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兩百九十九章 勝敗之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1/2)頁  唐廷與汴梁集結在荊襄一線的大軍,超過二十萬,若是算是雙方的后勤部隊,接近四十萬人。

  單是李曄就集結了六萬輔軍運送糧草,這還是在有后勤優勢的情況下。

  如此大戰,不可能不吸引天下人的目光。

  “大王,臣以為此時不是跟唐廷決戰之時。”以往數次鼓動朱溫進取關中的李振,這時反而勸誡起朱溫來。

  這話一出口,立即引來梁將們不滿。

  在他們看來,唐軍只不過躲在后面畏畏縮縮的小角色,不敢硬碰硬,當初的蒲阪大戰,若不是后方失火,可能長安已經攻下。

  后來楊行密清口大戰,梁軍七萬精銳淪喪,朱溫不得不回防徐州,才讓唐軍鉆了空子。

  包括洛陽之戰,也是陰謀詭計,若不是張全義投降,唐軍能打下洛陽?

  張歸霸道:“再不給唐軍一點教訓,恐怕天下人皆以為我軍無能!”

  朱溫沉聲道:“興緒繼續說。”

  “我軍攻陷荊襄全境,已經達成所愿,月滿則虧日中則昃,關中人心歸唐,唐軍今非昔比,憑險據關而守,我軍雖然精銳,但必定難以輕易攻陷關中,還不如取岳鄂,夾擊楊行密,河北、江淮,大王得任何一地,則天下難逃指掌之間。”

  “此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攻入關中,奪取長安,生擒皇帝,同樣取天下大勢!”張歸霸沒有忘記他的二弟張歸厚就是死在唐軍手中。

  而且帳中將領大部分都與唐軍有仇。

  李振目光掃過群情激奮的眾人,淡淡道:“此一時彼一時,唐廷握有關中、河隴,其勢已成,不再是五年前的唐廷,此戰若是稍有差池,我軍修養兩年的成果付之東流。”

  “放肆!”張歸霸怒喝道。

  李振面不改色,只是沖他拱拱手。

  “夠了。”朱溫低聲說道,從軟塌起身,魁梧的身軀,加上威嚴的眼神,氣勢如山岳一般壓得諸將大氣都不敢出。

  沒有人會忘記這位王者,曾經也是一員悍將,政治眼光卓絕,在一次次的站隊中,發展壯大,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

  盡管唐廷整合關中,收復河隴、半個西域,但在力量對比上,仍是大大弱于汴梁。

  “兩軍交戰,最忌沉不住氣,如今荊襄在我手中,戰與不戰都在我,何須急躁?”

  “大王英明!”

  “歸霸引兩萬大軍攻鄂岳的申、安兩州,速戰速決,敲打鄂岳的杜洪!”梁軍攻下荊襄之后,西北都是險關要塞,但東南卻是一馬平川,荊南成汭和鄂岳杜洪第一時間派遣使者表示臣服。

  荊南也就罷了,但如今的鄂岳夾在朱溫與楊行密之間,被吞并是早晚的事。

  “末將遵命。”張歸霸喜出望外。

  “此次大戰的關鍵不在荊襄,而在北面陜虢!”朱溫望著道。

  李振呆了呆,高屋建瓴,運籌帷幄是他的長處,但對戰爭的理解,可就比不上朱溫了。

  他原本是想解決趙匡凝,斷唐廷一臂。

  沒想到皇帝這么果決,大軍全部撲在東面,擺出一副決戰荊襄的態勢,反而讓梁軍不敢輕易抽身。

  局勢變化太快,而李振誤判了李曄的決心,以及唐軍的決心。

  正如朱溫所言,兩軍交戰最忌沉不住氣。

  荊襄落入朱溫手中,李曄苦心孤詣構建的商路就被掐斷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不足以運輸大宗商品,絲綢、瓷器、茶葉,從蜀道走,消耗太大。

