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十章 夫妻和國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朱瞻基很煩。

  丘福的大軍出征之后他就被朱棣給禁足了,什么時候朱棣開心了再把他給放出來。

  朱瞻基倒是不太擔心丘福,畢竟劉真和朱高煦在他后方護衛可以保證他大軍的安全。

  丘福得這次北征跟歷史軌跡到底是發生了不同,朱高煦率領三萬鐵騎跟在丘福大軍的后面,隨時用以支援丘福部隊。劉真的軍隊屯兵于鐵嶺衛,制轄女真、兀良哈以保障大軍的后勤。

  朱瞻基煩的是朱棣已經開始不信任他了,這種不信任倒不是那種普遍意義上不信任,而是一種對朱瞻基性格上的擔心。

  “蕙玉你去找一下胡尚儀,跟她說能不能讓我見大父一面,我保證不提去遼東的事情。”

  朱瞻基現在只能等著丘福打敗仗之后朱棣御駕親征了,只要朱棣御駕親征是肯定會帶上他的。

  朱瞻基不著急處理遼東女真還有北征大軍的事情,朱瞻基現在有更好的想法需要跟朱棣聊一聊。

  朱棣在得知朱瞻基有其他的想法之后,當即便解除了朱瞻基的禁足然后讓朱瞻基來他的書房一趟。

  “主子說了,若是太孫提半句去前線的事情便繼續禁足!”

  胡善圍親自來接朱瞻基,路上還特意提醒了一下朱瞻基。

  朱瞻基聞言瞪著一副半月眼,乖巧的點頭稱是。

  幾人不一會子的功夫便來到朱棣的書房,朱棣此時正在研究著碁經,手中拿著圍棋棋子胡亂的擺弄著。

  朱棣對面的徐皇后,一臉無語的敲著棋盤似乎是等的不耐煩了。

  “我說朱老四,你能不能快點的。每次跟你下個棋你都這么費勁,還玩不起跟我這個女人悔棋!

  誒?基兒來了?剛才沒聽見通報啊!

  來來來,基兒你跟你大父下棋。朱老四這廝棋品太臭,棋藝更愁,祖母可不愿意再繼續跟他下棋了!”

  朱老四。

  滿天下能管朱棣叫朱老四的,除了當年的朱元璋、馬皇后、碽妃以外,也就是當今的皇后娘娘徐熙云了。

  朱瞻基呵呵一笑,看著朱棣吃癟的樣子不禁有些竊喜。

  朱棣看著朱瞻基那副模樣,不禁火從心中來、惡向膽邊生。一把薅起朱瞻基的脖領子,給了朱瞻基一個巴掌。

  “朱老四!你干甚打我的寶貝乖孫兒,是不是最近脾氣又大了?

  今天晚上不要進本宮得坤寧宮,去找你的李貴妃和權賢妃吧!”

  話說朱棣比較喜歡外族女子,后宮內的妃子里,地位上僅次于徐皇后的貴妃李氏便是女真人。

  李貴妃之父便是大名鼎鼎的阿哈出,又名李思誠。大明山東承宣布政司、遼東府、建州衛之指揮使是也,也是建州女真的首領。

  權賢妃便是拿朝鮮妃子,是半島李氏王朝獻給朱棣的秀女。

  話說回來,徐皇后最近是越來越不慣著朱棣了。

  本來二人少年伉儷,結婚之前便早已經相識三年(明朝那種封建禮教之下,簡直是不敢相信)。徐皇后一路陪著朱棣就藩、北征、靖難,與朱棣夫妻間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徐皇后一直以來都是溫柔知性,善解人意。

  可是最近得徐皇后似乎是脾氣大了許多,原本在永樂五年就薨逝得徐皇后現在挺到了永樂七年。也就是這兩年,徐皇后的脾氣是越來越暴躁了。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紛繁的事務給鬧的。

  大兒子朱高熾本人肥胖、跛腳,二兒子朱高煦興風作浪,三兒子朱高燧心術不正。

  而那幫孫子們要么是不孝,要么是資質平庸。

  除了朱瞻基、朱瞻壑還有剛剛長大一點的朱瞻墡,才能讓徐皇后感到滿意且省心。

  人無完人,既食人間煙火便也有世俗之心緒。

  朱棣倒也是理解徐皇后最近性子上的改變,每次被徐皇后罵兩句也就不說些什么了。

  朱瞻基這小子機靈,見狀連忙跑到徐皇后的身邊給徐皇后捶起了背。朱瞻基一邊捶背,還一邊再嘴里嘀咕著“祖母您消消氣,孫兒可是根祖母最好了呢。

  大父若是再氣您,您就告訴孫兒,孫兒幫您一起對付大父!”

