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5章 滑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滑輪的制造有什么難度張硯是一概不知的,所以當第一個重達十斤的木質滑輪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并沒有嫌棄,而是仔細的看了看結構,發現除了大了許多之外,基本上與他畫的草圖沒有多少區別。

  確定了結構之后那就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尺寸。畢竟滑輪的最基礎用處就是作為“固定”和“定向移動”的支撐點,不能太大,也不能太重,并且還與橋接上下的東西相互匹配才可以。

  鋼索這種對工藝要求極高的東西張硯是不去想了,兒臂粗細的麻繩倒是可以作為替代品。

  經過數次的反復修改之后,一種重五斤,大小適中,采取木質和鐵質混合結構的滑輪匣子被做了出來,并且在駐地里經過了多次懸掛和滑動實驗,基本上達到了張硯所預期的模樣。

  魚背山要塞里如今早就對張瘋子的瘋言瘋語以及古怪行徑不陌生了。加上八卦陣和孔明燈的出現,所有人對于這個瘋子都多了幾分敬意。雖然不知道他整天倒騰的是什么,但都很默契的沒有去多嘴攪擾。

  直到張硯準備正式讓滑輪和魚背山要塞的高層見面的那一天。

  地方就選在一片玉山果林,到場的除了林沢冬之外,要塞里能抽身出來的把總都到了,連主將宋青河也親自來了。

  這是張硯第一次見到魚背山要塞的執掌者。給張硯的感覺是對方不像一個將軍,倒是更像一個教書先生,身上即便有武者的強大壓迫力,但同時那種云淡風輕的親和力更重。

  “屬下參見將軍!”張硯連忙依照這邊的規矩老老實實的朝宋青河行禮。他也沒想到宋青河會親自過來。

  “呵呵,不用多禮。張硯,聽聞你又搗鼓了一樣有趣的東西,我正好得空就跟著林沢冬一同過來看看。這東西就是你之前反反復復讓輜重營幫你弄出來的那什么滑輪對吧?”

  “是的大人,這次多虧了輜重營的馬把總,不然這東西可沒這么快弄出來。”順水推舟的事情張硯從來不會落下,說著還朝站在宋青河身后臉上已經笑開花的輜重營把總馬三強拱手道謝。

  宋青河也扭頭看了一眼馬三強,笑了笑,又繼續對張硯說:“之前不清楚你弄的這個滑輪的用處,如今看來是為玉山果樹準備的手段?可以說說嗎?”

  “大人,其實滑輪就是一個輔助,目的是讓一種更快速搬運東西的方法可以在魚背山上實現。言語解釋起來比較麻煩,大人既然來了,那就看看實際效果吧,這樣更好懂。”

  “好,那就看看這個滑輪可以給魚背山帶來什么變化。”

  只是單滑輪,不是滑輪組,所以這東西的變革性并沒有現在就展示出來,張硯目前也不需要它去做什么顛覆性的事情,只需要讓運送玉山果這件事變得簡單就可以了。

  “大人看好便是。”說完,張硯擺手擺手,邊上準備就緒的一隊人就開始動了起來。

  配合張硯的人手就是林沢冬的游探旗親衛。這些人和張硯已經早就熟悉了,知道這個看起來似乎瘋瘋癲癲的人實際上卻是一個很厲害的怪才。即便他們也沒有見過滑輪最后的用處,但經過多次的實驗也心里能夠猜到一二。如今如此多魚背山要塞的高層都在,他們也是挺起了胸膛,能參與到這件事當中也絕對是一件長臉的事情。

  就見這十余名林沢冬的親衛開始拿著一捆兒臂粗細的麻繩布置起來,一頭拴住一顆巨大的近乎兩人合抱的玉山果樹上,另一名親衛抱著那一大捆麻繩開始攀爬下山,幾個起落靈活的便到了下方十余丈處,然后同樣找了一個粗壯的大樹綁好另一頭。接著又是往更低處反復牽上麻繩,形成一個階梯狀的模樣。

  “大人,屬下稱這叫吊籃,是配合滑輪用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竹籃加上一個可以掛鉤的繩索。”張硯等麻繩布置好了之后,看了看角度,不是很陡,與之前踩點時預估的差不多。然后就拿出一個五十斤容量的竹籃以及制作好的滑輪匣子,兩相簡單的組合起來,再掛在搭好的麻繩繩橋上。

  籃子里裝上玉山果之后,張硯扭頭看著宋青河說:“大人,請看好,這便是滑輪的用處。”說完用力一推,一籃子五十斤玉山果便因為滑輪的關系沿著繩橋滑動起來,加上繩橋本身的的傾斜度,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快,但達到一定速度之后下滑的速度就好像被什么東西給緩了下來,按照一種雖然快,但尚在控制之中的速度滑向第一個“臺階”。

  接著第一個“臺階”上的親衛迅速的取下籃子,掛在第二條下降的繩橋上繼續重復上面的動作......

  “大人,如您所見,這就是滑輪的用處,不但可以讓重物在繩橋上更順滑且不會產生滑脫,還能將滑行的快慢控制在一個范圍中不至于失控不好接取。

  按照這種運送的速度,可以讓采摘和運走變得更容易,最大限度的將崗哨的作用利用起來。也能側面達成加快“搶收”的目的。”

  張硯也沒有多說什么,現實就擺在面前,裝了滑輪的吊具就可以在可控的情況下將重物快速的運送的低處,無視掉中間的障礙,將運送時間直接縮短到了以前的二成甚至一成的地步,這樣運輸過程中騰出來的人手大可以全部用在采摘玉山果上,不就達到了所謂的“搶收”的目的了嘛。

  看結果和張硯預想的差不多。后續下來估計也就調一下滑輪的松勁,或者再加一條繩橋作為保險和平穩。這些都簡單不需要再費多大的力氣了。

  雖然也事先聽到了一些猜測,可當親眼看到小小一個滑輪盡然能讓崎嶇的山路變得如此簡單,還是讓宋青河驚得合不攏嘴。

  之前不是沒有人想過用繩橋滑降玉山果的,但下滑的速度太快,根本無法穩穩的接住,甚至會對果子造成很大的損傷形成爛果,就有些得不償失了,也就被放棄了這種辦法。

  “好一個滑輪!變不可能為可能!雜學一脈的手段果然是妙不可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