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人是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其實站在后世人的角度,黨項人融入大唐是最好的選擇。

  即使后來李元昊立國又能如何?還不是被草原上的屠夫滅族,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你兄長助大唐平定黃巢,大唐虧待你兄長了嗎?朕就問你一句,你是不是大唐臣子,你們黨項人愿不愿意做唐人!”

  李曄聲音很大,李思諫身邊蕃漢將領都聽到了。

  承認是唐人,那么所有問題都是內部問題,不承認,那就是外部敵人。

  城墻上李思諫啞口無言。

  “陛下何必跟他廢話,末將愿意為前驅,攻破夏州。”楊師厚道。

  夏州既為當年赫連勃勃筑建的統萬城,赫連勃勃蒸土筑城,錐入一寸,即殺匠者,以尸筑之,如此殘酷的命令下,可想而知此城的堅固。

  強攻不是不能打下,但要多少關中子弟的性命去填?

  李曄輕笑道:“不急,如今我軍兵臨夏州,投歸的都是一些小部族,黨項八氏都望著李思諫,真打起來,曠日持久,黨項人四條腿,來去如風,夏綏永不得安寧,朕還怎么養馬?”

  楊師厚拱手道:“陛下深謀遠慮。”

  李曄心中一嘆,不是他深謀遠慮,而是黨項人性格堅韌,善于隱忍,若是不能收其心,讓他們逃竄入河套各地,搞不好成了牛皮癬,將來又是一件頭疼的事。

  城上遲遲沒有回應,李曄令騎兵將幾百封勸降信射入城中。

  “大唐十萬天兵已至,歸降者有功,頑抗者有罪。”

  自黨項人內遷開始,一百三十年來所有的文字書寫,都是使用唐文,說的也是唐言,自然看得懂。

  李思諫始終未作回應。

  就在李曄的耐性快消磨完的時候,夏州南城門“吱呀吱呀”的打開了,李思諫手捧節度使旌節印綬而出,身后跟隨一眾蕃漢將領,拜倒在地,李思諫的頭恨不得戳進土里。

  辛四郎帶人上前解除他們的武器,李曄上前扶起李思諫,“將軍不必如此,從此之后,你們黨項人就是唐人,再無分彼此,朕說到做到!”

  李思諫老淚縱橫,臉上全是塞北朔風吹來了的溝壑,頭發花白,嘴唇干枯,“老臣代黨項一族謝過陛下。”

  說完,又牽出身后一個七八歲的孩童,身著打扮,跟長安城里的貴家子弟別無二致,“夏公長子李仁祐早亡,留此血脈,彝昌還不快拜見陛下。”

  “李彝昌拜見陛下。”李彝昌雙膝跪地,頗為恭敬。

  李曄又趕緊扶起他,“你們一族都是我大唐定難功臣,先帝沒有虧待你們,朕也不會虧待,即日起,李彝昌承襲夏國公爵位,送長安太學與諸皇子一同讀書,夏州郡公李思諫賜長安宅邸三座,子弟皆可入太學。”

  “謝陛下。”李彝昌大喜。

  李思諫眼神漸漸黯淡下來,“謝陛下厚恩。”

  周圍蕃漢將領,李曄也一一安撫,有了鄜坊的經驗,李曄順坡下驢,將這些人全部納入輔軍的編制當中,有進取之心的調入戰軍,無進取心的封賞一些虛銜。

  分蛋糕肯定不能讓所有人滿意,以目前唐軍的機制,有能力有本事就不怕被埋沒,沒能力有野心的,李曄也不怕他們鬧事。

  又把周云翼的禁衛左軍駐地改在夏州,又調了一半的輔軍入夏州。

  剛剛安撫完夏州,銀州、宥州都來了使者,卻不是歸降的。

  銀州刺史李思忠求請為銀州節度使,宥州刺史李思義求為宥州節度使。

  這讓李曄感到郁悶了,難道如今唐廷的刀子不夠利索?都嚇不住人了?

  最有資格叫板唐廷的李思諫都老老實實投降,這兩人居然還認不清形勢。

  “綏州有什么動靜?”李曄問道。

  “綏州李仁祥按兵不動,頗有觀望之意。”薛廣衡將斥候探聽的消息報上。

  本以為能兵不血刃解決夏綏,卻是事與愿違。

  不過這樣也好,不流點血,總有人不情不愿。

  “銀、宥、綏三州各有多少兵力?”

  “銀州北接地斤澤,黨項大部匯集于此,銀州蕃漢部眾兩萬有余。”

  銀州之西北三百里,有地斤澤,方圓五百里,水草豐美,便于放牧,地形廣闊,后世李繼遷就是憑借此地,與趙二玩起了躲貓貓,逐步壯大。

  地斤澤之西便是后世著名的毛烏素沙漠,唐初遷徙“六胡國”昭武九姓在此,水草豐美,唐初一度還在此地開過田地,不過隨著胡人的過度游牧,到了現在,逐漸形成一小片沙漠。

  李思忠、李思義就是占著地利,打不贏可以跑,才有膽量跟唐廷叫板。

  趙二視地斤澤為蠻荒之地,李曄卻視之如寶,可以說地斤澤才是黨項人崛起的起點!

  李思恭當年沒有偷襲宥州之前,就是縮在地斤澤里。

  有湖就能筑城,有草就可以養馬。

  拿下地斤澤才是真正斷了黨項人的所有妄想。

  “周云翼聽令,朕命你帶六千騎兵橫掃地斤澤,但有不尊王化者,一律視為逆賊。”李曄下令道。

  “末將遵令。”周云翼領命。

  他所部的禁衛左軍本就有三千騎兵的建制,加上李曄新建的驍騎都,全部輕騎兵都派上用場,這一戰,李曄折嗣禮也派了出去。

  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溜溜。

  “楊師厚聽令,你部三千人,朕再給你五千輔軍,宥州能打就打,不能打給朕堵住李思義,不得使其竄入沙漠之中!”

  “末將領命。”楊師厚大喜過望。

  “高將軍,跟朕去銀州看看李思忠憑什么跟朝廷開口!”

  “末將領命!”

  李曄的四萬大軍還沒到銀州,斥候就傳來消息,李思忠扔下銀州,率五千黨項騎兵退往地斤澤。

  “家眷呢?李思忠的家眷難道不在銀州?”

  薛廣衡道:“回陛下,李思忠部眾家眷也早遷入地斤澤中。”

  李思諫都投降了,其他黨項氏族居然沒有動靜,全都裝聾作啞。

  “詔令黨項七氏頭領,三天之內全部來銀州城下覲見!不來者,視作叛逆。”此次出兵,絕不只是為了夏綏四州。

  詔令還沒發出去,銀州的使者又來了,這次來的是員唐將,沒提任何要求,直接獻城。

  李曄在銀州城下等了兩天,黨項七氏,只來了四個,分別是野利、細封、往利、米擒,剩下的費聽、頗超、房當三氏因其部在地斤澤而對詔令置若罔聞。

  戰爭,最怕的就是搞不清敵人是誰,既然知道敵人是誰,這仗就不難打。

  請:m.biqiugege8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