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127、真·毒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屆時天下諸侯,無不猶如蒼蠅聞到血腥一般,上前撕破曹操那張外強中干的面龐,乘機敲骨吸髓,讓其疲于應戰。

  當然,關羽所言不無道理,如若以一座城池,換來自己活命,以及孫權、劉備內訌。

  雖然看似有些虧本,可對于快速平定天下而言,的確是一舉兩得。

  只是,劉備與孫權之間,會不會因為南郡而內訌,那便不得而知了!

  正因為其中有太多不穩定因素,故而曹操并不想答應關羽,免得事情發展至最后,徒為他人做嫁衣。

  且關羽都已料想到,孫劉兩家可能會因南郡,互相視若仇寇,卻依舊選擇奪取南郡。

  這便意味著,劉備不是有恃無恐,有了應付拿下南郡之后的準備,便是南郡對他威脅極大,令他不得不拿。

  就好比是,大冷天沒有什么東西取暖,別人給一個煮熟的山芋,哪怕它就是再燙手,也一定要將他捧在手上取暖,即使它會將手燙傷。

  換種說法便是,不捧山芋就會凍死!

  是故曹操搖頭,義正言辭拒絕關羽:“君侯此言差矣,孤嘗聞《詩經·小雅·北山之什·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吾不才,茲受國家明命,國之大事,皆有我出。

  國之疆土,豈可私自裂割與人?

  若玄德、云長拱手來降,莫說南郡,便是三公之位,列土封疆,又何惜哉?

  但爾輩不聽天子號令,割據一方,抗拒天命,不尊王道教化。

  孤忝為炎漢丞相,當論道經國,燮理陰陽,輔佐圣君秉政中興,焉能以一己之命,而亂朝廷法度?”

  曹操之言極為冠冕堂皇,如若不知其人,單憑其語,普通人直道他真是一個忠君愛國之士。

  可關羽又豈能不知曹操?

  但凡尚在存活,且有識之士,如何不知曹操何人?

  固然如此,同樣不妨礙曹操說出這番話。

  因為他是天子劉協所詔封的丞相,如果手無討賊圣旨,又還認劉協這個天子,那么他這個丞相便代表著天下大勢,所言代表著朝廷之意!

  除非劉備決議北伐,從而不認劉協對于曹操一切封敕。

  不然永遠不可忽視曹操。

  可關羽打定心思,想要謀取南郡,如何被這區區一兩句話所說服?

  遂在馬上微微拱手,搖頭道:“公言大繆,周公瑾、程德謀、我主現已前往江陵,必取江陵方才罷兵。

  如若丞相執意以譴將拒守江陵,則跟隨閣下征戰數十余年的士卒何其無辜?

  為一小城,從而命喪他鄉,不歸桑梓,此何其悲也?”

  “云長愛惜士卒,孤欽佩之至,然《孫子兵法·地形篇·第十》有云:「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且夫,曩者!馬伏波有言:‘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將士死于戰場,乃是理所應當,既懼死,又何意報效天子?”

  關羽以珍惜士卒性命,想來說法曹操放棄對南郡的統轄,可他顯然是對牛彈琴了!

  且不說曹操是否珍惜人命,但從一槍不放,就把疆土送給他人。

  這在曹操的人生中,還從來沒遇到過。

  哪怕關羽說的聲情并茂,渲染力極強,曹軍的普通士卒,都點頭附和。

  但在百戰沙場,秉尊著慈不掌兵之心的曹操這,根本行不通。

  甚至還被曹操拿著,孫子和馬援的話,做了一次強有力反駁。

  但關羽并未氣餒,如果曹操這么容易放棄南郡,關羽還得懷疑對方,是不是有所陰謀詭計。

  江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是一個稍微會打仗的將領,都不可能將其無視,更別談曹操這種,已經跟戰場打交道,二十多年的老將軍。

  而且他也只是試探,如果能不費一兵一卒,奪取南郡更好,如果不行,就只能想辦法搶先攻下南郡,避免落到周瑜手上。

  關羽見以士卒性命說不動曹操,旋即眼珠子滋溜溜轉動起來,接著陰惻惻道:“丞相此言,羽恕難茍同,雖為君赴死乃忠耳,然做徒勞之功,從而身死他處,父母無法贍養,豈為孝焉?

  在下離此之后奇襲夷陵,與周郎互為犄角,一同攻下江陵,最終將士無法保住疆土,為宮府以罪論處,身負罵名,此皆兩損,與國何益?

  且夫丞相以陷困境,安得有他抉擇?我若殺公,后傳檄州郡,各地豈有不亂之理?奈何足下有恩與我及左將軍,故而不欲為之耳……”

  關羽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已經不能說服曹操,干脆撕下臉皮,以生存所威嚇。

  關羽雖然話說一半,沒有繼續說下去,可只要是腦子正常之人,都會聽到話里隱藏之意。

  是故曹操聽后眉頭緊鎖,關羽說的很對。

  他現在是被困于此,劉備又譴重兵把守在此,欲要將其斬殺,安定天下。

  在曹操看來,固然關羽因為某些事情,不愿意殺他,可并不代表,關羽就肯定會放過他。

  之所以還沒動手,就是關羽想要在他身上得到什么,而并非真如關羽話中所說,是因為感念他的恩待。

  曹操愁眉緊鎖,輕撫頷下美髯,不知做何抉擇。

  程昱在此時,悄悄地走到曹操身旁,附耳說道:“在下竊以為,主公當下不妨答應君侯,以解眼下困境,不然恐無歸之途!”

  曹操面色不善,低聲斥責:“如若將江陵與劉備,豈非放任劉備壯大?”

  “明公勿慮,今荊州已歸朝廷,孫權奪得一方,劉豫州乃客軍,謂之‘夾縫中茍延求生耳!’

  丞相歸江陵之后,可命曹征南(仁)護送明公至荊州,從而班師歸許,將江陵贈予劉備。

  歸許之后,拜劉琦為荊州牧,鎮南將軍,拜周瑜為南郡太守,再詔命劉備入朝為宗正,輔佐天子,如若劉備不應天子詔命,以抗旨為由,褫奪官爵,貶為庶民。

  《論語·子路》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劉備抗旨不尊,乃大逆之舉,又在夾縫求生,卻占據江陵險要之地,如何能安穩?”

  如果劉玄聽到程昱這番話,恐怕會直呼內行!

  什么叫專業毒士?

  這就叫!

  典型的釜底抽薪之計!

  而且時機也選的好,若是劉備入蜀之后,或者在荊州立足之后。

  那么對于朝廷詔命可以不予理會,甚至直言曹操控制天子,矯詔亂命。

  可眼下不行,現在的劉備根基不穩,如果反抗皇命,荊州百姓就會在想?

  劉備真是大漢忠臣?

  周瑜也會皆尊王討奸的口號,將劉備驅逐出境。

  畢竟劉備占據了一個好地方,足以讓周瑜反劉備,轉而聯合劉琦,名正言順的討伐劉備。

  這也是劉玄為什么,急于入許都,求一個名頭的原因,就是怕有朝一日,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請:m.xyqxs.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