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一十六章 依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王妃心中不舍,卻也知道張曉瑛不得不去,她反過來安慰張曉瑛:

  “你放心去罷,我如今身體恢復得很好,你阿兄那邊也派人來了,說他也都很好,大乾對我也很禮讓。”

  后一句是因為有前一句在,張曉瑛點點頭,只要穆多爾坐穩了汗位,鄴城這邊就會把王妃照顧得穩穩妥妥的,甚至即使穆多爾暫時坐不穩,也會照顧好他們母子。

  畢竟他們的部族哪怕一時沒落,也還是草原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稍加扶持又能崛起了。

  “只是山高水遠的,你這一走,也不知咱們母女何時再有見面的時候。”王妃有些傷感。

  張曉瑛也不覺黯然,這個鬼地方,高鐵一個小時的路程馬車需要走十天,再加上路途中的吃喝拉撒,出個門動輒十天半月來回就得一兩個月。

  都說要想富先修路,有沒有可能先把鐵路系統弄出來呢?連秦始皇都修了秦直道和遍布全國各地的古代高速公路,他老人家要是掌握了修鐵路的技能,自己這會起碼能坐上綠皮火車了吧?

  當年她支教的山區里就有一趟綠皮火車是特意為山民們出行修的,雞鴨牛羊貓貓狗狗們都能坐上去,呵呵,她現在真的是連動物都不如啊!

  不想也罷。

  “阿姆不用難過,有機會我會去看看您和弟弟們的。”張曉瑛安慰王妃,她確實也是這么想的。

  “阿姆有什么難處,也要記得告知我,我和我阿爹的名字我也寫在接種牛痘的本子上了,我們進京的住處也沒定,我阿爹考中了舉人,日后也會考進士,找到他就能找到我了。”張曉瑛又補充道。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王妃可以順利回去北胡,那就萬事無憂,可若是只能滯留在大乾,那自家怎么也算大乾土著,多少都是可以依仗一下的。

  只是張曉瑛沒想到,日后找她可比找她爹容易多了。

  給王妃和她身邊的護衛和侍女們全部種上痘,叮囑了他們注意事項,交代有事一定派人告知自己,張曉瑛才回外祖父家里。

  一路上蕭十二幫她背著裝皮毛衣服的包袱,衛五六給她提著醫藥箱,兩人都跟在她身后半步,張曉瑛要跟他倆說話扭脖子的角度都要大上不少,累人。

  “你倆跟我并排走,我脖子都快擰斷了。”張曉瑛沒好氣。

  “五六你明日問問你家公子我們是不是要一起進京,我娘也要一起走,她懷孕了我家走不快,你家公子若是著急就不必等我們了。你倆明日就不用跟我回村去了,放一天假吧。”

  那怎么行!蕭十二和衛五六對視一眼。

  兩人同時并步上前跟張曉瑛并行,衛五六狗腿道:“小張大夫,您還是把屬下們帶著吧,公子知曉您放了屬下的假定會讓我倆去做旁的事情,還不如讓我倆跟著您呢。”

  蕭十二也說道:“屬下還想再嘗嘗酸菜魚和叫花雞呢!”

  這個老實人!

  衛五六忍不住翻白眼。

  張曉瑛:…………

  感情這是吃她家飯食上癮了?

  第二日這倆貨果然又是早早就到了院門處候著。

  “進來,去吃早飯,準備了有你們的。”張曉瑛洗漱好了就先去給他們開門。

  “不用了,屬下們帶了饅頭路上吃。”衛五六推辭道。

  “這么說也不用吃酸菜魚跟叫花雞了?還不快進來。”

  沒辦法,在張曉瑛眼里這兩個就像是她的學弟一樣,既然來了她身邊,她就得照顧好他們。

  昨晚已經收拾好了要帶回去的東西,他們回去了就不回鄴城住了,到時候直接在村里出發。

  張曉瑛昨天知道自己要進京后就問了陳靈秀和孫大丫,他倆都表示要一起去,張曉瑛建議陳靈秀帶上兩個孩子,不然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

  一路上還有奚三娘的三個孩子,小朋友們只要有伴,再難行的路途對他們來說也是好玩的。

  李書民一家子除了李峰留下來在醫館值班,別的人都要一起去莘莊吃席,張德源昨天回來的時候已經先進了永安城拜會了他進學書院的師長,今日書院的先生們全部都到他家赴宴,李清李濤昨天也回了家。

  吃了早飯張曉瑛跟她爹娘就先回去了,不能客人都來了主角還沒在,李書民一家子作為重要客人之一開席前到就行了。

  一路上張曉瑛留意著她老媽的反應,叮囑趕車的蕭十二慢一點。

  “問題不大。”快回到村里時李嵐說到,她們的身體是適應馬車的,只是大腦中帶有現代生活的記憶,都說幸福是對比出來的,其實艱難也是一樣。

  回到村里,那才真叫熱火朝天呢,看來村里的成年人都出動了來幫忙,庭院里水井旁圍成了幾個小堆,一堆殺雞拔毛,一堆殺魚去鱗,一堆清洗碗筷,一排在切菜,還臨時搭起了一溜大灶頭,大塊的豬肉在鍋里焯水了,她哥還領著幾個堂弟在和泥巴!

  看來叫花雞肯定也是主菜之一了。

  張曉瑛還從來沒有在農村吃席的經歷,以往清明節回老家掃墓也就是自己家族聚餐而已,哪里見過這么大規模的宴席。

  幸虧她家庭院夠大,這么著也沒覺得擁擠,進了廚房一看,一群嬸娘們都在和面做主食,看到她進來就趕她:“快走快走,這不是你呆的地方。”

  村里人都知曉了瑛姐兒也被皇帝召進京了,在莊戶人家的眼里,這就是了不得有大本事的人了,有大本事的人就該做大事去。

  你說皇帝也召了琿哥兒了,還是正式下了圣旨召的,琿哥兒不也在外面和泥巴做吃食?

  沒辦法,那泥巴雞只有琿哥兒會做,他不做大伙可都吃不上了,這可也算是大事一樁呢。

  沒錯,莘莊眾人一致認為這不能叫叫花雞,難道給客人說“嘗嘗這是叫花子吃的雞所以叫叫花雞”,那萬一有那講究點的或是心思多點的膈應上了可不好,干脆就給改了個名叫“莘莊泥巴雞”。

  日后莘莊好幾戶人家靠著這“莘莊泥巴雞”發家致富,這可又是后話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