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82章 柳卿還教你什么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皇上的眼神暗了暗,怒道:“胡說八道!這都是哪里學來的!”

  只是訓斥還不夠,竟然還當著幾個孩子的面兒摔了茶盞。

  還是德寶公公過來勸了兩句,又使了眼色后,有小宮人過來收拾干凈了。

  李幕不知道自己哪里說錯了,便只是規規矩矩地跪在那里,這總不會錯了。

  皇上深吸一口氣,似乎是還未消火:“你們幾個下去,都回去好好讀書做功課,不可偷懶懈怠。”

  “是,父皇。”

  單獨把李幕留下來了。

  幾位皇子出去后,殿門重重地關上,還聽到了里頭傳來父皇的怒罵聲。

  其中一個聳聳肩,一臉幸災樂禍,“該!平日里父皇都寵著他,還真以為自己就是個寶了!”

  “好了,六哥,這話莫要再說。”

  被提醒的這一位則是無所謂地挑挑眉,然后吊兒郎當地走了。

  等到德寶再打發了兩位宮人出來后,宮里頭的氣氛這才變了。

  皇上喜歡這個幺兒,宮里頭人人都知道。

  只是皇上的喜歡,目前是僅限于吃穿用度上,是那種老父親疼愛幺兒的喜歡,并沒有表現出其它的。

  而先前李幕的一番話,其實已經說到了皇上的心坎里,可是偏偏又不能讓人覺得這個幺兒太聰慧,免得再被人投毒。

  “起來吧,再跟朕好好說說,你是如何想的。”

  李幕剛剛被父皇責罵,已然嚇白了臉,如今又被父皇叫了起,好聲好氣地問話,自然是有些接受地慢。

  好在站起來又緩了緩,小心地抬眼瞅了瞅,確定父皇不是真地發怒,這才放心了。

  “回父皇,兒臣以為我朝不可再繼續抑商,當然,也并非是就全然放開了不管,總得制定出一些個章程來,能將這些商戶們的利益有一個限制,或者是綁定。”

  “嗯。我大興朝的商戶之子也是可以參與科考的,其實,我朝的商戶的地位已經不低了。”

  李幕聽完,小心道:“父皇,您說的沒錯,商戶之子的確是可以參與科考,可是一般就算是入仕了,官職也不會太高,而且在官場上還會處處受人排擠,日子難過。真正能出頭的,其實也沒幾人。”

  皇上聽罷,先是一愣,隨后又是大笑道:“你個小孩子,是從何處聽來的?”

  “不敢欺瞞父皇,這是柳先生之前說過的。而且柳先生也說了,想要發展商貿,未必就一定要讓商戶的地位有多高,只要不罵他們低賤,這便足矣。”

  皇上的手在龍椅的扶手上來回地摩挲著,顯然也在想著柳承恩的這番話,到底是何用意。

  “柳卿還教你什么了?”

  “先生還說,商戶重利,那便卡住這一條,便已經是拿住了他們的命脈。還有,若是商貿不發達,商戶們手里頭沒有銀錢,那父皇以后想要辦什么事,可能還會有些不便。”

  柳承恩的原話當然不是這么說的。

  古往今來,有多少帝王因為國庫沒銀子而把手伸向了地方富商的?

  有些個精明的,知道自己提前捐獻,還能落得個好名聲。

  有些不識大體的,再加上若是有些不好的政治立場,那就等著被抄沒家產吧。

  富商?

  說好聽一些,也不過是那些個權貴們的錢袋子罷了。

  權貴們瞧不起商戶,可是又偏偏得利用他們來充裕自己的小金庫,所以說商貿是否發展,他們其實根本不關注。

  他們關注的重點在于,不能讓那些低賤的商戶真正地自由了,否則,自己的利益就要受損了。

  所以,李幕才敢在皇上面前如此說了。

  “你倒是好記性!之前在北安州的時候,那里的商戶們如何?”

  “回父皇,兒臣不敢欺瞞,兒臣曾親眼見到地方上的一些豪紳給柳先生送禮,有時是米糧活物,有時是錢財。但凡是不過分的,柳先生都命人收了,之后大部分的錢財米糧,都用在了當地百姓身上,還有一部分,可能就被用在了衙門里的差役身上。”

  這一點,皇上懂。

  既要讓馬兒跑,就得讓馬兒吃草。

  柳承恩一介南方士子,到了北安州這樣民風彪悍的地方,若是不能出點兒血,哪個人愿意聽從他的號令?

  便是聽了,也不過是敷衍走過場。

  他這般處置,倒也是不錯。

  既給了那些豪紳們顏面,安了他們的心,同時又能借別人之力來行自己所愿之事,已經是相當聰明的做法了。

  “那你說說看,當如何鼓勵商戶的同時,又能很好地約束他們呢?”

  李幕皺了皺眉,還帶有幾分嬰兒肥的小臉兒上還真是有些為難。

  皇上也不急,饒有興致地看著這個幺兒,真想看看他能給自己帶來什么樣的驚喜。

  “啟稟父皇,兒臣現在能想到的有限。”

  “說說看。”

  李幕看父皇沒有打算讓他糊弄過去,心一橫,直接道:“回父皇,皇祖父之前曾下過旨意,商籍者名下田產不得超過百畝。以兒臣看,朝廷還可以再下一道禁令,比如說不管哪處商家,商稅當按其經營的規模及盈利來收取。”

  皇上挑眉,這話聽著有理,可是做起來不易呀。

  你如何能斷定哪家賺了多少錢,又賠了多少錢呢?

  不過,年僅八歲的李幕能想到這一層,就已經不易了。

  “罷了,朕也不為難你了。你今日所說都很獨到,若是空了,也可以去藏書樓里翻看咱們大興所訂的稅法,若有不懂的,可去問柳卿,也可去請教戶部的林大人。”

  “是,父皇。”

  李幕心里明白,自己在父皇這里留的印象既深刻,而且還很正面了。

  皇上嘆了口氣,目前的商稅其實還是很高的。

  大興朝,凡屬工商業主、高利貸者、囤積商等,不論有無商籍,都要據實向官府呈報自己的財產數字,并規定凡二緡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文。而一般小手工業者,則每四緡抽取一算,這叫做算緡。

  這個稅額,已經很高了。

  既要鼓勵從商,那么這稅額若是高了,豈非是弄巧成拙了?

  可若是不加以遏制,這些商戶們也的確是容易引起一些爭端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