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66章 騎兵大比拼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出擊!”

  隨著薛歐一聲令下,齊軍出擊了。

  上萬齊軍向秦軍壓了上去,齊兵們卻心思復雜。

  有人在想,會不會在這里戰死!

  有人在盼望著,出戰死路一條,盼著退回營寨保命。

  還有人在想著,曹參將軍真的要戰敗了嗎?如果是這樣,向秦軍投降是最好的選擇。

  在齊軍向秦軍而來時,秦軍士兵們仍然在大喊著。

  “嗖嗖嗖……”

  齊軍進入射程范圍,弩箭飛射而出。

  “齊軍兄弟們,別來妄送性命了!”

  在弩兵后面的長矛兵依然在大聲喊著。

  齊軍有盾牌防護,雖然被射中的人不多,心理上卻受到極大干擾。

  在武將的督促下,齊軍終于沖到秦軍跟前,雙方短兵相接,長矛兵對長矛兵格斗著。

  在秦軍長矛兵背后是長鈹兵,長鈹的刃部皆是鋼制造,比以前的長鈹更有殺傷力。

  “齊軍兄弟們,快快退回去吧!秦軍不想你們白死!”

  “齊軍兄弟們,現在投降還來得及,還能活著回家陪伴家人!”

  “別做無謂的犧牲了!”

  長鈹兵們在不斷呼喊著。

  齊兵無心念戰,在長矛兵對長矛兵的格斗中,傷亡率遠高于秦軍,齊軍越戰越懼。

  “殺…”

  秦軍長矛兵向前壓了上去,齊軍邊抵擋邊后退。

  很快,齊軍后后退變成了敗退,轉身撒腿就跑,只求能逃命。

  軍心渙散,薛歐根本無法挽回。

  秦軍沖殺上去,薛歐只得鳴金收兵。

  在撤退途中,秦軍全力追殺,直至齊軍返回營寨時,已付出了數千人的代價。

  呂馬童不能長期待在這里,他給王虞人兩萬兵馬留守這里,讓帶剩余兵馬南下,確保切斷邯鄲敵軍跟東邊的聯系。

  邯鄲城郊,齊軍大營。

  齊軍、趙軍的主將、武將集合在這里,軍情緊急,事態嚴重,武將們皆心情沉重。

  曹參道:“秦賊的騎兵到了黃河邊,企圖切斷我軍糧道。他們有騎兵,我們也有騎兵,到了騎兵決戰的時候了。”

  “樊噲、傅寬!”

  “你們帶著三萬騎兵南下,遇上秦軍騎兵,便決一死戰!”

  “諾!”

  兩人齊齊領命。

  趙豐也發布命令了。

  “趙國到了危機時刻,朕和弟兄們,誓跟秦賊決戰到底!戚宗,趙軍兩萬騎兵就交給你了,跟齊軍騎兵一同南下,跟秦軍騎兵決戰!”

  戚宗領命。

  一天后,五萬騎兵浩浩蕩蕩地南下。

  這是曹參、趙豐最后的希望,騎兵的勝負,是他們成敗的關鍵所在。

  棘蒲,黃河北岸之地。

  秦軍騎兵大部分駐扎在此,有兩千騎兵在黃河沿岸來回巡視,當遇上敵兵時,要是兵少則殺無赦,要是敵軍兵多,則派人來稟報。

  七月二十二日上午,王威、秦勇、欒布正在吃著烤肉。

  這時,快馬從北邊而來。

  “啟稟將軍,齊軍、趙軍的騎兵從北邊來了,人數有好幾萬!”

  “來得好!來得正好!”

  王威笑了笑。

  旁邊的秦勇同樣笑了笑。

  兩人的內心皆是澎湃不已,率領騎兵跟敵軍騎兵決戰,勝利則名震天下,讓敵軍陷入絕境。

  欒布歸順秦國以來,還沒有真正領兵作戰過,也很想大勝一場。

  王威立即傳令,將所有騎兵集中起來。

  兩萬八千騎兵很快集合一堂。

  北邊二十里處,五萬騎兵停下。

  樊噲、傅寬、戚宗走上小山丘,眺望著南邊那集合中的秦軍。

  樊噲惡狠狠道:“該死的秦賊,想抄我們后路,今天就把你們全殺光!”

  傅寬道:“秦軍騎兵很是強悍,連匈奴兵都不是對手,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啊!”

  戚宗道:“我們沒有鋼刀,跟項羽的騎兵一樣,用矛對付秦軍鋼刀,小心點不會吃虧的。”

  樊噲道:“我們的騎兵,騎射、近戰都不比秦賊差,看起來我們的騎兵更多,我們有優勢啊!”

