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85章、決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對比先前魏延救援鹯陰的緩慢行軍而言,此番鄭璞的進軍異常迅速。

  在司馬懿作書讓郭淮部趕赴鳴沙山遏道而守時,鄭璞的大軍已然踏入媼圍縣之內了。

  這歸功于費祎的籌備能力。

  在河西七千將士還未聚集在一起之前,他便將所有糧秣籌備得當,且運送往前哨撲擐縣內囤積了。而鄭璞率軍進發時,有馬岱與姜維兩部騎兵沿道護衛,督領虎豹騎與殘剩關中精騎的秦朗縱使得悉了軍情,亦不敢前來攔截。

  步騎并進的漢軍,擁有了極大的優勢。

  他若全力來堵,就要擔憂漢軍以步卒結陣拖延,而騎兵長驅將他后方的軍營破了。

  若遣半數兵馬來沿途騷擾,又要擔憂兵力懸殊之下有去無回。

  如此情況下,他索性僅是派遣游騎斥候時刻監視著漢軍的動靜,將軍情傳給后方,等待司馬懿的調度。

  不過,令他費解的是,漢軍入媼圍縣內后,不知為何竟是結寨休整了!

  依著常理而言,彼既然一路急行而來,就應該趁著郭淮部尚未趕至的時間差內,繼續進軍到鳴沙山前的大河畔(今中衛市)才對。

  因為郭淮進軍鳴沙山,有兩條道路可選。

  一者,乃是沿著大河北上,途經媼圍縣而來。

  另一則是走鹯陰城塞后方的水泉沙河,沿著烏水(清水河)匯入大河處而來。

  若是郭淮取道媼圍,鄭璞便可遏道落營,將郭淮部隔絕在鳴沙山之外了。

  此優勢會令秦朗不得不放棄現今的營寨與部分屯田,繞道前去與郭淮部合兵。

  因為他不這么做,恐鄭璞將以騎兵強大的機動性,不斷騷擾正在進軍的郭淮部,待其疲憊不堪時再步騎并進一舉擊潰!

  而若郭淮取道烏水河谷,則會要多耗費十余日在路途上。

  待他督兵趕到時,恐鳴沙山大河之西的屯田皆被漢軍占據抑或破壞殆盡了!

  至少秦朗自忖,僅僅以自身的騎卒,是無法遏制步騎合計一萬兩千人的漢軍長驅直入的。

  這也成為了秦朗的疑惑所在。

  如此顯而易見的先機之利,稍微有些常識的將率都不會陌生。

  亦不會坐失良機。

  但被譽為類似法孝直籌畫之能的鄭璞,竟是置之若罔、視而不見!

  秦朗并不覺得,此乃漢軍急行軍令將士疲憊不堪而使然。

  雖說“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乃兵家之言,但河西走廊乃六畜蕃息之地,連戰馬都作價低廉,更莫說拉扯套犁的駑馬。

  漢軍只需征調兩千駑馬充當畜力,便能保障輜重糧秣的轉運,令將士們輕裝趕赴、行軍迅速了。

  莫非,彼疤璞所圖甚大,故而不貪此等小利乎?!

  秦朗心中既隱約有些慶幸,亦暗自凜然。

  慶幸,自然是他可以遣人去告知郭淮走烏水河谷進軍。

  而凜然乃是他覺得鄭璞不會無的放矢、必有所圖,但他卻猜測不出其意圖所在。

  但他并沒有過多糾結。

  司馬懿與他的書信早就傳到了。

  既然司馬懿讓郭淮來決機此地的戰事,他只需將軍情明了傳達、坐等聽候調度便可以了。

  以免妄自行動而誤了軍機。

  這也是秦朗備受天子曹叡親近的緣由。

  不爭權,亦不貪功。

  但這種安守本分之心,卻令郭淮有些惆悵。

  久在雍涼之地的他,在得到秦朗傳來的軍情后,當即長嘆了一口氣。

  因為他大致能猜測得到,漢軍所欲何圖:彼疤璞此舉正是等著他與秦朗部合兵!

  抑或者說,他與秦朗部合兵后,漢軍的進退將更從容!

  兵法有云“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

  的確,疤璞督兵乃直指賀蘭山以南而來。

  然而,他非要攻伐魏國的屯田之地不可嗎?

  為何沒有想到,鄭璞此舉乃是為了令圍困鹯陰城塞的魏軍分兵呢!

  若是得悉鹯陰外魏國僅剩下夏侯儒與胡遵兩部,他徑直南下與魏延部合兵共力,以更大的兵力優勢一舉解圍,豈不是同樣達成了救援的戰略目的?

  而屆時,剛剛趕到鳴沙山的郭淮部,不得已又要再度返道歸來與戰。

  如此,漢軍乃是“以我之佚,待彼之勞”也!

  若是秦朗稍微爭權貪功一點,無需等候調度便自決進軍與漢軍糾纏,迫使疤璞追至鳴沙山,就不會令魏軍的處境陷入被動了。

  至于漢軍追至鳴沙山后,大河以西的屯田將會被破壞殆盡嘛.......

  都督司馬懿與他的書信中,明言此戰的將士戰損都無需有吝惜之念!

  今不過損失些許屯田罷了!

  何足道哉?

  好一陣惆悵罷,已經整軍完畢正要開拔的郭淮,臨時又隨口尋了個緣由,將進軍的時間拖延到了三日后。

  他要等烏桓突騎抵達后才進軍。

  既然已經洞悉了鄭璞的意圖,取道烏水河谷往鳴沙山自是斷然不可取的。

  但要途經媼圍縣而往,必然要正面碰上已然落營的漢軍。而面對擁有萬余步騎的鄭璞,若沒有烏桓突騎沿路警戒的話,他擔憂會被伏擊!

  至于這樣的選擇,亦難免抵消雙方鏖戰時,漢軍所占據的地利優勢嘛.......

  兩害相權取其輕罷。

  且他還作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策。

  他遣人趕赴鳴沙山,讓秦朗立即率領虎豹騎與殘剩的關中精騎倍道趕來鹯陰!

  作為他的后援,充當奇兵!

  在他與鄭璞鏖戰時,驟然殺來,一舉破陣!

  此情此景之下,守御賀蘭山以南的屯田之地,對他而言已然無關緊要了。

  抑或說,他反而期待著鄭璞能徑直長驅入賀蘭山以南。

  好讓他有截斷歸路、將之甕中捉鱉的機會。

  因為他知道,只要能將“魏之大患”鄭璞誅殺、把逆蜀將涼州涸澤而漁拼湊出來的最后一支兵馬剿滅,縱使賀蘭山以南屯田之地皆毀,天子曹叡還是都督司馬懿都會嘉獎于他。

  畢竟若能滅了這支漢軍,無異于魏得復涼州了!

  自然,如此調度,他也并非沒有后顧之憂。

  蜀魏延部依舊在與夏侯儒對峙著。

  他若進軍了,就必須要夏侯儒部能將魏延牽制住。

  不然,一旦魏延部銜尾而來與鄭璞部前后夾擊,他的進軍便成為了送死.......

  以兩萬對峙萬余,夏侯將軍應能護我后路無憂吧?

  躊躇了片刻的郭淮,目光慢慢變得堅定且決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