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八十九章 徐溫破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1/2)頁  在周德威被阻于泰沂山脈之北時,徐溫陳兵兗州之南。

  三萬大軍并不能圍困兗州,張萬進手上就有四萬部眾,還不算城內的青壯。

  從城頭上望去,唐軍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精銳,盔甲破破爛爛,武器也是五花八門,士卒皆有羸弱之氣。

  一開始張萬進還以為是泰山盜趁火打劫來了。

  見到營中升起的旗號才確定這就是唐軍。

  張萬進從云州一路投降過來,見過契丹軍、晉軍、燕軍、梁軍,唐軍若是此等氣象別說跟李存勖爭鋒,就是汴梁能不能打下來都是問題。

  “斥候,斥候有什么消息?”張萬進畢竟多年戎馬,警惕心還是有的。

  “報節帥,周將軍被阻在山北,李神福大軍還在徐州,籌措淮南糧食軍械。”

  張萬進若有所思。

  徐州是淮北重鎮,唐軍不擄掠,自然只能等后方輜重。

  聽說唐軍還接濟四面趕來的難民,張萬進不由得失笑,李神福在南國偌大的名聲,見識卻如此淺薄,都什么時候了,還管這些難民。

  也就是說,只要擊潰城下的唐軍,兗州就還是他的,憑此功說不定還能在河東占有一席之地。

  這年頭,什么都要靠刀子說話。

  “令斥候四面詳細查探。”張萬進有些不明白了,難道李神福不想要兗州了?派這么一群老弱病殘來?

  一天一夜,唐軍沒有任何動向,只有斥候入城勸他投降,大唐不計前嫌。

  唐末的兵頭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主兒,徐溫越是客氣,張萬進便越是覺得在虛張聲勢。

  此人倒來倒去,混的風生水起,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對規則相當了然。

  歸降河東,沒有投名狀不會受到晉王的重視。

  牙將邢師遇道:“唐晉暗爭,將軍挑之以明,若破唐軍,皇帝見責,叱問晉王,節帥何以自處?”

  張萬進成竹在胸,“本帥能破徐溫,便能擋李神福,強兵強鎮在手,唐晉能奈我何?”

  經營兗州城這么多年,張萬進還是有些底氣的,選山東材勇,復牙兵之舊制,效藩鎮之故態,編為泰山都,一心想著割據泰寧鎮。

  邢師遇不再多言。

  翌日,張萬進點兩萬大軍與五千泰山都,出城擊徐溫,留邢師遇守城。

  徐溫緊守營寨,張萬進揮軍猛進。

  徐州兵雖然是新編的降軍,但并不代表他們的戰斗力弱。

  當年龐勛八百徐州兵,一路殺回淮北,東南半壁烽火漫天。

  剿滅黃巢的主力之一時溥,便是起身于徐州兵變。

  徐溫一眼挑中這一萬徐州精兵,是深思熟慮的,

  眼見張萬進揮軍殺來,徐州兵皆欲血戰。

  徐溫卻以輔軍御前,領徐州兵退。

  幾員牙將大惑不解,“我輩皆欲死戰,將軍何故退走?”

  徐溫笑道:“泰勇都精銳,張萬進驍勇,恐徐州將士不能敵,本將愛惜爾等性命,所以退走。”

  兗州所在的泰寧軍與徐州所在感化軍,雖是鄰居,但最愛攀比的往往是鄰居。

  牙將們一個個跪在徐溫面前,面紅耳赤,“若不能破張萬進,我等皆愿死于陣中。”

  自投歸大唐以來,這一萬徐州精兵受到唐軍正兵的待遇,跟在梁軍中不可同日而語,李神福愛惜百姓,更體恤士卒,淮南、徐泗人心悉歸。

  張萬進想要投名狀,徐州兵也想要。

  徐溫大笑道:“爾等皆愿死戰?”

  牙將以刀刺臂,“不破張萬進,我等寧死!”

  徐溫長子徐知訓拔刀刺地,振臂大呼:“大唐席卷天下指日可待,此大丈夫建功立業之時,諸位要戰,我父子當戰于陣前,與諸位休戚與共!”

