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0章:李繼業在行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吳先生,你回來了?”

  在朱見濟為吳敬這名當代稀有的數學家安排的京城院落中,李繼業高興的歡迎他再次回來。

  這么晚了,吳敬還沒有出宮,讓李繼業有點擔心他是不是出了事兒。

  好在人是全須全尾的,還走路帶風,想來只是因為和小太子相談甚歡而忘記了時間。

  吳敬手里捧著一大摞書,也笑得胡子飛了起來。

  “李兄弟,讓你久等了……”

  “老夫先去把這些寶貝放好,然后再跟你說話。”

  吳敬只來得及對著李繼業點了下頭,然后步伐飛快的跑到室內,把從東宮帶出來的各種數學著作小心的放去書房。

  隨后他又親自去臥室抱了床被褥過來,今天晚上瞧著是要在書房睡覺了。

  沒辦法,《四元玉鑒》和《數書九章》真的太有誘惑力了!

  這兩本書可以算是距離此時最近的數學杰作,可惜前者成書于元,后者成書于南宋,都不是什么好時代,統治者也并不重視這種書籍。

  再加上改朝換代時的大動亂,讓吳敬都快絕望的認為,這兩本大作是失傳了。

  誰讓《九章算術》都在民間都沒影兒呢?

  吳敬一生心學就在追求修復《九章》,當初如果不是軒輗拿著“宮廷藏書眾多,當有數書典籍”的魚餌來釣他,吳敬也不會輕易的上鉤。

  而小太子也的確如軒輗所言,是個聰慧過人并且有志于數學一道的神童。

  吳敬還沒來得及拿出自己想好的理由跪求他,讓自己能去皇家圖書館里看兩眼,對方就爽快的拉手吃飯,然后送了他古今數學著作,讓吳敬感激的五體投地。

  他這一路回來,都是把那幾本書抱在懷里,恨不得永遠不分開的。

  好在他把自己的大腿都掐紅了,證明這一切都不是夢幻。

  “那之前拜托吳先生的事……”

  李繼業看了看搞完一切,臉上還難掩興奮的吳敬,眼帶期盼。

  吳敬的笑容僵住了。

  “啊,這……”數學家非常的尷尬,“東宮乃伏龍所居之處,老夫一進去就心神失守,竟然忘了賢弟所托……”

  主要是小太子的大方實在讓吳敬激動,半生夙愿突然全給實現了,讓他樂的找不著北,哪里還記得其他事情?

  “無妨,只要先生以后記得就好。”

  看著吳敬慚愧的低下頭拱手,李繼業雖然失望,但也不說什么,反過去安慰對方。

  以吳敬初入東宮就獲得的優待,以后見到天家的機會應該還會有,他還可以等。

  李家……

  也還可以等。

  誰讓老祖宗太能坑了呢?

  李繼業想著他那個被后世稱為“大明第一物流”的老祖父,連嘆氣的力氣都沒有了。

  想他堂堂曹國公后人,結果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錦衣衛百戶,還是拖了上次定國公徐永寧來南京的福,攀上了小太子想拉攏舊勛貴們的機會才獲得的職位。

  要不然,李家現在還得是待罪的庶民。

  百戶雖小,但好歹是個能世襲的官職。

  只希望能夠通過護送吳敬上京,能夠走到更好的門路,從而抱上小太子的大腿。

  李繼業,

  繼承祖業……

  自打永樂末年他們家被貶為庶民,已經過去三十年了……

  他還能不能“人如其名”?

  李繼業躺在床上,輾轉反側。

  想他有記憶的時候,李家就走向了衰敗。

  別以為李景隆送了一大波之后就把李家折騰垮了,其實永樂朝建立后,太宗對于李家的待遇還是挺好的。

  李景隆被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增加歲祿,列于群臣之首……

  雖然這種“群臣之首”有點像孫家那樣,只是個榮譽頭銜,但有名總比無名好。

  以李景隆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也沒有人敢讓他去掌握實權了。

  能有這樣的下場,應該算不錯了。

  可惜李景隆自己持續作死——

  在轉入永樂朝后,李景隆還是一副囂張的樣子,沒有和同僚搞好關系,同時在地方上侵占土地和畜養奴隸,引起了很多人不滿。

  第一次被人舉報不軌,太宗放過了他。

  第二次被人舉報不軌,太宗只是削去了李家的功臣勛號,仍然保留了爵位和待遇。

  第三次被人舉報不軌,說李景隆在家里僭越,讓人用君臣之禮拜見自己,太宗才忍無可忍。

  面對太宗派人包圍了自家府邸,李景隆表示自己寧死不屈,要絕食自盡。

  當然,據說李物流絕食了十天,也沒有掛掉。

  也不知道這人是不是研發出了人體光合作用。

  反正正是由于這一位祖先的“功勞”,李繼業小時候只享受了一段少爺時光,就淪落成了平民。

  如果一出生就是落魄子弟,那李繼業還能接受良好。

  可他明明享受過了,對年幼時期的種種富貴都記得,如何能安心接受命運安排?

  所以在聽說軒輗要送吳敬去見太子,李繼業專門走關系,成了這一支隊伍的保安大隊長。

  在路途中,李繼業很努力的跟吳敬打好關系,他爺爺沒有的智商情商仿佛補充到了他這個孫子身上,讓吳敬跟他混熟了,還答應了見太子時為其說兩句好話。

  只可惜……

  “唉!”

  他終于嘆出口氣,壓制住雜亂的思緒,睡覺去了。

  第二天,吳敬抱著他的寶貝癡迷不已,閉門不出的研讀,李繼業便自己去了京城走走。

  他也剛來北京,對這里非常好奇。

  看著周邊熱鬧繁華的場景,他心里又苦澀起來,覺得如果祖父靠譜一點,他們家也跟著遷來北京了,何至于跟鄉下人進城似的?

  而且京城物價還便宜。

  雖然不知道本應該是消費水平較高的首都,為什么物價會比江南還低一點,但這成功的李繼業對于常駐北京的渴望又增大了。

  逛了一天,李繼業回到了吳敬的小院子里——為了跟人套關系,其實李繼業一直都在這邊蹭住,美名其曰貼身保護人才。

  正好胡安壽拜訪完畢,正在向吳敬告辭。

  李繼業等人走了才開口,對著顯得頗為苦惱的吳敬問道,“吳先生,怎么了?”

  那人又是誰?

  “他是太府寺卿,找我去做事的。”

  吳敬都沒想到,他昨天才抱回來一堆典籍還沒看完,今天就被人找上門安排工作了,而胡安壽話里提到的,賜他同進士出身的圣旨也快下來了,讓他準備一下。

  京城這里……

  使喚人都這么勤快的嗎?

  李繼業肅然起敬,知道剛來就受職上任,是統治者對他重視的表現。

  如果他數學好一點,李繼業簡直恨不得替身替之!

  “太府寺說,京城這里要搞一個專門用于購物的地方出來……叫做超市?”

  吳敬和李繼業坐下,對他也不瞞著,將此前的交談與對方說了。

  家境落魄后基本沒讀過書的李繼業一臉問號。

  有幾十年的省級機構工作經驗在身,吳敬卻是能理解“超市”是用來干什么的——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專門讓老百姓購物的地方,實際上和太府寺類似,也是用來調控物價的。

  只是一個是官方,一個是利用了市場。

  畢竟政策再好,也需要民間的配合,不然只喊口號是堅持不了太久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