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84、火藥作的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石屋里擺放十分有章法,許多材料分放在不同角落。

  馮繼升一樣樣的給史從云介紹。

  過了一會兒,他果然發現一些火藥威力沒那么大的原因,這火藥里除了硝石和木炭粉,硫磺粉之外,還加了丹砂,爐灰,水銀和符水.......

  沒錯,符水也是要加的,因為這畢竟一開始是道士發明的東西。

  史從云跟在后面和馮繼升邊走邊看,不過沒有急著開口,而是一直等到他介紹完,隨后眾人出了屋子,避開刺鼻的硫磺味。

  屋外,史從云想了一下火藥作的運作流程,這才道。

  “馮令史,我有件事想請你幫我去做。”

  “不敢當,史將軍有事盡管吩咐下官就成。”馮繼升連忙道。

  史從云想了流程上的事情,然后道:“兵部和三司那邊我會去溝通,火藥作暫時也沒那么重要,干脆先不生產,你們幫我做一些試驗。”

  “試驗?”馮繼升有些不解。

  “我覺得你們這配方部隊,東西太多了,人們常言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太復雜看起來厲害卻未必是好事。

  我有新配方,你幫我逐一的試它的威力,看看哪個配方的威力最大。”史從云站在河邊的老柳樹下道。

  “新配方!”馮繼升很驚訝。

  “說新也不新,是精減過的,花銷和錢帛某資助你,每配出一種你都仔細試試它的威力,有了成品我親自過來看。”史從云說得新配方,就是把那些亂七八糟的丹砂、爐灰、水銀、符水等等都去了。

  只留下硝石、硫磺、木炭,然后讓馮繼升等人去嘗試不同配比。

  他隱約記得硝石是最多的,硫磺次之,然后是木炭粉。

  但這樣也有很多種比例可以嘗試,史從云準備一種一種的試,最后確定下來。

  到北宋就開始有用火藥發射石塊的炮了,如果歷史沒有變化,此時距離北宋建立只有連三年,說明民間肯定已經有不少火藥的制作技術了。

  這倒不奇怪,過年的時候整個大梁到處都能聽到爆竹聲,說明火藥開始比較普遍的使用了,只是威力的問題。

  當天和馮繼升說定后,史從云也沒拖沓,第二天就去兵部,找兵部侍郎說明情況,對方倒是沒絲毫為難的意思,史從云的權勢擺在那,再說火藥作與兵部來說,就是個可有可無的部門。

  不過兵部侍郎還是告訴他,這件事要過三司。

  這點史從云早就想到了,所謂三司就是唐末之后慢慢從六部職權中獨立出來的三個部門,度支司,鹽鐵司和戶部司。

  這三個職權部門其實光看名字就明白他們是干嘛的。

  度支司掌管國家開銷,鹽鐵司掌管國家鹽鐵,戶部司掌管國家賦稅,三司總結起來就是管理國家財政賦稅的。

  這職權可太大了,所以之后北宋雖然繼承了三司,但三司長官是分立三人的,在此之前也是如此,但到五代,戰爭太頻繁,為了打仗,為了效率就顧不得防范大臣大權獨攬了。

  設立判三司事這樣的差遣,就是一個人總理度支司、鹽鐵司、戶部司的所有事務,這判三司事沒宰相的名頭,可是實實在在有宰相的實權,甚至職權可能比宰相還大。

  朝中各部支出,最后也會過三司,兵部的火藥作雖小,可也要花錢啊,所以最終還是會過三司,這也是兵部官員讓史從云去問三司的重要原因。

  不過這難不倒他,判三司事是李谷,且不說他和李谷的交情,趙侍劍的爺爺對李谷還有恩情呢。

  于是回去之后史從云立即找來趙侍劍,“我覺得咱們該去看看李公,他都會來這么久了,你爺爺和他交情又那么好,咱們不去看說不過去啊。”

  趙侍劍看著他討好神情,白了他一眼,有些無語的道,“別裝了,別以為我不知道,肯定有事要求人吧.......

