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四十七章 樞密議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1/2)頁  在李曄看來,楊渥的一切行為不能稱之為錯。

  但政治這東西,需要老成持重,跟做菜一樣,講究火候。

  楊渥剛剛繼位,選擇攻打江西鐘傳,借此提升自己的威信,也算是有眼光,在唐廷和馬殷介入之后,見好就收選擇停戰,充分表明這個年輕的江淮霸主別不缺少智謀。

  包括對付不服自己的王茂章和江淮毒瘤朱延壽。

  只不過手段太激烈了,也體現出他性格的不穩定與急躁。

  這在政治上是致命的弱點。

  方向對了,時機不對,內外部的環境不對,只能是一敗涂地。

  盡管楊渥施展的手段還算高明。

  在朱延壽請求移鎮泗州失敗時候,楊渥加緊了對壽州的逼迫,分化壽州將領,許諾賜封土地和錢財。

  城中諸將紛紛離心,暗流涌動。

  楊渥的軟刀子已經把朱延壽逼到了墻角。

  朱延壽在壽州長吁短嘆,一時拿不定主意,原本的謀算是,借口抵御江北梁軍,鯨吞淮南精血,伺機壯大,以待時變。

  沒想到楊渥亂拳打死老師傅,不顧梁軍在江北的威脅,提著刀子就上來。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將軍英雄一世,今若放棄兵權與壽州,下場還不如王茂章。”謀士杜荀鶴諫言道。

  朱延壽長嘆一聲,并不言語,回到內宅。

  其妻王氏道:“大丈夫何以長吁短嘆,昔日楊公不過淮上一盜,夫君江淮豪強,如今受制于一小兒之手,當斷不斷,妾為夫君恥之!”

  “如今江淮大勢皆在他手,城內人心惶惶。”

  “何謂人心?不過錢與勢,夫君可內設鴻門宴,詐稱將迎廣陵郡王,趁勢而斬之,提拔軍中小校,以府中家資賞賜全軍,則軍心自歸夫君!若再遲疑不決,恐眾叛親離,尋一死而不可得。”王氏聲色俱厲。

  朱延壽終于下定了決心。

  如此亂世,像他這樣失去兵權的人,連生存的保障都沒有。

  當夜,朱延壽于府中設宴,斬殺眾將,按照王氏所言毀家紓難,賞賜全軍,提拔下層小校,軍心皆歸,令驍將趁夜突圍,向淮北的朱溫請降求救。

  天下風云又聚于淮上。

  不過朱溫在經歷失敗之后,變得老練起來,并沒有第一時間介入壽州難局,繼續窺望。

  他沉得住氣,楊渥沉不住氣,得到朱延壽勾連朱溫的消息,惱羞成怒,當即令全軍攻城。

  兩人徹底撕破臉,壽州再次重燃戰火。

  然而淮南諸城,揚州最為富庶,壽州卻是最為堅固。

  此城處于淝水入淮的交界口,北緩南高,水攻無效。

  而野心勃勃的朱延壽同樣是江淮宿將,擊退葛從周,抵擋朱友裕,數次擊退梁軍。

  面對楊渥,朱延壽同樣不虛,采用杜荀鶴的意見,聲言廣陵郡王含怒而來,破城之日雞犬不留。

  如果此時領兵的是楊行密,恐怕壽州軍民早就開城投降了,可惜英雄故去,幼主當權,而且還是名聲一向不好的幼主。

  有王茂章的前車之鑒,壽州軍民不信也得信了,紛紛協助守城。

  這么一座堅城,又是抵抗梁軍的軍事重鎮,城中糧草和軍械向來不缺。

  朱延壽親自登城,與士卒浴血奮戰,其妻王氏在城中組織婦人燒火做飯,淮南軍久攻不利。

  此時已經趕到鄧州李曄,召集眾將以樞密院的名義議事。

  淮南淮北的各種消息經過整理之后,送進堂內。

  “樞密者,國家中樞之機密,天下之機密,江淮勝負如何,梁軍動向如何,我軍如何介入,各種利益考量,戰略謀算,都是爾等之職責。”李曄開宗明義。

  其實任何時候任何朝代,都不缺能打的將軍。

關鍵在于怎么打才能為國家攫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取最大的利益。

  國家大了,光靠李曄一人肯定是不行的,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玄宗、宣宗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李曄在軍中還不覺得,一回到長安,感覺身體與頭腦每況日下。

