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0、131章 太赫茲通信技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12月25日,肅州衛星發射中心。

  火箭發射臺上已經安裝好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這枚火箭在制造前,并不是為了發射天網衛星,而是用于月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

  由于天網計劃更加急迫,所以便征用了這枚火箭,另外兩枚,一枚是近期趕制的,另一枚也是征用的。

  所以天網衛星團隊才能在短時間內湊齊三枚運載火箭。

  “四十八顆天網衛星已經準備好了!”發射塔前,何星舟和侯錦繡正在進行發射前的檢查。

  這一枚長征運載火箭上,安裝了足足十六顆天網量子網絡衛星!

  理論上,要想讓衛星網絡覆蓋全球,需要三枚衛星在地球的同步軌道上。

  但他們的天網衛星沒有那么強的功率,所以三個軌道上何星舟分別安排十六顆天網衛星,來保證信息傳遞的效率和頻率!

  同樣,發射塔他們也又建造了兩座。全部采用特種耐高溫合金架結構,建造起來速度非常快,現在三枚火箭跟48顆天網量子網絡衛星都已經安裝就緒。

  “還有六個小時。”何星舟看了看時間,說道:“下午四點,準時發射火箭。”

  “好,所有組員聽清楚了!”侯錦繡在通訊器里喊道,“全系統,進行最后的檢查,今天三枚火箭,四十八顆衛星,一個也不能出錯!”

  “收到!”整個衛星發射中心都在緊張的忙碌,進行最后的檢查。

  在互聯網上,何星舟的賬號已經提前發布了預告。

  “今天下午四點,肅州衛星發射中心,一起見證天網衛星登天組網!”

  這件事,在之前完全沒有預告,何星舟突然發個消息,直接引起全網關注。

  “真是神奇,我剛剛做夢夢見何星舟發動態了,一看,果然有!”

  “天網衛星是做什么的?”

  “???當天預告?都沒有提前通知!”

  “我下午要上課啊,難道要把手機帶教室去看?”

  “,再說詳細一點啊,天網衛星干什么的?”

  很多網友都在疑惑,這個時候,航天局的賬號出來解釋了。

  神州航天局發布新消息:“今天下午16:00分,我們將在肅州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三枚長征運載火箭,它將搭載四十八枚天網衛星升空組網!”

  “天網衛星,是由何星舟、侯錦繡等同志率領團隊研發的全球首枚量子網絡衛星。它具有量子通信,全球網絡通信等功能、”

  “當天網衛星全部組網完成后,在全球每一個角落,您都可以使用速度是5G的一百倍到一千余倍的網絡信號,信號強度與接受信號設備功能有關……”

  通報中,并沒有說它的太空遙感測繪與定位功能,免得被一些人忌憚或者攻擊。

  但就這一半的功能,就已經讓全網期待了!

  “全球組網,比5G還要快一千倍,我聽說什么6G才比5G快一百倍,這也太牛了吧!”

  “馬斯克的什么星鏈衛星網絡,跟這個天網量子網絡完全不能比啊!而且他們說要發射1.2萬顆衛星,我們只用48顆衛星!”

  “哈哈,我有預感,只要這個網絡組網成功,更高級的智能設備就要出現了!”

  “祝愿你們發射成功,下午我準點看!”

  “我們公司老板宣布,下午的工作就是看直播,6不6?”

  網友們都在等待著下午四點,火箭發射的現場直播。

  這則消息,自然也引起了各國的注意。

  白鷹統領的辦公室里,下屬匯報道:“情報只顯示,最近他們調集了很多科學家,在研究通信技術,時間上沒有預料到這么快。”

  “關于天網量子通信衛星,此前也沒有任何消息。”

  “它會是軍事衛星嗎?”統領問道,他比較關注這個,對方號稱這個衛星的網絡能覆蓋全球,如果它還有別的功能,將是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可能性不高。”下屬說道,“我們的專家分析認為,此次他們使用的長征系列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二十噸左右,一枚火箭要運送16顆衛星,每顆衛星的質量應該在1噸左右。這樣的質量,攜帶的設備有限,想要達到全球網絡通信就已經非常困難。”

