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章老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媽,咱們村小還要老師嗎?”這天晚上,李可灼朝母親胡艷玲詢問。

  “你想去村小當老師?”胡艷玲詫異問。

  “嗯。”李可灼點點頭。“我想找些事情做。”

  在村里,想要吃飯就得上工干農活,這樣才有工分。

  原本李可灼是大學生,有國家補貼,現在他被學校開除了,他的補貼自然也就沒有了。

  現在他想要每天都吃飽,除了干農活爭工分之外,就得想辦法做其他事情。

  相比起干農活又苦又累的,他更加愿意當老師。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教育輔助系統,有這樣的條件,他如果不當老師豈不是太可惜了?

  上輩子,他被大學開除后選擇了自暴自棄,導致拖累了整個家庭。

  這輩子,他決定振作起來,現在才1980年,想要經商賺錢什么的根本不可能,投機倒把抓到了就是好幾年。

  到了82年,更是有三萬人因為投機倒把判了刑,投機倒把罪一直到92年才淡化,到了97年才取消,李可灼就算是想經商賺錢,也不會是在八十年代。

  他現在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先找個事情做,自己養活自己,不給家里添負擔。

  至于欠村里人的錢,后面可以慢慢想辦法還。

  聽到李可灼的話,胡艷玲想了想,然后說道:“村里現在不需要老師,我去鄉小幫你問問吧,這兩年知青回城,好幾個當老師的知青都回去了,那邊可能需要老師。”

  聽到母親的話,李可灼點點頭,答應說道:“好!”

  和母親,他沒有太客氣。

  村小,只是村里開設的一個民辦小學,只有二十幾個孩子和兩個老師,而且這里只從學前班教到三年級。

  三年級之后,就要去鄉里的小學讀書,鄉里的小學可以讀到小學畢業。

  讀初中的話,就要去隔壁鎮上了,鎮上有一所民辦初中和一所民辦高中。

  這個年代,幾乎很多鄉鎮都辦有民辦高中。

  這個年代的民辦學校,和后世的民辦學校不一樣,后世的民辦學校主要指資本辦校。

  而這個年代的民辦學校,主要是指人民辦的學校。

  不過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因為是鄉鎮中學,師資力量匱乏,所以教學水平都很差勁。

  一所鄉鎮高中,幾百名高中畢業生,一個大學都考不上的情況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所以在這個時代,高中生還沒有中專生吃香,至少中專生畢業國家就能包分配,而高中生畢業只能自謀生路。

  在鄉鎮中學,要是真考上一個大學生,那可不得,就好比古代中狀元一樣,一夜之間就會在周邊鄉鎮出名。

  曾經的李可灼,就是那個一夜之間在周邊鄉鎮出名的人。

  李可灼回憶著,鎮上的高中因為不太正規,所以好像到了九十年代的時候被取消了。

  其實在鄉鎮中學讀書,如果初中畢業的時候成績非常優秀的話,可以去城里的重點高中讀,在哪里讀書考上大學的幾率更高一些。

  “胡老師在家嗎?”

  晚上的時候,李可灼家里來了好幾波人。

  這些人的到來,徹底破壞了李可灼的心情。

  這些人,都是來找胡艷玲要錢的。

  僅僅只是一個晚上,胡艷玲就把家里的所有錢都還了出去。

  以后再過來要錢的,胡艷玲就只能低聲下氣的承諾以后有錢一定會盡快還給他們。

  平時胡艷玲在村里的為人還不錯,見胡艷玲確實沒錢,村里人也沒有逼迫太甚。

  在這個年代,村里還是很淳樸的,沒有后世那樣的物欲橫流和利益至上,也沒有笑貧不笑娼的風氣。

  像那種落井下石的人雖然有,但是非常少,一個村子的人又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一般人也都不會相互撕破臉。

  就算是有那種兩個婦女吵架對罵的,但也不會老死不相往來,說不定過段時間兩人就有說有笑了。

  像女頻小說寫的年代文那樣,主角家庭被全村人排擠算計的,除非是自己做人做事太混蛋,不然一般不會出現。

  第二天,胡艷玲一大早就請假去了鄉里,村小這邊,她則是讓李可灼幫忙帶一天課。

  “可灼你咋來了?你媽呢?”

  李可灼來到村小,村里的另外一個老師就和他打起了招呼。

  村小一共就兩個老師,除了胡艷玲之外,另外一個老師叫張大成,五六十歲的年紀,因為新中國成立后掃盲讀書時他的學習最好,所以六十年代被村里安排當了村小老師,教了十幾年的書。

  “我媽今天有事,讓我幫她帶一天課。”李可灼朝張大成說道。

  “哦,這樣啊。”

  趁著距離上課還有一段時間,兩人就在一起聊了起來。

  “同學們好!”

  “老師好!”

  時隔四十年,李可灼再次當起了老師。

  對于教學,他可以說是非常有經驗。

  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他就是從開始給學生當輔導老師起步,最后才漸漸發展出網校的。

  這個過程中,他搞了十幾年的教育,雖然他沒有真正的成為學校里面的老師,但是他的教學經驗非常豐富,他懂得如何把一堂課講的非常生動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

  對于小孩子,他會通過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讓孩子們學到很多道理。

  這些,都是這個時代大部分老師不具備的。

  這個時代,全國村鎮的教師大多學歷低,文化水平低。

  很多人都是小學畢業教小學,讀過初中的教初中。

  八二年左右,全縣雖然會對鄉鎮教師進行一次大換血,把一些不適應教學工作的人調整到了勞動生產崗位。

  但就算是這樣,也最多就是初中畢業的教小學,高中畢業的教初中,至于高中生,大部分還是高中畢業的來教,因為大學生金貴的很,不可能來教高中。

  這些最高為高中畢業的老師,并沒有系統性的學習過如何教學生,都是培訓一段時間,然后就憑借著自己的經驗慢慢摸索。

  而且這個時代的老師都是非常嚴厲的,李可灼的到來雖然只是短短一天時間,但他卻通過自己有趣的教育風格,獲得了所有孩子的喜愛。

  下午五點半,學生放學后,李可灼更是被一群孩子簇擁著,直到他回到家里。

  當他回到家里時,母親胡艷玲已經回來了。

  “兒子,已經成了,你明天就可以去鄉小教書了,和我一樣,一個月三百工分,每個季度還有十塊錢的國家補助。”胡艷玲高興的朝李可灼說道。

  “謝謝媽!”李可灼朝母親感謝了一句。

  因為他不是國家正式教師編制,所以只能算一個民辦教師,這樣的老師,只需要校長或者是公社書記點個頭就能進學校教書。

  民辦教師在學校上課,是按照生產隊最高工分算的,也就是按照一個壯勞力一天十公分計算。

  不過老師大都是按月計算工分,一個月三百工分,有的地方一個月是記兩百八工分。

  不過雖然民辦教師沒有編制,但是教育部門每個季度還是會給老師發一些補貼,一個季度十塊錢,差不多一個月3塊3毛3。

  這更是被民辦老師們笑稱為除不盡的三塊三毛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