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五十七章 易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一百五十七章  脾氣也發過了,朱祁鎮的心情也慢慢平靜下來。

  天下之間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意外隨時可以到來。而不管有多少風吹雨打,不管有多少意外與艱難。

  朱祁鎮沒有不接招的權力。

  一國之主是如此,一家之主是如此,一人之主也如是。

  很多都說自由,卻不想做自己的主人。

  這個選擇,朱祁鎮心中早就有所預料,只是來到面前的時候,還是讓朱祁鎮感到難以抉擇。

  其實朝廷的財政雖然短缺,但是沒有錢的情況下就不能打仗嗎?

  如果比起大明現代的財政,其實要比明中后期財政要好多了。

  即便是大明中后期的財政情況之下,也不乏有勝仗。

  很多戰事是下面士卒在拖欠大半年餉銀的情況下打贏的。

  而今,朝廷雖然有財政缺口,但實際上,在河北水利工程之后,大明財政向邊關傾斜,大明邊軍從來不知道缺餉為何物?各種賞賜補貼只有多沒有少?

  所以這樣情況下,其實大明并非沒有一戰之力的。

  只是這樣的情況下,太過弄險了。

  朱祁鎮最討厭弄險了。

  朱祁鎮很清楚自己最大的優勢是什么?不是別的,就是太祖太宗流傳下來的江山。他并不是自己,而是繼承大明四代君主的積累。

  這種體量優勢,是瓦刺遠遠不能契機的。

  所以,朱祁鎮不用弄險,不用搞什么奇謀妙策,只需堂堂正正之兵,一步步進攻,就行了。

  正是秉承這個想法,想以堂堂正正之兵,泰山壓頂之勢。朱祁鎮才一點點整頓財政,理順后勤,想盡辦法改善各種方面。

  不就是想用錢砸死瓦刺。

  現在看來,這個辦法已經破產了。

  朱祁鎮想了很久很久,萬般事情,在他腦間閃過,軍事方面的準備,民事方面的準備,財政方面的準備,軍中將領,朝中大臣,乃至藩王,各地巡撫,各方面的消息一一浮上心頭,又被朱祁鎮一一下消除。

  猶如幻象一般。

  這固然不是幻象。

  但很多事情也無助于決策。

  因為很多事情歸根到底不過是勇氣,原則,與本心而已。

  理智思維的盡頭,卻是不理智的決斷,因為在因素太多,線索太多的時候,每一個決定,都可以找出無窮的理由,側重點不同,也會延伸無窮的選擇。

  最后問自己的還是,你想做什么?

  “我想做什么?”朱祁鎮心中暗道:“我決計不會向瓦刺低頭。”

  那么只有一個選擇了。

  “你要戰,便作戰。”

  朱祁鎮從登基以來到現在,所有的忍耐都到了盡頭,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了。

  朱祁鎮眼眶之中血絲密布,讓人看了有一種非常恐怖的感覺。他心中暗道:“既然要打,那么很多問題,都要解決。”

  首先要解決掉的,不是財政問題。

  之前說過,雖然財政問題需要解決,但是大明的財政狀況比明中后期好多了。這個問題,雖然重要,但沒有重要的放在第一位。

  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是人事問題。

  欲建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

  漢武帝這一句話,說明一個普遍真理,只要想要做事,人事斗爭都必須在事情之前展開。

  不安排好合適的人選,那么決計事倍功半,甚至還有很多阻力。

  朱祁鎮想打仗,而今的內閣是完全不行的。

  曹鼐與王直兩個人,決計不能再在內閣了。

  不過,曹鼐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而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內閣首輔這個位置,不需要一個不支持戰場的人掌控。

  而王直更是如此。

  說實話,按照內閣排序,胡濙無心當首輔,張輔自然也不能,按照資歷就是王直了,但是王直今天的發言,也斷送了他的首輔之路。

  如果王直也算是朱祁鎮當初的潛邸之臣,而今也顧不上了。

  那么曹鼐與王直兩人之后,到底是誰承擔首輔之任?