  統領點點頭,下屬繼續說道:“關于他們所說的全球量子網絡超過我們正在研發的新一代通信技術的事情,我們還需要考證。”

  “真是不讓人省心,好好的圣誕節!”統領只感覺心累,今天他還要參加幾個圣誕節的活動,但心里一直得惦記著這件事。

  在北歐,全球通信技術聯盟也在討論這件事。

  “這斷然不可能!”貝克斬釘截鐵的說道,“他們可以做到量子通信網絡的,但不可能比我們研究的第六代通信技術還要快!”

  “電磁波的通信頻率限制了他們!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能滿足這個要求的電磁波以及電磁波收發器!”

  “你的意思是,這只是個噱頭?”會長納爾森問道。

  “是的,我和我的團隊,都這樣認為!”貝克自信的說道。

  “很好,看來我們的舉動也讓他們感受到了壓力。”納爾森非常滿意,“計劃不變,今天依舊宣布我們的新技術,我已經聯系了幾十個國際媒體,一旦公布,全世界同步宣傳!”

  “看我的吧!”貝克心里充滿了期待,他的成名之路,終于要正式開啟了!

  當地時間10:00,是當天京城時間的15:00,這個時候,肅州衛星發射中心已經開放媒體記者和嘉賓進入發射場的觀察區。

  記者沈冰冰,正在采訪何星舟。

  而在奧盧大學的體育館,貝克也在舉辦新聞發布會。

  臺下,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媒體都來了。白鷹新聞社、毛熊新聞社、高盧新聞社、約翰通訊社、漢斯新聞社等等,各國的記者匯聚一堂,鏡頭都對準了貝克的臉龐。

  這位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家的青年科學家,因為學識出眾,外表英俊,加上媒體的宣傳,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擁有了大批的擁躉!

  他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已經超過了三千萬,而且還在不斷增長中!

  貝克發言道:“感謝諸位的光臨,首先我要祝福大家圣誕快樂。這里我還要對小朋友們說一句,我們相信科學,同樣也相信圣誕老人,你們的圣誕襪里也許會有驚喜!”

  貝克的開場白引來全場喝彩,今天臺下有一堆演員,無論他說什么,大家都會歡呼喝彩。

  又是一段講話,他進入主題,說道:“現在,我便要向世界宣布,我們全球通信技術聯盟研發出的新一代通信技術。”

  “那就是太赫茲通信技術!”他已經開講PPT,解釋道:“太赫茲(THz)通信與Sub太赫茲(SubTHz)超過100GHz(D頻段,110GHz170GHz頻段等)的通信,是提升數據傳輸效率的關鍵!”

  “也是第六代通信技術的核心,它將完全超越5G技術!”

  “為了支撐太赫茲通信技術,我們研發了大功率GaN太赫茲二極管、大功率太赫茲固態電子放大器、高效率太赫茲倍頻器混頻器、高速高效的太赫茲調制器、高靈敏太赫茲相干接收器、太赫茲高速基帶!”

  他每說一個,臺下就爆發一場歡呼。

  “有了這些設備和技術,我們很快就能制造出成熟的第六代通信技術,人工智能、VR技術,全息投影……無數全新的科技將隨著第六代通信技術的誕生而得到高速發展……”貝克熱情澎湃的介紹著。

  他所描述、暢想的未來,讓現場的觀眾和媒體激動不已。

  白鷹新聞社旗下數個媒體同步報道,寫道:“貝克博士公布最新發明,太赫茲通信技術,將搭建世界科技的新橋梁!”

  “燈塔上的那一盞明燈,貝克博士為我們指引了新的方向!”

  “本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發明,貝克博士宣布太赫茲通信技術已成熟!”

  “超過三十個國家同步發布,全球通信技術聯盟現場直播!”

  “貝克博士的新技術,完全碾壓神州的通信技術,我們依舊引領世界科技潮流!”

