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五十七章:到達山海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如今別說朱祁鎮,哪怕是大明,太需要一場勝利來重振國威了。

  不是大漠,朱祁鎮也計劃向西進攻,不然也不會優先修建向西的水泥路。

  如今蒙古內亂,又有華漢國進攻,而蒙古一直都是大明最根本的威脅。

  別忘了,雖然如今蒙古被稱為蒙古國,但實際上其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北元。

  如今蒙古大汗可還兼任著北元皇帝的。

  雖然早在朱棣之時,北元就已經名存實亡,對外,特別是對大明之時已不再使用。

  但是其政治實體和國體還在,這對大明來說,威脅可比華漢國更大。

  這可是關乎正統,皇統的啊。

  加上如今大明和蒙古還是敵對關系。

  所以就大明而言,無論是道統,正統還是實際情況出發。

  蒙古都必須滅亡。

  而且要由大明親自動手。

  否則要是蒙古被華漢國所滅。

  在大明看來,華漢國就不僅是與大明存在國勢之戰,這道統,正統之戰,就會正式打響。

  而要是大明滅亡了蒙古,不僅可以重振國威,軍威,也可徹底獲得道統,正統之論,成為名副其實的天朝上國,正統皇家。

  別忘了,大明可是口口聲聲說是繼承了蒙元的道義,可如今北元,蒙古尚在,大明就沒有立國之本,立國之基。

  故而大明無論如何,都必須要和蒙古死戰到底。

  而如今正好就是一個機會,怎能放過。

  “可隆冬時節,天寒地凍,如何進兵乎”

  陳循瞪了一眼于謙,問道。

  “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隆冬之時的確不利于進兵,可這不正好以此出其不意嗎,再說如今我們有棉花,有從華漢國帶入的棉衣棉被棉服,加上羊毛,蠶絲,各軍保暖不成問題,更別說如今我們又從那華漢國引入了一種名為羽絨的新型保暖材料所制的衣物,保暖效果比棉花更好,有此裝備各軍,何愁冬季保暖乎”

  于謙又說道。

  為了更好的在東北生存,劉建在解決了羊毛,棉花,蠶絲等后,又弄出了保暖效果最好的以羽絨為填充物的羽絨服。

  這是一種以鴨鵝羽毛,絨毛混合消毒后,加工而成的新型保暖材料。

  雖然羽絨在華夏歷史上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

  早在商周之時,就有以鳥兒羽毛,絨毛制成的羽衣,用于保暖的記載。

  但是如劉建這種以工業化批量制作羽絨衣物,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而因為劉建大規模養殖雞鴨等家畜,自然原料也多得數不勝數,價格也極為便宜。

  自然羽絨如今也被大規模制造出來,成為了劉建麾下保暖又一大利器。

  當然除去鴨鵝等家畜羽毛,絨毛以外,如兔子,狐貍等等動物毛皮,絨毛制成的衣物也非常普遍,只是價格要貴上許多了。

  而羽絨衣物通過貿易進入大明后,也迅速風靡大明各地,包括朱祁鎮在內的很多人都都羽絨服,羽絨衣非常喜愛。

  而于謙也因此發現了羽絨衣物之中絕佳的保暖性。

  如棉衣棉褲一般,說服了兵部,戶部大量購買羽絨衣物,用于軍中保暖。

  雖然總共也就是五千件左右。

  但在于謙看來,軍隊過冬已不成問題,哪怕冬季對外作戰也不成問題。

  “這羽絨服的確是一神物,僅僅只是動物羽毛和絨毛,就有如此保暖效果,有此羽絨服,北上保暖的確不再困難”

  朱祁鎮點頭說道。

  “陛下勿怪,此羽絨服的確優良,可是其衣物太過臃腫,穿上羽絨服,便不能再穿盔甲,那樣軍隊防護豈不是要出大問題嗎,何況全軍如今也才五千件,而要購買一件最少也得五百元華漢幣,這次大軍北上,加上后勤部隊,又得有十多萬大軍,我們上哪里去找這么多羽絨服乎,何況如今可不僅僅是軍隊保暖問題,隆冬之時,天寒地凍,馬匹,牲畜都不能出門,沒有馬匹,牲畜,各種物資如何運輸乎,哪怕是那華漢國,目前也極少有隆冬之時,主動出擊,故而陛下當三思方可啊”