  “小崽子,反了天了?想造反吶?”

  朱棣知道朱瞻基油嘴滑舌的性子,不過聽朱瞻基說話也是給他氣的夠嗆。

  徐皇后聞言笑著拍了拍朱瞻基的腦門兒,然后說道“基兒有心了,不像某個沒有良心的家伙一樣呢!”

  然后徐皇后扭頭,給了朱棣一個凝視說道“怎么的?我大孫子跟我好就是造反了?朱老四你還敢把我打入詔獄?”

  徐皇后話音剛落,就聽見門外的胡善圍喊道“主子!楊學士有事情求見主子,人已在外殿等候!”

  剛剛還在胡攪蠻纏得徐皇后聞言,突然變了個臉,溫柔有禮的對朱棣說道“夫君你先接見楊學士吧,這里算是宮城外殿,妾身在這里是不合適的。”

  徐皇后起身給朱棣整理了一下剛才嬉鬧時弄亂的衣服,然后微微一笑便轉身離去。

  臨出門前,徐皇后轉身對朱棣說道“今晚若是處理政務回來晚了,妾身便熬些滋補的湯食給夫君備下。”

  朱棣的嘴角明顯是露出了溫柔的笑容,然后對徐皇后說道“云兒你不必等我,若是今兒個晚上回去的太晚,你便先睡就是了。”

  徐皇后之所以圣眷深厚,這可不是沒有道理。

  首先徐皇后在正事上從來不給朱棣添堵,帝后之禮恪守的極其規范。其次在私生活上,又如同普通夫妻一般的隨性自然。再次加之徐皇后更朱棣還有許多的共同愛好,比如象棋、軍略、讀史等方面,由不得朱棣不寵愛徐皇后。

  當然了,徐皇后得相貌也是拔尖兒的。

  “宣楊士奇入尚書房覲見!”

  楊士奇這個時候來找朱棣,那都是朱瞻基搞的鬼。

  朱瞻基雖說被禁足了,不過還是能跟外面聯系的。朱棣只是不讓朱瞻基到處亂跑而已,可沒掐斷朱瞻基根外界的聯系。

  而朱瞻基叫楊士奇過來,就是為了今天的主題——家國理念。

  楊士奇倒也是給朱瞻基的面子,聽聞皇太孫有事便立馬趕了過來。

  “說說吧,你小子把楊士奇給找來有什么事情?”

  朱棣自然是知道楊士奇是朱瞻基給找來的,他看看一臉茫然的楊士奇還有目光躲閃的朱瞻基便猜到了大概。

  “嘿嘿,便是有一些突發奇想要與楊學士還有大父商議一番罷了。內閣大臣當中,孫兒就感覺只有楊學士才能領會孫兒的理念。

  孫兒今日的想法也很簡單,那便是民族與國家這兩個概念罷了!”

  “民族?何為之民族?”朱棣聞言皺了皺眉頭,不由得開口發問了一句。

  “民者,百姓也。族者,族群也。由百姓組成的族群,便是民族了。”

  朱瞻基解釋了一句,然后就繼續說道“古人云:夷狄入華夏則為華夏也,華夏入夷狄則為夷狄也。

  而今日之民族關念,于古人則大有不同。漢家、蒙古、女真、烏斯藏、苗彝,我大明國土上居然星羅棋布的有數十個民族。

  諸族諸部,互相仇視、阻斷交通。此現狀于我大明不利,當需改之。

  我等需改變此關念,一在宣傳、二在引導。

  宣傳者,利用州府縣衙、驛站邸報宣揚國朝之理念。比如宣揚蒙古出鮮卑、鮮卑出匈奴、匈奴出獫狁、獫狁出夏后氏,這就證明了漢蒙同宗同源之理。

  還有大禹出西羌,莊蹻征云南。總之要給大明國土上所有的民族,都找到與漢族相同的先祖。

  最后使用一個類似與炎黃、華夏、中華之類的統稱來稱呼所有的民族,比如中華民族!

