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十五章道門森嚴且收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清丈山不是很遠,第二天正午,就到了清丈山下。

  楊飛云帶著戈廣牧到了長青宮,這是清丈山有名的十方叢林,用來招待外來道人的。

  楊飛云告訴戈廣牧,這道門分為子孫廟和十方叢林兩種。

  子孫廟是多是嫡傳,這門中一切都是師徒所有,這住持乃是從門中最老的道士之中選出來的,當然也可以是上一任住持臨終指定的。廟中道士可以招收徒弟,但是不能傳戒,也不可以懸鐘掛板,向來不接受外來的游方道士。

  子孫廟七大門派嫡傳所在,備受尊崇,要學七大門派的武功,就必須到進入子孫廟之中。

  不過子孫廟沒有那么好進的,因為這個是要門派開面有人引薦,然后住持和長老商定,在指定到某某門下,接下來按照輩分取一個法名,這時候只能稱作渡師,要經過三年考核,到時候觀里覺得這人是可造之材,這才會舉行隆重的冠斤禮。

  這樣這人才算是內門弟子了,可以傳授本門上心法口訣。

  當然這也是一般情況,實際上,若是高門公子,或者江湖有名的少俠,只要沒有什么惡名,或者有什么官司在身,無須三年考核。

  這內門里面就是論資排輩,規矩甚嚴,不可以逾越,若是犯了,可能會被廢去武功,逐出師門。

  而十方叢林不同,這十方叢林之中,無論是不是本宗弟子,只要是滿足條件,就可以在這里居住。

  不過這里的道士只能受戒,不能收徒。

  十方叢林的規矩雖然沒有子孫廟那么嚴格,但還是有一些規矩。

  最為著名的就是懸鐘掛板,鐘板聲是日常作息的號令,暮鼓晨鐘,便是如此。

  楊飛云說到時候戈廣牧就知道了,現在他們先要去掛單。

  楊飛云帶著戈廣牧進入十方叢林,到了號房前面,楊飛云呼喊:“號房老爺慈悲。”

  里面的號房道士走了出來,雙方互相行禮之后,號房道士詢問了:“老修行從哪里來?”

  “昆侖而來。”

  “老修行仙姓?”

  “木易楊。”

  “老朽修行寶廟何處。”

  “清凈宮。”

  “老修行上下怎么稱呼。”

  “上飛下云。”

  “老修行以前來過本觀沒有?”

  “從未。”

  楊飛云一一應對,接下來號房道人讓楊飛云背誦了老子想爾注,西升經等經文,楊飛云也倒背如流。

  號房道士看著楊飛云,心中還是疑惑,這按照道教的威儀,這云游者必須備著蒲團,便鏟,緣瓢,引磬等物品。

  而且這云游道人,都是老道士,這年輕道士,是不允許參加云游的。

  若是說受戒,這也是早有登記才是。

  楊飛云知道他心中疑惑,告訴這號房道人,自己是來掛單的,而戈廣牧是來受戒的,因為是臨時起意,這就沒有提前登記。

  號房道人最后考校了楊飛云的一些道經,見楊飛云熟讀經典,也就沒有在多追究,開始寫號單和號牌,并且注明了大號二字。

  楊飛云恭敬接過之后,帶著戈廣牧前去客房,這知客道士也是先行禮,然后考問,最后喊著說:“知隨老爺送單。”

  這知隨道人才領著楊飛云二人到了客堂,介紹給堂主(齋堂的主領執事),堂主帶著人到了廚房,去見了這灶房道士,告訴灶房道士,這如今新添了兩個人,讓他做飯的時候,多準備兩個人的。

  接下來才是安排住處,并且宣布了這叢林規矩。

  早晨雞鳴之后,這鐘頭和鼓頭,準時鳴鐘擊板,然后道士就必須起床了,這個稱作開靜。

  接下來就是用扣齒和洗漱完畢之后,就必須前去按照分工打掃庭院。

  這無論是寒暑陰晴,都不能貪睡。

  接下來就是到了殿上舉行誦經的早課,早課完畢,就是去齋堂吃早飯。

  早飯完畢之后,就有一定的休息時間,休息之后,就是研習教義,或者切磋法術,或者是幫忙處理觀中事務。

  吃午飯的時候,也要集合,一樣井然有序。

  午飯到晚飯這段時間,還是老樣子,做上午的事情。

  這吃完晚飯之后,就要上殿誦經,做晚課。

  入夜之后,就會有云板聲音響起,這就是止靜,再次打板,所有道士就必須全部睡下,不得交談言笑。

  規矩介紹完畢之后,就是最后一個程序,轉單。

  這轉單是根據楊飛云以前的在道觀里面的職務,來安排他在這十方叢林里面做什么事情,最后楊飛云當了一個茶果執事,幫忙管理茶果。

  接下來堂主也沒有多言,很快就到了午膳,楊飛云告訴戈廣牧,這道門就算吃飯也是有規矩的。

  等到鈴聲響起,楊飛云帶著戈廣牧,到了齋堂前的院子里面,分作兩排站好。

  這兩排倒是又要挽臂不動,如同木頭人一樣。

  接下來執事去請住持前來用齋,在這個時候,堂主就去廚房里面將事先準備好的供品端出來,一小碗飯,一小碗水,一雙筷子,燃香兩注,放在供盤里面,舉起供盤,和眉毛一樣高,從道士兩排的中間而過,這時候道人才可以松開手臂。

