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十章 傳檄定草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新蒙古大汗也絕對不能掌握在阿魯臺手中,這家伙手握怯薛軍三部。實力強悍,再有蒙古大汗以為號召可就不妙了。”

  張輔看來對阿魯臺有些忌憚,似乎是要針對阿魯臺了。

  “最重要的是呼倫貝爾草原還有三河源頭,阿魯臺的領地在不兒罕山一帶。那里水草豐美,人畜生息。

  在三河源頭那里,阿魯臺只需要十年就能將部眾恢復到戰前的模樣。

  所以說新任的蒙古大汗之部族,除了不能被阿魯臺所掌控以外。還不能駐扎于三河源頭與呼倫貝爾草原這兩地,一定要選在漠南草原!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大漠草原的地盤與供養能力畢竟有限、最豐美的草場人人都想要。我們可以將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劃給邊緣部落,讓阿魯臺部徹底的退居漠北。

  以此來引導漠北蒙古與漠東蒙古之間的仇怨,再加上一直蠢蠢欲動的漠西蒙古瓦剌部。那這個大草原還不亂成了一鍋粥,到時候還不是要靠咱們大明出手才行嘛!”

  “確實不能再讓阿魯臺把手伸到呼倫貝爾草原了,一個三河源頭草原已經足夠喂飽阿魯臺了。三河源頭至多能夠供養十萬牧民,再加上呼倫貝爾草原供養二十萬牧民差不多。

  阿魯臺只要忍住不打仗,十年之后擁有二十萬部眾、五萬控弦之士不在話下。”

  朱瞻基沉思了一陣子,然后指著漠東蒙古諸部的分布圖說道“可以扶持科爾沁部成為蒙古大汗,然后背地里對馬哈木進行煽風點火。讓馬哈木也扶持一個蒙古大汗出來,這樣阿魯臺看見有兩個蒙古大汗出現。他肯定也會蠢蠢欲動,再扶持一個蒙古大汗呢。

  因為真的沒必要這樣削弱阿魯臺,一個三河源頭還有呼倫貝爾草原的產出與供養都是有限的。那蒙古牧民再多也多不過百萬,要是削弱阿魯臺削的狠了。還如何制衡馬哈木,還有那不靠譜的兀良哈呢?”

  “科爾沁的阿岱臺吉,確實是一直跟咱們大明關系不錯。

  不過這血統還是遠了些,像是你要匡扶漢室然后扶持宋武帝劉裕當皇帝一樣。”

  朱棣說完有些冷場,弄的諸將沒有聽明白他話兒里的意思。

  “咳咳,大父的意思是說那科爾沁部是成吉思汗弟弟拙赤合撒兒(哈布圖哈薩爾)的后裔。

  科爾沁部不是根正苗紅的黃金家族,這就像南朝宋的宋武帝劉裕是漢高祖之弟楚元王劉交的后裔一樣。”

  朱瞻基呵呵一笑,然后略過這個話題說道“但是這樣才能讓科爾沁部更加的依賴咱們大明,要是個黃金家族的主枝兒大汗。那還不一定能聽從咱們大明的命令呢,還不如科爾沁部來的靠譜。”

  “其實這樣真行,咱們大明扶持科爾沁的阿岱臺吉為蒙古大汗。然后讓兀良哈三衛、漠南諸部支持阿岱,在暗中挑唆馬哈木立阿寨臺吉為蒙古大汗。

  二虎相爭,咱們才好操作草原的事務。

  最好阿魯臺也忍不住,立一個蒙古大汗出來就有意思了。”

  張輔支持朱瞻基的意見,朱瞻基說啥就是啥。

  “待會大會之時,基兒你負責提議。先試探試探蒙古諸部的反應,再決定是否立科爾沁部的阿岱臺吉為蒙古大汗。

  漠北蒙古的喀爾喀諸部還有阿魯臺的意見不用管,馬哈木的意見也不用考慮。只要兀良哈三衛和漠南蒙古諸部同意,咱們就立科爾沁部的阿岱臺吉為蒙古大汗!”

  朱棣跟明軍高層定下了基調,而后便是扯皮階段。

  科爾沁部的阿岱臺吉聽說大明要立他為蒙古大汗,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茂明安部乃是科爾沁部的同盟,自然是是沒有意見的。

  永謝布部、土默特部因為離大明太近,被朱棣一頓威脅加收買之下也是保持了贊同的態度。

  至于兀良哈三衛,那就是“明軍”。朱棣的話兒對于他們來說便是圣旨,那里敢有不遵從的道理呢?

