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084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與串聯戰斗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反坦克導彈呢!而且還是紅外有線制導的,發射后,可以一直鎖定目標……”

  吳致遠一副“你以為呢”的神情看著謝一九。

  終于,這價格讓謝一九都肉痛了。

  不會給他手下的每一個雇傭兵都裝備上一枚。

  謝一九手下的雇傭兵扛著火箭筒,就已經很讓龍牙軍團的指揮官們酸得不行,他這個后勤部長日子不好過。

  要是再多裝備一些反坦克導彈……

  “這玩意兒,攜帶有些不方便,得改改。”

  謝一九想了想,有些不甘心地說道。

  紅箭-8的價格,他很清楚。

  即使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價格也依然二十萬一套。

  可那個時候軟妹幣的購買力跟八十年代的購買力差距幾十倍。

  按照他的預想,最多也不過兩三萬一枚的。

  120毫米火箭彈,價格才3000夏元。

  這差距,太大了。

  “改這個?”

  吳致遠頓時感覺到有些不妙,該不會謝一九真的準備給傭兵都裝備上這個吧?

  他決定,先轉移話題。

  “謝總,既然你接手我們的新坦克項目,617那邊搞的WZ-122坦克性能你也了解了。這項工作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你看,能不能想辦法先把龍牙軍團目前裝備的坦克性能提升一些,不管是防護力還是火力……這也可以作為新項目的基礎工作……”

  吳致遠終于說出了他的目的。

  改造。

  不是直接先讓謝一九帶著540坦克基地的核心骨干們進行新一代坦克的設計研究工作。

  那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

  “他真的能行?坦克如果不更換裝甲,提升防護力,會對動力造成更大的壓力,不利于機動性;而火力這塊,坦克炮的口徑限定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炮彈……”

  看著楊志國,何鎮北一臉擔憂。

  裝甲部隊,是龍牙軍團核心戰斗力。

  空軍、陸軍航空兵、裝甲步兵、炮兵等,全部都是圍繞著坦克部隊建設的。

  作戰也是圍繞坦克部隊。

  這是經過實戰檢驗的部隊建設方案。

  見楊志國嘆氣,何鎮北又開口了:“這幾乎是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到了他身上。”

  “難道咱們還有選擇?政府那邊,目前依然沒有定論!敵人都快準備好了……換成一個人,確實不敢這樣,他,可是那個計劃唯一的成果……”

  “比起之前差距太大了……”

  何鎮北搖頭。

  深邃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越過城墻,能看到遠處連綿的群山。

  更往北,就是長城防線。

  牧夏最后的屏障。

  “也不一定,他現在展現出來的,是以前沒有表現出來的。”楊志國說道,隨后苦笑一聲,“賭一把也沒啥,反正現在是沒法提升火力了。617的WZ-122,雖然性能不錯,價格太高。裝備一個團,都得十多個億,我們裝備不起……”

  何鎮北也不說話了。

  1200萬一輛的坦克,龍牙軍團用不起。

  “萬一他成功了呢?咱們這收獲就大了!”

  “或許吧!準備工作不能少。也不能都指望他……”

  何鎮北說道。

  不指望謝一九,現有的裝備要提升火力強度,提升防御能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特別是已經制造了的。

  ·······

  “諸位,有什么想法,都說說吧。”

  謝一九也沒想到,龍牙軍團會先交給他這樣一個任務。

  看著來自541的核心技術骨干們。

  在藍星,這些大拿可都是各個領域技術的天花板。

  也不知道在這個世界是否也是一樣。

  “不更換坦克炮,要提升火力強度,就只能在彈藥上做文章。設計新的威力更大的炮彈,或是高性能炸藥……”

  火炮負責人張克農皺起眉頭說道。

  意識明顯,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任何一種高性能的炸藥,都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

  搞新的炮彈設計,同樣也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

  “是啊,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論證……”

  裝甲負責人馬益伯也嘆了口氣。

  看著他們都是愁眉苦臉,謝一九也是跟著嘆了口氣。

  只能自己直接拿方案出來了。

  “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高效能的炸藥這塊,我已經有了初步的構想,而且炮彈的改型,也有一些想法……”

  謝一九看著幾人,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同時,在會議室里的黑板上,直接把自己的構想畫出來了。

  “串聯戰斗部!結合穿甲彈跟破甲彈的能力,在穿甲彈后方加裝一個爆炸部件……”

  黑板上有串聯戰斗部的結構簡圖。

  謝一九則是開始給這些技術骨干們講解這東西。

  這種東西不搞出來,謝一九都不甘心。

  根據戰場真實反饋,80毫米火箭彈居然對全部籠罩在盔甲里的G3沒有多大的威脅。

  PLA的120毫米火箭筒,都用上了串聯戰斗部,破甲能力可以達到800毫米。

  對藍星上皮糙肉厚的三代主戰坦克都構成了嚴重威脅。

  這個世界,居然沒有!

  不能忍!

  “這……”

  一眾技術骨干瞪大了眼睛。

  炮彈還可以這樣設計?

  “相比傳統的穿甲彈,串聯戰斗部在對目標進行穿甲的時候,不僅有發射藥帶來的動能,在集中目標的同時,后面部分爆炸會產生更大的動能,以此達到擊穿更厚裝甲的作用……”

  一眾技術人員終于回過神來。

  紛紛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本本,開始把謝一九講解的記錄下來。

  “這只是一種,還有另外一種,鎢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大家都知道,穿甲彈完全是靠自身的動能強行穿甲,在擊穿裝甲的同時,高溫會融化裝甲材料……”

  這是最基礎的東西。

  在座的,即使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既然是坦克設計的骨干,對于這些技術也了解。

  穿甲彈彈體越細,阻力越小。

  在飛行一段距離后動能衰減也不是那么厲害。

  而穿甲彈制造得太細,炮膛內又沒法發射。

  所以在外面增加一個跟炮彈同口徑的彈托,在出膛后,彈托脫離,穿甲彈繼續想目標飛去……

  “增加尾翼設計,就是為了穩定長徑比達到甚至超過20:1的細長穿甲彈飛行過程的穩定性,提升精度……”

  謝一九也不管他們能不能消化。

  一股腦地把這東西給說出來了。

  不管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還是串聯戰斗部,都是種花家看家技術。

  火箭彈都能用上這些設計。

  可想在種花家的武器設計工程師中的普及程度。

  “謝總,咱們是不是可以直接把串聯戰斗部跟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結合在一起?”

  張克農問道。

  謝一九講的這些東西,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以前根本就沒想過穿甲彈可以這樣設計。

  或許溫爾莎帝國跟自由聯邦已經有了,只不過對牧夏保密。

  誰讓牧夏技術落后,沒法跟他們平起平坐?

  “也可以,反正具體的細節設計工作,是由你們負責。既然軍團出資,三種都可以設計出來……”

  謝一九不負責任地說道。

  可行是肯定可行的。

  只需要在把理論的風洞模型在量子計算機上進行模擬風洞實驗,然后就可以制造樣彈了。

  WZ-122裝備的120毫米滑膛炮,既然已經能達到1610米每秒的出膛初速,使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跟串聯戰斗部,或許效果比在藍星上更好。

  至于兩則結合的威力,謝一九也不清楚。

  讓他們去實驗就是了。

  也不耽擱自己什么。

  “這些東西,大家都做好記錄,有什么不明白的咱們再探討,我這也只是想法,具體效果如何,得進行實驗才知道。既然提升攻擊力的方法有了,咱們再說說在現有基礎上增加防御能力的方法吧……”

  謝一九看著眾人,沒有給他們消化的時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