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六十一章 公主東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1/2)頁  從前隋起,就有文武散階制度。

  初唐時含金量極高,賜封的文武當之無愧,如秦瓊左武衛大將軍,尉遲恭右武侯大將軍,蘇定方左驍衛大將軍等等。

  但隨著國家的發展以及政治的需要,散階越封越多,越封越大,泛濫成災,安史之亂后,散階不能滿足需要,唐廷以王將封賞有功大將,如郭子儀汾陽郡王,仆固懷恩大寧郡王,李晟合川郡王,韋皋南康郡王,包括李振的曾祖李抱真,受封義陽郡王。

  到了唐末,武人藩鎮割據,唐廷為了籠絡武人,加檢校三公,封同平章事,成了慣例,時人稱之為使相。

  在使相面前,散官沒有任何吸引力。

  武人們只要會折騰,造個恰到好處的反,唐廷至少封個使相,檢校司空什么的,若是時機把握的好,封個郡王也不是什么難事。

  更有甚者,直接向唐廷討要。

  李曄的軍銜制度,屬于新生事物,又脫離了政治,割除了散階的弊病與繁瑣,只以軍事功績評斷,一目了然,也算是一個健康的晉升系統。

  在晉封淮南諸將的時候,李曄想把朱瑾、李承嗣、李神福晉升為上將軍,以穩定淮南士民之心,卻遭到張承業的反對。

  “劉知俊囊括鄂岳,喋血舒州,楊師厚攻克平淮,掃滅朱延壽,擊退朱溫,尚且為中將軍,朱瑾、李承嗣、李神福不過降將,安能居于眾將之上?若是晉封,諸將必有怨言。”

  李曄一拍腦袋,這明顯是政治軍事混雜了。

  政治的事,當以政治解之。

  “朕有意下嫁平原與楊渥如何?”楊渥今年十七,只有侍妾,淮南風雨驟變,還未來得及大婚。

  江南傳檄而定,就說明楊氏還有一定的影響力。

  穩固楊渥,就是穩固江南,對江北也有一定的影響力,畢竟楊行密以仁厚著稱于江淮,深得人心。

  雖然嘴上不說,但淮南諸將都在看著楊氏,淮南士民也一只眼睛看著。

  “此乃陛下家事,臣不便多言。”李曄回到長安之后,張承業便退居幕后,低調行事。

  “朕的家事也是國事,張公乃朕之家人,無需見外。”

  張承業滿眼感動,拱拱手掩蓋自己臉上的表情,“臣以為公主性情跳脫,猶若天女,楊渥乃庸人也,不是良配,若是強行聯姻,日久必生不諧,陛下贖罪,此乃臣之淺見。”

  李曄覺得楊渥長得不錯,一表人才,老楊家的基因還是不錯的。

  但確如張承業所言,楊渥必定降不住平原。

  “算了,此事朕還是從長計議。”

  平原今年十六了,在這個時代,也算是大齡女生了。

  身為父親,李曄自然關心她的婚事,跟德王一樣,皇家子女,早就被人盯上了。

  就連草原上的契丹野人,也想癩蛤蟆吃天鵝肉。

  早一天定下婚事,也免得居心叵測之人惦記,當然,身為后世人,李曄最希望的是平原能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回到后宮,與皇后商議此事,皇后眉頭一皺,連連嘆氣,“陛下的這個女兒,眼睛都瞄向天上去了,世家公子,青年才俊,一個瞧不上。”

  李曄哈哈一笑,去年在后宮與張承業的操辦下,德王李裕迎娶興元小戶人家張氏女為妃,次子李祤迎娶李思諫的三女為正室。

  現在輪到年紀最大的平原。

  兩人商談之際,卻不知帷帳之后,早有人偷聽。

  侍衛早已發現蹤跡,但全都不敢吭聲。

  聽到要許配楊渥之后,帷帳之后“呀”的一聲。

  皇后聽到了,目光斜了一眼,笑道:“天氣轉暖,宮中的貓兒又多了。”

  “什么貓?”李曄不明所以。

  皇后笑而不語。

  一陣清風拂過帷帳,等李曄的目光轉來的時候,只有隨清風晃動的布幔。

  能在宮中這么膽大包天的,當然只能是平原。

  十三豆蔻,十四娉娉裊裊,十五及笈,十六碧玉。

  也無怪宮里宮外的人盯著,此時的平原出落的猶如天女,目若星辰,面如皎玉,青絲如瀑,仿佛整個大唐的鐘靈毓秀都匯集在她身上。

  這一天,發生了兩件事。

  廣陵郡王在平康坊揮金如土的時候,莫名其妙被幾個黑衣人打了,鼻青臉腫,廣陵郡王雖然才來長安不久,但受到皇室的禮遇,風頭正勁,他都能被打了,事情不小,京兆尹江懷昌聞聲而動,剛要大力整改平康坊,平康坊的姑娘們身后站出一人。

  江懷昌見了此人,就像獵狗盯到了獵物。

  此人便是閹黨的中堅力量劉全禮。

  咬死此人,說不得就能把長安城里囂張的宦官勢力牽扯進來。

  可江懷昌剛準備擼起袖子,來個株連無數的時候,莫名其妙的收到了皇城司的警告。

  這幾年,大唐最炙手可熱的部門,一個是皇城司,一個宣教司。

都是受皇帝直轄,江懷昌汗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毛倒豎,剛剛涌起的一腔熱血,瞬間就涼了,非常聰明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搜羅幾個飛賊了事。