  兀良哈部、泰寧衛的翁牛特部、福余衛的烏齊葉特部,差一點就直接向新大汗表示效忠了。

  馬哈木與阿魯臺的代表——察哈爾部的脫火赤臺吉都表示了反對,脫火赤乃是也速不堅之子更有資格繼承蒙古大汗之位。事實上阿魯臺也準備擁立脫火赤為蒙古大汗,以便繼續名正言順的控制草原上的蒙古諸部。

  馬哈木更是推出了阿寨臺吉,認為阿寨臺吉才是最有資格繼承蒙古大汗汗位的臺吉。

  朱棣直接拍了脫火赤繼承蒙古大汗的資格,畢竟阿魯臺一個剛投降的家伙可沒有資格推薦大汗繼承人選呢。

  阿寨與阿岱,才是競爭蒙古大汗汗位的最佳人選。

  “順寧王舉薦的人選就不提了,順義王推薦的阿寨臺吉倒是可以考慮!

  和寧王,你有什么想法?”

  朱棣看向了兀良哈首領脫魯忽察爾問到,畢竟脫魯忽察爾差一點就跟阿魯臺結了親家。雖說剛才脫魯忽察爾也是贊同了朱棣得提議,不過朱棣還是不敢放心。

  從朱棣把原本封給阿魯臺的和寧王封給了脫魯忽察爾就可見一二,還是不放心他們之間的關系。

  “陛下!朵顏衛、泰寧衛、福余衛的態度很明確,陛下說什么就是什么!”

  脫魯忽察爾看似所答非所問,但是他得回答才是朱棣真正關心的答案。

  泰寧衛指揮使、翁牛特部首領阿扎失里臺吉和福余衛指揮同知、烏齊葉特部首領海撒男答奚那顏,也都連忙稱是。

  馬哈木和脫火赤見脫魯忽察爾徹底的投靠了大明,心中不由得一陣暗恨。

  脫火赤直接起身指著脫魯忽察爾破口大罵,一副要吃了脫魯忽察爾的模樣怒吼道“脫魯忽察爾!你這狡猾的狐貍,披著偽善的皮囊騙取太師的牛羊。反過來卻給大明皇帝當一條忠犬,來咬咱們蒙古自己人了?”

  “呵呵。

  老子什么時候說過老子是蒙古人了?你可不要亂講話啊!

  老子是大明的和寧王!大明的朵顏衛指揮使!

  老子麾下的兩萬鐵騎是大明帝國的軍隊,可不是你們韃靼部的附庸!

  當年老子跟著陛下......上位,還有寧王殿下靖難的時候。媽了個巴子的你還在草原上吃沙子呢,誰給你的勇氣跟老子大喊大叫的?”

  脫魯忽察爾直接對朱棣行了個大明臣子禮,然后義正嚴詞的說道“上位!臣麾下兩萬鐵騎已經全部換上了軍旗、國旗,隨時準備接受上位的檢閱!”

  干得漂亮啊,這脫魯忽察爾有前途啊。

  朱瞻基和朱高煦都不由得給脫魯忽察爾點了個贊,尤其是在看見朱棣那爽朗的笑容之后就更加佩服脫魯忽察爾了。

  “脫魯忽察爾!你這個蒙古人的叛徒,真是丟盡了蒙古人的臉面!”

  脫火赤還想再說,卻被馬哈木一把就給拉住了。

  “大明皇帝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請陛下解答。”馬哈木起身,對朱棣義正嚴詞的問道“既然是選擇我們蒙古人的大汗,那為何不讓我們蒙古諸部自行推舉呢?

  大明插手蒙古大汗的選舉,可是不好吧?”

  朱棣聞言呵呵一笑,十分不要臉的說道“怎么?你們蒙古人打不過我們大明,那就應該讓我們大明幫你們選舉蒙古大汗。要問憑什么聽我們大明的,就憑朕麾下的十萬大軍!

  你們要是感覺不夠,還有二十萬大軍剛剛回去。真可以把他們都給叫回來,咱們再打一仗。打贏了,你們推舉誰當蒙古大汗都可以。打不過,你們就要聽朕的安排選擇蒙古大汗!”

  馬哈木無語了。

  脫火赤也無語了。

  脫魯忽察爾、阿扎失里、海撒男答奚倒是孤假虎威,站在科爾沁部的首領阿岱臺吉的身后一副驕傲的模樣。

  “對了,還有一件事情。朕此番收攏了因戰亂而離散的蒙古牧民三萬余人,都交給順寧王統轄。

  順寧王不還是韃靼部的太師么,總不能還只是個阿蘇特部的那顏吧?

