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一十四章:和議簽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怎樣,還有問題嗎”

  見兀魯伯不說話,韓雍臉色一沉,淡然的說道。

  “至少我們還得把和議內容草擬一番吧,至少還有一些細節要談吧”

  兀魯伯定了定神,說道。

  “不用了,我已經寫好了,你自己看吧”

  韓雍說完,從一邊的屬吏手中接過了一個文件夾,里面是早已寫好的和議內容。

  兀魯伯一臉疑惑的看著韓雍,而韓雍則不慌不忙的打開了文件夾,遞給了兀魯伯。

  兀魯伯拿過后大驚失色。

  整個和議是由漢語書寫的,但是和議另外還有一個副本,確是由天方文書寫的。

  這些華漢國人居然懂天方文。

  不過想想也是,他們能夠和天方各國簽訂和議,怎么可能不懂天方文,只是這和議的內容之詳盡,讓兀魯伯都一陣陣冷汗直冒。

  整個和議一共有五條。

  第一,海峽北部五百里和俾路支兩地劃給華漢國,并將南方沿海之地劃為華漢國勢力范圍,帖木兒國軍隊不得進入。

  第二,帖木兒國和華漢國簽訂通商條約,兩國互通有無,兩國商貨由永興幣結算。

  第三,華漢國有權在帖木兒國內修建道路,開發礦產資源,帖木兒國無權干涉。

  第四,華漢國人在帖木兒國內犯法,不受帖木兒國約束,帖木兒國無權審理,處理華漢國人。

  第五,華漢國享受帖木兒國最惠國待遇,對華漢國商品,帖木兒國不得征收任何形式的稅收。

  五條看完,兀魯伯先是一臉疑惑不解的看著韓雍。

  這和議內容怎么看不懂啊。

  不過對于割地,建立勢力范圍,還有華漢國可以自由修建道路,開發本國礦產資源,這些確讓兀魯伯難以接受了。

  “敢問尊使,這最惠國待遇是什么”

  兀魯伯強忍著怒火,向韓雍問道。

  “就是帖木兒國對華漢國提供單方面的優惠政策,這種政策只針對華漢國,只有我們才能享受,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享受這個政策”

  韓雍喝了口水,淡淡的說道。

  “這,你們豈不是欺人太甚乎,割地,建立勢力范圍,你們的人還不受我們節制,你們還能在我們的國土內修建道路,開發礦產,如今還有這單方面的優惠政策,你們簡直豈有此理,你們真以為我們好欺否”

  兀魯伯大怒道。

  “我說過,你們要接受就接受,不接受,沒關系,等我們兵臨你們王城之下,那樣你們想不接受也不可能了,何況真到那個時候,你們還會有和議的機會嗎”

  韓雍笑道。

  “你,什么意思”

  兀魯伯定了定神,說道。

  “沒什么意思,你們別無選擇,真到我們兵臨城下,我們的要求可就沒這么簡單了”

  韓雍笑道。

  兀魯伯只覺心頭一陣刺痛。

  真以為我們怕你不成。

  可又想想如今的處境,兀魯伯也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如今兀魯伯也是進退兩難。

  要是一戰吧,先不說成敗,就說如今帖木兒國內不穩,內部不穩,怎么可能戰而勝之。

  要說和吧,要是以這個條件和議,那帖木兒國以后豈不是淪為華漢國的附屬嗎。

  那帖木兒國會不會和蒙古大漠一般,陷入內亂呢。

  可是這韓雍可謂寸步不讓,根本不做任何修改。

  這讓兀魯伯一時也難以抉擇。

  “此乃大事,我必須與我國內商議一番才行”

  兀魯伯說道。

  “沒那個必要,要么簽,要么戰,自己選吧”

  韓雍淡淡的說道。

  “就算我現在簽了,要是我回去國內大部分的謝赫和賽義德也不可能接受,到時候這和議不也是廢紙一張嗎,我回去商議一番,來回也就是一個月,你們一個月也等不了嗎”

