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一百二十五 哪里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西山?要知道,整個西山上下,除了流民以外,就再無什么了,論起來,文化水平最高的還是太子?

  沒有大儒教導,太子在那種地方,學會了這等道理?

  匪夷所思,令人咋舌啊。

  弘治皇帝眼里泛著光,“來,繼續說下去,第二呢,武備的話,太子怎么看?”

  朱厚照這下子可就吃味不準了,要知道現在的衛所制度還沒有完全崩塌,還有很大價值的,朱厚照也不敢說武備完全廢了,這話說出去不僅僅是得罪人,還會讓人平添笑料,給自己剛剛提上去的形象減分啊。

  朱厚照只是試探說到:“這,武備一事,兒臣實在是不知,不敢妄下結論。

  但兒臣知道一點,如今大明的武備,定是不如洪武永樂年間的,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這話說的沒毛病,弘治皇帝和劉健也是紛紛贊同。

  要知道,洪武年間的明軍有多能打?號稱百萬大軍的大元,打遍天下無敵手,最后硬是被自己乞丐出身的祖宗帶著人短短幾年就趕出了長城外,滾回了草原老家。

  就在,為了防止蒙古人卷土重來,派出徐達,藍玉這樣的狠人,數次主動出擊,將殘元勢力完全擊潰,北元崩潰,抓了一票的王公貴族。

  等到了永樂年間,這位對武力的嗜好比太祖爺還大,太祖爺就是派人去揍,他到好,親自帶人去人家地盤砸場子。

  要知道,從永樂二年起,立為太子的朱高熾,也就是日后的明仁宗就干起了監國,負責朝廷的業務。

  至于太宗爺,前腳干完了自己的侄子,弄到了皇位,接下來二十多年,一共五次征討漠北,一路干到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蒙古人眼里的圣地,斡難河畔。

  這樣一算的話,除去路上的時間,這位祖宗不是在打架中,就是在準備打架的路上啊。

  除了蒙古,三次南征安南,揍得人家哭爹喊娘,這也是太宗皇帝最喜歡干的事。

  能支持如此高強度的戰事,況且基本上回回都是暴揍對面,除了要錢,明軍的戰斗力那可不是吹得。

  可以說,那簡直就是明軍的巔峰。

  但要清楚,明軍一種是邊軍,一種就是衛所兵。

  邊軍是朝廷撥銀發響,戰斗力是頂頂的,一般主要就是在北邊和皇帝手里的京營。

  至于衛所兵,就是發給你地,自己去地里刨食,平日里響銀什么的,就別想了。

  但自從大明戰神朱祁鎮以后,一場土木堡,可以說是整個明軍的精銳毀于一旦,太宗留下來的精銳京營全都玩完了。

  自此以后,明軍,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想一想,最精銳的邊軍京營都開始廢了,更別說那些衛所兵了。

  更何況,現在是弘治朝,當今皇帝文治沒的說,要是武功,還真的是有些拿不出手。

  但令朱厚照萬萬沒想到,所有人即便是認同自己的看法,卻還是沒有放在心上,對大明的實力還是有著莫名的自信的。

  畢竟,明軍幾十萬,你苗人才有多少人?就是真的真的反了幾個土司,也翻不出什么大的浪花來,最多就是花些錢銀安撫,安撫不成就剿唄,這也沒啥。

  相反,他們更在乎的是朱厚照作為儲君的表現,弘治朝獨一無二的人,更能吸引所有人都目光。

  某種意義上,朱厚照的能力被貴州的局勢更加重要,更得弘治皇帝和百官的重視。

  大明在貴州就算敗了其實也不會傷筋動骨,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看看江南的倭患,這都十幾年了,也沒給大明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損失。

  可要是朱厚照昏庸無能,中樞出了問題,大明幾乎是肉眼可見的衰弱下去。

  一時間,內閣里每個人絲毫沒有擔心貴州局勢,都在為殿下剛剛的表現大肆夸贊,欣賞,寬慰不已。

  弘治皇帝微笑點頭,很是欣慰。

  太子看來又在百官面前漏了一手,才能讓人刮目相看,眼光獨特,如此一來,對太子的聲望大有裨益啊。

  好事,好事。

  相比之下,貴州一事倒是顯得有些無足輕重了。

  即便是等劉健等人退下,朱厚照還是繼續說著貴州局勢可能沒那么樂觀,希望弘治皇帝重視,錢鉞實在是不適合出任貴州巡撫一職啊。

  弘治皇帝只是覺得朱厚照有些過于杞人憂天了,錢鉞本就是名臣,而僅僅只是一個土司有所不穩,覺得實在是太言過其實了。

  再說了,貴州巡撫這樣的大員,怎么可能以為你以為,幾句話就能改任,如此一來,朝廷的威嚴何在?就算你是太子這也不好使啊。

  弘治皇帝也不忍打擊朱厚照,只是敷衍幾句,說是會讓錢鉞重視,不可掉以輕心。

  至于剛剛所說的,萬萬不可說出去。

  朱厚照出宮時依舊是悶悶不樂,看來自己說的沒人會相信,沒人會相信小小的一個叫米魯的婦人,到最后會弄出這么大的動靜。

  人不可小視啊,不可小視啊……

朱厚照先是回了東宮,給楊廷和,費宏,王華三人認了錯,再三保證保證明日講學準時回到  王華,費宏倒是沒什么話說,楊廷和倒是板著臉,苦口婆心勸諫了半天,眨眼又是半個時辰。

  朱厚照好不容易脫了身,心里感慨,剛剛才過上的好日子就這樣又沒了,又要開始每日昏昏欲睡,卻又是不能睡得苦逼日子了。

  回到東宮還沒有歇多久,谷大用卻是一臉神神秘秘的走了上來。

  谷大用與劉瑾一般,都是東宮的太監,地位僅僅次于劉瑾之下。

  日后在正德朝,更是掌西廠,掌軍務,可以說是一大權宦。

  朱厚照幾乎可以肯定,要不是上面有個劉瑾過于出名才掩飾了他,這廝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去。

  這些日子朱厚照呆在西山,只帶了劉瑾,這谷大用自是留在了東宮。

  “殿下,奴婢有件事要稟告殿下?”

  “哦?什么事?說。”

  “這,奴婢,奴婢實在是不敢瞞著殿下,此事,是關于劉公公的。”

  “關于劉瑾的?什么事?說?”

  “這,殿下'這幾日和劉公公不在西山,有人給劉公公送來包袱,說是南昌府老家的人送來的。”

  “這又怎么了?這不是很正常?家里有人送些東西,算不上什么大事啊。”

  朱厚照不動聲色,故意說到。

  谷大用嘴角閃過一絲冷笑,“殿下,奇怪就奇怪在這,劉公公明明是陜西人,哪來的南昌府的老家啊?

  再者說了,東西拿進府時,有個崽子摔了一跤,掉了出來,里面,里面都是些金銀珠寶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