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十八章 秘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一點一滴之間,盧飏正在被這個時代同化。

  盧飏察覺到了,卻又沒法改變,心里煩躁,便去了河畔云舒的新家。

  云舒同樣正在煩躁,繡了多日的活計,拿到鎮上,卻一樣也沒賣出去。

  雖然繡活沒有賣出去,但盧飏看這云舒又添了幾樣茶具,不知道如此下去,她從家里帶來的銀子還夠使多久的。

  “生意如何?”

  盧飏明知故問。

  “還說呢,一樣也沒賣出去,但我覺得我繡的不差啊,可就是沒人要。”

  云舒擺弄著那些繡樣,有些惆悵。

  “曲高和寡了,你在一群樸素的鄉民堆里賣梅蘭竹菊,自然沒人欣賞,多繡些鴛鴦啊、娃娃啊、鯉魚啊什么的,自然就好賣了。”

  盧飏說道一半,忽然瞅見了一旁的那些紙樣,果然是鴛鴦、娃娃、鯉魚什么的,瞬間有些臉紅。

  盧飏扎住了嘴巴,一時有些局促,想說些什么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其實穿越以來,沒有網絡、沒有手機、生活環境的艱苦,對于盧飏來說,都不是最大的問題。

  對盧飏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孤獨。

  盧飏沒有朋友,盡管他與狗兒是發小,與劉啟年是合作伙伴,與宋云霄是師徒,家里還有視他為珍寶的二老,但盧飏依然時常感到孤獨。

  他是現代人,有好多事根本沒法與親近的人訴說,無法交心,便沒有朋友,心里裝著一個大秘密,著實痛苦。

  “你是不是有心事。”

  云舒將一把精致的水壺放在灶上,又添了一把柴火,這才直起身子,看了看盧飏。

  “這灶是什么時候盤的,我上次來的時候還沒有呢。”

  盧飏很想跟云舒說起自己的秘密,但卻又不敢,只得顧左右而言他。

  “村里的甲長帶人來修的,就在你上次走了之后沒幾日,而且不光盤了這灶臺,還把頂上的茅草換了一遍,我便不擔心下雨了。”

  云舒說著說著,忽然聲音變得細小,臉色緋紅看向盧飏:“謝謝你。”

  盧飏一愣,卻也迅速反應過來,這老甲長應該將自己前次找他的事,告訴云舒了。

  “哈哈,我那工地正好缺人。”

  盧飏有些不好意思。

  “我剛才問的你還沒回答我呢。”

  云舒知道盧飏不是那種記恩之人,便也不再糾纏此事,反正自己這條命都是人家救的,再說這些便矯情了,轉而又說起了之前的話題。

  見云舒又主動問起了,盧飏便點了點頭,有人傾訴總比悶在心里強。

  “你說我是不是應該去考科舉?”

  云舒有些不解,睜著那雙美麗的慧眼又看了看盧飏。

  盧飏被那大眼晃得有些心慌,不過卻也意識到自己這個問題的蠢笨:自己這個秀才不就是科舉考來的嘛。

  遂換了一種說法。

  “你說我是不是該繼續考科舉,比如中個舉人、進士什么的。”

  這次云舒聽懂了,但卻更想不明白了。

  不考科舉,那讀書作何?

  云舒的家庭,是那種極其封建的書香世家,打她記事起,家里便有兩個人進學,一個他爹,一個他哥。

  兩人雖年齡輩分不同,目標卻是一樣,那便是進士及第、金榜題名。

  而且云舒至今還記得她爹爹中舉的那日,在她十數年的記憶中,爹爹中舉那日真的是全家最喜慶的日子。

  所以,她雖是女子,科舉這事也深深的印在了她的腦子里。

  不考科舉的讀書人,云舒沒有見過。

  “你若不喜歡便不去做便罷,但人在世上,又有幾人能真的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意過活呢。”

  盧飏救過云舒的命,云舒對此也是感恩于心,但她常年養成的大小姐范,卻讓她做不來阿諛奉承之事,所以該懟還是得懟。

  大概在云舒眼里,不考科舉的讀書人,就好比盧飏那個時代街上的二流子一般,不務正業。

  云舒記得盧飏的好,所以便想勸他迷途知返,回歸正途。

  ‘是啊,這世上能有幾人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意過活呢,前世沒有,這世估計也沒有。’

  ‘恰如眼前的這位大小姐,為了家族的聲譽,卻也只能委屈自己,隱姓埋名,住到了這鄉野的茅草房里。’

  而且從云舒的眼神里,盧飏讀到了科舉在這個時代人們心中的地位,多余的話便也不用再說了。

  兩人一時沉默良久,空氣有些凝固,直到那水壺中的蒸汽開始彌漫。

  在這蒸汽中,盧飏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蒸汽機,隨后便打破了沉默。

  “你試過有沒有一個秘密壓在心里,卻又無人傾訴的那種感覺?”

  盧飏問完,卻發覺自己說錯了話。

  云舒的秘密盧飏是清楚的,而且相比于云舒的痛苦,或許他自己的秘密便就不足為道了。

  不過云舒卻是不以為意,將那水壺從灶上提起,先是洗了一下紫砂的茶壺,又放入茶葉,這才沖了一泡,隨后又將那第一泡倒掉,再沖了水,這才給盧飏倒上。

  “秘密嘛,就是用來壓在心底的,說出來了那還叫秘密嗎?”

  “不過既然叫秘密了,那還是壓在心底的好,說出來了,難免傷人害己,若真是有的選,誰愿意將自己壓在心底秘密示人呢。”

  云舒若有所思。

  而盧飏卻一時語塞,心道云舒這小丫頭也不知什么時候開始變得這么睿智了,難道真的是苦難使人成長。

  不想再揭云舒的傷疤,盧飏便不再糾結此事,轉而又道。

  “你真的想靠繡活來貼補用度?”

  “不靠此又能靠何,雖然從家里帶出來的銀子還能夠用不少日子,但總有用完的那日,未雨綢繆,我總得找個活計貼補一下,而我只有繡活上還能拿得出手。”

  說到這里,云舒又有些惆悵,當時為了不讓父母和大哥作難,不顧一切的便離家出走,如今真到了外面,才知道銀子的可貴。

  若早知如此,當初就該多帶些細軟的。

  “想不想換個活計?”

  繡活非常傷眼睛,而且掙得都是辛苦錢,更為關鍵的是也掙不到幾個錢,一般百姓家里的女眷,都是用這來貼補家用的,想靠此養家,在這個時代是沒有可能的。

  于是盧飏便想幫云舒換個掙錢的法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