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心向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1/2)頁  雖然淮南局勢不斷在糜爛,但汴梁占據黃河與淮河流域最肥沃的土地。

  前兩年不僅攻占魏博,還與李存勖分食盧龍,實力有所恢復,就目前而言,對大唐威脅最大的仍是汴梁。

  朱溫在私生活上混亂,在國事軍事上從不糊涂,馬殷在南方強勢崛起,令他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此前他也曾聯絡過王建,希望暗中結盟,不過王建對爭霸天下沒有興趣,一心只想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攻打南詔,也是因為南詔對蜀中的威脅太大。

  馬殷就成了天然的盟友。

  “李存勖占據幽燕,與大梁是生死仇敵,陛下切不可放松河北的戒備。”敬翔提醒道。

  天下的態勢已經非常明朗,大唐、汴梁、河東、馬殷四方絞纏,王建能不能渡過這次危機還是兩說,至于東南的錢镠、王審知,也只是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嶺南劉隱、劉昌魯、曲承裕,倒是有進取之心,不過實力太弱,對天下格局的影響太小。

  “李存勖占盧龍,最急的不是我們,而是契丹人,阿保機頗有雄心壯志,廣納唐人為羽翼,絕不希望一個強大的河東出現在他面前,而且阿保機的使者已經汴京城中。”朱溫咳嗽兩聲,臉上現出一絲病態,忽然長嘆一聲,“李克用老病,卻生了一個好兒子,朕諸子卻如豚犬。”

  敬翔安慰道:“諸皇子忠孝仁愛,大梁自有天命,陛下春秋仍盛,他日提精兵猛將掃平河北即可,李存勖以武功崛起,剽勇好戰,若是一戰而厥其勢,則河東必有內亂。”

  “先生所言甚是,不過在此之前,需給唐廷一記重擊。”朱溫握緊了拳頭。

  最先發動的是嶲州。

  蜀中東西北三面皆有山川河流之險,唯獨南面最易進攻。

  西北面的橫斷山脈到此戛然而止,東北烏蒙山望南中而止步,一條金沙江穿過大涼山,從云貴高原流入蜀中。

  占據南詔,實則已經對蜀中、交趾形成高屋建瓴之勢。

  南詔能成為大唐的西南邊患,數次攻到成都城下,皆因占據了地利。

  大渡水、飛越嶺、大涼山組成了一道防御體系,防御的核心便是黎州。

  而黎州被老熟人王宗范鎮守。

  此人算是蜀中為數不多的良將,對唐軍戰力有深刻體會,黎州周邊興建了諸多堡樓,扼守在各處險要上。

  楊崇本數次派出勸降使者,王宗范軟硬不吃,對唐軍使者以禮相待,也不苛待,問明來意之后,便送還回去。

  大渡橋橫鐵索寒。

  五月的春末夏初,堪堪來到汛期,高原上的冰峰融化,為各大河系提供了洶涌的激流。

  這并不是一個適合進攻的好時機,只要唐軍被堵在大渡河一個月,關中子弟就會體會到南中燠熱以及毒瘴。

  唐軍沿河下寨,幾次小規模的強攻,皆鎩羽而歸。

  楊崇本眉頭緊鎖,他為西南招討使,位在諸將之上。

  但如果連第一戰都這么挫折,何日才能挺進成都?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攻不下此城,只是唐軍兵力本來就捉襟見肘,若是在此地損耗太大,如何面對馬殷?

