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三十九章 淮上風云(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雄鷹掠過固始城的上空,旋即被沖天的肅殺之氣驚擾,竄入東北方的團山中。

  梁軍列陣東南,黃頭軍列陣東北,壁壘分明。

  仿佛兩頭猛獸,在撕咬之前,先窺望對方。

  宣武步卒天下無匹,一張張黧黑的臉龐,一雙雙結實的手臂,前排大盾,后排長矛,最后弓弩,幾員汴將策馬在陣前往來奔走,約束陣型,激勵士氣。

  黃頭軍人皆頭纏黃布,身披黑甲,長矛如林,在肅整的梁軍面前,毫不畏懼。

  吳王的命令是奪取史河防線即可。

  不過李神福認為固始才是梁軍的命脈,若能攻破此城,便是斷了梁軍糧道。

  可惜朱溫反應迅速,攻城才一天,張歸霸就來了,李神福只能停止攻城,擺出防御陣型。

  “張歸霸成名二十年,果然名不虛傳!”蒼頭軍部將劉存望著壁壘森嚴的梁軍道。

  李神福皺眉道:“此地開闊,利梁軍而不利我軍,傳我將令,諸軍緩緩北移,吸引梁軍進入灌口!”

  灌口乃是灌河與史河的交界處,地勢低洼,河水洶涌,隨便掘開一地,便可令灌口成澤國。

  “梁軍在前,我軍若退,豈不是自亂陣腳?”李承鼐道。

  李神福笑道:“我軍沿史河而退,水軍就在河中,張歸霸若是有膽,就來追擊!”

  戰場上,黃頭軍緩緩而退。

  梁軍怎會放過這么好的機會,大軍壓上,幾員汴將引軍在前。

  黃頭軍且戰且走,江淮水軍順流而下,船上萬箭齊發,又有重弩助陣,梁軍損失慘重,不敢靠近河道。

  出乎李神福預料的是,張歸霸并沒有咬上來,而是在固始城外布置工事,壘土加高地勢,防備水攻,擺出一副持久戰的架勢。

  清口大戰已經給了梁軍足夠的教訓。

  望著刺猬一樣固始城,李神福現在就是想攻城也沒機會了,只能加強河道的封鎖。

  恰巧張歸霸的意圖也在于此,兩軍注意力又放在河道之上,張歸霸于史河中修建三道浮橋,從固始城中推出三百架投石車,護衛浮橋,護佑通往平淮的糧道。

  如此一來,李神福不得不進攻,水陸兩軍多次攻打投石車陣地,都被梁軍擊退,還損失十幾艘戰船。

  封鎖不了河道,李神福郁悶無比,只能反復拉扯,試圖撕開梁軍防線。

  史河的攻防戰只是霍邱大戰的一角。

  南面,宣州刺史劉威領一萬水軍渡過長江,進軍兵力空虛的舒州。

  北面,臺濛在淮北的朱友裕發起數次侵襲。

  這些戰爭只是為接下來的大戰拉開序幕。

  反而處于風暴中心的霍邱平淮一片平靜。

  朱溫既沒有支援固始,也沒有支援舒州,而是大軍聚于平淮,靜待北面霍邱的動向。

  這種平靜很快被楊行密打破,時間不站在淮南一方,朱溫多在江淮一日,江淮的虛弱便加重一分。

  乾寧七年六月二十三,楊行密盡起霍邱之軍,水陸并進,沿淠水而下,十萬大軍聲勢震天。

  淠水上的鐵索、木樁,抵擋不了北面的洪流,平淮城臨近淠水,遭到水軍的弩箭火箭攻擊,城上也以投石機還擊,但還是抵擋不住多如牛毛的戰船。

  正面戰場上,王茂章領三萬步卒,進抵金寨。

  無論是盛唐還是平淮,秦末英布的九江王便是封于此城。

  淮南水軍牢牢占據水道,令城中梁軍不勝其擾,朱溫下令大軍于西城外設營寨。

  二十五日,占據陸地優勢的梁軍向金寨發起第一波攻勢。

  黃文靖領兵三萬進擊王茂章。

  王茂章也是楊行密起兵時的廬州故舊,侍立左右,楊行密經歷的所有大戰,他都經歷了,對楊行密忠心耿耿,每戰皆沖鋒在前,激勵士卒,功勛卓著。

  兩人都是各自陣營中的悍將,在金寨狹窄的地形相遇,自然免不了一場血戰。

  兩軍接連廝殺三天,死傷無數,卻仍未分出勝負。

  直到朱瑾的騎兵殺到,黃文靖才緩緩后退。

  此戰不過是兩軍彼此間的試探,真正的大戰隨楊行密而來。

  二十七日,楊行密大軍抵達金寨,朱溫大軍壓進。

  兩軍射住陣腳,旌旗蔽空,刀槍曜日。

  持續接近兩年的戰爭,到了揭曉最后答案的時候。

  楊行密滿臉紅光,以往大敗畢師鐸、擒斬孫儒的光輝往事一一掠過心頭,還有清口大戰,奠定了南北的格局,想到自己原本不過是淮上一小卒,能有今日之盛事,楊行密頓覺無能勝敗,此生無憾。

  唯一的掛念便是身邊的世子楊渥。

  也不知道此戰之后,江淮風云會如何變幻。

  “此戰若勝,江淮至少有三十年的江山!”楊行密望著自己的長子,目光慈祥。

  楊渥被兩軍不斷洶涌的殺氣沖擊,面色卻慘白起來,“父王,梁軍強盛,我軍何不固守營寨,暫避其鋒?”

  楊行密的目光深邃起來,“時不我待!”

  楊渥沒有聽出這句話的深意,抬頭時,楊行密已經揚起了長槊,聲音一如當年般激昂,“攻滅梁賊,擊殺朱全忠,為江淮父老報仇雪恨!”

  身邊幾百親兵高聲呼喊。

  梁軍的惡行,天下何人不知?

  攻河中,河中十不存一。

  攻鄆兗,鄆兗處處丘墟。

  攻平盧,平盧遍地尸骨。

  如今梁軍才踏過淠水,附近州縣寸草不生。

  梁軍之惡名,在說書先生們的伶牙俐齒間,傳遍江淮。

  沒有人愿意當奴仆,沒有人愿意家破人亡。

  “攻滅梁賊,擊殺朱全忠!”

  俄而,近十萬人同時呼喊起來,聲音中的憤恨響徹淮南土地。

  這片土地既出過猛將英布,也出過一代風流人物周瑜,后世更有淮右布衣驅除韃虜。

  論武勇,這時代的江淮子弟毫不遜色北方兒郎。

  連綿不絕的呼喊,震動天地,不但沒有削弱梁軍的膽氣,反而令他們更加暴怒。

  關東皆在他們面前俯首,唯有淮南自持水網不肯認命。

  現在都站在陸地上,還敢如此狂妄。

  “殺、殺、殺!”

  梁軍也呼喊起來。

  兩股喊聲在天際中碰撞在一起,風云當即變色。

  風云之下,兩軍陣列緩緩靠近,羽箭如飛蝗一般遮天蔽日。

  江淮之歸屬在此一戰,天下大勢亦在此一戰。

  請:m.biqiugege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