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316.我一定盡全力拍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科幻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和達叔一番寒暄之后,今天參加開機發布會的最后一個主演——李光杰也過來和袁華等人打了招呼,他在本片飾演王磊,地球聯合政府的軍人,17111的隊長,算是這部戲的男三號。

  李光杰是喜天的藝人,他能出演這個角色是導演郭凡點將,畢竟戲份最重的五個角色中間有四個——劉培強(吳景)、劉啟(袁華)、韓子昂(吳夢達)和韓朵朵(趙金嘜)都被袁華三兩下安排完了,那選角上總得給導演留點余地,于是這個角色就給他了!

  前世李光杰這個角色也是最先敲定的,當時其他角色都還沒有定下來,郭凡率先就看中了李光杰,第一個向他發出邀請,甚至要比吳景等人還要早。

  今天參加開機發布會的除了這五個主演,還有兩個比較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本片的導演郭凡以及原著作者兼監制大劉。

  “劉老師好久不見了,最近有沒有什么作品打算轉讓影視版權的?我這邊肯定是來者不拒啊!”

  大劉笑呵呵的扶了扶眼鏡:“嘿嘿,我最好的兩個寶貝都被你挑走了,剩下三瓜兩棗的你還不放過啊?”

  袁華雙手一攤:“嗨,這不是……多多益善嘛!”

  大劉打了個哈哈:“行,回頭聊聊。”

  接著袁華又向郭凡伸出手:“郭導辛苦了,準備了這么久,終于到了真正上戰場的時候,預祝咱們旗開得勝,馬到功成!”

  聽到袁華這么說,郭凡也有些動情的抓住他的誠摯保證道:

  “話不用多說,既然袁總將這么重的擔子交給我,我一定竭盡所能,不負所托。”

  郭凡這話固然有兩分表演的成分,但的確也不乏真心,他對袁華確實心懷感激,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沖動。

  其實他直到今天為止還有一種不真實感,兩年之前袁華突然登門找到他的時候,彼時他個人第二部電影《同桌的你》剛剛下畫,年方35歲,在導演這個行列中算是比較年輕的無名小卒……

  “你愿意拍《流浪地球》嗎?聽說你對科幻很感興趣,我愿意讓你先弄弄看,你有興趣嗎?”

  這句話他到今天依然記憶猶新,當袁華跟他道明來意,要把《流浪地球》的導筒交給自己的時候,郭凡真的有一種天降橫財的感覺,他做夢都沒想到袁華會把這么重要的電影項目交給他。

  3億大投資,劉慈欣作品改編,大ip,國內第一部硬科幻電影……

  這類項目正常來說,不應該首選國際名導,就算退而求其次,也應該選張、馮之類的大導演,怎么會把自己納入考慮范圍呢?

  要知道彼時的郭凡只拍攝了兩部電影,而且都是小成本電影,小打小鬧而已,并沒有任何處理大制作的經驗。

  回看他的履歷,2011年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李獻計歷險記》票房僅有722萬,自然談不上成功;而14年第二部作品《同桌的你》雖然票房大賣4.55億,但口碑著實比較一般。

  而且《同桌的你》票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青春片類型處于風口,再加上兩位主演林更薪周東雨的高人氣,總之并沒有多少人將功勞歸功于該片的導演郭凡身上。

  履歷如此單薄的情況下,袁華竟然孤注一擲將《流浪地球》的劇本交到他手上,別說旁人大跌眼鏡,就連他自己都不太敢相信。

  說實話他跟袁華素昧平生,也不知道袁華對自己的信心從何而來,甚至于他的第一反應是驚喜,接著就是心虛。

  其實拍部科幻片一直就是他的夢想,但一來是國內沒有科幻片的土壤,以往這一類型的片子通常都是口碑票房雙輸,機會太少。

  另外一方面就是既然帶了一個“幻”字,甭管是玄幻,奇幻還是科幻,那也意味著這一類型的電影成本就肯定低不了!偏偏大制作電影幾乎不太可能瞧得上他。

  所以當袁華找上門的時候,郭凡是真的有一種夢境照進現實的感覺,他心里明白,這既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也是一次艱苦的挑戰,這就是他人生的十字路口。

  如果說他這次搞砸了,可能這輩子就再也沒有第二次執導大制作的機會了!

  他不相信世上還有第二個像袁華這樣的“傻瓜”,即便是真有,那肯定也不會再相信他了!

  郭凡并未猶豫太久,因為他怕再拖下去袁華就要反悔了,于是一咬牙一跺腳就直接答應了:

  “我愿意拍《流浪地球》。雖然別人都認為我們拍不了科幻片,我也知道條件有限,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既然你愿意給我這次機會,我一定盡全力拍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科幻片。”

  袁華知道他肯定會答應的,畢竟郭凡本來就是一個挺豁得出去的人。正常來說《流浪地球》這么大的項目,導筒怎么會落到寂寂無名的郭凡頭上呢?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別人不敢接,只有他最豁的出去。

  郭凡當然不可能是這個項目的第一首選,其實前世《流浪地球》的版權被華影買下,14年籌拍的時候,華影最先找的導演都是國際大導演,卡梅隆、阿方索,還有呂克·貝松等名導都找過,但是都被一口拒絕了。

  這些人拒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制片經費有限,當時華影只批了5000萬美元(3.377億rmb)的預算,這筆經費在現在好萊塢就是小成本cult片的規模,拍科幻大片純屬“異想天開”。

  后來,華影又找了國內幾個大導演,但也被一口否決了。他們首要問題倒不是覺得制片經費不夠,而是另外一個理由:國內目前還不具備拍出好科幻片的能力。

  說白了就是風險太大,大導演怕馬失前蹄晚節不保……看看滕華滔吧,好歹也是拍出《雙面膠》、《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等佳作的名導,結果一部《上海堡壘》直接身敗名裂還差點丟了飯碗!

  前面找來找去,結果大部分人都因為各種顧慮不愿意接,最后才退而求其次,在國內的年輕導演中間重新找人,最終郭凡脫穎而出,意外得到了這個機會。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有自身強大的人才能把握機遇,顯然郭凡就是那個準備好的人。

  郭帆用自己對科幻片的一腔熱血和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敢于挑戰條件和資金的不足,最終為我們打造了一部經典的科幻片,并最終交出了46.86億的成績單。

  比較有意思的是,《流浪地球》上映之初,還有不少人吹毛求疵,結果等到《上海堡壘》上映之后,郭凡的風評幾近封神,可見同行襯托究竟有多么重要!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