  陳循又瞪了一眼于謙,拜道。

  “陳卿所言在理,如今還有月余便是年關,過完年關,便是開春,到時春暖花開,才是大軍進軍之時也,如今的確太過倉促了”

  朱祁鎮也點頭說道。

  “陛下……”

  于謙還要勸,但見朱祁鎮注意一定,于謙也只能暗嘆一聲,將話語吞了回去。

  “此事容后在意,我們目前還有多久可到山海關,那劉建到否”

  朱祁鎮定了定神,問道。

  “稟陛下,按那魏建楠所言,那劉建會在十一月十日到達山海關,而以目前我們的行進速度,我們最多十二日便可到達山海關”

  于謙拜道。

  “那魏建楠呢”

  朱祁鎮又問道。

  “騎馬跟在大軍之后”

  陳循拜道。

  朱祁鎮聽后,低頭想了想。

  “陛下要召見那魏建楠否”

  陳循見此,問道。

  “不用了,讓他跟著吧”

  朱祁鎮搖頭說道。

  “那以陛下之見,我們是否加快腳步,速速趕往山海關”

  于謙拜道。

  “時間定在十一月十六日,故而我們并不用太急,十二日左右到達即可,讓他劉建等上一等,又有何妨”

  朱祁鎮笑道。

  “可是時間已經約好,要是爽約,則我大明失信也,陛下還當三思啊”

  陳循拜道。

  “朕又不說不去,怎么朕是天子,讓臣子等一等又能何妨”

  朱祁鎮怒道。

  “可是,之前雙方約好,不以君臣相交,而已……”

  陳循正想說,被朱祁鎮立時打斷。

  “夠了,這個朕知道,朕這點事情還不能做主嗎”

  朱祁鎮又怒道。

  陳循和于謙又相互看了看,也不再多說。

  “傳令眾軍,緩步行軍”

  朱祁鎮揮了揮手,二人無奈拜辭離去。

  “廷益剛剛為何要勸陛下提前進兵大漠”

  二人出來后,陳循叫住了于謙,問道。

  “兵貴奇變,如今我大明正處多事之秋,太需要一場勝利重振士氣了”

  于謙回頭嘆道。

  “可是那也不必隆冬之時,北上大漠啊,要是有個萬一,你我如何向陛下交代啊”

  陳循聽后,又說道。

  “德尊所言不無道理,個中道理,我豈能不知,可是如今我大明時局,豈能一概而論,穩妥起見,的確明年進兵更好,但是真到那時,那華漢國又怎會讓我如此輕易取勝乎,那劉建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啊”

  于謙嘆道。

  “難道他們還想撕毀條約不成,再說我們對付蒙古,乃我大明之事,與他何干”

  陳循憤憤的說道。

  “話是這么說沒錯,可是……哎,算了,但愿是我杞人憂天吧”

  于謙嘆息一聲,轉身離去。

  獨留陳循一人在風中站立。

  十一月十日,劉建帶著五千精騎到達山海關城下。

  山海關總兵孫資親自出門,將劉建迎入山海關中。

  雖然遼東被占,但是山海關確回到了大明之手,為了防備遼東的華漢國勢力。

  朱祁鎮也聽從了眾人意見,設立山海關鎮,提拔孫資為總兵,總管山海關內外一切事物。

  以此作為對遼東第一道防御線。

  而且為了防備山海關又一次被華漢國從海上攻入,孫資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海防,在山海關內側建立了三處沿海關城,炮臺,以防備有任何海上力量從關內海上進攻。

  得知朱祁鎮要十二日才到后。

  劉建只是微微一笑,帶人在山海關前安營扎寨。

  靜候朱祁鎮到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