。

  一者,郭淮在此番謀劃中,還將趙儼督領入關中的三千虎豹騎與萬余雒陽中軍計算在內了。但他并不知道的是,這些兵馬乃是天子曹魏為了“御蜀先破吳”的戰略、為了迷惑賊吳故意繞道關中再悄然趕赴豫州的。

  故而他認為的魏國占有兵力優勢,其實只是假象罷了。

  另一,則是司馬懿不敢冒險。

  不是他怯戰、畏蜀如虎,而是他委實輸不起。

  正如郭淮所謀劃的,

  如此行事可逼迫五丈原的蜀軍分散兵力,但事情是相對的!

  此舉亦是讓魏軍兵力分散了!

  萬一,

  蜀相諸葛亮孤注一擲,放棄了扼守褒斜谷的兩個出口,集中兵力沿著魏軍搭建的浮橋強渡北原呢?

  魏國已然將兵力分散了的陽燧與西圍,豈能遏制蜀軍渡河!

  而蜀相諸葛亮一旦領軍入了北原,便可趕赴岐山筑寨自守,坐等陽城的魏延部督軍南下策應,如此,便是將半個右扶風從關中隔絕出去了.......

莫要忘了,岐山至五丈原,乃是關中三輔最狹隘之處啊  僅約莫五十(漢)里啊!

  他怎么敢輕舉妄動,怎么敢讓蜀相諸葛亮瞧見進入北原的機會!

  恰好此時,薛悌又提及了安定郡需要預備救援兵馬,司馬懿就覺得還是不要依著郭淮的籌劃而冒險了。

  尤其是,從雒陽入關中的趙儼,還給他帶來了天子曹叡的口諭。

  乃是告知了今歲淮南將要伏擊賊吳孫權、雒陽中軍無力支援關中,讓他今歲務必要約束雍涼各部將率不得輕舉妄動,待淮南戰線結束后再作打算。

  然也!

  曹叡命他堅守即可。

  是故,他不想節外生枝,不想在雒陽中軍可以支援關中之前就引發雙方的大戰。

  無他,他看不到半分勝算。

  “唉,彼逆魏司馬懿果不來襲我啊”

  五丈原,丞相駐足一處土峁之上,眺望著渭水對岸魏國的陽燧,悄然在心中嘆息著。

  是的,丞相希望司馬懿來進攻五丈原。

  這也他身為北伐主心骨,但僅僅督領三萬兵馬便進入關中的緣由。

  乃是誘敵來戰耳!

  為了將魏國雍涼主力牽制在此地,好讓督領主力的魏延部可順勢南下。

  早在去歲之時,丞相便對此番兵入關中的戰術作了定論:步步蠶食,先在關中奪下一個立足點。就如昔日秦國入主關中之前,有汧渭之會作為立足點一樣。

  只不過,丞相預想的立足點不至于汧渭之會,而是將岐山以西的各縣皆復。

  唯有這樣,大漢才能倚仗屯田抵消轉運糧秣的艱難:從隴右與漢中轉運糧秣,再加上在汧渭之會、雍縣等地的屯田,堪堪可供養得起十萬大軍的糧秣了。

  然而.....

  彼司馬懿不敢來戰!

  彼逆魏雍涼各部膽略已喪盡矣!

  唉,可惜了。

  搖了搖頭,丞相拄杖緩緩走下土峁,看著正挖溝渠、起隴埋麥種的黎庶與軍士,不由又露出笑容來。

  彼既不敢來戰,那就罷了吧。

  反正彼司馬懿亦不敢轉大軍西去陽城,且靜候文長與子瑾用兵即可。

  對于司馬懿不來攻打五丈原,丞相亦有預案。

  乃是安心屯田積糧,待早就約定好了的、夏秋之交江東孫權進軍淮南時,魏延部與鄭璞便同時動兵了。

  讓魏國步入兩線作戰,同時應對二十萬大軍來襲的困境。

  嗯,但愿此番江東能為大漢牽制久一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