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2章:三保太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明勛二代小說,請收藏  一七小說1qxs

  張忠所在的樓船上望風手觀測到一陣江風吹過,立刻發出信號。

  船工們迅速調動帆面,兜住迎面而來的江風。艄手們感受到船速又提升了幾分,一起有節奏地發出“喲嗬——嘿”“喲嗬——嘿”的號子聲,加速劃動。

  樓船徐徐收起了帆索,只靠船身兩側的八十對艄槳劃動,以可控的低速緩緩駛過最后一棟望水樓。樓頂望夫迅速揮動飛龍旗,向東水關碼頭宣告樓船即將抵達。

  隨著樓船距離東水關碼頭愈來愈近,站立在甲板上的張忠已經能夠清楚的看見等候在碼頭上的眾人。

  而碼頭上的襄城伯李隆與三保太監鄭和也看清了張忠的模樣。

  “這位永春伯可真是年輕有為呀!”李隆年過三十,體貌勇壯魁梧,此時正值壯年,又將出任總兵官,自然是意氣風發,他瞧了眼立在甲板上的張忠,先是一愣隨即對站在一旁的鄭和笑道。

  “二十多歲的南京守備的確少見。”鄭和身材挺拔雄壯,雖然身為宦官,但身上絲毫不顯陰柔之氣,他已年過五十,多次奉命下西洋,大海的磨煉,讓他更像一個智者,沉穩內斂,深邃不可測。

  隨后鄭和看著張忠那張年輕朝氣的臉龐,不由回想起自己在永樂三年第一次下西洋的光景,那時的他也如張忠一樣,朝氣蓬勃,渴望建立一番功業。

  鄭和依稀記得那一年他率領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分乘六十二艘船的龐大船隊,由南直隸太倉州的劉家港(今瀏河鎮)出發,浩浩蕩蕩向外洋開去,開始了第一次的大規模的遠洋航行。

  在此后的歲月里,他作為正使曾分別在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七年(1409年),永樂十年(1412年),永樂十四年(1416年),永樂十九年(1421年)5次下西洋。

  “可惜先帝即位后下詔停罷下西洋,我此生還有希望再次踏波而行,瞧一眼波瀾壯闊的大海嗎?”鄭和在心中暗想道。

  鄭和收斂思緒一雙深邃的眼眸緊緊盯著甲板之上的張忠,心中嘀咕道“眼前之人深得陛下信任,他可能便是我的機會,若是有永春伯相助,或許能夠說服陛下,重新讓我下西洋。”

  想到此處鄭和眼中不由熱切了幾分,對于與張忠的這次會面有了更多的期待。

  李隆察覺到了身邊鄭和的異樣,隨即心中嘆了口氣,作為南京守備的他與身為守備太監的鄭和已經共事多年了,他何曾不知道自己的這位同僚渴求的不過是能再次揚帆遠行罷了!

  “但愿這個新來的永春伯能幫你實現心中的夙愿吧!”李隆收回打量鄭和的目光,再次看向樓船之上的張忠。

  不像那些官員安靜肅穆的靜靜等待樓船靠岸,那群被家中長輩派來迎接張忠的南京勛二代更加的跳脫活躍。

大明勛二代小說,請收藏  一七小說1qxs

  張忠所在的樓船上望風手觀測到一陣江風吹過,立刻發出信號。

  船工們迅速調動帆面,兜住迎面而來的江風。艄手們感受到船速又提升了幾分,一起有節奏地發出“喲嗬——嘿”“喲嗬——嘿”的號子聲,加速劃動。

  樓船徐徐收起了帆索,只靠船身兩側的八十對艄槳劃動,以可控的低速緩緩駛過最后一棟望水樓。樓頂望夫迅速揮動飛龍旗,向東水關碼頭宣告樓船即將抵達。

  隨著樓船距離東水關碼頭愈來愈近,站立在甲板上的張忠已經能夠清楚的看見等候在碼頭上的眾人。

  而碼頭上的襄城伯李隆與三保太監鄭和也看清了張忠的模樣。

  “這位永春伯可真是年輕有為呀!”李隆年過三十,體貌勇壯魁梧,此時正值壯年,又將出任總兵官,自然是意氣風發,他瞧了眼立在甲板上的張忠,先是一愣隨即對站在一旁的鄭和笑道。

  “二十多歲的南京守備的確少見。”鄭和身材挺拔雄壯,雖然身為宦官,但身上絲毫不顯陰柔之氣,他已年過五十,多次奉命下西洋,大海的磨煉,讓他更像一個智者,沉穩內斂,深邃不可測。

  隨后鄭和看著張忠那張年輕朝氣的臉龐,不由回想起自己在永樂三年第一次下西洋的光景,那時的他也如張忠一樣,朝氣蓬勃,渴望建立一番功業。

  鄭和依稀記得那一年他率領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分乘六十二艘船的龐大船隊,由南直隸太倉州的劉家港(今瀏河鎮)出發,浩浩蕩蕩向外洋開去,開始了第一次的大規模的遠洋航行。

  在此后的歲月里,他作為正使曾分別在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七年(1409年),永樂十年(1412年),永樂十四年(1416年),永樂十九年(1421年)5次下西洋。

  “可惜先帝即位后下詔停罷下西洋,我此生還有希望再次踏波而行,瞧一眼波瀾壯闊的大海嗎?”鄭和在心中暗想道。

  鄭和收斂思緒一雙深邃的眼眸緊緊盯著甲板之上的張忠,心中嘀咕道“眼前之人深得陛下信任,他可能便是我的機會,若是有永春伯相助,或許能夠說服陛下,重新讓我下西洋。”

  想到此處鄭和眼中不由熱切了幾分,對于與張忠的這次會面有了更多的期待。

  李隆察覺到了身邊鄭和的異樣,隨即心中嘆了口氣,作為南京守備的他與身為守備太監的鄭和已經共事多年了,他何曾不知道自己的這位同僚渴求的不過是能再次揚帆遠行罷了!

  “但愿這個新來的永春伯能幫你實現心中的夙愿吧!”李隆收回打量鄭和的目光,再次看向樓船之上的張忠。

  不像那些官員安靜肅穆的靜靜等待樓船靠岸,那群被家中長輩派來迎接張忠的南京勛二代更加的跳脫活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