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六十三章 目無天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1/2)頁  時間不站在李曄這一邊,同樣也不站在氏叔琮這一邊,隨著韓遵的堅壁清野,梁軍獲得的補給越來越少,嬌貴的戰馬光吃枯草,無法維持馬力。

  即使是枯草,也被周云翼四處點火焚燒。

  朔方境內小城紛紛收攏附近村落百姓,閉門自守,加緊防備。

  就算氏叔琮不計損失,以騎兵攻城,等待他的依然是被圍困死的局面。

  作為梁軍驍將,氏叔琮并不缺乏決戰的勇氣,向著李曄的天子旌旗而來。

  李曄居大陣而守,周云翼三千騎兵列陣在西側高地。

  “末將請命打頭陣。”首先請戰的不是高行周,而是野利景榮,他率領的正好是黨項人的一千騎兵。

  十三年前,李思恭曾帶領黨項人,在東渭橋與黃巢悍將的朱溫大戰,一敗涂地。

  現在黨項人又將面對朱溫一手調教出來的騎兵。

  李曄微微有些猶豫,野利景榮看起來并不像猛將,高高瘦瘦,面容黧黑,若說戰敗,對士氣的打擊擊打。

  李曄原本的計劃是正面高行周扛住梁軍,周云翼三千人側翼牽制,然后步軍方陣合圍。

  不過野利景榮這么積極,李曄也不好拒絕,只能同意。

  野利景榮一千黨項騎兵出陣,列于陣前。

  此時的黨項人只是辮發,受了大唐一百五十年文化熏陶,服飾也差不多。

  這一千黨項騎兵屬于典型的輕騎兵,大多穿著皮甲,沒有騎矛,只有彎刀和大量弓箭。

  梁軍還在五百步之外,野利景榮一聲令下,一千騎兵緩緩策動戰馬,然后加速奔跑,最后變成狂奔,嘴里發出“嚯嚯嚯”的怪叫。

  將近一百五十步時,一個大弧旋轉彎,羽箭拋射而下,落入梁軍騎陣之中。

  這一套看著花里胡哨,殺傷效果實在有限,梁軍才倒下十幾騎。

  唐末之際,正是盔甲大發展的時期,而弓弩威力還沒到宋朝那么犀利。

  梁騎人人著甲,連戰馬臉上都帶著面甲。

  梁軍中分出五百騎驅趕野利景榮。

  野利景榮只有五百敵騎,有心在李曄面前顯擺,快速調轉馬頭,反向沖擊。

  陣中李曄一見野利景榮調轉馬頭,就知道他必敗無疑,梁軍人人著札甲,持長矛,也許沖不破唐軍步陣,但對付野利景榮的輕騎兵絕對沒問題。

  “傳令高行周部進兵!”傳令兵帶著李曄的命令飛奔至前陣。

  前陣是由盾牌和長矛組成的方陣,在高行周的指揮下緩緩而動。

  側翼的周云翼繞到梁軍之后。

  從李曄踏入朔方起,梁軍就已經成了困獸,決定戰爭勝負的永遠在戰爭之前。

  當然,一些戰爭天才和軍神戰神級別的人物能夠力挽狂瀾。

  但氏叔琮只是一員驍將,離天才很遠。

  梁軍中目前能稱上軍神的,只有他的老上司葛從周。

  野利景榮愚蠢的選擇以己之短迎敵之長,黨項騎兵慘叫著被長矛刺落馬下。

  彎刀敵不過長矛,皮甲更擋不住挑刺。

  一個回合,黨項人損失近兩百騎兵。

  李曄看的郁悶,后世在宋、遼、金左右逢源發展壯大,又六次抵御蒙古人進攻的黨項人,居然如此不堪。

  當然,野利景榮個人指揮有問題。

  不過李曄覺得,黨項人的爆發期還沒有到來,黨項人真正強勢時期是李元昊上臺之后,一系列的神操作,髡發易服,造字改姓,生生弄出一個新黨項出來。

  野利景榮吃了不小的虧,不敢再跟梁騎硬碰,輕騎兵在馬速上有優勢,想跑還是沒問題的,拉開距離,又是一陣騎射。

  正面戰場上,高行周率領方陣緩緩前進。

氏叔琮仿佛嗅到老對手的氣息,也是一個折轉,繞開大陣,再次攻擊天子旌旗所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的中軍。

