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一十章移西戎且分狄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皇子對于天山關這樣的天塹十分得意,西戎這么多年來,想要進入中原,都被天山關給阻攔了,狄人就算糾結大軍也是一個樣子。

  但是狄人若是繼續留在云歌府,那么就會讓朝廷很為難,如同左賢王這樣的叛亂,想要剿滅,他就在草原游蕩,讓虞朝不好捉拿,到時候只能空耗糧餉。

  若是左賢王他們在天山關外面,那么朝廷就可以讓他們任意游蕩,無需理會。

  大皇子說道這里,讓林多聞想一個辦法,盡快剿滅左賢王,這用天氣來對敵的確不錯,但是這樣他們就沒有功勞了。

  林多聞說是,說自己會想一個妥善的法子,讓左賢王伏誅。

  林多聞于是找來錢度和陳秋準,詢問他們兩人的意見,錢度的意見自然是剿滅那些資助過左賢王的,陳秋準不同意,說如今天氣這么惡劣,他們貿然出兵,交戰的時候,損失會增大。

  這糧食沒有了可以再種,柴火沒有了可以再砍,但是這人沒有了,那就是再也沒有了。

  陳秋準認為寧愿不要功勞,也不能用將士性命來做賭注。

  聽到陳秋準這話,林多聞為難的告訴陳秋準,這是大皇子的命令,他倒是可以不在乎這一點功勞,但是大皇子不能不在乎。

  陳秋準想了想,告訴林多聞,左賢王未必會被凍死,等到天氣暖和之后,在出擊,若是能夠活捉左賢王,獻俘闕下,那么自然是一件大功了。

  若是不行,左賢王的人頭也是可以的,他們來的目的就是左賢王,只要剿滅了左賢王,那就算完成任務了,功勞自然就有了。

  林多聞最后還是聽從了陳秋準的建議,第二天前去面見大皇子,對著大皇子這么一說,大皇子看著天氣又冷起來了,自然也不愿意出去,于是就答應了林多聞。

  至于單于,單于進到了城里,自然要發貨他的作用了,在錢度的安排之下,單于寫了信件給個部落的族長,說如今天寒地凍,不如都移居來王庭,大家互相照顧,共同度過這個難關。

  單于倒是很樂意寫了這一封信,也讓人親自送了出去。

  大皇子身邊的以為公子有一些擔心,這樣狄人不就是全部聚集在了王庭,到時候若是作亂,那可不是一件小事。

  大皇子心想有道理,于是找來林多聞,錢度早就準備好了說辭,林多聞轉述一番就是了。

  接到這些信,也就是小部落會前來這里,至于大部落,人口眾多,牛羊眾多,在這樣的天氣遷居可不會一件簡單的事情。

  這些大部落不來,小部落到了王庭,到時候左賢王也到了王庭,他們這么多人,總是要吃穿,而王庭能有多少糧食足夠他們這么多人用。

  這些部落,成年男子占少數,大多數是婦孺老幼,這些人打仗也沒有什么用,但也是用吃的,到時候王庭不給這些人吃穿,那么這些人就這么死了,那部落的男子會跟隨左賢王?

  給了這些人吃的,男子就可能吃不飽,這吃不飽的戰士,再多也就只是能嚇人而已。

  林多聞這么一說,一位公子說若是王庭真的有那么多糧食呢?

  林多聞一愣,他沒有想到這個問題,錢度也沒有告訴他,而這時候大皇子的話讓他頓時感覺到背后一寒。

  “那么這些人就是我們軍功了。”大皇子說著,拍了拍林多聞肩膀,對著林多聞說:“信武伯,你果然比起你大哥來,更加有才干。”

  林多聞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好,他本意就不是想要這些人來送死,來充當自己的戰功。

  林多聞如今只能說了一聲不敢,然后退下,他找到了錢度,詢問錢度這樣是否過于有傷天和?

  “將軍,慈不掌兵,對待敵人就要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這些人若是甘心附逆,那么他們自然只能死了,這就是戰爭,自古以來,沒有戰爭不死人的。而且死的人越多,將軍的威名就越大。”

  “就如將軍你的父親,林文正公,他征討西戎的時候,死在大軍刀槍之下的有多少人?數百?數千還是數萬?不,不,那是幾十萬,幾百萬!他們的枯骨鑄造了林文正公的偉業,難道林文正公不是一個心地善良,仁心仁德的赤誠君子嗎?但是他明白,佳兵不祥。他也明白,天子一怒,流血千里。”