  周忱,只能是周忱。

  周忱資歷足夠,能力也夠,在戶部這么多年做下這么多大事,在民間的名聲很好,在六部之中也是有自己的班底的。

  最少在地方上,好而今江南巡撫還是周忱的門生故吏了,在中樞六部,戶部也是他的基本盤。

  而且周忱掌管錢袋子,其他各部對他也是很討好的,也是有關系的。

  這些關系不足以讓周忱在百官之中建立起絕對的權威,但是如果再加上朱祁鎮支持,首輔的位置還能做的穩的。

  周忱的缺點,為人圓滑,八面琉璃,但是缺乏在皇帝面前力爭之心。是一個很好的執行者的,但是內閣卻不是決策層的。

  恐怕他當上內閣首輔,自然是朱祁鎮說什么他就做什么了。

  如果之前,朱祁鎮也承認這是一個缺點。

  畢竟朱祁鎮也不敢保證自己所做的決斷都是正確的,他是需要有人為他查漏補缺,據理力爭的。

  他或許不舒服,但是卻能保證大明官僚體系的正常運轉,對大明整體有利。

  而今局勢不一樣了。

  朱祁鎮既然下定決心開戰,那么在他心中整個大明體制應該向戰時轉變,最少北方數省都應該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一切向軍事方向傾斜,內閣首輔固然是文臣之首,但在實權之上,也該有所降低。

  可以說,未來戰爭期間,朱祁鎮更希望內閣是一個后勤機構,維持機構,一切的一切都要為大明與瓦刺的戰爭做準備。

  而這一點交給周忱,周忱是能做好的。

  不過雖然周忱能做好,但是內閣之中,單單是周忱也不行,另外一個人也可以調回來了,那就是云貴總督王驥。

  以他的資歷與人脈,當一個內閣大學士搓搓有余。

  周忱為首輔,張輔,胡濙據其后,王驥負責前線后勤支援,畢竟王驥是老兵部了,九邊各鎮的情況,王驥是了如指掌。

  至于其他大學士調整。

  朱祁鎮就交給周忱了。原因很簡單。

  作為一名內閣大學士,想要掌控內閣,必須有幾個幫手。

  楊士奇,楊溥就不用說了,連曹鼐身后還有王直的支持。再加上楊士奇與楊溥的余蔭,而周忱的為人,或許下面的人不知道,但是內閣里面誰不清楚,張輔,胡濙,哪怕是王驥,也不可能老老實實聽周忱的話。

  所以周忱必須要有自己的支持者。

  這就是朱祁鎮給周忱的福利了。

  不過,再次之前,朱祁鎮還要再見一次周忱。不僅僅是商議財政問題,還要最后對周忱進行一次考驗。

  還不等朱祁鎮下令召周忱,就聽見有人傳報道:“內閣大學士周忱周大人求見。”

  朱祁鎮心中暗道:“還真是說曹操,曹操到。”朱祁鎮回到龍椅上正襟危坐,地面上的茶碗碎片已經被收拾干凈了。

  朱祁鎮說道:“傳。”

  片刻之間,周忱就進來了,他行禮過后。朱祁鎮問道:“周先生來見朕有何要事?”

  周忱說道:“老臣為朝廷理財,而今局面乃是老臣之過,老臣特地來向陛下請罪。”

  朱祁鎮說道:“請罪就不用了,說來朕也有錯,之前花錢也太大手大腳了。”

  這也是朱祁鎮感受到一個教訓。

  對后世政府來說,財政結余并非越多越好,漢代前期錢糧滿倉,乃至綁錢的繩子,朽不可用。

  后世有人都說這種行為很傻。

  朱祁鎮之前也是這樣以為的,他覺得政府有錢就要大投資,改善各方方面面的環境,好為農業生產提高寶藏。

  此刻,才知道,如果無知的將后世的想法,嫁接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是笨蛋。

  最新網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