  傅寬道:“聽說秦軍騎兵有十萬以上,不過有些在北邊地域匈奴,有些在西邊,能夠跟出戰的騎兵,應當都在這里了。只要能吃掉這些騎兵,我們再襲擾北邊的秦軍步卒,主動權還在我們這邊。”

  即將跟秦軍對決,三人都有些興奮,信心十足。

  三人商議后決定,由樊噲率兩萬騎兵正面對決,傅寬、戚宗各率一萬五千,從左右兩翼夾擊秦軍,南邊是滔滔黃河,沒有退路,他們要把秦軍包餃子了。

  商議完畢,三人迅速行動起來。

  在南邊,王威、欒布、秦勇觀察著北邊敵軍動靜,有所發現。

  秦勇道:“敵軍分兵了!”

  欒布道:“他們肯定想從左右兩邊包抄我們。”

  王威心中冷靜,從軍多年,跟隨兄長南征北戰,如今已年近三旬,他人有逐漸穩重起來,說道:“我們就分兵拒之,由我率一萬兩千兵正面迎戰,你們各率八千兵負責兩翼。只要我們不出簍子,定能戰勝對手。”

  三人各點齊兵馬行動了。

  王威帶著兵馬向前,跟樊噲對峙著。

  雙方的主將,都遠遠望見了對方。

  望見遠處“樊”字旗幟,再隱約望見齊軍主將面孔,王威可斷定,這個人是樊噲,是偽齊國皇后的妹夫。

  樊噲望見了“王”字旗幟,這不可能是王元親率騎兵作戰,那肯定是王元弟弟王威,他是暴秦皇帝的內弟,要是宰了這個人,對暴秦是極大的打擊。

  雙方都要干掉對方,針尖對麥芒。

  齊軍騎兵,右腰掛著弓,左腰掛著箭囊,背插短矛。

  秦軍騎兵,右腰掛著已填裝好箭矢的小連弩,左腰掛鋼刀,后背掛著箭囊,那是小連弩使用的小箭矢。

  樊噲拔出短矛,高高舉起,大聲道:“出擊!”

  由一名都尉率領著五千士兵出戰了,以中速向南邊的秦軍奔跑而去,士兵們都取出了弓,隨時準備射箭。

  敵軍來了,王威心中平靜,在等待著出擊時機。

  秦兵們已取出了小連弩,嚴陣以待。

  齊軍越來越近了!

  在齊軍即將沖到弓箭射程范圍時,隨著王威一聲令下,五千秦軍出動了,全速沖鋒。

  “嗖嗖嗖…”

  齊軍射箭了。

  秦軍冒著中箭的危險,全速沖鋒,要沖到小連弩射程內再發動攻擊。

  部分秦兵中箭,有百余名秦兵倒下。

  沖鋒的速度很快,齊軍只射出一輪,還來不及射出第二輪,已進入小連弩射程內。

  “嗖嗖嗖…”

  連弩極為快速射出,收割著齊軍性命。

  秦軍嫻熟地操作著連弩,快速地把箭矢射出,每射出一支箭,秦兵快速轉移目標,射第二人。

  在兩軍相接這短短數秒內,對于齊軍來說就是噩夢,占據射擊絕對優勢的秦軍,快速收割著齊軍性命。

  等待雙方沖近時,秦軍連弩箭矢已射得七七八八。

  秦兵來不及重新把連弩掛上,扔下連弩迅速拔刀跟齊軍交戰。

  按照樊噲原本預計,在跟秦軍沖鋒時,齊軍依靠戰馬沖擊力,用長度為鋼刀兩倍的短矛刺秦兵,盡量通過直刺解決秦軍,避免跟秦軍纏斗。

  但實戰情況卻不是這樣,由于秦軍小連弩連續射擊,殺傷力極大,造成了齊軍士兵的驚慌,影響了戰術技能的發揮,許多還未中箭的士兵,在那關鍵的幾秒鐘內,沒有把作戰技能做好。

  只有少部分齊兵,在跟秦軍對沖那一刻,用短矛刺中秦兵。

  雙方短兵相接纏斗起來,矛攻擊方式只能是刺,當秦軍沒有沖近時,可借助長度獲得優勢,當雙方靠近時纏斗,鋼刀可通過刺、砍、劃、削等方式殺敵,具有很強的靈活性,矛便處于明顯劣勢。

  齊軍五千騎兵出擊,當秦軍沖近時,已被連弩射擊折損了六七成,剩下的騎兵沒堅持多久,被秦軍全部絞殺。

  秦軍五千人出戰,折損了七八百人,剩余士兵退回主力陣中。

  “秦軍威武!”

  “秦軍威武!”