  錢度的話讓林多聞一時間不能適從,他也詢問過陳菁菁和樂瓊,這兩人都對西征不愿意詳談,只是說林泉的功績。

  如今聽錢度這么說,他相信了,自己父親西征的路上,一定是流血千里,血流漂杵。

  他一直以父親作為自己的榜樣,而如今自己父親做的事情,又和自己心里的道德相違背,所以林多聞一時間茫然,不知道應該怎么辦。

  錢度繼續說著,而林多聞搖搖頭,讓他先下去,讓自己好好想想。

  錢度離開之后,林多聞想了一個時辰,都是沒有結果,一個聲音告訴他,他父親是世界上最有才干智慧的人,既然父親都這么做了,那么自然錯不了。

  一個聲音告訴他,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可以濫殺無辜,這一次出征,能盡量減少人死亡,就盡量減少。

  他無法抉擇之下,只好讓人找來了陳秋準,他詢問陳秋準應該怎么辦,陳秋準冷靜地告訴林多聞,錢度這樣做是正確的,如今狄人已經有了反心,他們既然選擇了跟著左賢王,就表示他們不會在順從朝廷了。

  這些人就算這一次不殺,以后之會鬧出更大的亂子來,所以長痛不如短痛,一舉殲滅也好。

  林多聞沒有想到陳秋準也是這么說,他疑惑地看著陳秋準,這時候陳秋準告訴林多聞,當然那是決心附逆的,他們如今能做的就是勸還沒有做出決定的。

  就如陳秋準說的那樣,以前和左賢王有來往的一律既往不咎。

  陳秋準說朝廷對于狄人不薄,若是狄人真的人人恨朝廷,那么跟著左賢王就不止這一點人了。

  陳秋準告訴林多聞,這打仗出了威還有慈,一昧的殺人也不是辦法,心慈手軟更不是辦法,需要兩者結合,剛柔并濟。

  “林文正公西征的事情,除了軍事上之外,還有學問上的,林文正公一手拿著劍,一手拿著書,這才立下了赫赫戰功,若是僅靠手中的劍,又如何能夠讓西戎眾人臣服。”

  林多聞說是,自己都忘記這一點,他還要謝謝陳秋準。

  而這時候知縣和尚天良求見,林多聞讓他們進來。

  知縣對著林多聞行禮之后,對著林多聞說:“將軍,下官糊涂,下官糊涂,還請你老見諒。”

  林多聞被知縣這謝罪給弄糊涂了,他詢問知縣又什么罪,又犯了什么事情。

  知縣說自己知道林多聞孤身一人在這里,卻沒有早些安排,真是糊涂到家了。

  林多聞聽了之后,對著知縣說:“這件事就不用了,如今我們乃是替朝廷出征,不用想這些事情。”

  “這,將軍,真的是不用嗎?”

  林多聞說自己這里不用他安排,想必大皇子那邊也不用,如今就看看那幾位公子了。

  知縣說著是,大皇子那邊自然也是謝絕了,他天家之人,怎么輕易讓小地方的人照顧,倒是那幾位公子有一些想法了。

  這件事也被尚天良宣揚出去,有些將士聽了之后,有一些羞愧,心想上面肉如此嚴守軍紀,他們也應該如此。

  于是軍中風氣稍微好了一點,當然也稍微緩解僧多粥少的困境。

  尚天良回去稟告之后,詢問林多聞是真的不需要嗎?若只是為了面子的話,尚天良會安排好,絕不會讓外人知道這一件事。

  林多聞說自己真心沒有這個想法,自己唯一想要的就是早點解決這里的事情。

  “伯爺,其實,這一次知縣是為知府出面的,知府有一個女兒,小女兒還待字閨中,想要嫁給你做小星,所以才會來這么一問,他是準備木已成舟之后,到時候伯爺你就不會后悔了。”

  聽到這話,林多聞搖頭說:“真是胡鬧,知府也算是封疆大吏了,怎么會如此胡鬧。”

  尚天良說這個知府出身不太好,所以才會只能當知府,不如進入中朝,如今他只希望能和林多聞扯上關系,然后好得到一個好的出身。

  林多聞搖搖頭,看了看尚天良,對著尚天良說:“這個身份倒是和你很相配,你父親是青州府的總督,恰好能配上。”

  尚天良聽了之后,搖搖頭,告訴林多聞,自己家也是沒有出身的人,知府怎么看得上自己。

  林多聞說尚天良有功勞,等到日后必當會當一個不小的官,所以知府與其選擇別人,不如選擇尚天良。

  尚天良聽了之后,只能搖搖頭,說這件事還是等自己立下功勞再說。

  林多聞告訴尚天良,如今最大得功勞,就是擒拿左賢王和取下他的首級,若是尚天良能做到這一點,那么自然功勞肯定高。

  請:m.lvsetx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