  鋪天蓋地的報道,讓貝克登上了幾十個國家的新聞熱點。

  外國網友們紛紛點贊:“貝克博士是本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新聞,之前兩年,一直看到的都是神州科學家的新聞,貝克博士鼓舞了我們!”

  “為貝克博士點贊,在通信技術上,他已經獲得了勝利,何星舟被擊敗了!他是我們的蝙蝠俠、鋼鐵俠!”

  “我太喜歡貝克了,集美貌和才華于一身的完美人物!”

  貝克宣布的太赫茲通信技術,讓整個西方世界都為之振奮,當即就有好幾個大公司出來宣布。

  高通公司發表公告:“我們將采用貝克博士的太赫茲通信技術,研究新的芯片!”

  消息一出,高通公司股票暴漲!

  其他公司見狀,也紛紛跟上,英特爾直接宣布:“我們跟貝克博士的團隊有合作,太赫茲的相干接收器就是由我們研發的!”

  英特爾股票也開始漲,三星集團緊接著宣布:“我們已跟貝克博士團隊達成合作,共同開發第六代通信技術!”

  三星電子的股票同樣飆升,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世界各地。

  貝克的發布會還沒結束,好像太赫茲通信技術的風暴就已經席卷全球!

  國內也有很多媒體報道了這件事,也有人在議論,但大家的注意力此時都在天網衛星的發射上。

  16:00分,貝克的發布會已經過去一個小時,天網衛星也終于要發射了。

  “倒計時三十秒。”指揮中心,何星舟已經在念著倒計時了。

  “大家看到,我們的三枚長征運載火箭已經準備就緒,請耐心等待!”沈冰冰說完這句話,也安靜下來,電視和網絡直播的畫面切成四塊,分別是指揮中心,以及三座火箭發射塔。

  “一號塔已準備就緒!”

  “二號塔已準備就緒!”

  “三號塔已準備就緒!”

  何星舟看著控制屏幕,繼續念道:“倒計時十秒,十、九、八……”

  “緊張起來了啊!”各平臺的直播間里,有幾千萬人在同時收看。

  “一定要成功!!!”

  “這種心情,比小時候放學倒計時還要緊張一百倍!”

  “我已經用雙面膠把眼皮拉起來了,堅決不眨眼!”

  “三、二、一,點火!”隨著何星舟一聲令下,自動點火程序啟動。

  三座發射塔,三枚長征運載火箭,同時點火!

  只見火箭的底部,爆發出強烈的火光,火蛇從火箭發動機的排氣口噴出,產生強大的推力和熱浪,將火箭送上天空。

  在發射場的遠距離觀看臺,觀眾們甚至都能感受到這股變化,遠處的熱浪正在襲來!

  而三枚火箭,同步準時沖向了天空!

  今天的天空,萬里無云,碧藍澄清!三枚火箭,分別朝著不同的方向,飛向大氣層之外!

  “一號火箭高度10千米,動力系統正常,壓力系統正常,當前速度……”

  “二號火箭高度50千米,動力系統正常,壓力系統正常……”

  “三號火箭高度200千米,目前一切正常。”電子系統在陸續播報著火箭的狀態,期間還摻雜著火箭呼嘯升空的聲音。

  十幾分鐘后,三枚火箭上的播報音同時發回信號:“火箭已進入近地軌道,正在飛向目標衛星軌道。”

  “發射成功了!”指揮中心里,爆發出一陣歡呼。

  火箭最容易出事故的地方,就是點火后的那一兩分鐘,這個時候最容易發生故障甚至是爆炸。

  工作人員喜笑顏開,這還是他們第一次三枚火箭齊射,居然都成功進入近地軌道了!

  何星舟表情平靜,這次的長征運載火箭都是已經趨于成熟的技術,發射成功并不意外,還得看組網結果。

  觀眾們這時候也開始慶賀起來,但何星舟、侯錦繡等人依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接下來的衛星分離和組網才是關鍵,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五個小時。

  “保持觀察,準備開始分離天網衛星!”何星舟喊道,指揮中心里,眾人瞬間變臉,回歸到嚴肅認真的狀態,觀察著三枚火箭和48顆天網衛星的狀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