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五十三章 糧食問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1/2)頁  “蜀王入長安之后,很少外出,只有廣元郡王時常出入平康坊,平康坊在我們的管轄之內,沒有可以人等,太子也沒有出現在此地,內宦宋光嗣時常進出光福坊的一家藥鋪,此藥鋪掌柜于一月之前事發時不知去向,宋光嗣前兩日病發身亡。”趙義存一臉慚愧。

  李曄南巡,皇城司的力量轉向興元與成都。

  “殺人滅口還真是干凈。”李曄嘆道,這也間接說明潛伏的勢力非同一般。

  大唐振興了,這些牛鬼蛇神也跟著扶搖直上。

  “當年裴樞被刺,說明兩件事情,其一,河東夫人沒有參與其中,其二,此人隱藏在朝堂之上。”李巨川從各種線報中抬起頭。

  李曄點點頭,裴家兩根頂梁柱,裴樞與裴贄,都有賢德之名,滿腹經綸,裴貞一就是再毒辣也不會犧牲裴樞。

  剩下的最大受益人就是李祤了。

  不過李祤的生母張氏只是尋常的宮女出身,其家族被朱玫亂軍屠戮,張氏于景福一年就離世了。

  李祤沒有任何背景和能量作這些事情。

  雖然封王開府,不過一直匿名在武營中鍛煉,身邊根本沒有什么人,人際關系也比較簡單。

  線索中斷,李巨川小眼睛轉了轉道:“太子雖然蒙昧無知,不過花蕊夫人是個聰明人,一定知道一二,陛下可暗中提審她。”

  “此人連王建都敢殺,能讓花蕊夫人活著,肯定斷定花蕊夫人不能造成威脅,從她身上查不出什么。”李曄揉了揉額頭,摸不準這人動機,很難把人揪出來。

  皇城司也不是萬能的,李曄加強他們偵查功能,一再強調實事求是,絕不能子烏虛有,所以才有署名的機制,如果上報之事有誤,會追究責任的。

  不過既然此人露出狐貍尾巴了,總會有蛛絲馬跡。

  “不過有一點你說對了,花蕊夫人是聰明人,同樣也是個不甘寂寞之人,此人留著她,說明她還有用處,皇城司盯緊她,朕不信他們會就此收手。”李曄對花蕊夫人印象深刻,此女絕不會甘于平庸,也是嗅覺靈敏之人,盯著她,就能順藤摸瓜。

  “末將領命!”

  也不是說李曄完全沒辦法,不過政治手段參與進來,很可能得到的結果偏離預期,造成政局動蕩。

  大唐能有今日不易,還沒到清理枝葉的時候。

  而且此事并沒有動搖大唐的根基。

  “另外皇城司暗中加強朕的防護。”李曄想了想,還是防患于未然吧,說不定什么時候就狗急跳墻了。

  王建的死在長安只是泛起一個小小水花。

  大唐往前走,不可能因為這個水花而停滯不前。

  旱情過去了,但今年一整年的收成也沒了,關中百姓雖然不至于饑荒,但民生終究是巨大的問題。

  從長安市面就能看得出來,商販銳減,不光糧食漲價,其他各種東西也都漲了一倍,百姓衣著襤褸,完全沒有前兩年的氣象。

  幸虧從蜀中歸來時,把蜀中府庫的錢糧帶回了一些。

  錢不用出去,不流通起來,經濟就不會得到刺激。

  長安風雨飄搖了一百多年,屢造毀棄,黃巢一把火燒了大明宮,城墻這幾年也跟著修修補補,像是百姓身上的衣服,打滿了補丁。

  完全不想一個生機勃發帝國的國都。

  李曄與政事堂商議之后,決定開展長安的基礎建設。

  長安城墻重建增高加固,全部采用磚石,皇宮也跟著沾光,太極宮翻修,大明宮修葺。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招募青壯二十萬人,一日三餐,一天工錢十錢。

  工期五個月,剛好拖到明年春耕,預算兩百萬緡。

  十錢當然很少,以如今長安的物價,也只能五六個燒餅。

  不過對百姓的吸引力仍舊巨大,以往朝廷徭役,百姓白干不說,還有自己出糧,現在包吃有工錢,在這時代已經相當難得。

  李曄這么多年極其重視商業,府庫中兩百萬緡錢還是拿的出來。

  不過,報名的百姓卻遠遠超過了李曄的想象。

  十日不到,二十萬人就招滿了,四面八方還有百姓涌來。

  韋昭度進奏,錢不缺,糧食壓力大。

  此前從興唐府調運而來的三十萬石糧食,無法滿足這么大規模的百姓。

  政事堂的意見是疏散百姓,畢竟六萬唐軍,五萬輔軍也要吃糧。

  一場不大的旱災影響可謂深遠。

  “百姓信任朝廷信任朕,才會來長安務工,朕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撐下去,收購市面上的糧食,調集荊南、荊襄的糧食北上。”取信百姓不容易,再說府庫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老臣愿奉上族中存糧一千石。”韋昭度發揚老臣風格。

  李曄大為贊賞,“太傅公忠體國,朕銘記在心。”

  有了他的帶頭,政事堂的一干人也跟著捐糧。

  多則幾百石,少則幾十石,還有幾百斤的。

  最大方的是韓全晦,領著一幫徒子徒孫,甩手就是一萬七千石,引得其他人頻頻側目。

  李曄一陣苦笑,這廝也不知道低調一些,私下里捐贈就可以了,何必弄得人盡皆知?

  趙崇凝道:“陛下重視商賈,不過自古商人重利輕義,朝廷收購市面糧食,這些人定會趁機哄抬物價,朝廷損失巨萬,所得只有尺寸。”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囤積居奇在長安城中屢見不鮮,其中就有世家大族的身影,沒有點背景的人,也沒有這本事。

  這些人想賺的就不是小錢了。

  任何時代,商賈都不能無秩序的野蠻生長,必須在大唐的規則之內。

  李曄想了想道:“令三司內使劉全禮規范長安坊市,若有囤積居奇者一律交付大理寺法辦。”

  韋昭度嘴皮動了動,還沒開口,李曄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此事已定,諸位各司其職。”

  劉全禮是宦官,沒有利益糾葛,而這些清流世家,說不定背后就有關系。

  話剛說完,韓全晦一屁股跪在地上,一巴掌一巴掌扇在自己臉上,“陛下贖罪啊,老奴鬼迷心竅,前些時日受了徒子徒孫蠱惑了,低價從河中進了一點糧食,想賺點養老錢。”

  趙崇凝、韋昭度鄙視的眼光轉向他。

  這態度李曄還是認可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而且他是從河中李存勖手上收購的,不是從市面上囤積。

  “你進了多少?”李曄笑道。

  “十萬石。”

  李曄笑容逐漸凝固在臉上,這叫“一點”?

  十萬石糧食,差不多三十萬緡錢。

  “陛下恕罪啊。”韓全晦腦殼在地上磕的山響,“老奴愿意將糧食獻給陛下。”

  “陛下,韓全晦一個三司外使,怎會有如此多錢財買入糧食?必是貪贓枉法所來。”趙崇凝不放過落井下石的機會。

  “此是老奴半輩子積蓄,絕沒有貪贓枉法中飽私囊。”

  殿中爆發激烈爭吵。

  清流們一個個恨不得生吞了韓全晦。

  “夠了!”李曄冷聲道。

  殿中立即噤若寒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