  而且現在的王建是個什么心思也摸不準。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朱溫不走,難道我軍就這么一直待在武關?”高行周代表的就是軍中蠢蠢欲動的一部分人。

  一連串的勝利,固然讓唐軍士氣高漲,但也不可避免的生出驕狂之心。

  在他們眼中,朱溫也不過如此。

  楊師厚低聲道:“朱高將軍何必急于一時,朱溫重心在汴州、徐州,一旦北面或者南面,有些許動靜,梁軍不退也得退,眼下梁軍新勝,士氣高昂,而我軍從西州三千里跋涉,將士疲憊,還需休整。”

  高行周知道這也是實情,便不再說話了。

  張承業道:“這兩年關中安定,雖然沒有豐收,但倉稟中糧食充足,我軍有后勤優勢,可保大軍兩年無后顧之憂!”

  李曄看了一眼眾人,大戰略是防守反擊,但必要的試探是必須,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御,躲在堅城之下,難免軍心會倦怠,失去進攻精神。

  “高將軍可引三千軍出武關,侵攻均州,襲擾鄧州,為我軍北面打開局面。”

  “末將領命!”武關地勢狹小,高行周早就被憋壞了,聽聞李曄的命令,當即大喜。

  荊襄北有秦嶺余脈,東有伏牛山延續,大小山林無數,高行周一旦暫時不利,可遁入山中。

  李曄望著地圖,荊襄之地風云際會,此一戰很有可能決定未來天下大勢的走向。

  勝,則唐軍沖出梁軍的封鎖,從此神龍入海,荊襄現在是唐廷東出唯一的出口。

  敗,則只能回退關中,坐看關東新的霸主崛起,然后橫掃關中。

  “勝敗之機,當在北面!”李曄指著地圖上陜虢道。

  十幾萬的梁軍屯駐在襄州,注定李曄在沒有優勢之前,不敢輕易出武關,己方有后勤優勢,而梁軍有兵力優勢。

  只能靜待北面的周云翼與葛從周分出勝負。

  周云翼勝,則陜虢、武關的唐軍對荊襄形成包夾之勢。

  “調令興唐府拓跋云歸部南下,李筠部、郝摧部出潼關,合擊葛從周!”既然知道大戰不可避免,李曄索性玩一把大的。

  張承業勸道:“幾位將軍都是功勛卓著之輩,恐怕周將軍難以服眾。”

  李曄想了想,的確如此,互不統屬,各自為戰,是自取滅亡。

  而周云翼的資歷顯然不足以節制李筠。

  葛從周天下數一數二的名將,若是被他窺得門道,來一個各個擊破,李曄的一番苦心就付之東流了。

  “既然決定要打葛從周,當然要以雷霆萬鈞之勢,此戰朕親自去!楊將軍,武關就交給你了,朕再給你一萬正軍,兩萬輔軍戰兵,北面若勝,將軍可趁勢取均州,北面若不利,將軍還需為朕緊守關中門戶!”

  “末將必不負陛下所托。”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朕人雖然走了,但此事需秘而不宣,天子旌旗仍留在武關,你在關中,多設旌旗,故布疑陣,造成朕還在此地的假象!”

  楊師厚眼神大亮,“陛下真乃孫武復生!”

  李曄尷尬的笑了笑,暗想這楊師厚什么時候也會拍馬屁了?

  不過身為皇帝,被人吹捧是少不了的。

  趙二還被后世尊為戰神呢。

  李曄又對張承業道:“繼元,你我雖是君臣,但朕向來視你為兄長,長安乃朕之根本,不容有失,無論荊襄戰事如何,長安不可亂!此戰是從朱溫手中搶奪天下大勢,重振大唐在此一舉!”

  張承業跪在地上,“老奴就是粉身碎骨,也要讓長安穩如泰山!”

  諸事議定,李曄不再遲疑,率領三萬唐軍北上潼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