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07章、叛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烏氏縣野外之戰,以勢均力敵落幕。

  憑借車陣依托的漢軍傷亡三千有余,沖陣的魏軍更多些,傷亡了近五千。

  這樣的戰果,讓丞相諸葛亮罷了繼續與魏軍糾纏的念頭。

  北伐這些年,漢軍雖然奪回了數郡之地,但付出的代價也很大。

  且不說積累的輜重糧秣消耗一空,臨陣戰死及戰后傷病而亡的士卒,合計有四萬有余了。

  巴蜀之地地小民寡,剛奪回來郡縣的黎庶又以逐利而行的羌胡部落為主,讓后續兵源隱隱成為了大漢繼續北伐的掣肘。如今依舊能保持著臨陣調動十萬大軍,還得歸功于用各種法子遷徙羌胡蠻夷編戶的結果。

  如此情況下,能讓士卒避免無謂消耗,便盡力避免了。

  是故,在打掃完戰場后,丞相以牽制逆魏主力目的已然,勒令讓各部兵馬聚攏落營,高壘深溝,不得與魏軍戰。

  而魏大司馬曹真,自然是想繼續再戰的。

  堅信遼東戰事必然得勝的他,還繼續為歲末大軍出隴右綢繆,以國力消耗巴蜀戰爭底蘊。

  見漢軍高壘深溝守營寨后,他便順勢將營寨逼近而落,頻頻小部兵馬來耀武揚威以及遣騎兵繞道去蕭關意圖斷掉漢軍糧道,想逼迫漢軍出戰。

  但丞相皆不做理會。

  且先前運送來的糧秣頗為充足,亦暫無有斷糧之憂。

  如此應對,讓曹真有些無可奈何。

  兩軍野外的鏖戰,魏國尚且折損更多的一方,他可不會做出進攻營寨之舉。

  與大司馬軍師趙儼群策群力了一番,他便取了個折中的辦法。

  將營寨挪到漢軍的北面,平行而落。

  且每日都讓騎卒嚴密監視蕭關,不讓蕭關有機會將糧秣運來烏氏縣的漢軍營寨。

  意圖很明顯:坐等漢軍糧秣耗盡、不得不拔營而歸時,他再領著大軍追擊而戰,讓漢軍避無可避。

  乃堂堂正正的陽謀。

  就是很可惜,事不遂人愿。

  他挪營地不過十余日,便惆悵的領軍徐徐而歸去。

  緣由,是鮮卑禿發與乞伏部皆叛逃了。

  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乞伏部原本就不臣服于魏國,最初剛南下烏水河谷并吞了結鹿部時,還曾與魏國對抗了好長一段時間。

  后來,互攻彼此都無利可圖,魏國便拋出籠絡的利益讓他們愿意從征。

  但首次隨在,便遭遇了蕭關大疫。

  首領染疫身亡,部落內也疫病橫行死亡無數。

  不僅并吞沒多久的結鹿部趁機叛亂,族人也因為爭奪首領位置四分五裂而實力大衰,不得已迫于形勢成為了魏國的附庸。

  以雙方的恩怨,叛逃了也不奇怪。

  而鮮卑禿發部也差不多。

  禿發部最早被魏國決定引入關中對抗巴蜀時,族內控弦的青壯有萬余人,實力在塞外算是頗為強勢的部落。

  但才堪堪數年過去,禿發部的控弦者便僅剩下了四千有余。

  皆是為魏國征伐而戰損!

  更令部落首領禿發壽闐心寒的是,魏國先前的許諾縮水了。

  最早魏國是將整個右扶風交予禿發部的,但隨著大量的冀州黎庶遷徙來充實關中,禿發部也被擠壓了生存空間:右扶風的官吏以渭水流域土地肥沃、放牧太過于浪費為由,將禿發部遷徙往汧水與涇水的中間地帶安置。

  連水草豐茂的草甸——汧渭之會,都被魏國以涼州戰馬供應不足為由,再度變成了魏國的牧馬地。

  相當于禿發部戰死了五六千青壯后,便迎來了魏國白森森的獠牙。

  禿發壽闐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尤其是,昔日陽城野外一戰,魏國后將軍費曜情急下說漏了嘴。

