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四十一章 父子談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襄陽。

  州牧府書房內。

  劉琦和老爹劉表面對面跪坐于矮榻之前,在他的記憶里,父子二人已經很多年沒有這般正式的談話了。

  “琦兒,我和袁本初相識多年,此人外寬內忌,,你這般得罪于他,到底意欲何為?”

  劉表望著自家這位長子良久,才微微嘆了口氣道:“琦兒你可知曉,你攻掠江東,搶占司隸這數月,已將荊州三年財賦消耗一空,那些大家們已有些微詞,暫且由我和你舅父壓著,可此時與袁本初為敵,恐怕你就要親自去與你外祖或是舅父解釋了。”

  此次劉琦搶了袁紹兒媳之事,他吃驚之余,也想與自己這兒子好好談談心。

  這位長子并非急色之人,這點他確信無疑。

  自劉琦成婚之后,他已經讓自己夫人試探過黃月英好幾次,畢竟他已快花甲之年,早日抱上孫子的愿望還是很強烈的。

  可夫人告訴自己的消息,兒子和兒媳都讓那位華神醫看過,人都沒問題,可就是運氣沒到。

  黃月英也起過讓呂綺玲侍寢的念頭,可劉琦自己沒同意,此事自然也就沒了下文。

  可這般得罪袁紹,以他那驕傲自大的性子,說不準就會與荊州開戰。

  戰爭這回事。

  只要能贏,對勝方來說,總有彌補損失的時候,這是荊州世家們支持自己這位兒子出兵的原因。

  對荊州大部分世家們而言,他們出錢出糧,支持劉琦四處征戰,不似生意,卻勝似生意。

  自家這兒子攻江東他們會鼎力支持,不僅是因為孫堅當初差點攻下襄陽他們要報仇,還因為江東都比荊州弱小。

  劉琦的能力證明他可以贏下來,他們現在的投入的成本總能收回來。

  但與袁紹這位當下最大的諸侯開戰,其中的風險之大,遠遠超出了世家們的承受力,連他不確定自己能否說服那位小舅子,更不用說荊州這些世家了。

  “阿翁,袁本初已統一河北之地,公然接納袁公路入青州,我等乃是漢室宗親,荊州與冀州這個盟約,真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劉琦回視著這位便宜老爹,決定還是一步一步將自己的想法說明白。

  “是無此必要……可也無需搶袁本初兒媳此等方式與其決裂……”

  劉表沉吟片刻,抬頭看向劉琦:“我兒可是話里有話?”

  “阿翁以為,這大漢天下禍亂的根源在何處?”

  “禍亂之根……”

  “以兒來看,大漢禍亂之源并非官宦釀禍、董卓亂權,而是世家!”

  “世家?!”

  劉表瞪大了眼睛。

  大漢的禍亂之源竟然是世家?

  世家傳承數百年之久,無人覺得世家的存在有任何不妥,他想破頭也沒想到自家兒子會說出這么一句話來。

  “阿翁你可否想過,十常侍被殺,董卓伏誅,天子先回雒陽,再遷許都,可這天下為何沒有太平,反而越來越亂了呢?”

  劉琦直起身子,緩緩而道。

  “這……”

  劉表僅吐出了一個字,便啞口無言。

  因為這個問題,他真沒有想過。

  在去年。

  這位長子未露鋒芒之前,他想的是如何讓荊州獨立與戰亂之外,妻兒老小能富足安穩渡過這一身。

  而在長子一鳴驚人,先平張羨、再下三郡之后,讓他那顆沉寂許久的雄心壯志再度燃了起來。

  他這支劉家宗室終于有了后繼之人,那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朝一日若是行了王莽之事,他劉表又何嘗不能做下一個光武皇帝?

  就算他等不到那個時候,他這位長子也大有機會,所以他想聯合妻家蔡氏,全力支持長子所為。

  至于大漢的天如何成了這個模樣,他想的還是宦官亂政、董卓專權,可惜還未說出口,就被劉琦否決了。

  “阿翁,你初來荊州之時,宗賊作亂,如今入主荊州已近十年,為何事事仍需與世家商議而行?”

  “還有那袁氏兄弟,皆是只身逃出雒陽,短短兩年便雄踞一方,又是為何?”

  劉琦沒有給老爹說話的機會,自問自答道:“無他,皆因世家耳!”

  劉表沉默了。

  荊州世家遍布,大小官吏皆為世家之人,錢糧皆在世家之手,百姓皆為世家佃戶,他不依靠世家,又有何人能為依靠?

  而袁氏兄弟,袁紹尚且有些能力,袁術則一不學無術的世家無賴子。

  他能成事,全靠四世三公的袁氏嫡子之名耳。

  “吾兒,世家縱然有大弊,可世家子弟仍舊乃天下基石,目不識字之人如何能做官?”

  劉表有點明白自家這長子話中之意了。

  可是隨即,他又有了自己的疑問。

  若天下沒有世家,恐怕連做官之人都湊不齊。

  “阿翁,兒雖以為世家乃大漢禍亂之源,可并非視世家如仇寇,孩兒只是以為,世家該轉型了。”

  劉琦起身而道:“只要他們愿意放棄土地和百姓,無論是經商,還是置業,只要他們繳納賦稅,阿翁都可以給與他們最大的支持。”

  “我兒此舉……”

  劉表念叨了一句,忽面色肅然,目光緊盯著劉琦:“我兒是欲效那王莽之法?!”

  “阿翁,王莽改制,有其利國利民之舉,也有多余之措,孩兒以為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擇優而取。”

  劉琦沉聲而道。

  王莽將天下之田收歸國有,按口授田,不得買賣,從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的舉措,和后世種花家施行之法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或許,如果新朝再延續幾十年,王莽也未遇到大魔導師劉秀,種花家的歷史可能就是另一個模樣了。

  “所以我兒是打算,以這二位中山甄氏子為表率,打造一個荊州甄氏出來,讓世家們放棄手上的土地和百姓?”

  劉表臉上終于多了絲其他表情,凝重之色稍有退散,依舊面帶憂色道:“只是此舉,恐怕不一定奏效……”

  “阿翁放心,孩兒不會現在就施行,打造一個荊州甄氏需要時間,我們更需要時間,路我已經給他們指明了待荊州以外各郡屯田皆有所獲,是主動放棄還是被動放棄,那便由不得他們了……”

  劉琦望向窗外,眼眸深邃。

  他當然知道荊州世家不會輕易放棄田地,這點在壽春就已經得到驗證。

  但是。

  他更不會放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