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十章 昔日圣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無盡空曠與蒼涼的北域,放眼望去,單調的紅褐色大地一望無垠,什么也沒有。東荒北域產源極多,但廣闊的土地大多是不毛之地,連根草都不長。

  赤紅色的石頭山錯雜堆疊,盡是石林,沒有一絲一毫的植被,只有一條蜿蜒的河流通向遠方。近幾日,吳銘始終徘徊在這片如林海一般的山群中。

  細細打量面前的石山,三百米高的山體并不宏偉,但山形氣勢沉凝,頂部有鱗片狀的巖石,山腰地脈走勢如同石藤纏繞,吳銘手指一劃,剖開山體,露出了山體中的純凈源。

  源石不多,大約三四斤,不過在廣袤的北域,這已經算是富礦。從紫山出來以后,吳銘就捧著源天書日夜研讀。

  雖然在尋源,卻并非以源天書上記載的源術尋找,而是通過源天書描繪的天地人之理,通過感悟天人之道,以源天書上記載的天人感應之法,借助尋源來印證源天之道。

  以道御術,術可求。以術御道,止于術。源天書最精華的部分在于其中蘊含的源帝之道,而非源天神眼、禁仙六封、點石成金手等等秘術,吳銘自然不會舍本逐末。

  踏出紫山以來,吳銘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沉浸在天人合一的那種妙境之中。一般來說,化龍修士若是長期沉浸在這樣的道境中,多半會因為悟道過于激進而走火入魔,乃至元神化道而死。

  但是吳銘不同。太陽圣皇遺留的悟道茶手串讓他保留了最后一絲清明,杜絕了化道的風險。

  “殿下。”女圣幽若曼妙的身影突然顯現在吳銘身邊,晶瑩纖長的手掌上托著太陽圣皇煉丹室內得到的那件圣皇丹爐,“您祭煉的那副寶藥經過三個月的熬煉,藥王的藥力化開,在丹爐內已經化為了霧氣。”

  吳銘頭也不回,從幽若手上攝來丹爐,一道道丹訣打入丹爐中,滿天符文舞動,盡數沒入丹爐中諸多靈藥升華出來的霧氣中。

  藥霧閃爍著靈光,在丹爐中如同漫天星河舞動,每一枚符文都沒入了靈霧里,或是吸納天地靈氣,或是向外釋放藥力,融入了不同符文的霧氣發生了不同的反應。

  取出一大塊異種神源,幾大塊巨型異種神源間,有神源碎渣封在了巨源的縫隙間,這是昔日被晚年不詳的源天師張林封印的瑤池圣女楊怡。

  吳銘在得到源天書的時候,看到了她,便把她帶出了紫山。這一爐寶丹是為瑤池圣女楊怡煉制的,算是與瑤池結個善緣,也是因為拿了張家的源天書,還張林這個源天師人情。

  不過圣人境界的幽若無論是對火候的把握,還是祭煉的道火的溫度都遠勝于吳銘,他便把繁瑣的熬煉過程交給幽若去做。

  巨大的源中是一位很美麗的女子,肌膚雪白,風華絕代。

  當年的瑤池圣女楊怡為了尋找晚年不詳的張林,近乎飛蛾撲火,闖入了紫山,為了殉情只剩下最后一絲生機,被半人半魔的張林以本能救下,封入神源中。

  張林的封印手法很是高明,只剩一線生機的楊怡竟然被封印了萬年不死。震碎神源,身懷重瞳的吳銘觀察入微,不會傷到近乎死去的楊怡,只是讓她落入圣皇丹爐。

  爐中以藥王為主的靈藥化成的霧氣中,符文散去,霧氣鋪天蓋地的自楊怡的七竅沖入她體內,激發了那最后的一絲生機。

  這是極為上乘的煉丹手法,成丹與否,對藥效的影響不大,考慮到楊怡生命垂危,無法吞咽,吳銘也就沒有聚氣成丹。

  霞光蒸騰,一片神圣,璀璨如大日般的光華從丹爐中升起,楊怡的壽元本就沒有耗盡,復蘇了她的生機后,楊怡蘇醒了過來。

  不算吳銘自己和牛神王,紫山入口處的刻印共有三十七人。

  這三十七人中,原著里,葉凡給他們排出了名次,吳銘親眼目睹后,也認為確實如此。依照刻字上的道韻,大圣古天舒當然最強,當年身為大成神王的姜太虛次之,楊怡為第三高手。

  雖然她還沒有達到大成王者的境界,但也已經斬道多年。

  被吳銘從丹爐中放出,楊怡立身于雜亂的石林中,雙目中的迷茫漸漸褪去,恢復了神采。她想起了當年的一切。

  吳銘將那本通體銀白的源天書遞給了楊怡,“張家后人距離此地不遠,向北五千里便是他們居住的石寨。我知道你與第五代源天師的糾葛,這源天書便拜托你讓它物歸原主。”

  源天書上的內容,吳銘已經全數記在心中,只待日后感悟、求索,源天書也該物歸原主了。以楊怡和張林的關系,楊怡肯定會把張家后人的事情安排的妥妥帖帖。

  聽到第五代源天師這個詞,楊怡嘴唇顫了顫,不過她依舊不明白,吳銘為何救她。

  看了楊怡一眼,吳銘沉聲說道:“現在已經是萬年之后了。第五代源天師張林此時的處境很糟糕。半人半魔半死半活,不過也未必沒有扭轉的希望。只不過那需要極高的修為。”

  楊怡眼中多了一抹神采,聲音微微有些顫抖,“你說的是真的?為何你要幫我?”

  吳銘稍稍思考了一下,意有所指的說道:“我來到,我改變。如果非要說一個理由的話,那就是……我樂意吧。”

  姜太虛與彩云,楊怡和張林,事件悲劇不少,但是這兩個悲劇讓吳銘尤為印象深刻。說念頭通達也好,說化解一段心結也行,總之,吳銘不缺靈藥,順手而為,未嘗不可。

  修行問道,求長生,順心遂意,求個自在逍遙。

  “這些神源我就帶走了。”吳銘拿起封印了楊怡的神源,展示了一下,轉身對幽若招了招手,讓幽若帶著他離去。

  楊怡目中微微泛起淚光,但是心頭卻升起了一絲希望,那神源上的痕跡,楊怡認得。那是張林的手法,昔日張林曾經對她毫無保留的講解過。

  無論如何,吳銘的話語有了一絲可信度,楊怡立刻就抓住了這根稻草,她向著吳銘指出的石寨方向走去,她下定決心,安頓好張家后人后,便立刻回到瑤池努力修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