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5章 添一把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秦兵越來越近了,這些驚慌失措的趙兵們,似乎忘記了抵抗。

  馮旗驚恐萬分,此刻他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逃命,坐上坐騎逃跑了。

  主將先逃跑,士兵們更加無心念戰,士氣崩潰,趙兵們慌忙向后狂奔,只求能逃命。

  但是,除了少數有坐騎的軍官外,兩條腿的趙兵焉能跑得過四條腿的戰馬。

  “嗖嗖嗖艘……”

  密集的箭矢快速射出。

  趙兵紛紛中箭,現場哀聲、慘叫聲一片。

  此時的李必,已派人向在蕭關的王元報告。

  王元接到報告后帶人出關,要慰勞作戰隊伍,核定軍功。

  對于秦兵來說,收拾這批趙兵,如同割韭菜那般容易。

  殺敵武將,殺敵“甲士”軍功大得多,馮旗可是大肥肉,專門有士兵緊追著他,士兵們都想攢這個軍功。

  一陣子后,有士兵追上了。

  “嗖”一箭射出,馮旗沒有被射中,箭矢擦身而過,馮旗被嚇出一身冷汗。

  “嗖”又一箭射出,射中了他的肩膀,只是距離有點遠,箭矢殺傷力不足,馮旗無大礙。

  怕死的馮旗被嚇出尿來,馬背馬鞍都濕了。

  “嗖嗖嗖”箭矢連續射出。

  馮旗沒有那么好運氣了,連續中了兩箭。

  又有秦兵追上來了,連續射出箭支,把馮旗射成刺猬。

  略費一番功夫,秦兵完全將這批趙兵殲滅。

  李必眺望更遠方,關注著對匈奴兵的追擊戰。

  秦騎兵坐騎是良馬,匈奴騎兵同樣是良馬,有不少是在河套地區牧養的,雙方在草原上追逐著,陸續有匈奴兵中箭倒下。

  一路上,有受傷倒地還未死的士兵慘叫,有失去主人狂奔的戰馬。

  李必給出的命令是,追擊匈奴兵,最多只能追出五十里。

  大半個時辰后,前鋒部隊停止追擊。

  王翳把部下集結起來。

  秦勇來到王翳跟前,興奮道:“哈哈!今日真殺得真痛快!我最少射中十人。”

  在軍功核定中,非近身作戰的弓弩兵,同樣有軍功計算方法。

  每個士兵在發放給自身的箭矢上,事先劃上獨特的標記,戰斗結束后根據射在敵兵身上的箭矢標記,來核定是被誰的箭矢射中。

  如果出現一個敵兵被多名士兵的箭射中的情況,則由多名士兵平分軍功。

  王翳讓部下統計自身傷亡情況。

  經過統計,在本曲一千士兵中,有一百三十五人戰死。

  這些大多是在沖鋒時中箭的。

  在轉為追殲戰后,一路上很少有秦兵尸體。

  隨后,校尉派人來傳令,各部就地巡邏,如發現已方陣亡士兵,把連弩撿起來上交。

  這是在出戰前王元的嚴令,盡可能不讓敵兵拾得連弩。

  午時,王元來到這里。

  李必下得小山丘,迎接主將。

  “末將幸不辱命,首戰告捷!”

  “出兵蕭關,立下首功,李將軍打得好!”

  策馬來到糧草隊這邊,這里有大批馬車,每輛馬車上都著一袋袋糧食,不僅殺敵立功,繳獲有價值的戰利品也算立功。

  王元叫人打開查驗,袋子里裝的都是谷物。

  清點糧草數量后,他命馮勉把糧食運送回去。

  王元策馬向北,一路上都能看到敵兵尸體,偶爾能看到秦兵尸體。

  敵兵倒下后,有些戰馬四處狂奔,有些戰馬則是在原地吃草。

  這些都是匈奴良馬,王元又再命人把戰馬帶回去。

  一直來到前鋒所在位置。

  校尉和各個軍候,都過來見過王元。

  當天,有大批人員核算軍功和戰利品。

  經過核算,殺匈奴兵6748人、趙兵4985人;繳獲戰馬3661匹,以及滿足二十萬士兵一個月口糧所需的谷物。

  已方士兵戰死923人,重傷211人。

  王元派人趕往隴山,向皇帝報告戰況。

  “太好了!王元打得好!”

