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八十一章:奔潰的遼東(五)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自五月六日起,至十七日止。

  短短十余日,明軍在遼東主力便已全滅。

  雖然如今遼東各地還在抵抗。

  遼陽城還在大明手中。

  可遼東一地,敗局已定。

  二十日一早,第二軍,第三軍三個師休整三日后,便整裝向遼陽城殺去。

  同時遼東各條戰線也已逐漸分出勝負。

  廣寧一地除去最早失守的右屯衛外,在第三軍第二師的持續攻勢下,十天時間中衛,左衛,右衛相繼失守,整個廣寧一地,除去后屯衛,左屯衛,右屯衛三衛外,已被第二師盡收。

  而隨著廣寧右衛失守,廣寧衛與遼東的聯系也被徹底切斷。

  不僅是廣寧衛,寧遠衛在第三師十多天的持續攻勢下,大部分衛所也相繼失守。

  只有寧遠中前所和寧遠前屯衛還在明軍手中。

  除去各衛所城外。

  衛所之下的屯堡,烽堡,寨堡,營堡也都在騎兵師及各師的攻勢下相繼失守,大量明軍及軍戶,百姓被俘。

  寧遠和廣寧徹底失陷,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而相比于總兵力有近萬人的廣寧,寧遠兩衛外,南線復州,蓋州,海州,定遼,東寧等衛就沒有這么輕松了。

  自金州衛失陷后,南線各衛因兵力不足,幾乎被秋風掃落葉般潰敗。

  第二軍第三師僅用十二三日,幾乎毫不費力,就占領了南方五衛,二十五座衛所城。

  并成兵遼陽城南,定遼四衛南部。

  這已經是遼陽城南方最后四座防御衛城,遼東鎮首輔遼陽,已在華漢國兵鋒之下。

  雖然各地抵抗,但隨著各地局勢日漸潰爛,北線大軍全軍覆沒,寧遠,廣寧兩衛相繼失陷,道路切斷,如今的遼陽城內早已如危機四伏,一片混亂。

  而對于遼東巡撫,如今遼東最高的,也是最后的掌權者李濬來說,如今其心中早已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雖然對于劉建和華漢國,李濬都做過深入研究,也是如今明朝地方巡撫和京城高官一級官員中少有的幾個不贊同和華漢國大規模用兵之人。

  只不過李濬等人人微言輕,又非士紳,書香世家出身,其意見自然無人采納。

  不過既然大明要與華漢國交戰,李濬也只能拼盡全力,竭盡所能幫助大明取得勝利。

  可如今,李濬根本沒想到局勢居然潰爛,糜爛至此。

  遼西的道路已被切斷,廣寧,寧遠兩衛估計抵抗不了多久了吧。

  南方復州,蓋州,海州,金州,東寧五衛已經失守,定遼四屯衛也已失陷。

  就靠最后的定遼四衛是根本守不住的。

  何況北方大軍盡沒的消息傳入了遼東,北線還有三個師五萬人的大軍,隨時有可能兵臨遼陽城下。

  且沈陽中衛已經失守,整個沈陽衛也僅有左衛,右衛,后衛和后屯衛還在明軍手中。

  大軍盡沒,大軍壓境的當下。

  失守只是早晚而已。

  這如何不讓李濬及以下整個遼陽城內外感到恐慌,恐懼。

  少則十多日,最多一個月。

  整個遼東都將被華漢國占據。

  這對大明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多的不說,就說如今遼陽城內那成堆的糧草,倉庫中滿滿當當的軍械,這可足夠三十萬大軍用一年以上啊。

  為了向遼東轉運如此多的物資,幾乎將山東,河南,直隸等地搬空了。

  三百萬石糧食,難道要這么原封不動的讓華漢國拿去嗎。

  不,要是李濬,寧可一把火燒了也不想留給那華漢國。

  可是如今敗局已定,李濬反而猶豫了。

  遼東一失,那華漢國就可以直接成兵山海關下。

  不,以其如此大的手筆,估計山海關也應該在其攻擊之下。

  說不定山海關已經失守了吧。

  山海關已失,南方還有交趾和舟山三地。

  那華漢國已經掌握了大明的命脈,大明亡國都不遠了。

  這時候在燒了這些糧食,又能有何用。

  難道這真是天意如此嗎。

  看著一片狼藉的巡撫衙門。

  李濬坐在石臺基上,心中暗思著。

  “大人,弟兄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只要大人一聲令下,弟兄們就放火燒倉”

