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十五章 暗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父您終于決定遷都回順天府了?”

  “當然,明年年關之后就開始遷搬家。

  皇室、內閣、六部、府軍、勛貴,全都要搬去北京!”

  一說起遷都,朱棣的臉上終于是洋溢起了笑容。

  “北京?”

  “對,以順天府為北京、應天府為南京。北京為我大明帝國之國都,南京為我大明帝國之陪都。南京亦設六部、五軍都督府等官職,為北京之背書!”

  其實朱棣的設計還是很合理的,以南京作為保險庫存放一套預備班子。若是北京出事了立刻就能重新整頓官員與軍隊,根本不需要浪費時間組織領導集體。

  不過崇禎皇帝似乎是沒有領會朱棣的意思,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直接來了一手掛煤山。

  皇太子朱慈烺也沒跑出去,最后進入南京的居然是福王朱由崧。而這家伙根本沒資格服眾,這也導致大明帝國兩京制的優勢是一點都沒發揮出來。

  史可法前腳剛擁立弘光帝,左良玉后腳就給南京朝廷上眼藥。

  外藩的馬士英、黃得功、劉澤清、高杰,也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這幫人不光是不能服南京朝廷,還要搜尋宗室跟南京對著干。

  弘光帝在位的時候還算好,弘光帝一掛掉那局勢真的就是失控了。各地的將軍擁立宗室藩王繼承大統,互相不服還互相攻打。南京這個預備陪都,根本就成了笑話。

  “基兒你現在明白,我讓你提前去北京干什么了吧?”

  “孫兒明白!”

  “你是我大明帝國的皇位繼承人,自然是要提前去新都籌備工作的!”

  朱棣這一句話讓朱高熾三兄弟的臉色都有些詫異,尤其是朱高煦的臉都綠成了豬肝色。

  “大父如此重視孫兒,孫兒自覺慚愧啊!

  不如孫兒立刻就返回北京,把大父交待的事情都完成了再回來。現在那邊的一切軍政事務,孫兒都交給了武都侯賀連成與武城侯王聰去處理了。”

  朱瞻基這一句話本不需要加上賀連成,可是朱瞻基之所以這么說還是要在朱棣面前給賀連成刷個臉熟。

  “賀連成?就是你親軍第一衛的那個指揮使?

  我記得給他加封世爵的詔書已經發過去了,不知道他收沒收到?”

  朱棣哪能看不出來朱瞻基的小心思,不過朱棣也沒有戳穿朱瞻基而是順著朱瞻基的話往下接了。

  “那賀連成是從哪里出來的,區區六七年就封了世襲侯爵。這當真是天上掉下來的才俊,讓大侄子你碰上了!”

  朱高煦悶聲悶氣的說了一句,言語間都是指責朱瞻基任人唯親。

  所謂從“天上掉下來的才俊”,就是暗指賀連成沒什么本事但是升官很快。賀連成之所以能升官,都是上面有人在幫忙。而那句“讓大侄子你碰上了”是在說賀連成上面的人,自然就是朱瞻基了。

  “二叔呀,您聽說過北周太祖皇帝與爾朱榮之間的故事嗎?

  爾朱榮除宇文洛生而留北周太祖,又將北周太祖于賀拔岳帳下。您說這不是養虎為患,斬草而不除根嗎?”

  朱瞻基這話一來是說朱棣對朱高煦已經非常容忍了,若是朱高煦再胡攪蠻纏那他真就要被收拾了。

  二來是在給朱棣遞話,不要再讓朱高煦和丘福那幫子勛貴們接觸了。

  爾朱榮放任宇文泰在賀拔岳帳下發展,最終讓他成為了北周太祖皇帝。朱棣如果再讓朱高煦繼續接觸丘福等人,難免會有意外之事發生。

  “基兒你也別那么說你二叔,人家老二也是好心不是嗎?

  不如咱們暫且略過此事,一家人先喝些酒聚一聚再說!”

  就在朱棣心情大好,準備與朱瞻基喝兩杯的時候卻被一個人給打斷了。

  大明帝國在南洋的代理人,滿剌加國領主林清泉。

  “上位,南洋那邊有絕密軍報請陛下閱覽!”