  子嬰接到戰報后,十分高興,派人把這個捷報告之韓信,讓韓信那邊見機行事,選擇出擊時機。

  現在已開始戰略反攻,沒必要再遮遮掩掩,子嬰公開頒布詔書,詔書中闡述跟一切敵人決戰到底的堅強決心,表示會消滅一切敢于侵犯大秦的敵人。

  那些俘獲的匈奴馬匹,會被帶到隴山,由那邊安排配備給騎兵。

  很快,在秦國各郡縣的公告欄上,都貼著詔書內容,大大振奮了軍心、民心。

  蕭關關城內,王元進行最新軍事部署。

  蕭關守軍、蕭關外的都尉謝楷,都暫時劃歸王元指揮。

  在蕭關正面和以北四十里區域內,每天有騎兵巡邏,如果發現來犯敵軍,堅決打擊。

  王元交代李必要死死擋住匈奴兵后,帶著剩余七萬兵馬,向南推進。

  敵軍是在隴西南邊,這里離敵軍所在地還有大段距離。

  越是往南,山地占比越多,蕭關外不屬于秦國國土,蕭關外以南原本是羌人地域,秦軍不熟悉地形。

  這里原本人煙稀少,大多數地方一片荒蕪,好在有聯軍行進和駐扎的痕跡,時常有敵軍運糧隊通過,已經有了專門的行軍道路,因為要供馬車通行,道路不算小,那便宜了秦軍,便于秦軍行軍。

  此時的冒頓,正在河套地區的南套平原。

  狼狽而逃的扎桑,灰頭土臉回到南套平原,向冒頓報告。

  什么?秦軍居然有可連續射箭的武器?

  冒頓大吃一驚。

  扎桑道:“單于,秦兵每人都有那種可怕武器,箭射得太快了,我們實在擋不住。”

  冒頓來回踱步著,在思考著相關問題。

  在此前的作戰中,秦軍一直沒有使用此種武器,一直沒有出蕭關。

  如今秦軍出蕭關,突然間使用此種武器,肯定是早有預謀。

  冒頓有軍事天賦,能征善戰,沒多久就想通了相關問題。

  秦軍騎兵有此種武器,作戰時有大優勢,從蕭關出擊,顯然是為了截斷糧道,而這時候才出擊,是等到在隴西的主力深陷泥潭。

  那么,從蕭關出兵的秦軍,很有可能會往南推進,跟在隴西的秦軍夾攻聯軍。

  本身在隴西的主力進展緩慢,銳氣喪失,在聽聞糧草被奪后,肯定會軍心大亂,如果隴西秦軍出擊,前后夾攻,聯軍勝算非常小。

  想到這層,冒頓驚呼起來,秦軍用兵真高明。

  秦軍配備了好武器,有沒有破解之法呢?

  冒頓又再思考著,隨即向扎桑問道:“秦軍可連續射箭的武器,能射出多遠?”

  扎桑仔細回想當時情形,當時他膽戰心驚,好像沒有注意這方面。

  “廢物!廢物!”

