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七十九章:朱祁鎮的選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陛下,臣愿請命,親自統兵前往平定交趾”

  兵部尚書王驥上前拜道。

  “不可不可,萬萬不可啊”

  陳智上前拜道。

  “舟山,江口青浦在其手中,此三地正好扼守我大明咽喉,威脅東南財賦重地,不可不慎啊,且我大軍正在云貴集結,討伐思賊,王大人不日也會南下云貴督軍,北方長城駐軍更不可輕動,我大明又拿什么去征伐交趾,還是以和為貴,臣愿請旨,親往交趾游說,必讓那劉建歸還三地矣”

  陳智說道。

  “此無智之言也,正因三地乃我大明腹心,我等才絕不能讓賊人看輕,小覷我大明天朝矣,再說南直隸,浙江兩地衛所駐軍尚有二十萬,巢湖,鄱陽水師亦有十萬,南京留都宿衛精銳十萬,由此四十萬大軍,難道還收不回小小舟山,江口,青浦乎,大軍一到,其必望風而逃,可不戰而定矣,南方大軍雖已向云貴集結,但各軍需途徑廣西,可命各軍在廣西停留,由廣西南下,佯攻,再出主力如那劉建一般由河口入沅江,前后夾擊,加上其立足未穩,其勢必敗,其敗,則我大明威名遠播,思賊等南蠻賊子必然膽寒,再由交趾西進,與云貴大軍兩相夾擊,必獲全功矣”

  王驥再拜道。

  “陛下,王大人所言,輕率,血氣方剛,陳大人所言方為老成持國矣,那劉建敢藐視我大明,其必有依靠,交趾一地山高路遠,轉運艱難,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急切不可下也,且那劉建由河口入沅江,怎會不加防備乎,若水師受阻,大軍又阻于諒山山前,則大軍危矣,必重蹈先帝之時交趾覆轍矣,又怎會如此輕易而勝乎,至于舟山三地,其既然已打定主意,必然有所戒備,若貿然前往,必為其所制矣,不如據理力爭,想那劉建必不會阻攔,臣也愿請旨南下,為陛下解憂”

  吳中上前拜道。

  “荒唐,我大明怎可求于屈屈反賊,那不讓天下笑話嗎,何況此賊野心絕不止此,若無動于衷,久后必為我大明隱患矣”

  劉中敷上前說道。

  “隱患,何為隱患,南方蠻夷之地,北人南下必水土不服,疫病叢生,加上其新得南土,必立足未穩,久后必然內亂不止,屆時我等在出手,必事半功倍,如今入手,雖會取勝,然我大明損耗必然不少,得不償失矣”

  陳智怒道。

  “陛下,如今我大明威脅依然在北方,不能為南方分太多心思,以臣下之見,還是以原計劃,先滅思賊,再說其他,如今還當先穩住劉建,等思賊平定,劉建不足慮也”

  楊榮上前拜道。

  “稟陛下,臣也以為,此事非與那劉建為敵之時,此事還當謹慎處理方可”

  胡濙也拜道。

  “那舟山三地呢,難道不管了嗎”

  魏源上前怒道。

  “此事當然要管,然絕不能動武,如今我大明北方蒙古壓境,南方思賊叛亂,萬不可再開第三條戰場,臣也以為可在派使臣前往,若那劉建再不還,則其理虧矣,我等再出兵,收回舟山,順理成章,名正言順矣”

  楊溥也拜道。

  “如今難道我們就不是名正言順,順理成章嗎”

  王驥一聽,怒道。

  “當然是,但如今我大明當以蒙古為重,思賊次之,其余皆在其后矣,陛下,此時絕不可再起禍事啊”

  楊寓定了口氣,說道。

  “如此豈不是讓那賊人看輕我大明乎”

  魏源怒道。

  “就算不攻交趾,先出兵收回舟山三地,解除我大明威脅,再與那劉建商談豈不更好,如此如鯁在喉,豈不受制于人乎”

  劉中敷又說道。

  “劉大人主官戶部,卻連我大明有多少戶籍,多少人口都不知道,讓那劉建專了這么大一個空子,遷走百姓上千萬,劉大人又有何顏面在此恬燥”

  陳智淡淡的說道。

  “你……好,老夫今日便撞死在玉階前,以表寸心”

  劉中敷大吼一聲,便向玉階沖去。

  “攔住他”

  朱祁鎮一見大驚,立刻命人將劉中敷攔住。

  “不要攔我,不要攔我”

  劉中敷大吼道。

  “夠了,此乃劉建所為,與卿何干”

