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十五章隨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感謝少俠救命之恩,看少俠的樣子,是準備前去襄城,小女子也準備前去襄城,不知道是否能和少俠一起前去。”

  劉思永對于這種事情一向不會拒絕,這位小姐吹了一聲口哨,很快一匹紅棗馬跑了過來,這個小姐騎上馬,和劉思永一起并駕齊驅。

  劉思永詢問這個女子的姓氏,得知這個女子也是姓劉,是京城人士,前來河左四府游玩的。

  “劉小姐,你膽量倒是不小,帶著三個仆人就敢從京城到這里。”

  “小女子在閨中聽聞,天下太平,四方無事,聞河左那是天下繁盛之地,不由有了游覽之心。這一路上倒是沒有危險,沒有想到了這賢賀府倒是出了一些問題。”

  劉思永搖搖頭,告訴劉小姐,這天下的確太平,但是流寇暴徒還是有的,像劉小姐這樣的閨中女子,帶這點人還是太危險了。

  劉小姐笑著說:“其實,若不是少俠出手,我也準備出手的。少俠你別看小女子這樣,一般情況下,十幾個大漢進不了身的。”

  劉思永也笑著說:“是嗎?真是失敬了,失敬了,沒有想到劉小姐還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女俠。”

  劉小姐靦腆一笑,然后詢問劉思永的事情。

  對于自己的事情,劉思永絲毫不放過吹噓的機會,將自己的文采武功都跨得天下僅有,地上無雙。

  劉小姐聽他說完,不由一笑,對著劉思永說:“劉少俠,小女子閑來也聽說過秋闈之事,這些年來,似乎只有今年探花姓劉。”

  “對呀,那就是我兄弟。”

  “啊,是嗎?失敬失敬,沒有想到劉少俠竟然是小司馬的兒子。”劉小姐似笑非笑地說著,神情不知道是嘲笑,還是真的失敬。

  劉思永見劉小姐是京城人士,也不敢太過吹,只能說:“小司馬就是我的大伯,我是他的侄兒。”

  劉小姐哦了一聲,然后看著劉思永說:“原來如此,小女子還在疑惑,這小司馬五個兒子都已經當了官。”

  劉思永見劉小姐這么說,心中暗自慶幸,自己和隨良佐向聊了,要不這一次可是要牛皮吹破了。

  劉思永繼續吹噓,自己因為不喜歡官場,于是就效仿游俠,四處闖蕩,行俠仗義。

  “少俠,真是能人所不能,多少讀書人,想要謀取一官半職,只有少俠能顧舍棄功名,當一個游俠。”

  “哈哈,這就是小夏侯說的好了,這經書讀的好,取青紫如同拾草芥。等到我在江湖玩夠了,再去找圣人,要一個官當當。”

  那三個仆人聽著劉思永如此大言炎炎,不由都露出了鄙視的目光,劉思永沒有在乎,繼續談著。

  到了襄城,他們運氣不錯,剛好到了關閉城門的時候,劉思永詢問劉小姐是否有住的地方,若是沒有,自己可以幫忙找一家客棧。

  劉小姐告訴劉思永不用,自己在城中有一個親戚可以去投靠,住處倒是沒有問題。

  只是如今天色已晚,她倒是不方便請劉思永吃飯,她詢問了劉思永的住處,然后就告辭了。

  劉思永沒有回到客棧而是到了病梅先生的住處,這畢一東果然遵守諾言,等著他回來吃飯。

  這一次吃的是火鍋,這河左四府的,除了東南府的不吃辣,其他三府都吃辣。

  劉思永自幼不習慣吃辣,這才吃了幾口,就覺得心中如同火燒一樣,見劉思永不能吃辣,畢一東拍著劉思永的肩膀說:“男子漢大丈夫,酸甜苦辣都要能吃,你是我的弟子,以后走南闖北,要吃的東西可不少。”

  劉思永說著是是,然后在自己碗里到了一杯水,先洗一下在吃。

  東小姐看到這個樣子,不由一笑:“沒有想到劉大學士,如此暴殄天物。你這樣吃火鍋,還有什么樂趣。”

  “慢慢來,慢慢來。沒有想到東小姐竟然也能吃辣,真是讓小的意外。”

  “畢竟要嫁到祥云府,怎么能夠不能吃辣呢?”

  劉思永說也是,慢慢吃了起來。

  吃到后面,畢一東用帕子抹去自己的額頭的汗水,對著劉思永說:“徒兒,我讓你辦的那件事,你辦好了嗎?”

  “辦好了,師尊請放心吧,不過師尊,接下來應該怎么做呢?”

