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01章:石見銀山入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位儒學大師長的極為和善,一看就知道是滿腹經綸的那種。

  他一句話,讓大內政弘做出了最后的決定,自己卻仍然是一副不甚了解的模樣,只是在大內氏給他的客院中潛心讀書,并且應大內政弘的邀請,將各種儒家典籍,翻譯成日本文字——

  在武士集團崛起后,隋唐之時,日本人以會說漢話為榮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回。

  加上以日本古來的,那種奇葩又濃烈的莫名“自尊心”,讓國內流行起了自家的東西。

  雖然從根源算起,日本仍然是由華夏文化演變來的次生文明,不少高雅之物,還是照搬中國的,但這并不妨礙日本自己面皮厚。

  此時除了公家和崇尚“風雅”的地方大名會說幾句漢話外,他們手底下的武士家臣們,說的基本都是日本土語,連字都不會寫。

  大內政弘其實是不滿于這種現狀的。

  大內家已經傳承多年,老早就成了日本有名的“文學家族”,比起京都的公家來,也不誠惶多讓。

  結果手下都是一幫大老粗,何其打臉?

  所以大內政弘請求對方翻譯一些中華典籍,來教導家臣們讀書明理。

  大師當然很樂意。

  而等到大內政弘對外宣布自己即將率領兵馬上洛,支援山名宗全之后,“閉關苦讀”的大師方才驚訝的找到他。

  “閣下要攪入這亂局了?”

  “不錯!”大內政弘正想找他呢,“軍情急迫,鄙人正好想請先生,聯絡一下大明方面,為我出售一些兵器鎧甲,以防不測。”

  “這是應有之意,老夫自然不可!”大師說罷,轉而哀嘆一聲。

  “只是這兩年來,于石見等地活動的大明商人漸多,引起的問題也不小……閣下在這里坐鎮,尚可以平復一二,若是離去了,只怕老夫也要走了……”

  大內氏的地盤在日本大名之中并不算小,自然也有各種利益交織在其中。

  對于守舊古板的家臣來說,他們也不是很歡迎越來越多的明朝商人。

  大內政弘對面前這位儒學老朽的推崇,亦是讓一些人不滿良久。

  但大內政弘對商貿往來賺取的錢財很滿意,將這些意見壓制了下去。

  一旦他離開,沒有了主事人,的確會有些沖突浮出水面,無法掩蓋。

  “那先生對此有什么要求呢?”大內政弘主動提出。

  他的確尊重讀書人。

  大師搖頭,“老夫在大明時,便是無兒無女獨身一人,于日本能得閣下盛情,哪里他求?”

  “老夫且為閣下去求取一些兵甲來,若是大明有話,那再轉達給閣下,如何?”

  大內政弘最欣賞大師這種謙虛淡然的態度,跟崇尚“風華高貴”的公卿對比起來,完全是一股清流。

  而且要安撫好矛盾,避免自己打完仗回來后,老家的錢包都給跑了,是需要雙方進行一次交流。

  于是他同意了大師的話。

  過了兩天,大師回來,成功的帶回來了一些兵甲,同時還有大明商人們的訴求。

  他們表示,既然新舊勢力有沖突,又不能爆發破壞市場經濟,那就把人隔開,免得繼續摩擦生熱。

  大內氏需要像松浦家一樣,給一塊地方出來,讓商人停留集居。

  “這個可以有。”面對這樣的要求,大內政弘反而很淡定。

  因為日本在很大程度上,還在使用當年從唐朝學來的制度。

  像“市”這種,更是普遍。

  所謂市集市集,在中國以前,本就是商業活動集中之處,而不是指什么行政單位。

  直到兩宋商貿發達,方才打破空間限制,讓市集能普遍開辦起來,崛起了一大批商業城市。

  可在日本,“市”就一直是“市”,未曾有過改變。

  商人不會生活在大名的城中,會自己報團住在市里,成為日本一股特殊的勢力。

  等日本的戰國時代持續,市里的商人們也會成為大名爭相籠絡的對象,甚至還有大名打仗缺錢,找他們借的事例出現。

  所以大明商人請求劃分一塊地方讓他們聚居,這在日本本就是一種常見情況。

  唯一的問題,是指定哪里給他們住?

  根據大明商人的要求,既然松浦家那邊給了他們一個港口,也任由其在平戶島上往來,那大內氏應該也差不多。

  大內政弘當然不會愿意。

  松浦豐久那是窮慣了,能掙錢自然什么都肯,可自己卻是日本大戶!

  “不如在益田附近,讓他們建一個市吧?”

  經過各種討論,最后有人提出,“益田位于石見國,而石見國沿海,利于大明和日本往來。況且此地本就多山地樹木,不怕大明商人過多的居住。若是讓他們把地方建好了,以后于大內家也是有利的!”

  益田?

  大內政弘挑眉,“我記得,這附近是否有一座銀山?”

  石見銀山的開采歷史還是有點的。

  作為一個優質銀礦待在那兒不動,不可能一直明珠蒙塵。

  “是有,可它不是被開采完了嗎?而且品質不高,有什么價值?”提出這一點的家臣無所謂道。

  受限于日本落后的開采技術,以及對于銀礦的了解不足,石見銀山雖說有過開采歷史,但沒多久又沒人去動了——

  因為日本沒那個能力去開發它,提煉出來的銀子也多有雜質,難以花出去。

  石見銀山要想大方光彩,還得等到將近百年之后。

  眼下,大名之間還真是普遍認為這礦廢了,沒必要花大力氣去爭奪。

  要不然,大內氏也不會輕易的將領地擴張到石見國內。

  “就算明人能開采銀礦又如何?他們能夠召集那么多人手嗎?”

  “大不了,等他們一開,我們就把地方收回來!”

  大內政弘敲了敲手里的折扇,沉思良久。

  最后在家臣的努力推薦下,點頭同意。

  對方說的的確有道理。

  這里是大內氏的地方,要是有問題,憑一群商人,也不怕搞出什么大事。

  而且益田附近,本就是一片荒地。

  如果大明商人給這兒發展起來了,也是大內氏得利。

  于是,在大內政弘離開本家前往戰場的前幾天,他給大明商人做出了答復。

  益田附近會是他們集居之地,并且賜予了一個名字,叫做“大田”。

  大明方面眉開眼笑。

  他們就知道,在戰爭爆發之后,日本大名根本沒時間去過多考慮,容易被鼓動做出決策。

  既然有了個地點落腳,那以后的事,還能讓大內家插嘴嗎?

  大明,是注定賴上這地方了!

  “辛苦了!”

  在大師回去告訴“大明商人”這消息的時候,對方很滿意的與之慰問。

  “哪里哪里!”

  此時的大師褪去了在大內政弘面前的一臉老實和淡薄,滿眼精明。

  “那個替咱們出聲的家臣也得好好回禮,這人可是幫了大忙的!”

  為了防止大師過多的引導暗示,讓大內政弘反應過來不對勁,大明方面是提前去拜訪了一位對“做生意”從充滿好感的大內家臣的。

  對方收了珍貴禮品,以及一對貌美的少女,當即同意了請求。

  他不知道益田附近有啥好的,能讓商人們看上。

  可收了錢就得辦事,在家主面前說兩句又不會出問題。

  要知道,他當時說的還是真心話來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