  冒頓大罵著。

  這次作戰,勝利可能性不大,在隴南南邊,還有由拔托耶率領的五萬匈奴兵,必須要想辦法讓他們撤回來。

  無論是否跟三國聯合,秦國都是冒頓的敵人,冒頓必須要了解秦軍新式武器特點,才能想出應對之策。

  冒頓發出命令,派右都骨侯拖昆木率軍南下,嘗試性跟秦軍交鋒,盡可能觀察清楚秦軍新式武器的射擊距離,要是能夠撿獲這種武器那就更好,拿回來好好研究,說不定也能制作出來。

  汧縣西邊,韓信指揮部。

  韓信在得知蕭關外勝利的消息后,發出相應的命令。

  汧縣和隴西交界處,這里是秦軍和聯軍對峙的最前線。

  這天,秦軍做出不同尋常的舉動。

  “你們的糧草被斷了!你們要餓肚子了!”

  在山這邊的秦軍們高喊著,山那邊的敵兵聽得清清楚楚。

  趙兵聽到這些話后,當然不會相信,但很多秦兵都這樣喊,感覺不同尋常,將情況向李左車報告。

  “秦軍想這樣擾亂軍心,癡心妄想,無需理會!”

  李左車在接到部下報告后,起初不以為然。

  然而,接二連三接到報告,很多地方的秦軍都有這樣喊,并且持續叫喊。

  為了穩重起見,李左車派人去北邊了解情況。

  隴西西邊,大批秦軍通過道路前進著。

  王元和武將們,大多心情不錯。

  駱甲道:“敵軍開拓的道路,為我們所用。”

  高進笑道:“他們萬萬不會想到,我們通過他們修的路進軍來打他們背后。”

  黃魏道:“我們要把握機會,多殺敵人。”

  王元道:“只要大家好好殺敵,等勝利后,加官進爵。”

  武將們轟然叫好。

  這時候,有部下來報。

  “報告將軍,前方發現敵軍斥候!”

  “別殺他們,讓他們回去向敵軍稟報。”

  “諾!”

  就是故意要讓南邊的敵軍知道,背后有秦軍來了。

  同時又把這個情況派人通知韓信,這是通過蕭關再去到汧縣向韓信報告,兩個主將相互配合協調作戰。

  “稟報將軍,北邊發現大量秦軍!”

  李左車聽到報告后,大吃一驚,事態嚴重,立即召集眾將開會。

  眾將得知這個消息后,同樣是大吃一驚。

  灌嬰道:“真是匪夷所思,秦軍難道還能打敗匈奴兵?”

  孟舒道:“按理說秦軍騎兵不可能是匈奴兵對手,最多是旗鼓相當。”

  眾將對此都是疑惑不解。

  田集道:“除非是有我們還未知道的情況。”

  夏侯嬰道:“秦軍肯定有秘密。”

  李左車道:“到隴西將近一年,遲遲無法入關中,士氣難免受到影響,如若被將士們知曉糧草被斷,必定會軍心大亂。諸位必須嚴守秘密,凡是有在軍中說此話者,一律斬殺!在我們背后還有五萬匈奴兵,冒頓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事情還未糟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他向田叔道:“現有糧草還能用多久。”

  田叔整個聯軍負責糧草儲存。

  田叔道:“稟將軍,軍中糧草還算充足,還能用兩個月。”

  柴武道:“李將軍,秦軍的確出現在北邊,我們糧草已經被斷,得趕走北邊秦軍,重新讓糧草暢通才行。”

  王吸道:“還有一種方法,若我們能在兩個月內攻入關中,可就地補給,關中百姓眾多,可就地搶奪糧食。”

  李左車道:“汧縣是秦軍最后防線,秦軍突然出蕭關,在北邊夾擊我軍,必定會防范我軍如此做,必定會在汧縣拼死抵擋。”

  目前,前來隴西的三十萬聯軍中,還剩下二十一萬余人。

  他再說道:“要么向北重新打通糧道,要么是全力向東殺入關中,我們別無他法。”

  灌嬰道:“李將軍,我們千里迢迢,繞道匈奴地域來到隴西,就是為了殺入關中滅秦,不如主力全力東進,拼死一戰,說不定能殺入關中。”

  李左車思量一會,說道:“我們如此做,正合秦軍之意。不過,秦軍分兵在北部,東邊的兵力肯定不如我軍,我軍全力一戰,也未必會敗。”

