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四六九 亡形滅種村莊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龍女道:“又何必去看呢?你不是猜到了嗎?”

  龍女這些日子老實了許多,然而還是不能有很高的覺悟。

  李鄲道不理會他,快步走去,卻是一個村莊,不算大。

  卻沒有燈火,一條頭上長著業障瘤的老狗在里面翻找著。

  腐尸遍地,白骨生蛆。

  殺光,搶光。

  這是被擄掠過的村子,男丁入征,女人充為軍妓,糧食全部上交,抵抗便殺死。

  剩下老人小孩,又被地痞,匪徒盯上,搜刮三尺。

  或者做了流民,或者餓死,或者自殺。

  太平犬,亂世人。

  留下這么一個村子,不似人居,倒像鬼冢。

  “三元上道,太一護形,司命公子,五神黃寧,血尸散滅,穢炁流零,七液纏注,五臟華生,令我神仙,長亨利貞。”

  “已枯復榮,已滅復生,得生上天,更稟太靈,九天之劫,反復胎嬰,穢累蕩滅,白尸返生。”

  “天氣已清,人化已生,得生上天,九變受形,五苦三涂,斷落死名,超度窮魂,還向帝庭。”

  念過三遍,惡炁自散,冤孽了結。

  李鄲道害怕死尸化作瘟疫,便入村中去。

  帶著龍女,將一切尸體背到祠堂。

  祠堂熄滅了香煙,下界的福田也已經被踏破,祖靈也沒有了靈驗。

  只有落魄的蜘蛛網和灰塵,以及散亂的牌位。

  尋了香燭,借著此地,也是一村風水所聚,只是到底風水不抵天災人禍,兵荒馬亂。

  連著象征人丁興旺的族樹,也被人砍伐了去,形成了木煞。

  “男尸十九具,多為刀斧傷,亡于非命。”

  “女尸三十具,有明顯玷污痕跡,其中二十具是在屋子里上吊死的,五具是在水井里發現的。”

  “男童尸體十一具,女童四十五具,部分有明顯玷污痕跡。”

  “老人尸體,十七具,大部分是絕食而死的,或者說是餓死的。”

  “還有散亂骸骨,不成形許多,或許是被野狗啃了,叼著不知道哪里去了。”

  龍女報告著尸骨數量,已經達上百之多。

  也是李鄲道第一次見到這么多尸骨。

  “燒了吧。”沉默良久。

  李鄲道將祠堂放了一把火。

  烈火焚尸,發出惡臭。

  李鄲道手拿銅錢劍,步罡指斗。

  面前四十九盞燈:“萬神齊到。己之億曾萬祖、外之幽魂苦爽,皆獲受度,上升朱宮,頓乘經功而化生矣。皆從中等之格受化更生,而得為貴人矣。是生於貴族,不至淪墜也。既獲更生,其宿稟靈悟,仍假熏修……”

  作法完畢,李鄲道等火寂滅,將骨灰收集,裝壇入罐,尋一風水寶地埋之。

  “或有種子留存,汝等庇佑,五湖四海開枝散葉,不至亡形滅種。”

  李鄲道一說完此話,便隱隱聽到許多聲:“多謝”

  李鄲道不稀罕這些外功,寧愿賺不到。

  杜甫還能看見有吏夜捉人,李鄲道所見,卻是“人”也沒有。

  兩條野狗前來尋食物,發現已經被李鄲道清理干凈了,便眼睛幽綠,繞后,悄悄欲以李鄲道為捕獵目標。

  這就是為什么吃習慣人肉的畜牲要殺死的原因了。

  三陰戮妖刀直接將其殺死,業障瘤破碎,逃出許多怨毒惡氣,變化為蛆蟲,不多時便將野狗尸體啃食得一干二凈。

  “這樣的地方,不在少數,你要一點一點過去嗎?”

  李鄲道嘆息:“既然見到了,就不能不管。”

  “愿太平人間,家家美滿團圓。”看著天上的月亮,李鄲道許下了愿望。

  走過了這個村莊,一路上,路邊的尸體不在少數。

  好在李鄲道有那件金烏法器,見到了就給他們煉渡,火化尸體,裝壇入罐,埋在樹下。

  李鄲道想起奶奶在自己臨行前說的話:“戰爭一但開始,于百姓而言,便沒有正義之說。李唐大軍也罷,反王也罷,你見著了,不要強出頭。”

  百姓何辜?百姓何苦?

  終于見著活人了,路邊一個火堆,縮著一個老人,帶著一個小孩。

  見著李鄲道了,老人便將小孩往懷里摟著,十分警惕看著李鄲道。

  兩個人都散著一股尸炁,李鄲道很敏感,之前在出涇陽那個村子便知道為何了。

  只是也責怪不起來。

  從懷里掏出一個大餅,遞給老人。

  老人不敢接,孩子卻已經在吞口水。

  “放心,我是游方的道士,不是壞人。”李鄲道用上了安撫人心的咒言,將老人警惕性降了下來。

  “淮南是糧倉,縱然打仗,也不該如此竭澤而漁,不利于百姓歸附。”李鄲道嘆息道。

  龍女卻道:“這便是放出一個信號,李唐大軍南征對他們的壓力很大,想要繼續往南縮退了,自然不會給他們留下一個好的東西,我估計等著這次糧食收完,便要撤退了。”

  李鄲道嘆息:“真是后悔沒有向著木椿子學屠龍之術。”

  “若以萬民之怨,鑄造一把屠龍之兵,便可屠人道真龍。”

  “屠龍?”龍女打了個寒磣:“你不是認真的吧。”

  李鄲道點點頭:“可惜了。”

  卻是盤坐下來,吸收木煞之炁,修煉起三陰戮妖刀。

  等著三陰戮妖刀五行刀炁都修煉完成,便是大成三陰戮妖刀炁,基本上地仙李鄲道也敢上前打兩招,對戰斗力有一個質的提升。

  李鄲道對自己的力量的渴求,也隨著無力改變凡世的現狀,而變大,膨脹起來。

  篝火前,老人拿著餅,全部拿給了那個小孩。

  “爺爺,你不吃嗎?”

  “爺爺不餓。”

  “那我也不餓。”

  龍女看著這一段,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時候,似乎也是如此和母親相依為命。

  更有些明白李鄲道的心思了:“若沒有戰爭,他們本該在家中,爺孫天倫之樂,安度童年,或者晚年吧。”

  “你們要去哪里?”龍女問向老人。

  “想去北邊,聽說那邊有糧。”老人道:“可惜隔著河。”

  “我送你們吧。”龍女主動道:“那邊是比這里好上許多。”

  對著正在修行的李鄲道便道:“我送他們一趟,送完便回來。”

  “好。”這或許也是龍女的改變,憐憫之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