  這些蒙古牧民編成一個部落,交給順寧王管理。至于部落的名稱,就叫泰赤烏部!

  而順寧王在得到了泰赤烏部之后,需要放察哈爾部回漠南。”

  泰赤烏部,一個許多年沒有出現在蒙古人面前的名字了。

  當年的泰赤烏部乃是蒙古先祖合不勒可汗侄子的后裔,泰赤烏部在蒙語當中似乎就有“太師”的意思。

  時至今日,朱棣又一次把泰赤烏部的名號給抬出來了。

  朱棣的意思,是讓阿魯臺統轄泰赤烏部、阿蘇特部、巴爾虎部居漠北。連結喀爾喀七部,還有漠南的察哈爾部。形成一個橫跨大漠的聯盟,也是草原上的第一勢力。

  而漠西的馬哈木所統率的衛拉特蒙古部四部,則是草原上的第二勢力。

  大明扶持的科爾沁部,以及漠南、漠東親明的蒙古諸部會形成草原上的第三勢力。

  三股勢力相互交織,相互制衡。

  等三股勢力打的三敗俱傷了,就是大明出來摘桃子的時候了。

  脫火赤聞言直接向朱棣替阿魯臺謝恩,因為察哈爾部就是他的部落。

  一旦察哈爾部可以回歸漠南,那他脫火赤必將大有作為。

  至于馬哈木,則是感到有些不滿了。

  “陛下!臣之瓦剌部馳援飛云山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怎地陛下是忘了我們瓦剌部嗎?

  陛下,還請公平處事啊。”

  朱棣聽見馬哈木的聲音就感到了一絲頭疼,他一直在有意的忽略馬哈木。生怕馬哈木主動的挑起話茬子,不得不給他封賞。

  朱棣認為馬哈木實力已經快要超出他的容忍范圍了,所以說一直在壓制瓦剌部協助明軍作戰的想法。要是剛開始就不制約馬哈木的話,現在一個順義王都不夠封賞馬哈木的。

  “順義王,朕怎會對你忘記了賞賜?

  你此番救下了朕的孫兒,朕感激你還來不及呢。朕可不是那忘恩負義之人,又怎會不封賞于你呢?

  既然你自己提出來了,拿朕就先給你的封賞落實了吧!

  首先,喀爾喀七部靠近金山的兩個部落歸你統轄。然后漠西、漠北原本歸屬于本雅失里的部分牧場,也劃入你瓦剌部的領地范圍之內。

  其次,朕需要你將哈密衛以北的八百里土地讓出來給大明。那里都是一些戈壁和戍堡、關隘,你留在手里也沒用。朕劃給你的牧場也快要有一千里了,就是交換土地你也不吃虧呀。

  第三,朕要讓你的孫子也先入朝。朕要讓來我們大明陪皇太孫殿下讀書,待其成年之后再給你送回去瓦剌部!”

  朱棣制衡瓦剌部的意圖非常之明確,這讓馬哈木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分得牧場是好事,讓出哈密衛以北的土地也無所謂。就是讓也先那個小子去大明,這還要仔細斟酌一二啊。那小子算上最合格的繼承人了,但是他額吉就是個漢家女子。再讓他去大明,還不徹底的就變成了一個漢人了嗎?”

  馬哈木仔細的思考了一陣子,便抬頭看著朱棣鄭重其事的說道“臣,謹遵陛下之命!”

  用也先換取瓦剌部的發展契機,這在馬哈木的心中是十分值得的。

  馬哈木沒有理由去拒絕朱棣的提議,反正只要他瓦剌部強大了。也不怕也先受漢家文化的影響,從而對瓦剌部產生什么樣的排斥之心。

  再者說了,他馬哈木的孫子又不是只有也先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也先留在大明,他還可以培養其他的孫子不是嗎?

  朱棣聽著馬哈木的回答很是滿意,于是乎就端起酒杯對馬哈木說道“那就請順義王與朕飲下此杯美酒,愿大明帝國與瓦剌部結為盟好!”

  擺平了馬哈木之后,其他的蒙古部落也就好對付了。經過一番的討價還價之后,朱棣的圣旨便傳向了蒙古各部。草原上也因為朱棣的圣旨,進入了一段安穩的時期。

  傳檄而定草原,便是如此了。

  接下來便是全軍班師,回家種田去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