  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迷糊了。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歷代統治者剛剛上位的時候,大部分都甩開膀子準備勵精圖治。

  但都很難做到有始有終。

  能進此間者都是唐軍大將,或者被李曄認可有潛力的將領,還有十幾名書記官和皇城司的精英細作。

  幾人面面相覷,都不知道如何開口。

  唯有楊師厚道:“楊渥必敗!”

  “理由。”李曄斜躺在軟塌上,眼皮都不抬一下。

  “楊渥屠王茂章家眷,已然失德,又被寵臣宵小環伺,與淮南宿將離心,所憑者,不過是楊行密遺留的威德而已,朱延壽雖包藏禍心,然在壽州十余年,抵御梁軍,功勛卓著,為淮南之柱石,楊渥未明其罪而猝然攻之,淮南士民大失所望。”

  “此言大善,諸位意下如何?”李曄目光掃視眾人。

  王師范道:“臣附議,只要楊渥一敗,江淮分崩離析,我軍提前作準備,萬不可使朱溫吞并江淮。”

  李曄從軟塌上站起,江淮距關中遠,而離中原近,可以說就在朱溫嘴邊,唐廷在地緣上已經吃虧,雖然這兩年吞并了荊襄三地,但在國力上與朱溫仍有較大的差距。

  說句不好聽,在江淮這塊地上,朱溫需要花費一分力,李曄要投入三四分的力量,才能達成均勢。

  杠桿的原理同樣體現在地緣中。

  “接著說。”李曄信任的望著王師范。

  “臣以為,我軍單獨與梁軍爭鋒不可取,當尋找新的盟友!浙東錢镠、盧龍劉仁恭一定不愿意領看到江淮淪陷,此外,淮南大將李神福,也不愿見梁軍荼毒江淮,降將朱瑾與朱溫有奪妻滅門之仇,客將李承嗣、史儼亦是梁人宿敵,此皆是我們的盟友!”

  李曄心中一動,忽然把握到此次淮南大戰的關鍵,只是眼下還不成熟,也不方便說出來。

  王師范的建議相當可取,既然楊渥不靠譜,淮南自有靠譜的人。

  “可以,此事就由你負責!”

  “臣領命。”王師范欣然受命。

  不過,雖然有這么多潛在的盟友,到時候能發揮多少作用還是兩說,覆巢之下無完卵,一個分崩離析的淮南,肯定擋不住朱溫和王茂章的大兵壓境。

  什么事都要作最壞的打算,也要考慮合理的利益。

  “如果劉仁恭按兵不動,錢镠裹足不前,李神福、朱瑾、李承嗣皆為朱溫所敗,我軍又當如何?”

  王師范剛要說話,李曄以眼神制止了他。

  樞密院不是一言堂,但集思廣益,讓每一個樞密參軍都能發揮作用。

  而一個軍事將領的意見,也是對戰略的補充。

  周云翼拱手道:“若諸事皆不順,臣建議集合鐘傳水軍,順江而下,水陸并進,盡取江南諸州,劫掠江北人口錢糧。”

  淮南在大江之南有宣、歙、池、潤、升等州,為什么說江淮富甲天下,因為淮南、江南人口稠密富庶的地方皆在它治下。

  而宣州,正是這亂世當中數一數二的大城,也是江淮的精華所在。

  李曄點頭贊許,令書記官一一記錄。

  樞密院總算有個樣子了。

  只有武人掌握的樞密院才有進攻精神,而不是淪為文人洗腳地。

  劉知俊道:“末將以為我軍若想占據江南之地,必須與侵入江淮的梁軍一戰,只有打疼他們,才能收取江淮軍民之心。”

  李曄笑道:“記下來,還有嗎?”

  高行周道:“大戰將起,我軍當在西面牽制梁軍,佯攻蔡許等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