  他才是真正的敵人。

  “大渡河險要,王宗范深有將才,我軍兵力難以強攻,不如繞到東面烏蒙山,深入西川腹地。”呂師周提議道。

  “烏蒙山,山連山山盤山,處處是天險,東爨人深居其中,斥候進去都很少能出來,大軍進入,豈不是自尋死路?”楊崇本坐鎮嶲州,對周邊地形相當了解。

楊師厚道:“王建與馬殷鏖戰資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州,離成都一步之遙,我軍若是不能先一步進入成都,就會落在人后。”

  楊崇本起身,全身盔甲鏗鏘作響,“王宗范沒有扣押我軍使者,說明其心并不想與我軍對抗,也罷,普通說客不管用,本將親自走一趟,若能說降此人,我軍便能長驅直入。”

  呂師周與楊崇本關系不錯,忍不住勸阻,“將軍身為一軍主將,豈能親自涉險?不如末將去。”

  楊崇本笑了起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諒他王宗范也不敢對動手,此行不僅要去,還要大張旗鼓,若本將真有個三長兩短,楊將軍統領三軍。”

  楊師厚原本不怎么看得上楊崇本的,認為他只是機緣巧合,善于站隊,才有今時今日之地位,然而現在聽了他的一席話,不禁生出幾分敬意。

  楊崇本領著十幾名侍從,高舉“大唐西南招討使楊”的大旗,敲鑼打鼓的向黎州進發。

  黎州蜀軍人人驚訝,大唐攻滅南詔,楊崇本的大名也響徹蜀中大地,頓時人人側目。

  楊崇本令人在渡橋前大呼:“楊崇本拜見大唐黎州刺史王宗范!”

  大唐二字喊的特別響亮,蜀軍將士面色古怪起來。

  王建是大唐的蜀王,黎州是大唐黎州,法理上并無差錯。

  不說大唐與蜀中的實力對比,就是兩人的身份也是天差地別,王宗范只是黎州刺史,而楊崇本是西南招討使,封疆大吏。

  王宗范不敢托大,只能領著親兵出來迎接,見楊崇本一身緋色圓領袍,盔甲武器全都沒帶,心中也就放松了警惕,令士卒放下渡橋,迎楊崇本過河。

  眾目睽睽之下,當著四周蜀軍的面,楊崇本厲聲喝問:“王將軍阻擋王師,莫非是要與大唐決裂!”

  剛才還喜笑顏開的,一上岸,忽然就變臉了。

  相由心生,氣勢也是由心生,楊崇本背后站著的是大唐,而這三百年大唐早已深入人心,這一嗓子吼出來,仿佛雷霆一般震動人心。

  與大唐決裂!

  恐怕王建都沒這個膽量。

  王宗范腦門上忽然就生出冷汗,他開始后悔放楊崇本過河。

  蜀軍將校、士卒都看著他,眼神里帶著疑惑和詢問。

  大唐并沒有向蜀中宣戰,大唐也并沒有與蜀中決裂,普通士卒與百姓只知道,當今大唐皇帝與蜀王是翁婿,心理上就天然近了一分。

  而王宗范本就是從關中流落蜀中的。

  “末、末將不敢,只是此地是蜀王封地,沒有蜀王命令,不得放任何人過境!”如今蜀中的形勢,王宗范豈會不知,只是作為一個將領,守土是其本能。

  楊崇本拱手向天,“本將奉天子詔令而來,馳援成都,王將軍若有反志,當斬下本將的人頭,若還有忠義,便與本將一同征討蔡賊!”

  大義名分,皆在唐軍。

  楊崇本在眾目睽睽之下侃侃而言,已然說動了蜀軍軍心。

  無論是蜀軍還是唐軍,首要的敵人是楚軍!

  王宗范當下拔出橫刀,眼中精芒一閃。

  楊崇本身邊的親隨擋在前面,卻被楊崇本一把推開。

  如果王宗范真要一條道走到黑,這幾個人也擋不住。

  兩人的目光在半空中相遇,一個大義凜然,一個鋒芒畢露。

  不過最終還是王宗范退讓了,唐軍攻滅南詔,王建攻破渝州、合州,蜀中就已經大勢已去了。

  這種大勢已經體現在兩人的氣場之中。

  “諸軍聽令,隨招討使馳援成都,攻滅馬殷!”王宗范振臂而呼。

  “萬歲!”漫山遍野,歡聲雷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