  仿佛重復一個月前沒有完成的沖擊。

  梁軍在戰場上形勢不利,但他們總能找到唐軍的空隙和弱點。

  表面看,唐軍最大的弱點就是皇帝李曄,只要沖破中軍方陣,皇帝就唾手可得,這場戰爭也將終結。

  氏叔琮不愧是受朱溫青睞的猛將,整個梁軍也表現出天下強軍的氣勢。

  不過,唐軍在黃河之畔,擋住梁軍之后,也茁壯成長起來,特別在李曄的激勵之下,士氣如虹。

  鐵蹄轟鳴之下,十幾個都頭立于陣中,安撫士卒情緒。

  仿佛洪水沖擊在磐石之上,鮮血如浪花一樣飛濺。

  戰馬哀鳴,騎兵慘叫。

  十幾名騎兵撞在長矛之上,被如林的長矛挑在半空中,接著,第二波沖擊來臨,長矛被撞斷,一些驍勇的梁軍,戰馬一躍而起,踏翻幾名矛手。

  缺口被打開,騎兵魚貫而入。

  皇帝就站在高臺之上,勝利仿佛近在眼前。

  不過在騎兵和高臺之前,有一名虎背熊腰手持巨斧的唐將,引著幾百盔甲锃亮的長矛兵。

  缺口被打開,但唐軍并沒有急著合攏陣型,而是在兩側以長矛不斷攢刺,仿佛一張快速咀嚼咬合的巨口,不斷吞噬梁軍血肉。

  梁軍仿佛飛蛾一般,不斷沖入缺口之中……

  而他們的后方,周云翼和高行周已經圍攏過來,將梁軍騎兵分割包圍。

  “陛下有令,投降者免死。”

  梁軍終于發現他們無法沖上高臺,高臺前,人尸和馬尸層層累積。

  四面受敵,終于有梁軍丟了武器,下了戰馬。

  不愿投降的也有,依舊死戰,直到幾十根長矛刺穿他們的身體。

  “張歸厚在此,唐將可敢決一死戰?”一員梁將在包圍圈中咆哮,他腳下躺著十幾名唐軍尸體。

  “大唐高行周!”

  “等一下。”李曄喊了一聲,走上前去,張歸厚全身浴血,手持長槍,威風凜凜,如此猛將,李曄心中感慨,本想勸降,一見他死氣沉沉的眼神,便知其不可投降,心中一陣可惜。

  嘆息著擺擺手,高行周挺槍上前。

  這注定是不公平的戰斗,一番激戰之后,張歸厚身中數槍,血流如注,望著東方,大喝一聲:“張歸厚以命報梁王矣!”

  旋即倒轉槍頭,刺入自己的喉嚨,長槍杵在地上,支撐著他的身體沒有倒下。

  李曄心中再無大勝的興奮,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荒涼蕭索。

  中土的精血就是這樣一點點耗空的。

  “氏叔琮愿歸降陛下。”另一人在包圍圈中大呼。

  “殺。”李曄冷酷下令。

  等李思恭和韓遵的大軍趕來時,戰爭已然結束,滿地的尸體和鮮血向他們展示了戰爭的慘烈。

  “恭喜陛下大勝梁軍。”李思恭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掩蓋不住的敬畏。

  “若非夏公相助,朕焉有此勝?”

  見李曄興趣寥寥,李思恭恭維一番后,便尋了個借口引軍而去。

  韓遵還是領著五千精騎畏畏縮縮,不敢來覲見。

  李曄心中有些惱火,以現在唐軍的聲勢,要取靈武,他也守不住,不知道還防個啥。

  便令五百余唐軍沖著韓遵大喊:“韓使君目無天子!”

  這一喊,朔方精騎嚇了一跳。

  唐軍剛剛打了一仗,火氣正旺,人人怒視朔方騎兵。

  無視天子,就是無視他們。

  眼神自然不能殺人,但上萬唐軍帶著殺氣的眼神,令朔方騎兵的戰馬紛紛人立而起,長聲嘶鳴,馬上的騎士摔落馬下。

  “陛下恕罪,家父一時糊涂,望陛下勿怪,末將代家父向陛下賠罪。”韓遜跪在李曄面前。

  李曄看都沒看韓遜,韓遵今日若是不來,就不要怪他按不住手中的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