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617章 年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臘月二十八,又是一個年節將近。

  對于漢中乃至整個川蜀而言,今年是個不錯的年景。

  胡馬退去、漢中收復,朝廷將人口從各山城中遷下來,預示著也許往后川蜀將不再有戰事。

  十月時本聽說有蒙軍出五尺道要自西南斡腹,但沒過兩月,李節帥歸蜀,大理蒙軍又自退去了。

  “朝廷要與蒙古和議了”,不少人心里都是這般以為。

  不怪他們,只因大宋遠沒有能滅蒙古的可能,而看遼、金舊事,若是想不打仗,只能和議。

  老百姓無非只是想好好活下去,能過個好年都能感受到滿滿的喜悅。

  入冬以來,各州縣都擴大了慈幼局的規格。

  慈幼局是先帝的善政之一,給棄嬰、孤兒予以救濟。

  而今冬川蜀則還在慈幼局設火爐、發衣物,避免有人凍死。

  李瑕歸蜀之后,傳命各州縣的第一個原則便是不許出現凍死者,這將歸入各地官員的考功。

  言之總總,蜀中百姓能感受到這種變化,而人只要感受到日子在變好,也就有了期盼……

  漢中城里,年節的氣氛已很濃了。

  全城上下,似乎只有李瑕一人還在殫精竭慮。

  不是旁人不想為他分憂,帥府中幾乎每個人都很關心他。

  但別人不可能明確地預見到未來的形勢,不可避免地會認為蒙古已經開始內亂了,各種各樣的可能都有。

  且他們目光可見處,川蜀正在勵精圖治。

  只有李瑕一個人確信忽必烈正在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

  他洞悉了這種趨勢,因此比所有人都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節帥為何一定就想著現在謀關中?凡事都需要時日。”

  這日,郝修陽與李瑕從南面巴山山脈的荒嶺中下來,見李瑕連走路時都在思考,不由多勸了幾句。

  “比如,節帥想要火器,老道并非說不造,而是說需要一二十年之功……”

  “我明白,道長盡力了。”李瑕道,“我在想別的事。”

  他當然想要有強大的火器,怎么可能不想?

  李瑕所知的只有原理,或說只有一知半解的原理,已全部告訴郝修陽了。

  甚至,郝修陽還給他補足了原理。

  問題在于,只有原理是無法將生產力與工業體系從數百年壓縮到三五年的,尤其是眼下川蜀這個情況。

  既說了“一二十年之功”,李瑕還能要求什么,他自己還會什么。

  這不是他還能重新去學一遍的,眼下他還能學的,反而是政治、謀略、兵法等等,這才是他還有進步空間的地方……

  “論火器,或說工藝,我們必然是能夠勝過蒙古。”李瑕道,“我并未強求。”

  郝修陽道:“老道所言,正是此意,節帥的諸多辦法,老道會慢慢琢磨,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李節帥不可只指望著老道啊。”

  “是,慢慢的,這方面會是我們的長板,我明白。我在想的,是如何補足我們的短板。”