  引導者,利誘耳。拿烏斯藏打個比方,現在不是征募了些烏斯藏牧民參軍嘛。咱們原先只是進行漢話的考試,便可以讓其進入大明的軍隊。

  現在可以再加上一條,讓他們學習咱們宣傳的民族理念。學的好的,理解深刻的,就可以升官當個百戶之類的小軍官。

  對于內地的漢家百姓,最行之有效的手段那就要數科舉了!

  在原來的明經科、策論科的基礎上再多加一些題目,設置一些簡答題目。就考察咱們宣傳的民族概念,還有如何維護大明諸民族一統的局面之類的問題。

  比如出一道題,讓其答出蒙古先祖與漢家先祖的淵源。要求引經據典,最后證明蒙古與漢家同宗同源。

  幾年科舉之后,那些讀書人都會瘋了一般的接受新的觀念。讀書人接受了,那大明內地的百姓也就基本上都能接受了。”

  朱瞻基說道這里,突然露出了一絲莫名其妙的笑容。

  “其實以后朝廷想宣傳什么政策或者想法,都可以從科舉上動手腳。

  科舉的本質不能變,四書五經、大學中庸,這些讀書人一直追求的東西必須要考。考還必須要占到主要成分,要不然那些讀書人可是會......會出亂子的。”

  朱瞻基想了想,還是把“造反”二字給憋回去了。

  “不過朝廷出一些附加題,想要宣傳什么政策、思想的時候就出什么題。

  比如要宣傳下西洋,就可以出一道論述下西洋之事如何使朝廷獲利的問題。

  這些附加題的占比不能太大,不過也必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科舉的成績。

  許多讀書人經史子集學的一般,便可以引導他們在附加題上面下功夫。本來只能考上秀才的,現在可以通過附加題考上舉人。本來只能三甲進士的,現在可以二甲進士及第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附加題的占比不能太多。真真正正要出成績的,還是要靠在讀書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儒學與八股。附加題的目的,便是錦上添花和沖刺突破而已。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會有大量的讀書人去購買邸報、研究朝廷所宣傳的政策、思想,學著學著也就多少接受了些。”

  朱瞻基前面的什么民族概念,朱棣喝楊士奇聽的還是有些迷糊。不過后面的科舉之法,倒是讓二人給聽進去了。

  楊士奇聽的是一身冷汗,朱瞻基這種策略可謂是玩弄了天下百萬學子。

  只要朱棣的方法得當,然后再通過科舉動些手腳,那全大明的讀書人可真就是被這皇帝給玩弄于股掌之間了。

  而且就算是被別人發現了也不怕,這是真真正正的陽謀。全天下沒有讀書人會拒絕的,誰敢提出反對意見那可是會被唾罵的。

  比如一百個人里原本只有十個人可以及第,剩下的九十個怎么學都超不過這十個人。

  而此時突然出了一道可以投機取巧的附加題,你只要安分的去研習朝廷的政策便可以拿到這附加題的分數。而拿到了分數之后,你便有機會超過前面的十個人及第。

  請問這樣的機會,是你你會拒絕嗎?

  前十個人可能會拒絕,因為他們一心撲在原來的學問當中沒有精力去接受新的知識。

  不過后面的九十個人,可是不會拒絕的。

  這就跟推恩令一樣,我把目的赤裸裸的擺在你面前,可你卻無法拒絕。

  “基兒啊,那你剛才說的國家概念呢?”朱棣回味了一陣朱瞻基的話語,然后讓楊士奇記下來才繼續問道“看看這回還有沒有什么意外之喜,你且說吧!”

  “國家概念,便是家國一體!”

  朱瞻基說著從懷中掏出來兩個旗子,那是朱瞻基親手設計的大明帝國國旗與軍旗。

  “首先要明確我大明的國號全稱,這是最重要的前提。

  大明國明顯是小家子氣了,今后我大明對外文書、對內宣政皆以大明帝國自稱。

  帝國者,皇帝之國家也。讓我大明子民都知道,大明乃是皇帝天子御下中央之國。

  而天子之國,豈可無國家之旗幟?軍隊之旗幟乎?

  取消一切大明將軍之將帥旗、大明州府之官吏旗,大明軍隊只能使用統一的軍旗、大明州府只能懸掛統一的國旗。

  只有我大明之天子,才可使用特殊之黃龍旗。”

  朱瞻基展開兩面旗幟,呈現給朱棣、楊士奇觀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