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章 邊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樣的城池張曉琿是見過的,已經被當成文物遺跡保護起來,他們這次旅行的第一站本來就是一座這樣的古城。

  但是親眼看見這樣的古城活生生的——是的,跟那些被保護起來的古城相比,這座城池仿佛帶著生命力,沉默地庇護著生活在其中的人們。

  張曉琿心里不免有一些震動。

  就當成古代一日游吧!

  他想,這比國內人造出來的各種朝代的情景式景區真實多了。

  老張家一共有三輛車,跟著隊伍慢慢地往前挪。

  李嵐和張曉瑛也默不作聲往外看,母女倆仿佛這時候才真切地意識到她們真的來到不同的世界了。

  之前雖然她們也常常經歷堵車,今早出發前還為了避免堵車不到五點就出發了。

  但是在原來的世界不會在堵車的時候全是這種靠人力畜力驅動的車輛。

  這樣的車輛是各處景區給小朋友坐著玩兒的。

  張德源也對這座他原本非常熟悉的城池有了新的感受。

  今天進城的人比往日多很多,顯然都是聽說了胡虜劫掠的消息以后跟他們一樣進城避禍的。

  城樓上原本的李字旗換成了黑底紅字的衛字旗,城墻上也增加了哨兵,帶著隱隱的肅殺之氣冷冷地俯視著進城的隊伍。

  前面還有兩輛車就輪到老張家了,張德源下車走到前頭張德進趕的牛車旁。

  進城是要收費的,他需要先把一大家老老少少十六口人的進城費先繳了。

  鄴城守備李暨站在城樓往下看。

  他的目光固定在一個地方有點久了,副將江大海順著他的視線看下去,卻沒有看出什么來。

  今天的進城隊伍雖然比平日長,但是也沒什么出奇的,讓李暨一直盯著的是一個趕著騾車的少年人。

  那個少年人看起來不過十四五歲,眉目英挺,雖然身軀還是少年人特有的單薄瘦削,身上卻帶著只有久經沙場的老兵才有的煞氣。

  這種氣息只有同類才能感覺出來。

  這兩天才發生了胡虜屠村的慘事,衛小將軍剛到防,就馬不停蹄帶著兩百輕騎追擊兇徒去了,他留守城內,首要之事就是提防奸細護好百姓。

  張曉琿已經感覺到那道目光了,他知道原因是什么。

  在部隊這么多年,特別是他所在單位的性質,即使他再收斂,身上也還是多少帶著軍人沙場磨礪的痕跡。

  平時大概沒人注意,但是在非常時期,總會有警惕的目光到處巡視,被發現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他也不禁暗暗佩服古代的軍人,不愧是能把胡虜趕走的軍隊,各方面的素養是非常高的。

  他有點緊張。

  萬一被叫去單獨問話,自己是啥也不懂,總不能剛來就劫持地方軍事長官吧。

  就算他自己可以做到全身而退,但還有他爹這一大家子呢!

  沒錯,張曉琿確實沒覺得自己跟這一大家子有什么關系。

  他預感進城會不太順利。

  果然,輪到他們的時候,兩位將官打扮的守軍走過來。

  正在檢查老張家一行的士兵向走前面三十歲左右的將官行了個禮:

  “將軍!”

  李暨點點頭,看向這一行老老少少的進城百姓。

  其他的人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就是這附近的莊戶人家模樣,三代同堂,看起來倒是家業興旺。

  “哪個村子的?”

  李暨看向這行人里一個文士模樣的男子。

  張德源知道這位是鄴城守備,是這座城池的最高軍事長官,他恭恭敬敬行了個禮:

  “見過將軍,小生家人們是城南莘莊老張家的。”

  “戶紙給我看看。”

  這就是要看戶口本的意思了。

  張德源趕緊從懷里掏出一個油布包著的像書本一樣的本子,小心地打開遞給將官。

  李暨接過,隨意翻了一下,抬眼看向張曉琿:

  “這位小哥是哪張戶紙?”

  來了,張曉琿心想。

  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沉住氣,他看向自家老爹。

  張德源趕緊回:

  “這是犬子,名張曉琿,您看下一張就是他的戶紙。”

  張德源暗暗納悶,也不知道自己這個熊兒子是怎么就招了將軍的眼。

  李暨看著戶紙,心里一陣惋惜。

  這沒滿十五周歲啊。

  大乾朝規定男子必須年滿十五周歲方才服兵役。

  不滿十五周歲的就算是自愿投軍也不能收。

  李暨越是靠近這少年越是覺得這是好苗子,他明明已經感覺到自己是沖著他來的,渾身氣息卻越發沉穩。

  足夠敏銳,卻又有這個年紀的少年人少有的穩重。

  這是難得的將才!

  在軍中這么些年,也就只有過另一個同樣十四歲的少年帶給李暨這種感覺,他就是此刻正帶著兩百輕騎追擊胡虜的衛靖衛小將軍。

  但衛小將軍作為衛國公最小的兒子,卻是從七歲就開始跟著他的父兄們披掛上陣的。

  至于那么小的娃會不會避險,能不能殺敵,那有什么關系,他可以積累臨陣經驗呀!