  魏國引他們入右扶風本就不安好心。

  本來就是將他們當成消耗品,讓他們部落積弱積貧,然后趁機強制編戶,打散遷徙往中原腹地。世世代代,淪為魏國的兵戶或者低賤的畜牧仆從。

  是故,心意難平的禿發壽闐,在陽城野外之戰后,便開始暗中綢繆。

  先是讓族人游牧時,慢慢往北遷徙;隨后便頻頻遣人與乞伏部勾連,意圖共盟彼此扶持往塞外遷徙。

  塞外之地水草豐美,牛馬銜尾、群羊塞道。

  雖然此些年皆是嚴冬、白災頻發,但仍舊是他們理想的家園。

  而且他們兩部鮮卑棲息地本就是在塞外,與其在塞內淪為漢魏雙方戰爭的消耗品,還不如歸去重新占據領地,休養生息。

  反正他們既使叛逃了,魏國如今有大漢牽制著,也沒有實力追殺。

  恰好,漢征北將軍馬岱與騎督趙廣領騎兵進入烏水河谷,給了他們脫身的良機。

  禿發壽闐自動請纓來烏水河谷后,暗中讓部落婦孺趁著放牧慢慢往北遷徙,最終北上遷徙至被魏國放棄的富平縣丁奚城(今寧夏吳忠市)一帶棲居。

  自然,婦孺驅趕著牛羊,能從汧水安全的遷徙至大河流域,必然是有人相助的。

  乃是魏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

  他也與兩部鮮卑共進退了。

  抑或者說,同樣因為蕭關大疫而族人死傷慘重的他,也對依附魏國失去了信心。

  他打算遷徙到靈州(今寧夏永寧縣)一帶,與兩部鮮卑聯姻互助,彼此攻守同盟守住牧場與領地。

  這便是曹真退兵回城池內堅守的緣由。

  匈奴與兩部鮮卑叛不叛逃,對魏國的實力影響不大。

  但是時機選得太巧妙了,讓安定郡人心惶惶,北部也陷入了動蕩。

  不用多想,相鄰北地郡的羌胡部落,得聞消息后必然會有趁火打劫者——趁著時局動蕩,讓族人佯裝成為馬賊劫掠安定郡村落。

  而且魏國在烏水流域沒有了騎兵,便無法牽制馬岱與趙廣的騎兵。

  雖然以高平城的險固,以及將軍胡遵的將略,漢軍不可能將烏水流域占據。但若是他不將麾下的五千騎卒遣去烏水流域,漢騎必然會從北部前來安定郡腹地擾亂。

  試想,他以大軍正與漢丞相諸葛亮對峙著,背后各縣卻被兩支漢騎襲擊,郡內黎庶及將士們該有多沮喪啊!

  說不定給,還有人以為魏軍敗了,聚眾叛亂爭著當漢軍的內應呢!

  譬如先前的豪右楊條。

  而將騎兵遣往烏水河谷后,魏軍便沒有兵種壓制及兵力優勢,退兵歸來保城才是上策。

  曹真心中有些落寞。

  這些年的漢魏戰事,似是上蒼就沒有眷顧過他。

  突發情況,意外的叛亂,以及連月的暴雨等等,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他那邊。

  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我尚有機會奪會隴右否?

  他意難平的感慨著。

  沒有多少怨天尤人,只是心中有了不少傷春悲秋。

  還隱隱有一縷對“天命”的擔憂。

  如今,天子曹叡的子嗣皆夭折殆盡了,而且沒有皇后嬪妃等人懷孕.......

