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六十五章:大明朝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明正統四年二月十八日。

  京師順天府內。

  朱祁鎮正帶著勛臣及重臣們看著墻上四副圖樣,驚訝不已。

  過去的一個月對于大明來說可謂是災難連連。

  首先是李隆,趙安戰死,五萬大軍,十萬水師全軍覆沒。

  其次是蒙古大軍居然在自己最熟悉的草場,草原上被兩萬騎兵正面擊潰,同樣全軍覆沒,也先也被斬殺。

  最后兀良哈諸部全面倒向劉建,被劉建設立了營州,昌黎兩個都護府。

  就連思任發也不甘寂寞,在麓川,阿瓦河一線與明軍蔣貴,王驥麾下十五萬大軍對質,緬甸各邦也因為夾在華漢國和思任發之間而行跡不明。

  可以說過去一個月,對大明來說,如吃了黃連一般痛苦。

  當然也先戰死,脫脫不花,伯顏戰敗,二十五萬蒙古鐵騎先后被滅,這對大明來說算是唯一的利好消息了。

  畢竟這意味著蒙古必將再次陷入混亂當中,兀良哈諸部倒向劉建就是最好的信號。

  但這也意味著華漢國劉建的勢力已經直逼燕山喜峰口,同時又可沿遼河從背后威脅遼東都司。

  遼東受到威脅,山海關還遠嗎。

  更何況其還可以從喜峰口直逼京師復地,直隸以北,甚至整個直隸都將受到其直接威脅。

  更別說其有一支正面全滅了二十五萬精銳蒙古鐵騎的兩萬鐵騎。

  這讓大明上下如何還能安寢。

  自蒙元北逃后,大明也算數次北伐,至洪熙,宣德以后,又增設邊鎮,改組邊地,最終形成邊地九鎮,這也是九邊重鎮的由來。

  喜峰口,山海關一帶長城邊地,屬于薊府的管轄范圍。

  與遼東一地常年駐軍五萬,因東北被劉建占據而增兵十萬不同,薊府包括西面的宣府因擔負起拱衛京師的重責,故而常年駐軍十到十五萬,是整個大明九邊之中駐軍和防衛的重點區域。

  加上大同鎮,山西鎮,榆林鎮,固原鎮,寧夏鎮和甘肅鎮一起,合稱九鎮。

  除去薊府和宣府駐軍最多,加一起有三十萬人外,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西部的甘肅鎮,常年駐軍十萬以上。

  畢竟這里西控嘉峪關,北扼祁連山,居延湖,是蒙古和西域從西部進入大明的要道,自然要重點布防。

  中間的固原,寧夏,榆林三鎮,則主要擔負起防備河套地區的重任。

  山西鎮也稱為太原鎮和大同鎮則是對宣府的補充,同時也是為西部的戰略支撐。

  九邊重鎮,可謂各據要點。

  整個九邊,囊括了包括從山海關到嘉峪關整條長城,以及由遼東都司統領,管理的遼東邊墻。

  其內烽堡,寨堡,衛所,邊城,衛城錯落有致,常年駐扎近八十萬人,其中在邊疆一地就有四十萬眾。

  要是加上遷移過來的百姓,發配過來的軍戶,罪犯等,整條九邊重鎮,總有各類百姓,軍戶,軍士二三百萬人。

  當然如今大明已不是朱元璋,朱棣時期,也不是朱高熾,朱瞻基時期,整條邊地九鎮,從宣德末到正統初年,便開始逐漸武備廢弛,軍戶大量逃亡,衛所軍官搶占兼并軍田為私田,募練私兵。

  使得大明眾多衛所,寨堡早已名存實亡。

  如今還僅僅只是個開始,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之后,更是變本加厲,邊軍雖依然有戰斗力,然早已不負當年矣。

  “這就是那劉建的戰船?”