  一個身著粗布皂衣的錦衣衛悄然的從殿旁的小門走入,而朱高熾等人也都是一副見怪不怪了的表情。

  朱棣真正的心腹,當年燕府的親軍護衛組成的錦衣內衛。

  他們每個人都有隨意進出皇宮,在任何時候向朱棣傳達情報的權力。

  這些人連紀綱都沒有權力去調動,紀綱更不敢去得罪他們。

  “待會子再說,等朕喝完酒的再來匯報也不遲!”

  “可是上位,這是鄭和將軍的親筆信。前來傳信兒的,還是滿剌加國中原子民之領主林清泉將軍。”

  林清泉被授予大明帝國駐滿剌加國使節、滿剌加駐軍指揮使一職,也算是朱棣心中的紅人了。雖說大明帝國在滿剌加國的駐軍名義上只有五百人,但是實際上林清泉秘密訓練當地中原子民充入駐軍。

  現在駐軍的規模有足足一千五百人,足夠參與滿剌加國的一切政治事務。

  “什么?你快快將那林清泉帶上來,還有鄭和的書信也給朕!”

  “是。”

  朱棣接過信就直接拆開來看,這一看可是讓朱棣的血壓就上來了。

  南洋諸國的排華事件,風起云涌了。

  “末將鄭和,問吾皇陛下圣躬金安:

  末將于滿剌加國停駐之時,聞南洋蘇門答臘國(此蘇門答臘國是當地馬來人的政權,不是中原人梁道明的那個國家)、占城國之國君垂涎于我大明帝國之船隊。故而特派艦隊赴其港口,以大炮艦船而震懾之。占城國之國君出城認罪,現已被末將拘押于占城之王宮。

  而蘇門答臘國國王,非但不知悔改反而鼓動南洋諸國劫掠我大明帝國船隊。更有甚者,劫掠南洋之我中原子民。

  末將聞之自憤怒萬分,當即聯合滿剌加國之林清泉將軍、中原蘇門答臘國梁道明國王保護我中原子民。

  末將調下西洋艦隊之水師將士五千人、林清泉將軍麾下之一千五百人、梁道明國王麾下之五千人、招募中原人青壯三千五百人,此共計一萬五千人之軍隊入南洋蘇門答臘國平叛。

  拘押南洋蘇門答臘國國王、爪哇國國王、古麻剌朗國國王、呂宋國國王、渤泥國國王,控制其國主要之城市。

  可蘇祿國國王拉爾齊、娑羅國國王恰柯圖統率叛軍盤踞各島嶼,燒殺搶掠我中原子民。

  各國鄉村末將也無法深入其中,不知當地之情況。

  末將懇請上位派天師萬余,入南洋救我中原子民于水火。天師既至,則可瞬息而定亂局!”

  鄭和收了林清泉的部隊,然后派林清泉親自來京城報信。這足以證明南洋局勢的緊急,不容朱棣有半分的拖沓。

  “傳成國公朱勇、水師指揮使何牧蓮入宮,在讓府軍前衛、府軍中衛、浙江臺州衛、福建泉西衛、廣東南海后衛按照朕的旨意各自進軍平叛。”

  朱棣在小地圖上畫了幾條線,然后交給了身邊的錦衣內衛。

  朱棣之所以要從應天府、浙江、福建、廣東各地調遣軍馬,還是從大戰略層面考慮的。

  廣東軍隊從海南島進行補給,然后直接南下進入加里曼丹島。

  福建、浙江的軍隊從臺灣島進行補給,然后進入呂宋島。

  京城的府軍緊隨其后,根據前面兩支軍隊傳回來的情報再決定進入哪個地區。

  “還有告訴琉球國尚氏國王、朝鮮國李氏國王、日本國足利將軍,讓他們各自準備好木材、鎧甲、弓箭、糧草、布匹等物資。在朕要求他們幫忙的時候,立刻將物資運送到南洋。”

  朱棣還是從戰略層面考慮,他認為這次平叛前期會很輕松。明軍可能只用一個月就能解決大規模的戰斗,還可以占領南洋地區所有的大城市。

  可是城市之外的小島嶼、鄉村,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了的。

  而持久戰需要大量的物資,這些物資從附屬國出可要比從大明帝國拿要強得多。

  至于說回報給這些附屬國的好處,正好就從南洋諸國來出。

  朱棣不愧是一代名將,只用了一分多鐘就定下了戰略方針。

  剩下的就是跟將軍們商議一下小節,再放權給將軍們去打仗就可以了。

  而成國公朱勇,這個家伙終于是要被朱棣起用了。

  不多時,林清泉與朱勇、何牧蓮三人一起進入大殿中面圣了。

  “末將拜見上位(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子殿下(太孫殿下、漢王殿下、趙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免禮,平身。”

