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九十一章:抉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不過無論如何。

  劉建都必須做出決斷。

  雖然劉建對于大明西不西征,都不太上心。

  但是群臣反對,劉建也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

  當然群臣反對,主要還是以皇朝正統的老觀念來說的。

  畢竟就目前來說,大明還是占據了道義和天道。

  所謂真理一方。

  這一點來說,是準備入主中原的華漢國天然必須消滅的敵人。

  不管劉建愿不愿意,這一點是沒辦法改變的。

  所謂改朝換代,這前朝余孽,豈能留存。

  哪怕是其已經遠離中土,那也必須斬草除根,不留后患。

  所以就算劉建愿意放過大明,群臣,以及華漢國上下沒有一個人會放過。

  雖然這些人受劉建的影響,已經相當開化,思想也已不在局限。

  但是這華夏傳統,為了自己的子孫后代計。

  任何風險,威脅,危險都必須要一并消除,斬滅。

  不留后患。

  何況大明如今根本不可能西進,光財力這一項都已不可能。

  再加上拖家帶口,長途跋涉。

  這樣的西遷,西進,大明根本支撐不起,也負擔不起。

  安土重遷,稍有不慎,光這內亂,都足矣讓大明內部出現問題。

  這可不是理想和忠誠就能實現的。

  很多實際問題必須得解決。

  就如劉建南遷,北遷之時。

  各種保障,扶持等等政策,保證了遷移百姓,方方面面毫無后顧之憂,這才讓幾千萬人的遷移成為可能。

  而大明如今雖然只有不到百萬人。

  但是相比于只需要乘船南下的劉建來說。

  前往西方世界,過戈壁,過沙漠,翻越高山,峽谷,高原,長途跋涉幾千上萬里。

  任何一件變故都可以葬送整個行程。

  別說如今已經衰微的大明,哪怕是最頂尖,極盛時期的大明,這樣長距離的遷移,西征,西進,都是不敢想象的。

  但正如張輔所想,不如此,大明根本存活不了。

  而且只要劉建能夠支持,張輔就覺得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不過劉建雖然經常力排眾議,但是要是遇到根本性問題,劉建一般還是會選擇聽從眾人的意見。

  何況大明西進,耗費甚巨,估算都要超過億元永興幣,實際花銷只會更大。

  不說糧餉,軍械,后勤,就近百萬人,幾千上萬里的行程,不可能全部步行吧,這運兵車,運輸車輛也不在少數。

  就這馬匹,車輛,怎么也得備下數萬,甚至幾十萬匹馬和車輛才夠吧。

  就這一點就不算是小數。

  何況華漢國上下愿不愿意給大明提供數萬匹,十多萬匹馬。

  當然華漢國還可以提供三輪車和自行車給大明西遷,西進。

  畢竟如今隨著華漢國的科學以及各種新事物在大明內傳揚,不說底層百姓,那些深入接觸者,早已放下對三輪車和自行車的戒心。

  只是如此龐大的西遷人口,三輪車和自行車也不可能在少數。

  少說也是幾萬,幾十萬輛。

  數目同樣不小,而且要是出現損壞,爆胎,毀損等情況。

  大明沒有華漢國這般后勤保障和修理,維修保障。

  要么只能尋求華漢國幫忙,要么就只能丟棄。

  畢竟如今華漢國并沒有給與大明任何核心技術,哪怕是自行車,三輪車修理,維修技術,大明也沒有。

  故而相比于自行車,大明還不如多弄一些騾馬,馬匹,馬車。

  但是目前大明根本沒有如此數量的馬車,馬匹,更沒有華漢國這般的四輪車。

  故而無論如何,大明要想順利西進。

  只能求助于華漢國。

  如果華漢國不愿,那朱祁鎮和大明就只能選擇在西安,一決生死,直面滅亡了。

  看著紛紛諫言反對的眾人。

  劉建心中哀嘆一聲。

  實際上相比于眾人,劉建對于大明,真沒啥仇恨和仇怨。

  而且大明要是西進,劉建到也可得所見。

  畢竟大明西進,對劉建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大明也是華夏苗裔,讓大明去闖蕩未知,為華漢國打先頭,未嘗不可。

  而且華漢國如今還未完全據有中原,就算如今形勢喜人,但最終結果如何,需要多久才能安定中原來,建設發展中原。

  仍未可知也。

  而且雖然華漢國出錢,耗損甚巨。

  但是大明西進,獲得的也不少啊。

  筑路權,采礦權,商貿,貿易,剿滅西方各國所得。

  光這些就絕對不會是少數。

  劉建完全可以讓大明以這些作為回報。

  而且眾人實際上也有看到個中好處者,只是就觀念來說,大明不可留,大明是障礙,是眾人共同的認知。

  就這一點,就足以讓眾人集體反對了。

  而且西方華漢國不是沒有計劃西征。

  如今華漢國已經獲得亦力把里的同意,未來鐵路,公路都會修到亦力把里。

  未來等中原安定,亦力把里所在西域,河中等地,華漢國或吞并,或將其淪為藩屬均可。

  到那時,通過鐵路,公路與大漠,中原相連,便可依托西域為基地繼續向西挺近。

  到時候西方的資源,土地,物資,財富,商貿,不也一樣由華漢國所有嗎,而且還不用和人分享。

  只是如此,華漢國怕是要等上數年,十年,甚至十多年的時間。

  但劉建如今還不到三十歲呢,華漢國上下除去元老級文武外,大部分都是一些如李出源,韓雍,商輅,彭時一般的年輕俊杰,主掌諸事。

  各行各業,文武兩處,都已形成一套獨有的運行機制和人才選拔,考核體系。

  別說數年,哪怕十年,二十年,華漢國都等得起。

  更別說如今被劉建定名為永通渠的西方運河已經全線貫通,正在進行最后的綠化,城鎮,碼頭建設和道路,引水渠等建設。

  要不了多久,永通渠就可全面貫通。

  通過永通渠,華漢國可以將國內,南洋,西洋,泰西諸地連為整體,華漢國也可通過海路,直接到達泰西和河西等地。

  而不需要在陸地上長途跋涉,一路向西。

  更別說東大陸的考察如今也已展開。

  計劃中的各種道路,礦產,城鎮開發建設,東大陸土著按部落獨立立國,東大陸中部運河建設等等,也會逐步推行。

  華漢國可不會如后世西方殖民者一般,進行劫掠,搶奪,搶劫。

  但這并不妨礙華漢國用更加溫和的方式,獲得東大陸的控制權。

  首先東大陸四千多萬土著民,上萬土著部落都會獨立或者聯合建國。

  劉建計劃東大陸地區,最少也要建立五百到八百個土著部落國,這些國家會以部族長為國王,建立王國,侯國,伯國等等,這些國家多則萬人,少則幾百,幾千人。

  而這些國家也會成為華漢國的藩屬,附屬,附庸。

  以華漢國維持,維護整個東大陸的和平與安寧。

  華漢國在各地也建立上百處據點,維持對東大陸的掌控。

  如此也讓東大陸全部并入了華漢國的勢力范圍。

  自然未來修路,筑城,遷民,挖礦,修建運河水渠,開荒,開墾農田等等。

  都非常方便。

  加上新式鋼鐵巨輪,港口等。

  通過海路,劉建就已經完全可以掌控整個世界。

  到達世界每一個角落。

  西進,西征,并不是急需,急切的要求。

  只是對大明來說更急迫而已。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