  我......我是史家的人,你有這樣的事直說不就成了。”趙侍劍埋怨。

  “啊,好啊!那你爺爺那些老朋友,咱們以后找時間都去拜訪一下,也沒什么企圖,就是認識認識。”史從云立即激動起來,趙瑩位極人臣也就是十來年前的事,那時候很多重臣都活到現在,依舊還是重臣。

  “不成,你......你怎么這么厚臉皮。”趙小娘無奈。

  第二天,打扮得體趙侍劍就陪同他帶了禮物去李府看望李谷了。

  李谷今年已經五十四歲,算得上高齡,外面的門房得知他們的身份,神色也很恭敬,和他第一次來的時候完全不同了。

  隨后急忙進去通報,不一會,管家親自迎接他們進去。

  李谷在正廳接待了他們,對趙侍劍態度依舊很好,說著說著又感懷起當年時光,感念起趙瑩對他的照顧和恩情。

  史從云連連點頭,跟著感動得差點落淚,心里卻想,老年人就是有這個毛病,喜歡追憶以前的光榮歲月,很想快點進入正題。

  不過李谷沒感懷完,他也不好開口。

  等李谷和趙侍劍終于說完了當年往事,追憶完了趙瑩的光輝事跡,終于輪到他說話了,他生怕李谷再次提及往事,于是連忙一臉感慨的說:“唉,趙公真是千古楷模,侍劍是他的后人,我一定會竭盡所能好好伺候她的。

  我們這些后人也該繼承趙公遺志,繼往開來,繼續往前看才是。”

  李谷看他一眼,“你嫌棄老夫啰嗦就直說,以為我聽不出來么。”

  趙侍劍被他說紅了臉,什么竭盡全力伺候,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李公哪里話,我這是實話實說么,咱們還得往前看。”史從云嬉皮笑臉道。

  李谷沒和他糾結,“你今天來一進門老夫就知道居心叵測,不過還算你有些良心,知道帶著侍劍來,說明你臉皮還沒厚道無可救藥的地步。”

  兩人在淮南合作兩年,早就習慣了,史從云習慣了李谷做事的的風格,李谷也習慣了史從云的習慣。

  李谷算是史從云的大恩人了,當初是他開口,幫忙讓老爹上位整改禁軍,讓史從云帶出第一支親就能控鶴左廂,之后正陽大戰又是李谷拍板讓他打前鋒。

  之后淮南戰役中,也是李谷為他的十萬大軍調度后勤,供養大軍,才能讓他在淮南毫無顧忌的打仗,最終大敗南唐軍。

  “哪能,李公對我恩重如山,你的恩情我都記在心里,那不是臉皮厚不厚的問題,去別人家我怎么都敢去,來你這里,不準備準備某自己都不好意思。”

  李谷點頭,沒在和他糾結,而是問:“你說吧,這次又是什么事。”

  史從云把火藥作的事情告訴了李谷,表明他想調用火藥作的意圖。

  火藥作一共就兩間城外的石頭房,工人只有八個,官員只有馮繼升一人,平時別說官家,就算是李谷,或者兵部侍郎那樣的官員連看都不看一眼。

  用火藥的水軍都想不起來還有這么個地方,因為火藥基本用不到,所以也就是史從云會在意。

  他提起來李谷自己都愣了一會兒,反問他:“兵部還有這么一處地方?”

  史從云肯定的告訴了他,還具體的告訴他負責人叫馮繼升,是兵部令史。

  李谷點點頭,不過顯然不知道這么一號人物。

  記不得也不怪他,兵部令使這官職實在太小。

  兵部設尚書一人,之下是兵部侍郎兩人,之后各方主事,兵部主事四人,職方主事二人,駕部主事二人,庫部主事二人等等,一大堆主事之后,是各種令史。

  普通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等等。

  這么多人中,馮繼升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令史,而整個兵部的令史有一百多人呢,李谷身為左仆射,判三司府事,是文官的頂點,他知道才怪。

  李谷想了一下:“讓他歸你用倒沒事,也沒人在意,不過流程上還需上奏。”

  “要讓官家批準?”史從云問,他倒不怕官家不批,官家不批他可以去找官家說,可關鍵是麻煩,不知道事情要拖到什么時候,他今年六月左右就要出兵了,如果再拖上一兩個月,哪來的時間去仔細研究。

  李谷見他猴急便問:“你急著用那火藥作?”

