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54章、婢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鄧忠并沒有入高平城。

  于半路時,仍年少的他便被幾個扈從帶著離開了信使行伍,換上了黎庶裝扮折道往并州上郡而去。

  他沒有反抗或者異議。

  蓋因扈從將早就準備的好服飾予他時,還奉上了鄧艾僅寥寥數字的書信,信曰:“我若勝,你自會歸來;若我敗且朝廷追究,你便隱姓埋名渡余生罷。”

  是的,

  孤注一擲鄧艾確實是在安排后路。

  因為他不單覺得放棄了地利出來與漢軍野戰沒有勝算,就連胡遵是否會如他所愿、出兵來襲鹯陰城塞都沒有半分把握。

  沒辦法,胡遵用兵素來以穩妥著稱。

  而為了一線機會,驅兵來襲鹯陰城塞這種謀略委實太過于弄險了。

  仕途一路坦途的胡遵又不是被逼上了絕路,何必以身犯險呢?

  事實上,胡遵看罷了鄧艾是書信后,

  扶著環首刀柄的那只手緊了又松、松了又緊,反復了好多次,

  才壓制下了喚人將信使拉出去斫首的怒火。

  “帶下去,

  好生看著。”

  好一會兒,他才猛的一揮手。

  “諾。”

  待親衛部曲督依言離去,偌大的廳堂內僅剩胡遵一人時,他就再也抑制不住情緒,拔出環首刀將案幾斫成了好幾段。

  如若說,前番鄧艾在書信中隱隱有指使他行事的意思,那么,此番則是明目張膽的將他當作部將下令了!

  當然了,他倒不是一定要配合鄧艾的作戰計劃。

  高平城對于關中的戰略意義,并不亞于鹯陰城塞之于逆蜀。

  他鎮守有責,不能擅離職守就是最好的回絕理由,且任何人都無有他言可詰難。

  但若是他不配合,日后將會陷入他人無休止的議論中。

  鄧艾不僅派遣信使來高平城,亦有一波往關中去了!

  亦是說,

  此事不可能不被世人所知。

  更可惱的是,

  此鄙夫不管他配不配合,

  都會盡起八千步騎出防線前去媼圍縣赴死。

  沒錯,就是赴死!

  無需過多推演,久在行伍中的胡遵便知道鄧艾不可能有勝算,就連半分僥幸都沒有!

  胡遵不在乎鄧艾的死活,對那即將赴死的八千步騎同樣不在乎。

  但這些人戰死了而他不出兵,此戰后別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是時,若平西將軍驅兵赴,或可為我魏國復鹯陰城塞。”

  或可、也許、應該......

  模棱兩可的推演,給予了世人無數遐想與爭論的空間。

  而始作俑者的鄧艾身死了,他的不出兵就會被世人當作津津樂道的茶余飯后,最終他的名聲將落個毀譽參半的結局。

  甚至青史都會不吝留墨一二,讓他在千百年后都要被爭論不休!

  但如果出兵了,他又將淪為鄧艾的墊腳石。

  因為成功奪下了鹯陰城塞,魏國朝野上下都會盛贊鄧艾不以死生為念創造了機會,而不是贊揚他的策應之功;但若是失敗了,鄧艾必然會身死,他亦必然會迎來非議——人死為大,可以非議活著的人,誰又會去指摘一個死人!

  如此,胡遵心中焉能不忿怒!

  他素來不與人結怨,接人待物皆秉持著和而不同的理念。

  哪料到,與他無冤無仇的鄙夫鄧艾竟是為了自己的仕途,

  以身家性命為代價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堵死了他任何退路!

  “鄙夫,爾母婢也!”

  將案幾劈砍得一片狼藉的胡遵,猶憤憤的怒罵了句。

  自然,事已至此,忿怒解決不了問題。

  好一會兒,發泄完情緒的胡遵出聲喚扈從進來收拾滿地狼藉,亦開始執筆點墨給雍涼都督司馬懿作書信。

  他終究還是決定了要出兵。

  無他,算算時間,哪怕司馬懿有心阻止,從關中派遣信使趕至鳴沙山時,那鄙夫鄧艾已然驅兵赴死了.......

  以他對司馬懿的了解,定是會讓他出兵策應的。

  無他,有一線機會總比白白錯過的好。

  是故,與其屆時被催著去,他尚不如自己就先將如何出兵策應的計劃一一錄于書,轉去予司馬懿過目。

  抑或者說,并不看好此番偷襲的他,想要給自己先謀好退路。

  一者,乃是先作書告知司馬懿,他需要以官府名義征發安定郡臨涇與彭陽縣一帶的羌胡部落北上。以防他率兵奪取鹯陰城塞失敗或是被逆蜀趙廣部發覺而斷了歸路,還有這些羌胡部落能接應他部從苦水河谷歸來。

  其次,則是作為守將的他,離開駐地之前,自然要將高平城內外一切都悉數稟知。

  現今高平城駐守的士卒近萬人。

  但不是皆龜縮在城內,而是分出了約莫兩千士卒在烏水沿岸、山谷隘口等戍圍內駐守。而他若是驅兵趕去鹯陰城塞,至少要攜五千將士趕去才能有機會奪城塞。故而,他請司馬懿自行決策,如何在不驚動逆蜀的情況下遣兵前來協助守御城池。

  雖然他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但有備無患嘛。

  再次,則是將斥候自疤璞趕往河西赴任以來,高平城所收集關乎隴右的情報。

  這點倒是沒什么可稟報的。

  蓋因逆蜀近些時日一直都無有異常之處,各地駐軍沒有調動的跡象,各郡縣官府皆在忙碌著務農殖谷,就連蜀相諸葛亮都于暮春三月時歸去漢中郡督促春耕了。

  簡而言之,逆蜀隴右就如魏國的關中一般,將即將開啟的賀蘭山戰事當成了局部戰爭,并沒有策應或者再度開啟國戰的跡象。

  最后,乃是分析,他若是出兵而不被逆蜀發覺的幾率。

  烏水河谷一直都是雙方斥候的廝殺場,但自從江東陰襲合肥新城得手后,逆蜀驍騎將軍趙廣遣來警戒的斥候便少了。

  很好理解。

  逆蜀料定了未來數年內,魏國都不可能大舉出兵隴右,故而沒必要讓斥候勞頓。

  這也是胡遵的機會。

  他打算以“化整為零”的方式,晝伏夜行輕裝趕赴鹯陰城塞。

  烏水河谷太漫長了,再怎么小心都難掩行軍的蹤跡。

  故而,他將兵馬分散成三五百為一股北上,哪怕逆蜀斥候察覺了一隊,亦覺得這點人數不會影響賀蘭山戰事而不以為意。

  不過,他不知道的是,漢軍還巴不得他能早點北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