  第二件事就更不得了了。

  皇帝的隨身玉符不見了,這東西可大可小,能出入宮禁,經過堪合之后,能調動地方輔軍。

  與魚符一起不見了的還有皇帝的掌上明珠,平原公主。

  不過此事只限少數人知道。

  皇帝也并未大動干戈的徹查,反而派出皇城司的精銳細作與斥候,向東而去。

  “平原這丫頭也太大膽!”皇后氣的渾身發抖,“外面烽火連天的,萬一……”

  “沒有萬一。”李曄淡定而從容的神情令皇后安心不少,“朕的子女不是籠中雀鳥。”

  李曄很好奇平原去往東南干什么。

  出去走走,見見人間煙火和苦難也是好的。

  總不能像懿宗一樣,把女兒養成了祖宗,以萬民骨血,澆養籠中金絲雀。

  李曄要頭痛的事很多,草原達怛人泛濫就是其中之一。

  豐州防御使宋瑤雖然屢次擊退達怛人,但依舊無法阻撓他們的入寇之心。

  甚至一度渡過黃河,深入河套牧場,掠奪牲畜。

  浮云城李效奇只有三千輕騎,無法監控偌大的河套地區,數次向長安示警。

  “看來達怛人誠心要跟朕作對了!”李曄對漠南早就垂涎三尺,而漠南的達怛人,居然跟契丹人沆瀣一氣,這是唐廷不能忍的。

  “這幾年歸化策推行,達怛人內遷,各大部族警覺,聯合起來,頻頻入寇,掠奪人口牲畜。”張承業道。

  達怛人不足為懼,但達怛人背后的契丹人,就令李曄不寒而栗了。

  耶律阿保機令四十萬兵進攻代北、河東,無疑是給李曄敲響了警鐘。

  遼東即將崛起一個新的霸主。

  皇城司又一個專門的統領負責遼東之事。

  回鶻人實力被擊潰之后,草原各族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契丹就是其中佼佼者,吸收不少回鶻實力,與契丹八部聯姻,就連阿保機的正妻述律平,也是出自回鶻述律部。

  隋唐兩代帝國持續滅亡高句麗,契丹、奚臣服于大唐,太宗冊封其地為松漠都督府與饒樂都督府,以一個部落為一個羈縻州,酋長為刺史,但并未實施軍事占領,這一時期的契丹人奚人也非常恭順,成為大唐的忠實小弟兼打手。

  然而到了武則天時期,遼東大規模饑荒,向營州求救,營州都督趙文翙暴虐無道,平時就沒把契丹人、奚人當人看,當然不肯伸出援手,直接還了兩個白眼兒。

  契丹人、奚人由此生怨。

  既然不救援,契丹人就自己來搶。

  武周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孫萬榮起兵反叛,營州一擊既破,趙文翙被殺。

  此時的武則天,出于政治原因,接連逼殺王方翼、黑齒常之、程務挺等赫赫重將,軍中無得力大將,只得選派二十八名庸將出戰,號稱二十萬大軍,黃獐谷一戰,片甲不歸。

  起初契丹人還猶猶豫豫的,但隨后發現武周不過如此,興兵進犯河北。

  神功元年,武則天以武攸宜為清邊道行軍大總管,進攻契丹,前軍陷沒,武攸宜裹足不前。

  武則天再派蘇宏暉、王孝杰率十七萬軍隊征討契丹,王孝杰率精銳之士為先鋒,深入敵陣,血戰不退,蘇宏暉卻自持大軍在后觀望,武周最后的名將王孝杰兵敗墜谷而死。

  接連兩撥人頭,武周精銳盡喪,契丹的民族自信心大起。

  武則天送出第三波人頭,以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進攻契丹,才到趙州,聽聞契丹兩千騎兵快到冀州,武懿宗直接撒丫子跑路,軍械糧草輜重沿路丟棄,退守相州。

  契丹人本來只是過來瞧瞧,沒想到一個眼神,二十萬周軍屁滾尿流,契丹人沿路撿東西,攻破趙州。

  營州之亂原本只是地方小亂,被武瞾女皇一路喂大的,若不是奚人背叛,突厥援手,契丹人還能再成長幾波。

  此后,大唐基本就退出遼東的經營。

  玄宗朝,大唐復振,主要精力都放在進攻突厥、吐蕃,爭奪西域上。

  到了安史之亂,唐廷全線內卷。

  回鶻人壓制契丹,才讓契丹沒有崛起。

  但回鶻人被黠戛斯人擊敗之后,再也沒有壓制草原的力量。

  契丹吸收戰敗的回鶻人,一躍而起,實力膨脹。

  不過因為契丹可汗是推選制度,實力凝聚力不足,被劉仁恭、李克用輕松擊敗。

  但這一切在耶律阿保機上位之后,逐漸改變。

  遼東細作傳來的線報,耶律阿保機極為推崇漢化,大量啟用唐人,發展農業、商業,其本人也給自己起了個漢名耶律億。

  其人戰功卓著,幼年從軍,率領撻馬軍,吞并大量遼東小部落,在契丹內部聲望如日中天,被國人譽為“阿主沙里”,意為郎君,下一屆契丹可汗非他莫屬。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