  再度長聲嘆息。

  歸來朝那縣城池后,獨自枯坐在夜深人靜的他,努力收拾了心情,專心執筆書寫給雒陽廟堂的上表。

  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及兩部鮮卑叛逃,必然是要告知雒陽的。

  比如讓天子曹叡及袞袞諸公商議,如何處置禿發部的老首領,圈養在雒陽的禿發匹孤及其家眷。

  比如盡數梟首示眾,以威懾其他宵小之輩。

  將首級送去給其親弟拓跋力微,如今棲居在并州河套平原前套的、一直與魏國保持互不相犯貿易的北部鮮卑部落。

  嗯,此兩兄弟有仇,先前沒少互攻。

  將禿發匹孤廢物利用,繼續拉攏拓跋力微也不錯。

  抑或者是,拿到了禿發匹孤的首級,執行“幼子守灶”的拓跋部,說不定拓跋力微會將一個兒子遣往西,去將禿發壽闐給并吞了。

  斬草除根以絕后患嘛。

  試試也好。

  另一,則是曹真不用遣人去打探,也知道祖歷縣城破不可避免。

  尹奉的為人,鎮守雍涼多年的曹真很了解。

  他必然不會投降乞活,必然成為魏國的忠烈之臣。

  是故,他要為其請嘉獎。

  不管是為了彌補心中愧疚,還是為了激勵后以死節效忠魏國。

  事實上,他的猜測沒有錯。

  祖歷縣僅僅守了十余日,便被關興領軍攻破了。

  那些河西四郡的豪右部曲,接二連三越城出來投降的影響下,祖歷城內士氣大崩。

  連昔日敬佩尹奉為人的黎庶青壯,都不敢為魏國而戰。

  城破成必然,他們不想無謂的去死。

  對此,尹奉無力回天。

  在心腹部曲的慷慨悲壯下,親自拔刃而戰,最終求仁得仁戰死在亂兵中。

  關興留下兩千兵馬讓閻宇統領,看守俘虜及修繕防御工事等,僅讓士卒們歡慶了一日,便急沖沖趕去與鄭璞會合。

  二人合兵約莫近七千,騎卒僅兩百甲騎與百余輕騎。

  面對扼住旱平川東面狹隘處的魏平八千兵力,又是好一陣的頭疼。

  高壘深溝的魏平部,一直按兵不動,讓鄭璞等人無計可施。

  他們連佯裝繞過魏平的營寨,前去攻打鹯陰塞的舉動都做出來了,魏平依舊好整以暇、安之若素。

  意圖很明顯。

  魏平有足夠的信心,徐質以五千兵馬而守的鹯陰塞,漢軍不可能攻下來。

  漢軍若想去攻,那便去。

  他繼續扼守著,讓漢軍進退不得。

  畢竟,漢軍以區區七千兵馬,是不可能撼動得了鹯陰塞的。

  留給他們只有兩條路,要么自動罷兵歸去,要么從隴右調遣更多兵馬前來強攻。

  前一種結果,他便是完成了守備河西的職責;后一種結果,則是為關中的戰場減輕了壓力。

  只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鄭璞回絕了丞相諸葛亮想遣軍來助的來信。

  然也,丞相想遣兵來助。

  當馬岱與關興的戰報傳來烏氏縣后,丞相讓魏延領著本部走蕭關回隴右,進發祖歷縣。

  安定郡已經沒有戰事了,已經被表請為涼州刺史的魏延,自然也要前來將自己的頭銜變成實職。

  但鄭璞覺得,魏延不宜過早前來河西。

  怕他督本部萬余兵馬前來,會引發魏平的警覺。

  萬一讓魏平覺得兵力懸殊、難以抗衡,引兵入了鹯陰塞(城)駐守,那么繞后的姜維部就難奇襲得手了。

  他需要魏平在外面。

  先前頻頻試探著去攻打鹯陰塞,不過是為了讓魏平堅信,鹯陰塞依舊堅不可摧罷了!

  正好趁著試探熟悉道路,待姜維部到來時順利接應。

  怎么能讓魏延部現在便過來,平添不確定的因素?

  因而,他給丞相回書信時,信誓旦旦,聲稱只要姜維部能順利趕至,他便能將鹯陰塞給奪下來,無需增兵來援。

  丞相看罷,一笑了之。

  還很細心的,讓魏延部押送了大量的糧秣前去祖歷縣駐扎,順勢將祖歷城池修筑加高加固。

  “屆時,文長能否無有后顧之憂攻伐河西四郡,皆在祖歷縣能否抵御住逆魏的反撲,當慎重之!”

  以逆魏若是得知鹯陰塞失守,必然發大兵來奪祖歷縣截斷漢軍糧道為由,讓魏延沒有了心切趕往鹯陰塞的理由。且十分用心的修筑防御工事,以及外圍的戍圍。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已然時夏六月了。

  天下局勢又有了些變化。

  先是東吳那邊。

  孫權先前派往遼東的大軍,雖然被公孫淵陰襲并吞,但還是有個別人逃脫了誅殺。

  因為公孫淵謀劃前,還尋了借口,將東吳的兵馬給分散了。如中使秦旦、張群、杜德、黃強等及吏兵,是被公孫淵安置在玄菟郡(今遼寧沈陽東)。

  事發后,秦旦等欲發兵奪郡城卻失敗,便越城逃至高句麗。

  佯裝他們是孫權遣來高句麗的使者,聲稱吳帝詔賜高句麗,但是被公孫淵奪走了。

  高句麗與公孫家族本來就有仇。

  從公孫度割據遼東開始,就頻頻出兵攻打高句麗。

  是故,高句麗王位宮(別名優位居,小名郊彘)得聞,大喜過往。

  以為得江東助力可共抗公孫淵,便遣使者將秦旦等人送回東吳,且奉表稱臣,上貢貂皮千條、鹖雞皮十具。

  待秦旦等歸來,孫權皆拜校尉安撫,且再度遣使去封賞高句麗王位宮。

  亦怒公孫淵無信背盟,招集百官商議,想遣大軍去討伐遼東。

  當然了,他沒有如愿。

  先前遣萬余士卒去遼東,就被群臣力諫不可,如今更是群忿而爭不可再度發兵。

  世家林立、將率畫郡縣養兵的江東,沒有多少人愿意浮海去送死。

  再者,哪怕是復仇成功,遼東之地東吳也無法占據。

  何必勞師動眾呢?

  曉之以理、言之鑿鑿的諫言,讓孫權沒有一意孤行的理由。不管怎么說,他已經有了浮海夷州與遼東的兩次決策失誤了。

  因而,他也終于將視線轉回來了魏國身上。

  大漢兵出安定郡的消息,他早就知道了,也想著趁火打劫魏國一番。

  順便履行漢吳雙方共同伐魏的盟約。

  不過,令人覺得諷刺的是,他正綢繆著兵出攻打魏國時,魏國的大將軍司馬懿卻是間接的,幫他將遼東之仇給報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