  “接下來,你就好好招待那位姑娘,她人生地不熟的,在這里需要多幫助。”

  劉思永點點頭,看了看東小姐,東小姐告訴劉思永,她們行程又要耽擱了,要在這里忙完了之后在離開。

  畢一東讓劉思永留在這里休息,劉思永搖搖頭,說明天有人要去客棧找自己,他先回到客棧里面比較好。

  畢一東也沒有阻止,讓他回去。

  劉思永回到客棧,發現隨良佐竟然也沒有在,他搖搖頭,不管這些事情了,隨良佐這么大一個人,也不會走丟了。

  休息到早上,他起來洗臉的時候,隨良佐就回來了。

  隨良佐對著劉思永笑著說:“劉兄弟你昨天不是說,我去軍營里面,未必會被重用,于是我昨天冥思苦想,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你看,這是一封推薦信。”

  劉思永拆開一看,也學畢一東的樣子,拍著隨良佐的肩膀說:“隨大哥,你真是;厲害呀,這總督就親自舉薦你。”

  “沒有什么厲害,我就是到了總督衙門,敲了一下鼓,然后走了進去,對著總督大人說了一番,那個總督大人纏我不過,只好寫了這一封推薦信。”

  劉思永如同看著怪物一樣看著隨良佐,對著隨良佐說:“隨大哥,你確定那總督大人沒有動刑?”

  “動刑?動什么刑,這多大點事情,值得用刑嗎?”

  隨良佐說到這里,想了想,然后說:“劉兄弟,你知道嗎?隨王已經到了襄城。”

  “啥,隨王,等等,我都忘記了,隨王的封地好像就在附近。”

  隨良佐點點頭,他昨天就和總督說了,這一封信,總督不寫的話,他就自己前去找隨王。

  劉思永這才點點頭,隨王是當今圣人的兄弟,是安太后的長子,在仁皇帝的時候,就頗為喜愛這位王爺,民間傳聞,若不是仁皇帝駕崩的太早,這皇位還未必會落在當今圣人手中。

  不過當今圣人對于自己的兄弟倒是仁至義盡,都是分封的好地方,更是將朝廷的鹽引(虞朝賣鹽的許可證,每引一石)給分給諸侯王。

  關于這個舉動,朝廷議論紛紛,畢竟鹽鐵向來是國庫的重要來源,雖然現在丁銀已經給朝廷帶來了不少收入,但是這收入自然是越多越好。

  圣人回稟朝廷的就只有一句,有了鹽引,諸侯王就不用內府出錢奉養了,文皇帝的時候,只有幾個異性諸侯王,自然不用擔心這件事。

  到了仁皇帝,就有八個同姓王,至于當今圣人,就有十四個同姓王了。

  這樣同姓王就要二十二個,朝廷要供養就是一種負擔,用鹽引既不虧待諸侯王,也不會讓內府虧空多少。

  圣人明白,虞朝的鹽引收來的錢,經過層層克扣,十能有一就算不錯了,他直接讓親王經營,是虧是損,諸侯自然有把握。

  除此之外,在修文十二年,圣人還下令,同姓王三代而降,就是第四代同姓王,從一字王變成二字王(親王為一個字,郡王為兩字)。郡王三代而斬,這是面得虞朝親王到后面越來越多,造成巨大財政負擔。

  當然這樣最重要的是,這樣圣人嫡系的實力就可以壓著旁系,這嫡系要比旁系晚一代降爵。

  這個詔令下來,自然有人反對了,理由是國公可以世襲罔替,異姓王也可以,這到了同姓,反而不行了。

  圣人對于這些奏折都是留中,根本懶得反駁,國公就算萬子千孫,但是天下一輩子只能有二十二個國公,異姓王也就是如此。

  但若是這同姓王,到了六七代以后,怕是天下的親王就有五六十,到時候這天下真的各地是親王。

  圣人改元承仁的意思也明顯,若是他們兄弟不愿意這么做的話,那么圣人只好走仁皇帝道路了。

  承仁元年,安王,隨王,楚王,吳王,涼王,齊王,英王七個王爺同時獻上奏折,支持仁皇帝這么做。

  他們七個都答應了,詔王,幽王,洛王,周王等八王也獻上了奏折,愿意接受這個降字除爵。

  剩下的王爺見見這個情況,也乖乖獻上來了奏折,這件事就算這么敲定了。

  “隨大哥,聽說這個隨王是一個有趣的親王,到了封地之后,整日閉門不出。”

  “嗯,是的,有人說他在閉門苦學,有的說讓他閉門玩樂,不過王府森嚴,大家都不知道這個隨王到底在干什么。”

  “這么一個人,竟然回來襄城,可真是難得。”

  “或許是為了接待襄國公,畢竟他是東道主,若是他不親自迎接,這似乎不太好。”

  “我看不會,我想是隨王在家里憋得慌了。我可沒有聽說,隨王去見賢國公,聽說賢國公有意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劉思永搖著頭說,對見襄國公的說法表示質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