  一衙吏走進拜道。

  “你們還有多少人”

  李濬抬頭,看了一眼一臉憔悴的衙吏,問道。

  “哎,不瞞大人,大家伙逃的逃,去的去,如今也就十來個人了”

  衙吏拜道。

  “哎,大勢如此啊,罷了,你們也去把”

  李濬嘆息一聲,揮了揮手,示意衙吏離去。

  “那這倉還燒嗎”

  衙吏又問道。

  “罷了,此事我無力阻止,順其自然吧,你們帶人封存所有倉庫,并派人嚴守,防止有人搗亂便可,其他的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李濬又嘆道。

  “那大人你呢”

  衙吏又問道。

  “我在遼東十多年,未有寸功,如今遼東已非我大明之地,我身為遼東巡撫,自是難逃此則,又有何面目茍活于世乎”

  李濬嘆道。

  “大人,也跟我們一起走吧,留著一條命也好啊”

  衙吏大哭拜道。

  “走吧,你們都去吧,讓我一個人靜靜”

  李濬嘆道。

  “大人”

  衙吏又是一陣痛哭。

  而李濬確心意已決,衙吏無奈,只能帶人下去封存倉庫,各自離去。

  李濬則擦拭了眼角的淚光,又坐在自己的桌案前,揮筆寫下了一封給劉建的絕筆書。

  便在房梁之上懸梁自盡。

  李濬雖死,但各地戰事還在繼續。

  但已經接近尾聲。

  五月二十二日,在各師也在對最后的衛所城,烽堡,寨堡進行最后的征剿時。

  北線第三軍第一師首先突入了遼陽城內。

  并很快控制了城內的局勢。

  遼陽陷落,意味著遼東一地正式進入華漢國之手。

  看著封存的各倉庫,倉庫內堆積如山的物資,糧草,房梁上的李濬以及桌案上的絕筆書。

  趙迪豐暗嘆一聲。

  一面命人清點倉庫物資,一面命人好生安葬李濬,一面派人維持城內治安,一面向劉建報捷,并派人將李濬的絕筆書送交劉建。

  得知遼陽占領,經清點后有三百多萬石糧食和數以十萬計的軍器,軍械。

  劉建大喜過望,下令命彭時親自前往遼東安民,巡警軍,警備軍屯田軍,海警軍也各自抽調前往遼東,處理諸事。

  同時劉建也接受了彭時的建議,將遼東和營州,昌黎合并,建立了遼寧省,以陳偌為遼寧巡撫。

  將遼東各衛所城,烽堡,寨堡邊為縣鎮鄉等行政區劃。

  同時又在金州衛和定遼右衛兩地分別建立金州港和定遼港,以作為如今遼東對海通道。

  金州港與遼陽兩地分建工業區和船廠等工廠,特別是金州船廠,劉建直接下令建立為如雞籠船廠一般的新式船廠。

  反正其他船廠以后都會改建,金州船廠新建,也就按新的建了。

  除此之外原先的金州中左所,劉建也命人在此設立岸防炮臺和要塞棱堡。

  因此地命旅順口,故而此地也被稱為旅順炮臺,用以扼守入遼東和入渤海的通道。

  五月二十八日,隨著最后一座東寧后衛城失陷。

  遼東戰役正式結束。

  后經清點,遼東各地軍戶,百姓合計有一百三十六萬八千余人。

  就如那最偏遠的金州衛,就有近五萬人口。

  這個數字算是大大出乎了劉建及華漢國上下的預料。

  難怪遼東一地連軍隊一起都能養十多萬人。

  人口清點完畢,劉建便下令遼東一地百姓全部編戶,并就地分配土地二十畝,永興幣十元。

  并組織人力,開墾荒地。

  遼東大定之日,不遠矣。

  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