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八十六章:心意已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這”

  朱祁鎮見張輔大笑,心中也有些松動。

  的確如張輔所言,如今中原已無救,大明只能慢行死亡矣。

  可要想救大明,或許也只有向外發展的道路。

  可不說那劉建會不會放自己向外發展,就說如今自己麾下這么多官員,官吏,明軍拖家帶口,怎么也得幾百萬人吧,他們愿意跟著自己遠離祖宗之地否。

  畢竟自己不是劉建。

  朱祁鎮也心知,如果自己是劉建,絕不可能會短時間內向外移民數千萬之巨。

  就說這祖宗,祖墳所在地,就沒人會舍棄。

  可劉建確做到了。

  幾千萬人跟著劉建南遷南洋,北遷東北。

  這不僅僅是有錢拿,有土地,有歸屬,有安全感。

  更重要的是,如今這些人又打回來了。

  實際上他們就是南下發展,賺了錢又返回了家鄉。

  最終還是沒有舍棄祖宗之地啊。

  可是我大明出去容易,而且只要不是對付華漢國,朱祁鎮覺得其他國家根本不值一提。

  只是還有人愿意跟隨自己,跟隨大明這桿旗幟,遠行嗎。

  怕是一個人也沒有吧。

  不說別的,就大明那幾十萬皇族,也沒人愿意吧。

  更別說其他人了。

  這不僅讓朱祁鎮難以接受,還根本沒法實施啊。

  見朱祁鎮猶豫不決,張輔早已想過。

嘆息一聲,又向  “陛下果然覺得臣所言,難以接受啊”

  “英國公所言,自是為了朕,為了大明,此朕自知也,可是舍棄了中原,舍棄了祖宗宗廟之地,我大明如何又能成為大明,再說舉國上下,又能有幾人愿意跟隨于朕,舍棄祖宗之地乎,再說我大明三面被圍,海路斷絕,就算去,又能去哪,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我大明乃華夏之大明,豈可在蠻夷之地獨活乎,此朕不能接受”

  朱祁鎮堅定的說道。

  “這些,臣自知也,而正因臣自知,故而臣才勸陛下如此行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也,為了大明未來計,陛下當放下身段,以退為進,退一步海闊天空啊”

  “可如此行事,朕百年之后,如何面對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如何向祖宗交代啊,祖宗之法不可棄,更不可廢,祖宗之地不可失也,朕就算是死,也絕不妥協”

  朱祁鎮憤怒道。

  “哎,如此我大明最多三年,必亡,或許不用等那劉建,最多明年,各地豪強必然并起,天下大亂,或許……哎”

  張輔長嘆一聲,說道。

  “就算如此,乃天意也,乃我大明時也命也,朕認了,但不到最后一刻,朕絕不會妥協認輸”

  朱祁鎮又斬釘截鐵的怒道。

  “可如今我大明已無能力自救,哪怕軍中,也會出現叛逃,叛變者,內憂外患,陛下會死無葬身之地也,祖宗宗廟被毀,陛下不一樣難見我大明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嗎”

  張輔又說道。

  “可是如今那劉建飛艇過境,江山已難保全,又能有多少人會追隨于朕,又有多少人愿意隨朕流亡外海蠻夷之地,那劉建又豈能放過朕,讓朕與大明茍延殘喘,何況我大明還能流亡哪去啊”

  朱祁鎮哀嘆道。

  “陛下有所不知,當年臣府變故,忠兒一家暴病,此乃臣終生之痛也”

  “這,朕早已得知,不過已過近十年,英國公還當順心才是”

  “其實有一事,臣并未對任何人說起,此事只有臣和劉建知曉”

  朱祁鎮一聽,心中大驚。

  一臉疑惑的看著張輔。

  “當年,忠兒亡故,個中變故,想陛下已盡知也,臣當時可謂悲痛交加,萬念俱灰之下,默認其一家暴病而亡,以掩蓋家族丑聞,只是其中少了一人,那便是忠兒之女清兒也,當年臣本想賜死清兒,然又于心不忍,而這時臣偶然得知清兒與那劉建有過交集,故而便引導那劉建麾下,入府劫走了清兒,這才有了之后臣與那劉建通州碼頭一敘,最后將其放走之事,后來臣返回府中,命管家找了一與清兒相似者,將其賜死,以此搪塞了過去,之后臣聽說那清兒嫁給了劉建,如今乃其張貴妃矣”

  朱祁鎮心下大驚。

  這還有這樣一番道道啊。

  “朕早知那劉建有個張貴妃,可不想此人乃英國公孫女矣”

  朱祁鎮哀嘆道。

  “還請陛下治臣欺君之罪”

  “此乃人之常情,朕怎會怪罪”

  “陛下,臣也不想拋棄祖宗之地,只是如今大明已萬劫不復,不可再興,唯有此法,放有一線生機,不如此,天下不寧啊,何況以臣對那劉建的了解,那劉建未必痛恨陛下,陛下離去,劉建未必會加兵攻伐也”

  “英國公不必多言,朕意已定,就絕不會再做更改,英國公好意朕心領了,就如英國公放過自己孫女一般,朕也有難以割舍之物,只要朕在一日,朕便不會再做改變”

  朱祁鎮堅定的說道。

  “那這大明?”

  張輔問道。

  “其實英國公所思,朕也不是沒有想過,不瞞英國公,朕已打算命朕長子見深及其母周氏前往西安拜謁我華夏先祖,又命郕王朱祁鈺隨同,不久后朕還會下旨,命于謙,蔣貴等率軍前往西安,如果朕在京師,中原難保,以關中之地理,巴蜀之富庶,西北邊鎮及山西等地重兵之強勢,足可與叛軍及華漢國周旋,何況華漢國進入中原,必與叛軍相抗,等其兩敗俱傷之時,我大明再以大軍出關平叛,絞殺華漢國,也未可知也”

  “可皇長子才兩歲,孤兒寡母,必受奸臣利用,如何能當此重任啊”

  “朕已命尚銘,懷恩等跟隨,于謙,蔣貴二人也是忠臣,有此幾人,內外通力合作,保住關中,巴蜀,云貴,兩廣,山西等地,不成問題,要是再保住湖廣,江西等地,則我大明翻身也無不可也”

  朱祁鎮又說道。

  “那還不如陛下也前往西安,陛下還年輕,來日方長,何必行此不智之舉呢,何況陛下身系天下,陛下若有個閃失,天下必然動蕩,到時僅靠一兩歲孩童,又當如何啊”

  張輔又說道。

  “朕心意已決,過兩日朕便會下圣旨與各地,并定下遺旨,立長子見深為太子,并以于謙,蔣貴,王驥,高谷四人為輔政,郕王為監國,朕若有個萬一,便以西安為西京承天府,為我大明新都,而朕將與內閣,六部諸卿留駐京師,以應不測”

  “陛下三思啊,陛下切不可意氣用事啊”

  “英國公不必多言,此事朕已下定決心,這次朕一定要與我大明共存亡,絕不退縮”

  朱祁鎮大呼一聲,說道。

  張輔見此,面露難色。

  難道我大明只能如此了嗎。

  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