  大多數武將都支持這樣做。

  李左車道:“若如此做,北邊必定會被秦軍攻擊,只要能說服匈奴兵擋住北邊秦軍,我們就如此做。”

  隨即,李左車立即趕往西邊的匈奴軍營。

  這一路上有開拓好的道路,戰馬在道路上奔馳,暢通無阻,不久后來到匈奴軍營,見到了匈奴左賢王拔托耶。

  此時的拔托耶,還不知道北邊有秦軍出現。

  在這里的匈奴兵,一直等待著入關中,前方的聯軍卻遲遲未能突入關中,無所事事的匈奴兵十分無聊。

  李左車來到這里要見拔托耶,拔托耶感到很意外。

  “北邊發現秦軍,我們的糧道已經被截斷了。”

  拔托耶聽后大吃一驚,繼而說道:“不可能,秦軍不可能是我匈奴兵對手。”

  李左車道:“可這已是事實,在北邊發現了秦軍大部人馬。”

  他以非常肯定的語氣告之,讓拔托耶不得不信。

  拔托耶實在想不明白,秦軍怎么可能會打敗匈奴兵。

  李左車道:“左賢王,想必你早就盼著到關中了!”

  拔托耶道:“當然,到關中搶錢財和女人,才會跟你們一起到這來。”

  李左車道:“煩請左賢王擋住從北邊南下的秦軍,我率部傾巢而出,向東邊猛攻,一旦進入關中,我會立即派人告之,好讓左賢王入關中。”

  拔托耶道:“我倒要看看,秦軍有什么本事打敗護送糧草的大匈奴兵。有我在,秦軍休想再南下。”

  他答應了這樣做,李左車心中稍寬,立即趕回去部署作戰。

  蕭關外,部署有三萬騎兵。

  騎兵在謝楷營壘對面扎營,互為犄角。

  每天都有數千騎兵在周邊一帶巡視,一旦發現敵軍,立即會趕來報告。

  蕭關外以北三十余里處,王翳率領部下們在巡視著。

  在這里以北,大多屬于草原地帶。

  忽然,秦勇指著北邊道:“那邊有情況!”

  大家向北邊望去,草原天際線出現了大量騎兵。

  王翳立即派人向校尉報告,校尉曹斌得知情況后,除了集結部下迎戰外,再派人向蕭關外軍營的李必報告。

  這批匈奴兵,是由右都骨侯拖昆木率領,為的是查探清楚秦軍武器情況。

  由校尉曹斌所率領的騎兵,下轄七個軍候,共七千余人。

  騎兵們做好作戰陣型,迎戰來犯敵軍。

  拖昆木和匈奴兵,在百丈外停下。

  他派出千人,嘗試性向秦軍發動攻勢,從中觀察摸清情況。

  數天前出關作戰,因為匈奴兵不知連弩的存在,打了個措手不及。

  如今匈奴知曉了連弩的存在,肯定會有所防范,肯定不會這么輕松。

  秦軍排列好整齊隊伍,迎戰敵人。

  匈奴兵一個千人隊,以慢速奔跑前進著。

  “王翳,此次作戰,由你先進攻。”

  “諾!”

  原本這個曲有一千人,數日前作戰折損百余人,王翳率領八百余名部下,列陣于秦軍最前方,每個士卒一手拿著連弩,一手緊抓韁繩,嚴陣以待。

  王翳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的匈奴兵,以便根據敵情及時作出反應。

  兩軍交鋒,絲毫的失誤都有可能影響成敗。

  敵軍越來越近了。

  到了,敵軍到了三十余丈(七十多米)距離。

  上千匈奴兵張弓搭箭,隨時拉弦射出。

  這時,王翳大喊道:“沖……”