  牙將們大喜,各回本陣約束士卒,不多時,徐州軍氣勢大變。

歷史上的徐溫奸詐多疑,但同樣善用將吏,嚴可求、駱知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祥舍棄大唐的招聘,甘愿在他帳下充當幕僚。

  此計也是三人商議的結果。

  大唐取天下不可逆轉,名將良臣無數,若再無功績,恐埋沒于蓬蒿間。

  所以徐溫才主動請戰。

  得到了李神福的鼎力支持和信任。

  徐溫擅于治理地方,但他并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吏,當年三十六人追隨楊行密起兵,只是一小小的伍長,此后十年,隨楊行密奪取寧國、淮南兩鎮,滅秦彥、趙锽、孫儒等勢力,被楊行密升為衙內右直都將、左長劍都虞侯,以勇將視之。

  只不過楊行密麾下將星云集,徐溫戰功不顯,所以才默默無聞。

  此時的張萬進已漸漸突破營壘,輔軍抵敵不住。

  徐州兵從側翼迂回,擊張萬進之右。

  徐溫父子持刃在前,諸軍人人奮勇,破入兗州軍右翼。

  自出戰起,兗州軍就一直壓著輔軍打,壓根就沒想過側面會突然殺出一軍。

  張萬進自以為兗州軍精銳,但一支軍隊的氣質,絕不僅僅是裝備,而是從血戰中殺出來的。

  斗志、士氣才是戰爭的核心因素。

  不然歷史上也就不會有那么多以少勝多的戰例。

  張萬進有奶便是娘,自以為可以恃強凌弱,豈不知徐溫、嚴可求、駱知祥早就把他看透了。

  正常狀況下三萬二流軍隊絕攻不下雄城兗州。

  即便李神福的七萬大軍全部壓上,也很難在短期內攻破兗州。

  徐州軍一進入戰場,人人如虎狼,擇兗兵而噬。

  一炷香功夫,右軍兵敗如山倒,徐軍鼓噪而進,殺聲震天。

  張萬進中軍還不明白發生了什么。

  徐溫引兵大進,身犯白刃之間,身披十余創,兀自沖殺,左右士卒皆被其所感,無不舍生忘死,殺向張萬進牙旗。

  被張萬進引以為豪的泰山都,并沒有穩如泰山。

  一樣的道理,泰山都養尊處優慣了,裝備精良,待遇豐厚,卻被張萬進視為珍寶,輕易不上陣。

  他們的表現比右軍還要稀爛。

  在徐州軍的沖擊下,丟盔棄甲,節節后退。

  徐州軍完全打出了當年八百悍卒的勇猛。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張萬進性既輕險,專圖反側,今螳臂當車,將軍以為能持久否?”嚴可求穿著一身兗州士卒盔甲,站在邢師遇面前。

  皇城司之前策反過張萬進,對兗州牙將也多有接觸。

  嚴可求正是在皇城司的幫助下,前來勸降邢師遇等將。

  “節帥待我等如子,叛之不祥。”

  “張萬進首鼠兩端,自取滅亡,難道將軍欲滿城將士為其陪葬?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張萬進為一己之利,置諸位于刀刃之上,可曾為諸位想過?”嚴可求牙尖嘴利,瞬間就擊碎了他們的心防。

  兗州投晉,張萬進一意孤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平時不敢說,但到了現在關鍵時候,就有人站出來了。

  “不錯,我等投晉,張萬進榮華富貴加身,卻置我等何地?”

  “張萬進亂臣賊子,他日安能善終?我等隨他,豈不是自尋死路?”

  邢師遇仍是被私情捆綁,不能決斷。

  就在此時,城下戰場上,沸反盈天。

  “節帥死了、節帥死了!”

  邢師遇慌忙看向戰場,兗軍牙旗已倒,諸軍潰散,被唐軍趕羊一般追殺……

  邢師遇嘆了口氣,“歸唐。”

  遂引眾人殺向城內,一面開城,一面清掃張萬進余孽。

  也許是張萬進平時就不得人心,牙兵們沖出節度使府中,盡屠張氏滿門。

  嚴可求嚇了一跳,急道:“大唐軍法,不可侵害百姓,將軍切莫犯之。”

  邢師遇一驚,連忙約束本部,才讓兗州城免了一場劫難。

  兗州遂為徐溫所得。

  前后正好三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