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04章 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初春時節,江永安去了一趟京城。

  京城的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落成,這塊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江永安這次到京城是準備投資一個創業孵化項目,環球投資準備在中關村興建一座大型寫字樓。

  但目的并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未來國內的初創企業提供創業初期支持。

  當然了,這種支持肯定是要有一定門檻的。

  比如說創始人要有一定的學歷背景、創業項目必須是高新技術產業等等。

  這座被命名為環球創業大廈的建筑,將會向符合條件的初創企業免除房租、水電、物業等費用。

  何平這個幕后老板也來到了京城。

  創業孵化的概念是何平跟江永安閑聊的時候提出來的,這兩年環球在國內的投資事業發展的并不算順利。

  時間進入88年,何平覺得可以提前布局未來的互聯網、半導體等高新技術產業,而中關村無疑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國內很多九十年代的互聯網企業都是誕生于此。

  至于說未來互聯網行業發展的重鎮南山和杭州,現在還只是弟中弟,根本無法與高新技術人才遍地的京城相比。

  何平這次來并不是專門為了創業大廈的事,而是因為他要參加由國家經委舉辦的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家評選頒獎活動。

  在這次的全國優秀企業家評選當中,20位企業家榮獲由國家經委授予的這個榮譽稱號,這里面清一色都是各省因為承包制而出名的廠長經理,何平作為這其中的異類備受矚目。

  去年他剛在農業部舉辦的全國優秀農民企業家頒獎禮上露過臉,還接受過中央領導的接見。這次又來了,大家看他的眼神都有點不對。

  這位大哥有點太搶鏡了,頒獎回回都有他。

  在頒獎禮上,何平還看到了一個老熟人,幾年前曾經見過的石家莊造紙廠廠長馬勝利。

  如今的馬勝利已經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了。

  84年他承包了連年虧損,難以為繼的石家莊造紙廠,當時的馬勝利是廠里的業務科長。他在廠門口貼出了一張“大字報”《向新領導班子表決心》,提出由他來承包造紙廠,年底上繳利潤70萬元,工人工資翻番。

  這個戲劇性的大膽舉動轟動了石家莊,也讓他順利承包了造紙廠。

  業務出身的馬勝利承包造紙廠后在產品結構和銷售激勵上下了功夫,承包第一個月,造紙廠就實現利潤21萬元,比最初整年的指標17萬元還多。第一年結束,石家莊造紙廠實現了140萬元的利潤。

  一年之間帶領一個連年虧損的企業實現年利潤超百萬,馬勝利的大名隨著新聞媒體的報道很快便名揚全國。

  在這個時候,曾經被樹為改革典型的步鑫生已經聲名狼藉,掙扎在泥潭中的國營企業改革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典型,馬勝利的出現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是應運而生。

  在馬勝利的帶領下,他的工廠連續幾年盈利增長,1985年實現利潤280萬元,1986年為320萬元。1987年,如日中天的馬勝利向社會宣布了一個讓人興奮的決定:他將創辦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在全國20個省市陸續承包100家造紙企業。

  在87年這一年,隨著步鑫生的隕落,改革典型完成了一次新舊交替。

  頒獎禮上見到老熟人,自然要打聲招呼。

  跟前幾年見到的時候完全不同,這次馬勝利意氣風發,在跟何平說話時,語氣都有些居高臨下,不知道的以為他是何平的領導。

  看來這人啊,確實不能捧的太高,要不然真飄。

  何平對馬勝利的態度不以為意,像他們這種被政府和媒體捧為改革典型的人很難不被鮮花和掌聲迷惑,要不然也不會在短短幾年之間就跌落神壇。

  4月21日,在京城某海的懷仁堂,舉行了對這些企業家的頒獎儀式。這次的規格更高,中央的主要領導人都一起參加了這次活動。

  年前剛見過的二號首長也在,二號首長還興致勃勃的跟一號首長介紹起了何平。

  何平受寵若驚的跟首長們握了手,一號首長笑呵呵問道:“聽說你們股份制企業搞的不錯,現在國家也在南山等地試點,以后要讓體改委的同志們到你們那里去多取取經。”

  “我們都是響應中央的號召,摸著石頭過河,僥幸取得了一點成績。”何平小心翼翼的說道。

  “小何不要自謙,你們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中央對于你們的發展模式寄予了厚望,也希望你們能夠發展的更好。”

  一號首長鼓勵了兩句之后走了過去,和其他企業家握手。

  在集體照相的時候,五號首長突然問身邊的馬勝利。

  “馬承包,你包了多少?”

  已經有了“馬承包”之名的馬勝利意氣風發道:“36個。”

  五號首長又問:“包字是不是那么靈?”

  馬勝利用篤定的語氣道:“包和不包大不一樣,包了就是有效果。”

  五號首長再問:“你不是還有36計嗎?”

  “是。”

  中央領導們最后笑道:“包為上策,包為上策。”

  不單單是中央領導們的反應,其實從今天頒獎禮上獲獎人員的名單就可以看出一些貓膩。

  國家現在還是把希望寄托于國有企業承包制度,這幾乎被當成了國企改革的靈丹妙藥。

  何平這個漏網之魚之所以能夠出現,完全是因為他取得的成績實在太過于優異,甚至已經對身邊的人形成了碾壓之勢。

  中央領導管馬勝利叫馬承包,正是因為他這一年多來瘋狂的承包國營企業,媒體才給他起了這么一個外號。

  今年1月29日,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正式成立,馬勝利步入了他人生當中最輝煌的時刻。

  不過這個輝煌的時刻并沒有維持太久。

  連中央領導都不知道,眼前的馬勝利只是在強顏歡笑。

  他一年之內承包幾十家造紙廠的弊端已經顯現出來,一個月后,就從之江傳出馬勝利承包浦江造紙廠“失利”的新聞,承包百家造紙廠的計劃很快便陷入了泥潭。兩年之后,中國馬勝利造紙企業集團宣告解散。

  兩代改革典型的經歷幾乎如出一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