  兀魯伯怒道。

  “別給我說這些虛的,我可知道,你們國內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行政體系,而各地也采用采邑制管理各基層單位,和大明皇權不下鄉差不多,你們的中央,地方和基層是三個獨立的個體,你們那國王只能有中央權利,地方和基層可管不了,反正你們在地方說了也不算,既如此你們干嘛還要回去商議干嘛,不就是拖延時間嗎,要簽就簽,別玩那些虛的”

  韓雍有些微怒道。

  可這下到是把兀魯伯嚇傻了。

  你們居然連我帖木兒國如此了解啊。

  如果大明是中央集權式統治。

  那這帖木兒國,包括西洋,甚至泰西諸國。

  就屬于分權制了。

  一國國王只能管理到中央,地方行政是由地方自己說了算的,地方之下還有各種領主,將領所統領,管理的采邑制。

  而泰西諸國則是由貴族統治地方。

  故而泰西,西洋等地是名副其實的貴族政治。

  不僅如此,神權在西洋,泰西等地占據的比重也相當的大。

  基層宗教色彩極為濃厚。

  天方寺,教堂比比皆是。

  而且神權占據了絕對領導地位,無人能夠反駁,無人能夠挑戰。

  這與中原,華夏的治理方式完全不同。

  這些華漢國人怎么會如此了解。

  兀魯伯心中不知。

  可如今看來自己必須得簽了。

  而且看他們所作所為,要是這條約不生效,他們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

  只要我這個代表王權的人簽字同意了,其他人要是敢反對,這華漢國軍必然會去懲戒,討伐。

  那樣不就可以借助華漢國軍的力量,幫我們平叛,讓帖木兒國內亂危機消除,那帖木兒國再次強大也不是問題啊。

  到時候再向華漢國討要,討還今日所失,讓其付出代價,也行啊。

  這按他們漢人所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嘛。

  兀魯伯想了想,提筆在和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見兀魯伯簽下自己的大名,韓雍心中暗笑一聲。

  這人八成是想要是有人反對,肯定都是一些和國王,王權不對付的人,這些人反對,我們華漢國肯定會去懲戒一番,如此他們就可以用我們的力量平叛了,真是好算盤啊。

  可惜打錯了。

  如今有了和議約束,要是有誰反對,讓帖木兒國自己出兵去處理便可,要是缺武器,賣些火器,火藥便是,我們華漢國軍干嘛要出手啊。

  和議簽訂后,兀魯伯未做停留,一面派人留下與韓雍交接后續事物,一面帶著和議自己的一份往撒馬爾罕而去。

  沙哈魯得知后,本想大怒,但聽了兀魯伯所言,沙哈魯也覺得有些道理。

  于是令人奇怪的一幕產生了,沙哈魯命人將俾路支和忽魯謨斯兩地割讓給了華漢國,同時又按照和議嚴格執行。

  果然消息傳出,帖木兒國內很多反對沙哈魯的人紛紛以反對和議條約為由,起兵討伐沙哈魯。

  沙哈魯自是向華漢國求救。

  可沒想到華漢國留在忽魯謨斯和俾路支的警備軍都督樊紹平確告知來使,華漢國可以賣一些火器給帖木兒國,幫助帖木兒國武裝,平叛,而且價格實惠。

  沙哈魯聽后大喜過望,立刻派人前往忽魯謨斯向樊紹平求購。

  樊紹平自是按照劉建之前定的價格。

  火銃百元一桿,六斤火炮五百元,十二斤火炮八百元一門,賣給了帖木兒國。

  之所以比大明更便宜,是因為劉建覺得以大明的能力,大明一定會拿去仿制,雖然仿制的成品未必會勝過。

  而帖木兒國還不如大明呢,根本沒有仿制的能力,自然價格更低。

  而且大明以后劉建是會兼并的,不然劉建一直都會得一個孤懸海外的名頭。

  而帖木兒國,包括西洋,泰西諸國,劉建可不會全部兼并,只需要控制核心要地,戰略要地,再控制大海的制海權,就不再怕他們。

  所以價格自然實惠,便宜得多。

  何況西洋,泰西諸國之間戰事頻發,武器消耗必然驚人,價格便宜,薄利多銷,賺得或許更多。

  何樂而不為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