  史從云老實點頭,李谷面前也不用耍滑:“沒錯,李公啊,你不能把幫幫我。”

  李谷道:“這樣的小事你只要把奏折呈送上去,中書就能通過,門下大致也不會駁回,到了尚書,老夫就是左仆射,執行起來三司也能給你過去,你直接用吧,不過馮繼升的事記得給兵部打招呼。”

  史從云一聽頓時恍然大悟,中書省是決策機構,是王溥、魏仁浦那匹人,他們幫著官家審閱奏章,同時給出解決意見,除非是大事,小事官家都是只是隨便勾畫就可以。

  隨后是門下省,門下侍郎是范質那批人,門下負責審議,如果覺得處理不當會駁回奏章。

  隨后是尚書省,尚書省負責根據批注,策劃和執行政令,真正的下達命令給各個部門,是執行部門。

  而尚書省首長官尚書令因為權力太大,實際不設,分由左右仆射掌管,左仆射也是李谷!

  也就是說,只要李谷點頭了,這條路從一開始就是通的,判三司事是李谷,尚書左仆射還是李谷,中書和門下不會攔他這種小事的奏折,所以事情頓時就暢通無阻了。

  史從云非常激動,當即起身說:“李公啊,你是趙侍劍爺爺的摯交好友,就相當于趙侍劍的爺爺,趙侍劍的爺爺那也是我史從云的爺爺啊!”

  李谷聽了滿頭黑線,趙侍劍臉紅低下頭,的連連掐他腰間軟肉,這太不要臉!哪有這樣攀親戚的.......

  雖然最終李谷最終沒有答應收他這個野孫子,不過禮是收下了,全當趙侍劍送的,同時也告訴他,火藥作他可以用,馮繼升可以安排。

  不過程序也要走,他需要些一份奏書呈送中書,還要和兵部那邊溝通好。

  這兩件都是小事。

  奏書可以讓趙侍劍幫他寫,兵部那邊早就溝通過了。

  奏書上去不過四天就重新回到他手中,是兵部那邊派人恭恭敬敬給他送回來的,官家的批示只有一個字“準”,肯定是內容都沒看。

  而中書省的批閱也是不過三個字“建準行”,有李谷開綠燈,這奏折就這么一路幾天就批下來了。

  史從云大喜,這意味著他可以使用火藥作,就是城外那兩間小石屋,外加馮繼升和八名他聘請過來給朝廷做事的勞工。

  于是從正月初九開始,史從云便令馮繼升指揮著勞工,按照他的配方制作火藥。

  他的配方也沒什么高明,無非就是把所有亂七八糟的東西去了,只留下硝石、硫磺和木炭,然后讓他們按照不同的比例組合,實驗威力。

  同時自己出錢,讓高繼升采購更多的原材料和招聘更多的工人,把原本的八個人擴充到三十二人,又在請來大梁的工匠在兩間石屋西面的空地上再蓋起六間石屋,加速生產實驗效率。

  另一邊,史從云也忙碌起來。

  官家在打不打南平的問題上猶豫起來,畢竟南平節度使表現得很恭順,又是派兵幫他們打淮南,又是勸說南唐投降。

  前幾天還派人來進貢,之后又派人去勸說蜀國投降,雖然被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蜀國表示他們有山川之險,數十萬雄師,根本不怕大周。

  高保融就把這些書信都送到大梁來,表示他的忠臣,官家見了書信只有開始有些猶豫起來。

  史從云倒是覺得這是個大好借口,正好用這個借口伐蜀,然后順道把南平給滅了。

  不過不管官家怎么想的,之前的戰爭準備命令已經下達,他做好六月出兵的準備,開始全軍大練兵。

  此次練兵主要是馭浪軍的水軍、控鶴軍、鐵騎軍,這都是殿前司的軍隊,而且一旦打起來,他的想法是陸地上部隊以控鶴軍為主,水路以馭浪直為主。

  同時他想在南平和武平戰場上試試火藥的威力,此時還有六個月,到那個時候,至少該能有用處了。

  到時候可以在南平、武平戰場上試試水,看看能不能達到可以投入作戰的地步,在戰場上評估能不能用來對付契丹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