  數百秦兵幾乎在同時策馬沖了上去。

  匈奴兵未料到秦軍會突然向前沖,匆忙拉弓射箭。

  小連弩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左右,騎兵向前沖從七十多米接近到五十米,只需要很短時間。

  匈奴兵先射出第一輪弓箭,有七八十名秦兵中箭。

  當他們右手去拿箭囊箭支時,秦兵已沖近至五十米左右。

  “嗖嗖嗖……”

  連弩射箭了。

  數以百計的連弩同時射擊,密集的箭雨向敵軍飛去。

  匈奴兵哪里有機會再射出箭支,最前的兩百余名匈奴兵無一幸免中箭。

  秦兵再繼續向前沖去,收購著后方匈奴兵。

  等十支箭矢射完時,有五百余名匈奴兵倒下,有些人還是身中數箭。

  其余匈奴人箭矢目睹此等神兵利器,無一不被震撼。

  連弩箭矢射完了,王翳和部下們以最快速度調轉馬頭往回跑。

  剩余四百余名匈奴兵射箭,一輪射擊下來,有五六十名秦兵中箭倒下。

  當匈奴兵做完射擊準備,重新張弓搭箭拉弦時,秦兵已在射程外。

  雙方一輪交鋒,秦軍以百余人代價干掉敵兵五百余人。

  這是王元想出來的戰法,小連弩射程比弓箭短,必須以最快速度沖入射程內用連弩射擊。

  在后面觀察戰況的拖昆木,把秦軍武器射程看得清清楚楚,有效射程不超過二十五丈。

  基于這個射程,秦兵突然間沖近,其目的就很明顯了,就是要快速沖到射程內射箭。

  拖昆木看著中箭倒下的秦兵,新武器隨之掉落地面。

  他下令五千人出擊,要確保有機會拾得這種武器帶回去。

  了解到秦軍新武器射程后,只要能奪得武器帶回去,就算折損的人多一些,也算完成單于給的任務了。

  曹斌見敵軍大隊人馬出戰,下令全體迎戰。

  前方陣亡士兵的連弩,絕對不能被敵軍撿走。

  王元有嚴令,陣亡多少個士兵,就必須拾回相應數量的連弩,要不然就是軍官失職,會有嚴厲懲罰。

  曹斌將部下分成四隊,每隊一千五百人,慢速向敵軍壓了上去。

  跟上次一樣,在靠近到一箭距離時,匈奴兵射箭了。

  這時秦兵突然加快速度向敵軍沖去。

  在付出一定傷亡代價后,沖近小連弩射程內的秦兵,用連弩收割著匈奴兵。

  當第一批秦兵射完十支箭矢后,迅速向左右兩側散開,第二隊秦兵接著沖近,同樣用連弩收割敵兵生命。

  第一隊秦兵從兩邊繞到第四隊秦兵后面,動作麻利地裝箭矢。

  四隊秦兵如此反循環反復沖擊,不間斷地有密集箭矢射出,成為了匈奴兵的噩夢。

  匈奴兵想靠近秦兵倒下的地方拾起連弩,秦兵根本不給他們機會。

  目睹如此情景,拖昆木臉色非常難看,心情非常不好受。

  這時,他望見更遠處塵土飛揚,不久后看清楚了,是秦軍援軍來了,如果再不走,恐怕要全軍覆滅了。

  撤退的命令下達,匈奴兵全線撤退。

  戰場上丟下數以千計的尸體,拖昆木帶著部下灰溜溜地撤走了。

  曹斌并不追趕,等候著援軍到來。

  “王軍候中箭了!”

  只見王翳肩膀中箭,下馬由醫卒救治。

  在王翳最后一次帶部下向敵軍發動攻擊時,不幸中箭了。

  曹斌上前查看,王翳中箭部位傷口雖然有些深,但并未有生命危險。

  援軍有一萬人,由李必親自率領。

  來到交戰地點后,曹斌向李必報告作戰情況。

  經過統計,這次交戰,殺敵4105人,俘獲戰馬1855匹,秦兵戰死847人,重傷115人。

  所有陣亡的秦兵,連弩都被收集起來,數量剛好吻合。

  此時,李必在想著,冒頓了解到連弩射程,了解我軍戰法后,會采取什么對策應對呢?