  細細看了看圖樣,朱祁鎮對左右說道。

  “稟陛下,這是青村,吳淞兩地百姓在岸邊所見,由松江知府李瑄,蘇州知府況鐘依照百姓所述,命高手匠人書畫而成,想應不會有差”

  楊寓向朱祁鎮拜道。

  “這船怎么這般怪異,還有這好像是福船,可為何是尖頭,為何這里有凸起”

  朱祁鎮又看了看船只圖樣,問道。

  “稟陛下,據松江,楊洲,蘇州所奏,那劉建水師同樣有眾多威力驚人的火器這些凸起,應是為了擺放火器所用,還有這船為何尖頭,據況鐘來奏,其問過蘇州幾個船廠的船工,應是為了減少船只前行阻礙,使得船只能夠更快速的航行,更有利于海上航行,而且不瞞陛下,其實我大明的福船也是尖頭,只不過沒有這般如劍鋒一般”

  楊博拜道。

  “哼,火器,又是威力巨大的火器,我堂堂天朝,確屢屢被這些宵小玩弄于股掌之間,真是豈有此理”

  朱祁鎮怒道。

  “還有那李隆,也算沙場宿將,居然輕敵冒進,不等大軍匯合就貿然進兵,以至喪師辱國,簡直罪不可赦”

  朱祁鎮回身,一路走回龍椅坐下,憤憤的說道。

  “陛下,如今說這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軍淪喪,水師盡沒,若其沿長江而上,則東南危矣”

  成國公朱勇也上前拜道。

  “這樣還好,怕就怕其舍東南而直下運河,要是南北運河阻隔,則我大明才真危矣”

  定國公徐顯忠拜道。

  “運河之事的確致命,原本巢湖水師擔負著運河衛護重責,如今水師盡沒,還得早做打算方可矣”

  楊博看了一眼徐顯忠和朱勇,向朱祁鎮拜道。

  朱祁鎮一聽,低頭想了想,抬頭又看了一眼掛在旁邊的圖樣和還在圖樣前細細看著,有些失神的張輔。

  “英國公有何高見”

  朱祁鎮問道。

  “稟陛下,如今我大明兵敗,大軍淪喪,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所幸我大明國力尚在,帶甲依然百萬之眾,依托地勢,謹守各地,不成問題,如今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還是北方,特別是遼東,燕山一線矣”

  張輔定了定神,回身向朱祁鎮拜道。

  “恩,那賊人震收兀良哈諸部,如此其便可直下薊府,威脅京師,這的確是要命之地”

  朱祁鎮點頭說道。

  “不,這還不是最致命的”

  張輔緩緩搖了搖頭,說道。

  “實際上臣下一直有一事不明,從其過往來看,其有如此強悍的水師戰船,那威力驚人的火器,全軍全火器化,有能在草原上正面全殲二十五萬蒙古鐵騎的強悍騎兵部隊,且騎兵只有兩萬人,而且據臣所知,那劉建北上東北之時,包括和脫脫不花大戰之時都只有五千鐵騎,可等也先二十萬鐵騎東進,短短兩月,其便有了一支兩萬鐵騎,為何”

  張輔說道。

  “哼,想必其之前就已經有了,只不過一開始并沒有都拿出來而已”

  朱祁鎮憤憤的說道。

  “不,臣以為并非如此”

  張輔又緩緩搖頭說道。

  “據各地情報,那劉建在南方的確訓練出了一支五千人的精銳鐵騎,而且劉建也從西洋獲得了眾多馬匹,但是西洋馬運往南洋,跨洋運輸本就有耗損,且因南方之地局限,五千鐵騎應是其極限了,何況兩萬精銳鐵騎乎,而且其從去年四月北上至今,連一年都還沒到,就震服倭國,朝鮮,屠滅女真各部,兩敗蒙古鐵騎,盡收嶺北,兀良哈及極東之地,建五省,五都護府,以治理諸地,又擺下十萬大軍在蒙古大漠,大鮮卑山,遼東都司東部一線,還有兩萬鐵騎左右支援,可謂滴水不漏,震撼人心,就算是我大明也未必如此短時間,便做到這些,為何他就能輕松做到,何況我還聽說其在混同江南岸建武穆城,修建華夏英烈詞,華夏英烈碑,并設壇祭祀兩宋之交眾多中原抗金義士,英杰,而其武穆城所在,正是遼金之時的黃龍府,這不得不令人深思其占據東北之地的本意矣”

  張輔拜道。

  張輔話音畢,眾人也都相視一番,不知從何說起。

  而朱祁鎮也低頭想了想,心中一團怒火沖天而起。

  “哼,逆賊一個,南面稱朕也就罷了,還設壇祭祀,簡直無法無天,罪不可赦”

  朱祁鎮怒道。

  張輔見此,心中哀嘆一聲。

  你究竟意欲何為。

  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