  “那便不歸老道操心了,節帥自己想吧。”郝修陽撫須而笑。

  李瑕也笑了笑,親手攙扶著郝修陽下山。

  這日到巴山看過之后,他對自己的長板已有了解,也知道奢求不了更多了。

  接下來,該考慮的便是另外幾方面了。

  回到帥府已近傍晚,后宅有婢子過來告知李瑕他的妻妾正在包餃子,想讓他回來了便過去。

  李瑕十分想去,強壓著心中的動念,還是先到了前衙公房。

  他推開書柜,打開墻上的暗磚,從里面拿出關于此次謀關中的計劃。

  這計劃是在返回漢中時訂制了大概方略。

  如今歸來已有近二十日,結合敵我情報,勢必要開始修改、補足。

  李瑕沒讓人過來,獨自磨著墨水,然后,提筆。

  論勢,關中有忽必烈十余萬騎兵,而川蜀之宋軍能抽調用來出擊的,不過數千人,平原作戰,無論如何都打不過。

  且近來觀漢中兵勢,短期內無法提升。

  但,敵人卻可以削弱。

  六盤山猶有阿里不哥一系十余萬大軍。

  劍拔弩張,求的便是兩虎相爭之際的一個機會……

  李瑕下筆如飛,許久之后,寫完,吹干了墨跡,重新收回那暗格當中。

  推門出了公房,天色已完全暗下來。

  他抬頭看了一眼,觀察了前院的地勢,之后向后宅走去。

  這帥府前衙占地廣闊,也走了不少工夫,再抬頭一看,前衙與后院之間隔著高高的墻,僅一扇小門進出。

  眼中閃過思量,走進偏廳,只見四個妻妾正在那包餃子,韓巧兒與年兒臉上滿是面粉,顯然是打鬧過了。

  因見李瑕終于回來,馬上便響起笑語。

  李瑕與高明月對視一眼,笑了笑。

  “對了,過完年,后宅這邊須多加些守衛……”

  轉眼便過了年節。

  這一年,對大宋以及漠南蒙古都有不同往年的意義。

  大宋這邊,因新皇登基,改年號為“咸定”。

  因此,到了正月初一,秦嶺淮河以南,是大宋咸定元年。

  而在北地,士紳百姓都對今歲的年號極為感懷。

  這是他們的中統元年。

  過往的二十六年,有的北人始終用著金國的年號,如“天興某某年”;大部分說是“窩闊臺汗某某年”、“蒙哥汗某年”。

  中統年就不同了,有了王朝。

  王朝代表著秩序,哪怕是再不公的秩序,也遠遠好過沒有秩序。

  沒有秩序時,異族的屠刀便是王法。而如今有了《條格》,無論它有多少不公道,它代替了屠刀成了王法。

  個中差別,也只有北地人能懂。

  當皇榜至燕京散出,詔告天下,無數世紳哭得泣不成聲。

  他們還有更多的希望。

  想改國號,不急,等平定了漠北的叛亂,將會改一個國號。

  想要更像一個漢家王朝,不急,皇嫡長子已封燕王……

  這對于消息靈通的人而言,更是讓他們喜悅非常。

  皇長子真金,自幼受教于姚樞,日以三綱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之后,竇默接任師職,以《孝經》啟蒙;劉秉忠之弟子王恂為伴讀,講歷代治亂之理……

  便僅說這國號、以及崇尚漢學的儲君,便給了北人對這個初生的帝國其后十余年、數十年的期待。

  只要等陛下擊敗叛賊阿里不哥。

  對于他們而言,可以預見的是——

  唐亂之后,終于要再出一個天下一統的盛世王朝……

  “這只是對于你們而言。”

  “李節帥可知史?五胡亂華以后,天下何以還有漢制?何以還有隋唐一統之盛世?”賈厚抬手向北面一指,擲地有聲。

  這日是元宵節,賈厚又重新抵達漢中,來與李瑕商議劉、李兩家聯姻之事。

  但進了府帥大堂,生辰八字還沒交換,賈厚先提及的是天下民心。

  此時一句話問出,他根本不等李瑕回答,再開口已是滔滔不絕。

  “五胡十六國,諸夏紛亂,人皆相食、白骨遍野,所謂‘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何人重振華夏衣冠?非晉室,亦非王、謝之輩風流人物。

  先有前秦文昭皇帝苻堅,承石氏之亂,至是戶民殷富,四方略定,廢除胡漢分治,革治漢化,故而五胡雖云擾,而北方儒統未絕!

  后有北魏孝文皇帝元宏,帝以神武纂業,克清禍亂,德濟生民,遷都城、解辮發、襲冕旒、褪氈裘、披龍袞!衣冠號令,華夏同風!

  北魏雖裂,先有西魏故而有北周,北周之后方有隋唐!

  我且問李節帥一句,若苻堅、元宏非華夏之君,隋唐之法理正統又在何處?

  當今陛下,文才武略,遠勝于秦文昭皇帝、魏孝文皇帝。盛世之興,指日可待。

  陛下去夷即華,欲定天下之亂,而后,修禮樂、興制度而文之,如何不是華夏正統之君?!”

