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18章 張賁的擔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停了十幾年的‘高考’突然恢復,臧霸沒接觸過的或許感到新鮮,郭嘉和杜襲就只剩下不適應。

  對策還好,射策就有些難,尤其這張鈺出的射策,就不是經文那么簡單了。

  對策是上面給出一個題目,然后讓學生來回答。

  射策隨機性就高一些,就是把好幾個問題密封起來,抽到哪個回答哪個……

  別說現在,都不知道張鈺會出什么亂七八糟的問題。

  就說過去,考校的是經文,杜襲還好,郭嘉怕是要撐不住,就算在書院上了一年課,底子可不是那么容易補上的。

  更別說,他在書院里面學習的知識里面,對經文的涉獵范圍并不廣。

  這不奇怪,書院屬于綜合性大學,有常規課程,也有選修課程,課外興趣課程。

  當然,還有勤工儉學。

  杜襲早早投效,好歹身邊還有些家底,郭嘉可沒有。

  這不時不時去荀彧那邊蹭飯,課程之外還要進行一個時辰的勤工儉學補貼家用。

  老師是真的狠,就算是關門弟子,也沒有補貼他們的任何家用……

  “三月新生入校,那么射策就安排在二月份……只是這樣的話,又要商量一下具體的章程。”張鈺想了想,最后索性給三個弟子布置了‘作業’。

  “算勤工儉學!”張鈺丟下這句話,郭嘉瞬間進入狀態,看得杜襲和臧霸無語。

  張鈺并不是一直都在這里,不過在這里的時候,會時不時指點一下那些工匠。

  尤其是針對金屬零件的鑄造和軋鋼工藝,提出如果人力已經到極限,可以嘗試換個動力的設想。

  他本身當然知道可以用畜力或者水力,甚至是風力和電力,不過直接說出來沒意思,讓工匠自己思考才有意義。

  “這些工匠真幸運。”郭嘉跟在后面。此刻他算是好不容易,和其他兩位‘師兄’完成射策的基本章程。時間很趕,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三人也是鉚足全力了。

  “還好,有三個原本就是書院的學生。老師在這里授課,其實和當時在書院里面聽課差不多。不過聽老師說一節課,差不多相當于自己摸索幾個月的。”杜襲感慨。

  張鈺很少給出正確答案,而是用問題回答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

  直接知道正確答案,的確是挺便利的。

  不過習慣之后,估計以后遇到問題,都只會想著去問,而不是自己想辦法去解答。

  人本身就有惰性,換個角度來說,正是惰性讓我們不斷發明創造,讓自己過得更舒服些。

  “只是覺得有些傻……”臧霸看向張鈺,“只要一場戰爭,這里的所有一切都有可能被毀掉,那些學生甚至可能會死于戰爭。這個時候,應該好好發展軍備,擴大軍隊和地盤,甚至征服天下,然后才開始考慮這種問題才是……”

  “難道你看不出來嗎?”杜襲來到臧霸面前,“老師是為什么,每次都找機會,把兵派出去練練?他永遠都擔心,自己麾下的兵練得不夠!我們同一屆,那些專門練武,打算卒業后去入伍從軍的,他也沒少嚴格要求……你說,就算大漢精銳過來,我們會怕?”

  “老師能做現在這種事情,其實也就是對泰山和平原的安全足夠放心。”郭嘉點頭。

  “…………”臧霸聞言,也不再說些什么。就想不通,張鈺就不肯迅速擴張。

  以現在泰山和平原的兵力,別的不說,青州直接打下來問題不大。

  明明可以直接割據青州,為什么卻總要蟄伏。

  或者說,張鈺到底在等什么?總不能,等著等著黃天降世,然后直接天下大吉吧?

  張鈺處理完這邊的事情之后,就去了一趟府衙,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張賁和戲志才。

  “射策?”張賁一頭霧水,而戲志才則是似笑非笑,不,他心里應該很嘚瑟。

  已經成為郡丞的他,已經不需要再進行射策。

  少不得,還是低聲把射策的情況告訴張賁,后者聞言,頓時恍然大悟。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倒的確有必要。書院的學生原來越多,良莠不齊的情況開始出現……”張賁看向張鈺,其實造成這個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張鈺減少了授課時間。

  否則就算是最差勁的學生,成績都不會太糟糕。在教學方面,張鈺的確是太厲害了!

  “考試是必須考試,以后是否能為官,不能只看背景。書院擴張了,或者平原書院開設了,大部分的人才肯定要從兩個書院里面選,可不能因為對方是書院的學生,還是太平教信徒,就什么人都往官府里面招。以前是人手不足沒辦法,以后肯定會溢出,擇優錄取非常重要!”張鈺提醒道。

  “可沒有選上的那些學生,當如何?”張賁有些擔心,萬一去了朝廷那邊,豈非資敵?

  “我們負責培養人才,人才自己不愿意為我們所用,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到時候,他們就期待我們能被朝廷剿滅,否則只要我們一天掌權,以后清算起來,華夏他們都待不下去!”張鈺對于忘恩負義之人,可沒有那么友善。

  問題是他知道,隨著時間推移,一些學術人品都不太好的人,難免會走歪路。

  這部分人不怕,他最怕的就是那些成績不錯的。

  學而優則仕,未必就是出仕在自己這邊。

  有時候人太聰明也不好,太聰明就會自作聰明,否則華夏這文化圈,怎么到最后推崇中庸了。

  就做人而言,中庸的確是一種最好的心態,尤其是現代階級固化的時期。

  “送去胡人那里,不便宜了胡人?”戲志才不明白。

  “為什么非要是胡人,出海看看那所謂的蓬萊瀛洲是否存在不是很好嗎?”張鈺反問。

  “哦,那也可以……”戲志才不置與否,這玩意,和送死也沒什么差別。轉念一想不部隊,張鈺的意思也沒說讓他們去送死,“不會真有蓬萊和瀛洲吧?”

  “方丈都有信不信?”張鈺反問。真把濟州島、琉球島和倭島算進去,差不多湊三仙山。

  主要是考慮華夏文明最早是在中原和河北活躍,這意味著探索也針對那邊。

  否則的話,估計還要把夷州給算進去,湊成第四仙山。

  至于那上面有沒有仙人,看那些人的造化了。

  說不得人家真有,只是專門設置了一個法陣,把閑雜人士排除在外呢?

  原理張鈺都想到了,就是設置一個錯亂的磁場,讓人靠近之后,方向感失靈,進而繞著這個磁場走,怎么都走不進去,卻完全沒感覺自己走錯了路。

  沒什么好奇怪的,百慕大三角洲就這樣一個地方……

  “那……什么時候我們能去見識見識?”張賁和戲志才頓時好奇起來,不遠處的董昭,甚至是孫乾,也是豎起了耳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