  何況現如今誰還會質疑衛小將軍的戰績。

  整個大乾朝戰功比他多的沒他年紀小,比他年紀小的——哦,基本沒有,更不用說跟他比戰功了。

  李暨第一次見衛小將軍是在三年前,那時候衛小將軍也是十四歲。

  想到自己三年來,從一開始認為他不過是想要靠著父兄混戰功的紈绔,再到現如今的心服口服,李暨不禁再看向少年人。

  衛家是跟著太祖打下大乾朝的開國勛貴,衛小將軍一出生注定就是領兵的將才,這個少年人卻是地地道道的農戶出身。

  祖父是農民,父輩中他父親是今年才中的秀才,余下兩位叔叔也是農民,顯然他并沒有衛小將軍那樣的臨陣經歷。

  李暨心里想著,嘴上卻已經問出了:

  “小伙子,想不想從軍立一番功業?”

  原來是招攬人才來了。

  張曉琿心下一松,剛學著他爹的樣子行個禮,卻聽見他爹的聲音響起:

  “謝將軍抬舉犬子,只是他年紀尚幼,未滿十五,等時機到了,小生定將他送到將軍帳下聽令。”

  張曉琿也對將軍再行一禮。

  李暨哈哈一笑:

  “好小子,本將軍是鄴城守備李暨,隨時歡迎你來我帳下!”

  張曉琿又再行了一禮:

  “小子記住了,謝過將軍!”

  李暨拍拍他肩膀,把戶紙還給張德源,轉身離開。

  一大家子原本正提著心,等李暨走到城門后拐彎看不見了,都松了口氣。

  檢查的士兵揮了揮手,大家趕緊通過城門。

  剛走出城門門洞,一個歡喜的聲音傳來:

  “姑父,表哥!”

  張德源趕緊應聲:

  “清哥兒,你接我們來啦?”

  他怕張曉琿不認人,停下來等著他們娘仨,低聲提示:

  “你舅舅的大兒子李清。”

  張曉琿也對著那小少年笑,那熟稔的樣子就好似他們經常一起下河捕魚撈蝦。

  “嗯,阿爺擔心你們,一早就叫我來城門守著,他說你們人多,讓我爹給找了個大院子,我先領你們過去安頓好。”

  “好,你來趕車吧。”

  張曉琿讓開一點位置,兩人一起并排坐在車前。

  張德源也上車坐好了。

  李清接過韁繩,抖了一下,嘴里喊了一聲:

  “得兒駕!”

  騾子一動不動。

  “嘿!這頭倔騾一晚上就不認我了!駕!”

  李清再呵一聲。

  騾子還是不動。

  張曉琿腦子靈光一閃,趕緊拿過韁繩:

  “還是我來吧,你給我指路。”

  真是怪了,韁繩一到張曉琿手里,騾車馬上就動了起來,騾子神氣活現地“得得”往前走,仿佛剛剛不動彈的不是它一樣。

  “表哥,這倔騾認你。”

  李清笑咪咪。

  他這表哥向來不著調,書沒讀幾年就不愿讀了,阿爺讓跟著學點醫術也不樂意,最喜歡舞槍弄箭,總是鬧著要投軍建功立業,姑父頭疼得很,偏他只有這一個兒子。

  鄴城是邊關抵御胡虜的第一座邊城,所以城墻很高,不下十米,城內的房子卻很低矮,只有少數的純青磚房,窗戶很小,大部份是下半部分青磚上半部分泥坯的房子,,好在街面鋪了青石板,比起城外的塵土飛揚好了很多。

  張曉瑛默默地透過車窗往外看。

  她以前最喜歡研究各朝代古人吃喝拉撒睡的生活細節,甚至專門研究過姨媽巾的發展使用過程。

  想到不知道為什么媽媽沒有跟他們一起回到房車,萬一回不去又將會面臨的境況,心里就一陣發悶。

  李嵐沒想那么多,她剛剛聽說了她們坐著的騾車其實就是房車轉換的,覺得回去大有希望,就是擔心回去晚了兒子的工作和女兒的學業受影響。

  城里倒是挺熱鬧,雖然有胡虜屠了村,但是城里的人看起來都很淡定。

  沿街的店鋪已經開門營業,由于天時還早,街上行走的大多是一早進城的莊民。

  他們經過了一處規整的青磚灰瓦的大宅子,門前兩個石獅子頗有氣勢,張德源道:

  “這里是府衙。”

  那娘仨都不應聲,心中要趕緊回去的念頭越加強大。

  過了府衙再走一段路,右拐進了一條小巷,才發現鋪了青石路面的只有一條大道,那就是連通南北城門的主街。

  他們現在走的土路也就比城外的好一點,車轍沒有那么深,有些地方鋪著碎石子。

  李清帶著他們拐進小巷沒多遠,就在一個院門前停下:

  “就這里。”

  他跳下騾車,拿出鑰匙打開院門,騾車勉強可以趕進院子。

  院子是呈不太規則的四方形的一進院,里面卻很寬敞,除了牲口棚、廚房和茅廁,能住人的還有八間土坯房,關鍵是還有一口水井!

  喝水的問題解決了!

  大家忙忙碌碌地把車上的東西搬下來,張曉琿站著沒動,若有所思地看著騾車。

  張曉瑛拉拉他袖子:

  “哥,想啥呢?趕緊干活。”

  沒看見比他倆還小的小朋友都在搬東西呢,她可不好意思光看著不動。

  “嗯。”

  張曉琿彎腰扛起一袋糧食,順手又拎起一袋,正想和他抬一個籮筐糧食的張曉瑛目瞪口呆。

  “你去搬被褥。”

  張德源拍拍她肩膀:“去看你娘要不要幫忙。”

  李嵐不需要幫忙,此刻她正對著房間里一張可以躺下五六個大人的大土炕發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