  林清泉這剛一起身,就要根朱棣訴說一番南洋的情況。

  不過朱棣揮了揮手,沒有讓林清泉開口。

  “林清泉將軍,你要說些什么朕知道。

  朕已經決定派遣一萬五千軍隊入南洋平叛,都是咱們大明帝國精銳的軍衛。

  朕要讓南洋的中原子民們知道,大明帝國的日月五星旗才是他們在危難時刻唯一的信仰!”

  “末將叩謝吾皇陛下天恩,南洋之中原子民感念吾皇陛下之恩德必定沒齒而難忘!”

  “不用道謝,南洋之中原人亦是朕的子民。朕不光是大明帝國的皇帝,更是全天下中原子民們的皇帝。一國之君,護佑自己的子民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朱棣一番話說的林清泉心中暖暖的,林清泉已經徹底被朱棣征服了。

  “朱勇!何牧蓮!你們兩個統率府軍前衛、府軍中衛與水師一起,按照朕規劃的路線與時間進入南洋。

  待會子朕會告訴你們朕的安排,你們只要聽朕的命令打仗就可以了。

  千萬不要給朕學丘福,隨便更改朕的戰略計劃可不一定能打贏戰爭啊!”

  淇國公丘福在朱棣第一次北征之前,擅自改變了朱棣的作戰計劃。差一點導致全軍覆沒,也多虧了漢王朱高煦的援軍及時趕到擊潰了阿魯臺部才救出了淇國公丘福等人。

  “大父!孫兒也想去南洋,懇請大父恩準!”

  “嗯?基兒你也想去?”

  “當然,孫兒的親軍六衛也可以赴南洋參戰。

  順天府那邊還有一支五十余艘船的艦隊,足夠運輸孫兒的親軍去南洋了。”

  “你的親軍六衛就不需要調度了,不過基兒你若是真的想去南洋也可以。

  大父讓你當監軍,監督南洋地區我明軍的軍事行動你看怎么樣?”

  朱棣本不想讓朱瞻基去南洋,可是又想到順天府那邊的事情也沒多少。朱瞻基閑著也是閑著,與其讓朱瞻基在順天府作威作福還不如讓他去南洋呢。

  正好長長見識,看看下西洋具體的狀況。

  更重要的一點是,朱瞻基可以借機收服成國公朱勇。

  而朱棣之所以不想調朱瞻基的親軍,還是怕朱瞻基的親軍接連打仗會引起將士們的不滿。

  “孫兒自然是愿意的,只要大父同意便好。”

  “父皇!兒臣也愿意去南洋平叛,請父皇恩準!”

  朱高煦里面又出來爭功,這種戰爭可是撈取功勞的好時候。

  “老二你就算了,不過可以派你家那個小子跟著基兒一起南洋平叛!”

  朱棣對朱瞻壑的印象還是蠻不錯的,不讓朱高煦去居然讓朱瞻壑去了。

  “這......也行吧,我家那小子如果能跟著他大哥一起也是很不錯的!”

  朱高煦話鋒一轉,直接開始夸起朱瞻基來了。

  “畢竟大侄子少年英才,文韜武略!

  我家那小子跟著大侄子身邊肯定能學到不少東西,而且大侄子一向是重情重義必然是不會虧待了我家那小子的!”

  朱高熾都要聽不下去了,他是沒想到他這個二弟能這么的不要臉。

  “老二你就消停點兒吧,你再說話大哥可就要跟你翻臉了!”

  有朱瞻基在,朱高熾面對朱高煦的時候底氣都足了不少。朱高熾一臉的嘲諷,可把朱高煦給氣的夠老嗆。尤其是朱棣聽完朱高熾的話之后,還一臉贊同的默許了朱高煦的放肆。

  “行了,行了。你們可別吵了,讓朕耳根子清凈一點不行嗎?

  基兒你跟朕來,咱們今天晚上商議出一個章程。

  老二你也叫你家那小子入宮,他來之后你就可以回去了!”

  朱高煦妥妥的被朱棣給嫌棄了,不過朱高煦也不敢說什么只能悻悻的稱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