  朱祁鎮怒道。

  “陛下”

  劉中敷一聽,立時跪下哭拜道。

  “好了,卿無罪,快請起吧”

  朱祁鎮命人扶起了劉中敷,劉中敷自是叩首謝恩。

  “卿等所言,皆有道理,不知楊卿覺得,朕該如何抉擇,是先命人收回舟山三地,還是先派人前去商談”

  朱祁鎮看了一眼楊寓,問道。

  “稟陛下,臣以為舟山三地,到不急,反正都在我大明眼皮子底下,料也無妨,如今對那劉建我大明應早下決斷,是戰是和也當早定矣”

  楊寓拜道。

  “楊卿所言極是,那不知楊卿以為,如今該當如何”

  朱祁鎮點頭又問道。

  “稟陛下,臣以為和則雙贏,戰則兩敗,如今我大明最大威脅,乃蒙古矣,就連那劉建都知道,蒙古也先野心勃勃,絕非易于之輩,我等豈能不重視,不瞞陛下,前日那也先又派使者前來朝拜,人數盡有五千人之多啊,我等只按原定人數給與賞賜,那也先確以賞賜不足唯由縱兵搶劫,宣府出兵時,其又揚長而去,不知去向,此才是我大明如今心腹巨患矣,另外思賊為禍南方,屠騰沖,侵永昌,為禍日盛,若不平定,則南土不寧矣,南土不寧,我大明又如何北上應對蒙古,故而綜合考量,此時非與那劉建為敵之時,還是以和為貴最佳”

  楊寓拜道。

  “可那劉建也非善茬,怕是此事難以成行吧”

  朱祁鎮想了想,問道。

  “那劉建不過一少年郎,血氣方剛,又新得南土,南嶼洲金銀,正意氣風發之時,自然有些目中無人,得意忘形,然其冷靜下來后,必然會通盤考慮,想其必不會選擇與我大明為敵矣,且那劉建僅僅只是永興商行公子,永興商行是由其父劉信所掌,我想那劉信世居杭州,深知我大明強大,其又是謹慎小心,謹小慎微之輩,其也絕不會與大明為敵,只要派出重臣,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其必然不會再做過激之事,我等目的便算達成了,若其太過枉性而為,倒時我們再出兵,收回三地,給其一個下馬威矣不遲”

  楊寓拜道。

  “可是楊大人,如今其矣南方裂土開疆,與我大明分庭抗禮,又有南嶼洲海量金銀為其助力,若不趁此之時將其胎死腹中,等其發展起來,豈不遠勝蒙古乎,別忘了他們也是漢人啊”

  王驥上前說道。

  “無妨,再急也不必急于此時,如今云貴十五萬精銳已往集結,后續兵馬錢糧也在源源不斷向云貴運輸,最快也要明年夏秋才能完成,到冬季才能正式南下,故而如今我們沒有過多精力去顧及劉建,思賊剿滅之后,再考慮劉建之事不遲”

  楊寓說道。

  “如此為何不改道在兩廣集結南下,如此耗時也短,轉運也短,先解決劉建,再剿滅思賊,豈不更好”

  王驥拜道。

  “非也,如今朝廷早已下旨,在云貴集結,若改道兩廣,雖然順路,但也會引發全局動蕩,畢竟大軍行進,轉運非兒戲,幾十萬人人嚼馬食,非比尋常,而且大軍集結,也可震懾思賊,讓其不敢輕舉妄動,若此時改變進程,不僅會讓全局混亂,思賊也會蠢蠢欲動,伺機為禍,故而先滅思賊,再以得勝之師,征討不臣,豈不更好”

  楊寓又說道。

  王驥聽后,心中默然不語。

  自今年戰事剛剛結束,各地便得到命令,開始抽調精銳,征發民夫,徭役向云貴集中。

  年后,王驥又會南下廣西,云貴等地督軍,就連鎮守甘肅的定西伯蔣貴也被召回,等明年大軍集結完畢,便正式開始剿滅思任發。

  而各軍集結是一件系統繁瑣之事,稍有不慎,必會引發全局動蕩和被動,思賊也會乘機行動。

  如今的確不適合再開一個戰場啊。

  看了看眾人,朱祁鎮暗嘆一聲。

  雖然朱祁鎮也想出兵教訓一下劉建,但那楊寓所言確有道理,而且楊寓是內閣首輔,又是輔政大臣之首,他的話,朱祁鎮不得不聽。

  “傳旨,命陳卿為主,吳卿為輔,持節再使交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