  當秦軍出擊截斷糧道時,途經河套平原的聯軍運輸隊還有好幾支,得知消息后都沒有再前進,就在原地駐扎下來,派人向自身所屬國家報告情況。

  最先接到報告的是趙國。

  趙歇、張耳都吃了一驚,擔憂起來。

  張良和劉邦接到這個消息后,同樣是吃驚、擔憂,他們都疑惑不解,秦軍到底是如何打敗匈奴兵的?

  不久后,三國掌權者都接到進一步消息,秦軍騎兵配備了可連續射箭的武器,連續兩次打敗匈奴兵。

  這下,三國掌權者更是擔憂起來。

  在更早以前,在函谷關的齊、韓聯軍攻城,守城秦軍使用了可連續射擊的武器,那種武器射程可達五十丈,看上去比較大,不適合由士兵拿著這種武器快速移動。

  而秦騎兵的連射武器射程差很多,射擊方式一樣,應當是把這種武器縮小,減輕重量,射程隨之降低了很多。

  張良對部下很不滿,居然沒有事先打聽出秦軍有這種武器。

  如今,聯軍糧道被切斷,無法得知隴西戰況,三國都十分擔憂,劉邦和張良都一起趕往邯鄲,要聚集一起商議對策。

  趙歇、張良、劉邦都下令,封鎖前方戰事不利消息,以免影響軍心、民心。

  子嬰再次接到蕭關捷報,龍顏大悅,再次向全國軍民公布。

  戰局逐漸明朗化,勝利的天平逐漸向秦國傾斜。

  函谷關,趙佗召集眾將開會,把前方捷報公布出來,眾將在心情振奮之余,又期待起來。

  前不久,趙佗帶著兩萬步卒、五千騎兵來到函谷關,出示皇帝的詔令和賜予的兵符,讓孟通把函谷關守軍指揮權交給他。

  目前,函谷關兵馬有六萬八千人。

  到了這個時候,秦軍對于此次作戰的方針,沒有保密的必要了。

  趙佗跟武將們說,從蕭關出兵,是要斷敵軍糧道和南北夾擊,將隴西敵軍一舉消滅,等時機到了,會率兵出關作戰。

  武將們覺得這個戰術高明,都盼望著帶兵作戰立軍功。

  杜真道:“趙將軍,我們何時才出擊?”

  孟通道:“在關外的齊、韓聯軍,攻城都是假的,恐怕就是要牽制我軍,讓大秦不得不派重兵守關。”

  桓斌道:“不管如何,敵軍注定失敗,大秦勝利在望!隴西、蕭關外、武關三個地方友軍都獲得大勝利,咱們函谷關這邊殺敵人數卻少得可憐,就看出關作戰成效如何了。”

  趙佗道:“本將軍也想率大軍出戰,帶諸位殺敵立軍功,可時機還沒到,諸位再耐心等待一會。”

  孟通道:“何時才是出兵時機?”

  趙佗答道:“等隴西作戰大勝利消息傳出后,便是出兵時機。”

  為了便于隨時跟皇帝溝通,陳平也來到了隴山。

  這天,君臣兩人邊用膳邊交談。

  子嬰道:“戰局已很明朗,我軍必勝。敵軍糧道被截斷,無法傳遞消息,三國本土、函谷關外、長城外的敵軍,一旦得知不利情況,必定軍心不穩。還得勞煩陳卿家添一把火。”

  陳平道:“在三國皆有臣派出去的人,定能把此事做好。”

  他明面上職務是少府,至于兼管情報部門,只有極少數人知道。

  當他來到皇帝這邊時,少府官署日常事務,由少府丞處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