  這供品進入齋堂,供奉于靈祖像前,等到這儀式完成之后,兩位經師鳴磬先進,接下來就是住持,侍者,執事,道眾依次進入其中。

  這道眾進來也是兩排并進,這左邊的左腳先進,右邊的右腳先進,這兩人必須成為側身相對形,進門后,兩人同時轉身并立,動作一致向上行一躬,這行禮完畢,才能入座。

  戈廣牧這是新娘子上花轎,還是頭一遭,自然忙的手忙腳亂。

  眾人因為他是新來,倒是沒有指責他,戈廣牧入座之后,這堂頭喊了一聲大眾請齋,全部人都開始用膳了。

  戈廣牧看著自己眼前兩個碗,見左邊是飯碗,右邊是菜碗,筷子橫放在兩碗前面的近身處。

  用齋開始之后,這有一個行堂在左右巡視,隨時幫他們加添飯菜。

  戈廣牧聽楊飛云說過,這吃飯的時候不能隨便交談,碗筷不能弄出聲,更不能隨便起坐。

  若是發現飯里面有谷子和從,只能去皮吃了,或者暗中挑出,不能讓他人知道。

  這吃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這舉筷放筷,都不能在師長之前。

  若是要添加飯菜,看著行堂,然后用筷子指著碗,在碗內畫圈,行堂就知道了。這時候切忌不能高聲互換,或者急躁。

  吃完之后,筷子要放在兩碗的中間,等到大家都吃完了,侍者站起來喊:“大眾結齋。”堂頭將供奉的供盤送回去廚房,然后眾人按照進入齋堂的方式退出去。

  戈廣牧在楊飛云帶著回到了房間,接下來楊飛云繼續和戈廣牧說著這里面的規矩。

  戈廣牧之前,就是任性自然,沒有人能管束的,這突然到了道觀,見觀中這么多規矩,心中有些不厭煩。

  楊飛云告訴戈廣牧,戈廣牧這心性就是游冶太久,已經如同脫韁野馬,難以收回,如今他帶戈廣牧到這觀里來,就是希望戈廣牧能夠收斂心猿意馬,等到戈廣牧可以自律之后,他在帶戈廣牧去紅塵走上一遭。

  戈廣牧想起往日種種,就是因為沒有人規勸所導致的,如今自己在道觀之中,若是能將心性收回,也是一件好事。

  戈廣牧開始在其中嘗試,而楊飛云讓戈廣牧寫了一封信,讓人遞送到張隆慶的店里,讓張隆慶安心。

  戈廣牧寫完信,就安心修道,這最開始一兩天,只是覺得渾身不自在,但是這時間長了,戈廣牧反而覺得有一種奇特的感覺。

  見戈廣牧這么快就適應了道門生活,楊飛云感嘆,這戈廣牧果然是和道有緣之人,自己這一套下山來,也算是沒有白費。

  這時間如水,歲月如煙,這就到了秋天了。

  而這一天下午,戈廣牧正在聆聽楊飛云講解道經,一個知客來,說有人找他。

  戈廣牧到了客堂之中,見到了自己舅舅張隆慶。

  張隆慶見到戈廣牧,不由大喜,連忙走上前來,握著戈廣牧的手,對戈廣牧說:“外甥呀,你,你這是……”

  戈廣牧說自己承蒙楊飛云點化,準備潛心修道。

  張隆慶本來就是一個燒香拜佛之人,對于這件事倒是沒有多大抵觸,他詢問戈廣牧,這是當了火居道士還是出家道士。

  戈廣牧說是火居道士,楊飛云說自己還要高堂要奉養,不適合現在出家,如今在道觀之中,主要是為了收心。

  張隆慶聽了之后,見戈廣牧臉上沒有往日那種輕浮之氣,心中不由高興。

  他心想自己這個侄兒家大業大,也不用當什么勞什子的官來掙錢養家,如今他這修道來,將家業保住,那么就算出家,也不算什么。

  張隆慶詢問他什么時候回家,戈廣牧說自己收心之后,自然會回去,長著三五年,短的話,明年就回去了。

  張隆慶點點頭,將戈廣牧談吐和以前有些不同,心想這是一件好事,于是在離開的時候,拜會了這住持,捐獻了五十兩銀子的香火錢。

  請:m.booktxt.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