  話到這里,賈厚心神激蕩,滿臉動容。

  李瑕猶坐在那,神情平靜,隨口應了一句。

  “那你也叫忽必烈解辮發、褪氈裘、披龍袞、易姓名,徹徹底底當個華夏之君。”

  “會的!”賈厚昂首應道。

  “會嗎?”李瑕又問。

  賈厚袖子重重一摔,語氣鏗鏘有力,道:“只等平定阿里不哥之叛,陛下便改國號、遷國都、披龍袞、立太子……”

  “你想得美。”李瑕打斷道:“我告訴你,忽必烈不會。”

  “閣下不知史,妄自揣度吾陛下恢宏氣度!”

  “我知劉黑馬祖上是契丹人,賈先生呢?”

  李瑕問過之后,復又再問道:“先生是漢人?”

  “范陽賈氏!”

  “好,你我平心而談幾句,談談我為何說忽必烈不會披龍袞、易姓名。”

  李瑕微有些無奈,緩緩道:“因為……他們不再敬畏我們了。”

  賈厚一愣。

  “前秦、北魏,還有前趙,或許還有遼國,這些胡人對我們有敬畏,他們崇尚漢家文化。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他們都知道我們有秦、漢、唐這般的強盛的大王朝。萬邦來朝,誰不心向往之?

  然而啊……自宋代以降,他們已經不再尊敬我們了。”

  話到這里,李瑕苦笑了一下,喃喃道:“還尊敬我們什么呢?喪土求和?

  姚樞說的不錯,趙氏自棄中原之地、自毀正統之名、自滅中興之將……

  北人歸北、南人歸南,遺禍百年,流毒無窮。

  我們今日之艱難,從來不僅僅是因為蒙古太強大,匈奴不強否?突厥不強否?

  我才從臨安回來不久,臨安風貌……暖風熏得游人醉。弱主當朝、黨爭不絕。便是連我也看不起,又何談你們?更何談蒙古人?

  我也希望忽必烈能像苻堅、元宏。可回首這三百年,懦主庸臣,我們抬得起頭嗎?他的祖先打下了如此廣闊的疆域,他以黃金家族的血脈為驕傲,能看得起我們?我理解他,真的理解,換作我是蒙古人,我也不會像宋代以前那樣敬畏漢制。我知道,忽必烈肯做到這一步,他妥協了很多,很難得。而你們,非常不容易,但……”

  這個“但”字出口,李瑕抬高了音量。

  “但漢統不該是像你們這般恢復的,委曲求全、苦苦哀求地去恢復!

  你們想過沒有,低下去的頭抬起來了嗎?!

  要想人家瞧得起我們,我們不能求著人家,等被打敗之后,哭哭啼啼地求著他們高看我們一眼。

  當我們無能、軟弱,只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這希望就永遠是空中樓閣、夢幻泡影!

  我承認忽必烈是法理正統上的中華之君,我一直都承認。

  我也感激你們,是你們的努力使法理衣冠文化血脈,可以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傳承下來,甚至可以說,我欽佩你們……因為若沒有你們,也不會有我。

  但不夠。

  還不夠。

  我們……先得打敗它,不僅是忽必烈,也不僅是蒙古國,我們的敵人是我們自己。

  三百年失地之恥辱、三百年敗北之恥辱、三百年的民生潦倒之恥辱……

  我們要打敗的,從來都是這些恥辱!

  終結這些恥辱,然后,重振漢家雄風。

  如此,我們才能用發自心底的驕傲來高喊一句,‘這徹徹底底是我們的大一統的盛世王朝’!”

  ------題外話------

為盟主“暗血小黑麥”加更,感激盟主的大額打賞這兩天還有兩個盟主的加更章節,將會一天一章按順序加更另外多說一句吧,我寫這本書,主要想寫的就是我印象中的宋元時期人物風貌,而不是寫一堆放到任何朝代都一樣的內容,攀科技會攀,因為我很尊重科技對人類的造福,但恰是如此,我要寫的至少是在我認為中合理。希望大家不要就此爭執,主旨畢竟還是宋元時期人物風貌。另外,書中任何的人物看法不代表作者看法,哪怕是主角,我也只能跟據史料想像他們的處境,寫的是“處境”。望理解求支持,感激大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