  秦軍歡呼起來。

  目睹如此慘重的失敗,樊噲和齊兵們皆膽寒。

  按照這樣來看,除非跟秦兵保持在弓箭射程內、連弩射程外的距離進行騎射比拼,齊軍才部落下風。

  但秦軍肯定不會跟齊軍保持這個距離,肯定會全速沖近,如果齊軍同樣調轉馬頭后退,始終跟秦軍保持相應距離,以轉身的方式向秦軍射箭,而秦軍是正面射箭,轉身射擊肯定不如正面射擊方便,這同樣會處于劣勢。

  況且真要這么做,在實戰中很難達到,必須事先經過充分訓練、紀律嚴明的軍隊才有可能達到。

  好在齊軍對此曾經操練過,樊噲要改變戰術,使用針對秦軍連弩作戰的戰術。

  樊噲決定采用這種戰術,即使騎射比拼處于劣勢,總好過被連弩射擊,他希望仗著人數上的優勢跟秦軍打消耗,就算最后失敗了,秦軍騎兵也損失慘重,失去了再戰的能力。

  對面的王威,向部下下達命令,改變原有戰法。

  很快,在左腰掛連弩、右腰掛鋼刀的基礎上,后背的箭囊,改為裝弓箭的箭支,騎兵們手中都拿著弓。

  王威抽出鋼刀,朗聲道:“弟兄們,擊破敵軍騎兵,就在近日,給我沖!”

  全軍出戰了,萬余名騎兵、萬余匹戰馬,以慢速奔跑的方式,向敵軍壓了上去。

  齊軍張弓搭箭,當秦軍進入射程時,雙方射箭了,互有傷亡。

  齊軍射出一輪后,迅速調轉馬頭奔跑,防止秦軍過于靠近。

  雙方用弓箭繼續互射,秦軍正面射箭,齊兵紛紛后背中箭。

  齊軍轉身向秦軍射箭,殺傷力不如秦軍,處于劣勢。

  不過,秦軍不能像剛才那樣快速地收割齊軍,同樣要付出代價。

  齊軍在前面奔跑,秦軍在后面追擊,雙方在平坦的土地上奔跑騎射。

  在左右兩翼,由秦勇和欒布率領的騎兵,亦跟敵軍交鋒了。

  兩邊的戰局,跟正面作戰的部隊相似,首次交鋒,是以秦軍全面勝利而告終。

  第二次交鋒,雙方保持距離比拼騎射。

  在華北平原南部,雙方騎兵在追逐射殺著。

  騎兵沿途經過一些村落,百姓們望見了雙方騎兵的較量。

  那些百姓還被偽趙國管治著,望見秦騎兵作戰,他們心情復雜,不知道該希望那方面取勝。

  不過有一點大家都看出來了,秦軍騎兵比趙軍、齊軍騎兵更為強悍,秦軍實在追擊,齊軍或趙軍是在“逃跑”。

  這一路上,有偽趙國任命的鄉衙官吏,他們望見秦軍追殺著趙軍、齊軍,莫不心驚膽戰,看來重新復國的趙國很快就要完蛋了。

  在正面,齊軍正在向邯鄲方向后退,秦軍全力追趕。

  匈奴馬和秦馬都是良馬,各有優劣。

  秦馬比匈奴更高大,力量更強,絕對速度略強于匈奴馬;匈奴馬耐力很好,速度也不錯,絕對速度略差于秦馬、耐力略強于秦馬。

  但是,秦軍不會讓齊軍支撐到戰馬累死的時候。

  雙方弓箭騎射比拼,秦軍騎兵占優,平均倒下一人,能射殺兩名齊軍,奔跑一陣后,雙方的戰馬都累了,但距離有所拉近。

  王威跟部下追擊著敵軍,現在是夏天,坐騎渾身出汗,氣喘吁吁。

  根據已方戰馬耐力推測,應當能在戰馬體力耗盡之前,把雙方距離縮小至小連弩射程之內。

  雙方繼續射殺著嗎,距離逐漸縮小。

  帶著部下后退的樊噲心如急焚,要是被秦軍迫近,那就是自己的噩夢。

  但是,戰局的發展不以他的意志作為轉移,勝利的天平逐漸向秦軍傾斜。

  在后面的王威,則是熱切期盼著,期盼距離縮小至連弩射程內。

  快了!快到連弩射程了!

  行了!終于迫近到連弩射程內了!

  “換連弩!”

  王威和軍官們下達命令。

  秦軍迅速掛起弓,拿起掛在右腰、已裝好箭矢的連弩。

  “嗖嗖嗖…”

  極為密集的聲音響起,密集的箭雨向前方射去。

  殘余的齊兵紛紛中箭,短時間內有大量人員倒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